SARS那一年,多事之秋。與大家一樣面對疫情威脅,不一樣的是個人家庭面對諸多無常,讓我們在各種考驗中學習「不惑」;自此我利用餘暇提筆抒懷,轉換心念從被環境所逼迫的悲觀心情,成為實現自我及回饋社會的樂觀態度,一圓塵封已久的遙遠夢想──「藉著文字,與他人的心靈相遇。」
如果,沒有這場生命轉折,潛藏在我內心深處的夢想不會被激發出來;
如果,不是諸多生命考驗,我不知道人人都有解脫煩惱,活得自在的成長空間。
SARS之後93、94年間,我瘋迷地向報章雜誌投稿,起初並不順利,所幸在閱讀國際暢銷小說《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獲致不少啟示,於是努力轉化心境,寫下了<筆耕之路,有夢最美>一文,但我對於該小說作者『科爾賀』的背景卻毫無知悉。
六年後,公務人員閱讀心得寫作比賽的指定書籍是《讓天賦自由》,我一心想在尋夢路上覓得一片天空,自然把握機會躍躍欲試!因而熟讀書中內容、細細品味其內涵,並融合了個人生命體會,洋洋灑灑寫下大篇心得。
可惜因緣尚未俱足,寫作比賽自然毫無績效。不過,《讓天賦自由》一書所傳遞觀念卻深深影響了我,讓我更能深刻看待他人或自己的生命經歷,對待孩子的教育觀更有見地,尤其在獲知《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作者『科爾賀』的故事時,震懾不已!
科爾賀從十幾歲開始,就一心渴望成為作家,父母認為這是浪費生命,他的正途應該是做為律師。因此當科爾賀繼續寫作,父母便使用極端的手段阻止,數度將他關進精神病院,讓他接受電療,因為「他們愛他」,希望可以除去他腦中這些有害的想法。『科爾賀』說:「父母想要幫助我,他們有他們的夢想,我想要做這個、做那個,但父母卻幫我做了其他的生涯規劃,他們一度因為無法控制我,而感到心急如焚!」
第一次看到『科爾賀』故事時,對於他想成為作家的夢想心有戚戚,我也是如此這般啊,因此對其父母如此誇張行徑感到震撼,非常不以為然!深深覺得~不是每個人能像科爾賀如此認識自我,不是每個人能如科爾賀這般堅持,因此當大人以各種藉口恣意剪斷孩子的翅膀時,很多生命在自我實現上便成為折翼天使,令人不勝唏噓……
如同《讓天賦自由》作者『羅賓森』於書中所述,在家人的期望之下,面對如此嚴厲手段的人應該屬於少數,但很多人的親友確實形成不少障礙:「不要去學舞,跳舞不能當飯吃」、「你的數學很好,以後應該當會計」、「你要是主修哲學,我就不幫你付學費」……。這種親近的人阻止你走某一條路,可能是真心不願見到你浪費生命與天賦,通常以為是為了你好,只是,「對你有好處」的選擇如阻礙你實現自我,其實也並非真正對你有好處。
何其熟悉的畫面,您身邊是不是常有這種親友?
當年我也是因為兄長的意見而在大學聯考時填報丁組,遠離一心想要為人師者的夢想,一輩子與數字為伍,「會計」成為我謀生的工具。民國99年讀畢《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作者『科爾賀』故事,迄今又經過了多年,我未曾忘卻出書夢想,依舊在文字路上孜孜矻矻,但仍是「一本書作者」,「作家夢」依然充滿未知。
二十餘年筆耕之路,讓我的心靈充實,生命增添無數色彩,如同《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一書所隱含的深意。尋夢之路途中,我所遇到的人、所經歷的事,甚至砥礪心智的逆境,都是人生歷程中獨一無二的生命體驗,那些人那些事如今成為提筆寫作的「材料」,將以更成熟更寬廣的角度呈現,倘若固守在原位不敢勇於尋夢的人,不一定能擁有如此經歷或體會。
然而,一路走來所謂寫作稿費、版稅寥寥無幾,如果我的生活必須賴此維生,恐怕早已陷入窘境而妥協。換言之,人類七大需要中,最高層次是「自我實現需要」,這是精神上的極致追求,觀念與做法皆值得推崇,一如《讓天賦自由》所述:天命 是個人天資與熱情的結合之處,將擅長做的事(天分),和喜歡做的事(熱情)結合,便能締造更高的成就及自我實現。可是,倘若實踐自我的項目無法滿足溫飽等基本需要,再多熱情也可能燃燒殆盡,無以為繼!
「斜槓」於是應運而生,此時不禁讚嘆起現代年輕人的思維了。
四、五年級以前的父母,如果您家中也有想要做這個、做那個的孩子,而您卻希望他做別的生涯規劃,請好好思索究竟是自己的夢想、執著甚至擔憂,抑或孩子未真正認識自己而需要他人協助?萬一是前者,那麼請放下執著擔憂給予尊重,讓孩子思考、摸索、激盪,歷經千錘百鍊,他們會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道路,祝福吧!
【延伸閱讀】 筆耕之路,有夢最美《牧羊少年奇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