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一所小而美的校園--獅山國小,座落於獅頭山腳下、水濂洞(梵音寺)上方,我許多美好的童年點滴就在這裡開始了。
從公車總站走一段路,再爬上一個緩坡,便來到了校門口。校門口和成排六棟教室之間,植有韓國草皮,草皮上花木扶疏,牆外一排山櫻花;通過六間教室中央的穿廊,進入了操場和校園。操場背對校門,面向一座小山丘(現今藤坪古道起點);操場左側是花園,以竹為籬,多種木製動物置於韓國草皮或樹幹上;操場右側另有三間教室供五六年級及公共使用,旁邊是廁所,幾步之遙的後方為廚房、教員宿舍。
整個校園由教室、山丘、竹籬四面環繞,圍成一個小小天地,彷彿遺世獨立。
山丘前的平台,尤加利樹(桉樹)高聳林立,桉樹蒴果經常掉落一地,形狀和工作時所戴斗笠相似,學妹Shyjau說小時候都管它叫「笠嬤子」。我們這些小女孩對事物充滿了新奇,每當蒴果落地時,喜歡將它們撿起串成項鍊掛在脖子上,讓那股特殊的清香伴隨我們,度過晨昏。
校門口居高臨下,可以遠眺公車總站,以及對面陡峭的山崖。
陡峭山崖就在現今「水濂步道」糯米橋的上方,每年某段時間,山崖上總會點綴著原生的金毛杜鵑,花色映紅,景致動人!小時候弄不清楚季節,也沒想到與歌詞相連結,但只要山巔映得通紅,便不由得遙遙相望,心生歡喜。
「淡淡的三月天,杜鵑花開在山坡上,杜鵑花開在小溪畔,多~美麗啊~啊~,像村家的小姑娘,像村家的小姑娘……」悅耳動聽的歌詞說,美麗杜鵑花開在山坡上或小溪畔,顯見這般景致最是動人!難怪母校對面遠山的杜鵑,即使經過了數十年,依然令我眷戀,幾乎是一種「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心情。
國小三、四年級時,我們班導分別是來自大陸省籍的趙紱、張慶庭老師。
他們都在台灣落地生根、結婚生子,定居峨眉北埔一帶。趙張兩位老師感情甚篤,有如孟良、焦贊,孟不離焦,焦不離孟;兩人相約每天健走上下班,以趙老師峨眉的家為起迄點,單趟7公里,名曰減重實則健身,數十年如一日。他們倆酷食青辣椒,午餐時總喜歡現採現吃,辣椒配飯;餐後午休時,兩人常在保健室聊天,聲音劃破了校園寧靜。
繼生平第一張相片之後(童年故事1:差點丟了小命),三年級時我又有機會照相,聽說是學長姐拍畢業照,順便幫我們學弟妹留下幾張校園合影,彌足珍貴!黑白團體照中,趙老師和三位男同學已到天國當天使了,如今與我仍維持聯繫者,僅女同學阿嬌一人,而且是數週前相逢在雲端。阿嬌在臉書上寫著:「以前我們常鬧趙老師說要到水濂洞野炊,老師也成全,我們都超開心哩!」
張老師鄉音特重,大部分學生聽起來都吃力,所以老師會找同學帶讀課文,學妹Shyjau就是他們班的帶讀人。張老師成天掛在嘴邊的口頭禪是:tug. shu. buˇ tug. shu. ,Dan`dan`ngaiˊ da` (讀書不讀書,等等我打!)不只嘴上說,手也作勢打人樣。可是雷聲大雨點小,疼愛學生的他,即使孩子犯錯也捨不得打下去,頂多只是罰跪在位子上,不一會兒,就讓學生坐回椅子上了。
學妹Shyjau繼續敘述著往事:「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客家籍本土老師會罰我們說客家話的掛狗牌,張老師都不會欺壓我們說客家話的小孩,這點我很敬佩他。」
一年夏天,有位梁家哥哥因滿身大汗跳入溪裡游泳重感冒,發燒42度延誤就醫而不治。不幸事件發生後,家長三令五申,不能去玩水。可是,暑氣逼人,孩子難敵清水誘惑,一些男生依然在放學途中「順路」溜去八仙橋附近棺材潭游泳,張趙老師健走經過時,總會遠遠地喝斥他們,幾次作勢要下溪邊收衣服,只是那些男生活像「山猴精」,你追我跑 , 兩位老師似乎也沒轍!
每年秋末的山林曠野,銀白芒花在風中搖曳生姿,妝點出迷人的浪漫景致。
童年時候的我們,雖看盡滿山遍野的芒花,哪懂得欣賞翻滾如浪的美景?學校上美勞課時,同學們經常成群結隊,手拿鐮刀和繩子,紛紛鑽進芒花盛開的山上,割下節節菅芒。採來的菅芒花帶回學校,張老師便教大家掃帚DIY:堆置一星期左右,花穗脫落再經日曬,接著摔打曬乾的金黃色菅芒,去除花籽只剩芒梗後,才能綁成掃帚,一旦完成便是我們打掃教室或校園的好幫手。
掃帚DIY,不僅為資源缺乏的學校創造效益,更在幼小心靈留下不可抹滅的記憶,可惜,如今這種手工藝已被塑膠掃帚取代而沒落。
當學校需要泥沙填充花園或操場時,除了低年級同學外,我們幾乎全體總動員,兩人一組,合拿一個畚箕,張趙老師帶領大家步行到2公里外的八仙橋下採沙。每個人抬著泥沙回學校,汗水淋漓,但一路嬉笑玩鬧樂趣無窮,從不覺得辛苦,也沒有怨天尤人! 如今回憶起來,更覺甜蜜得很。
學妹shyjau在line那一端:「張老師現仍住北埔埔尾,前幾年過81大壽,身體復健得很好,還會去南埔種菜,書法寫得更有精神了!老師和師母人很客氣,知道我們要去,還做了好多饅頭包子讓我們帶回家,口感超級棒!」
Line這一端,我敲著字字句句:「越聽你說越想念他,改天真該去看他!......是不是再來個校友回獅山,邀請姜鄧彭三位老師,然後去探望張老師,如何?我和其他人連絡一下,原則上暑假就敲定完成!」
學妹開心回覆:「好啊!我除了星期一,大部分時間都能出遠門。他的書法越寫越好,我們該去錄影才對。」
這個計畫,在我們倆對談之中,大致底定。
幾天後,堂妹惠子突然傳來一則訊息:「不知和妳提過嗎?張老師已於前一兩年往生了,我媽說他二度中風後,臥病離世!」這消息令人錯愕,本以為學妹shyjau掌握的必然是最新訊息,怎料到……,一時之間我沒敢告訴她。
人生邀約,美麗期待,啊!有些話趕緊說,有些事趁早做。
待續......... 童年故事(4):短暫的轉學生活
左邊那個女生是我---水珠兒
本篇內容感謝學妹shyjau和同學阿嬌提供童年往事
【童年像首歌】點一下即可連結
童年故事(13):路上遇見蛇(ps.無蛇圖)
- 14樓.2013/10/21 13:51何其有幸, 得此良師,他們有學生如你,也是福氣
- 13樓. 天涯孤鴻···花窗2013/08/26 23:55相貌端麗
水珠兒端莊富態,小時候已經可見謝謝你的美言,不好意思哩!
水珠兒 於 2013/08/30 06:07回覆 - 12樓. 需仁2013/08/18 21:21
這些木橋,都是新的,沒錯。
或者說,目前獅山很多步道都是規劃過的,
昔日舊跡,只剩下那座糯米橋,以及
過橋後往「獅山旅遊服務中心」的緩坡,
當然,緩坡是經規劃以適合遊人行走囉!
水珠兒 於 2013/08/21 05:49回覆 - 11樓. 需仁2013/08/18 21:19
需仁,謝謝你……
水珠兒 於 2013/08/21 05:34回覆 - 10樓. 媺媺2013/08/18 21:14
水珠兒好~
「笠嬤子」,好有趣的名稱,
尤加利樹似乎是以前的小學校園裡都必摘種的樹種,
令人懷念!
笠嬤子是客語吧?
您的童年故事也是我回憶中的童年往事,
熟悉、親切、似曾相識。
謝謝分享~
「笠嬤子」,是客語沒錯!
我那學妹對客語專精,參加朗讀演講等,
這一點我望塵莫及,我只會說日常用語。
我的童年故事也是妳回憶中的童年往事?
不知你是否有寫出來分享?再去找找!
水珠兒 於 2013/08/21 05:37回覆 - 9樓. 楓之谷2013/08/18 06:34老照片
四十年前...國小三四年級....嗯, 咱們年齡應該沒差多少
( 共樣 五年級生, 捱黑 兔子, "呆兜" 新竹橫山 )
那個年代, 山區農村擁有相機的人不多, 因此, 每張 "國中之前" 的照片都很珍貴. ( 至今為止, 我個人只有三張獨照而已, 或許改天還有機會再找到幾張吧 )
祝 週日愉快
- 8樓. 需仁2013/08/16 11:39
水濂洞內的梵音寺。
步道上方的糯米橋,建於1918年。
滄海桑田,雖然現在景物跟以前應該已經以很大的不同,還是貼上來呼應一下。
需仁,謝謝你熱情回饋,據我所知
「水濂步道」上方的糯米橋,改變不大。
我也拍過幾張,後面故事中將配合內容分享,
歡迎屆時前來指教,很開心你對這些地方熟悉,
而我沒有梵音寺相片,可能要借用你的,感恩!
水珠兒 於 2013/08/18 08:16回覆 - 7樓. 雲明2013/08/14 00:18塵封已久的記憶只需輕輕揭起一縷線索,許許多多的一切過往仍可以歷歷在目,只是蒙上了一層有如暮色般的薄霧……
- 6樓. 幸福☆Anita2013/08/13 21:38
看您這篇文
心裡有無限的感慨
最近我也接觸了許多老照片和陳年往事
也感嘆人生真的要及時把握
該說的 該做的 別猶豫
只怕沒抓住那個瞬間 就再也抓不住了.....
是呀!「有些話趕緊說,有些事趁早做。」
10幾年前,我們大約10位同學一起去過
我六年級導師家,老師交代不要又10年後
再去看他,結果不只10年,慚愧!……
本文分享後,我們更確定了校友獅頭山之約要進行,
邀請昔日師長和校友參與,回母校舊址共話當年。
水珠兒 於 2013/08/16 05:39回覆 - 5樓. 明明明2013/08/13 18:04讓我也想起兒少童年的一些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