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2019.3.21因頸椎、腰椎骨刺開始進行復健,我立志會做滿一年,以換得健康之身,做有用之事,也在這裡跟同溫層的人互相分享經驗並共同勉勵。
●復健滿一個月
每周五天,沒有明顯改善,而且有一點疼痛,但我之前做足了功課,確認復健是最好的方式,所以無論如何也要先做完一季再說。之前曾大量收集一些復健運動資料也身體力行,但和醫生、復健師討論後發現,如果已經有在診所進行復健,不用再多做額外的復健運動,以免復健過度,引發疼痛和副作用。但一般的運動不能因而放棄(不過要注意,應避免做出會壓迫骨刺的動作),否則將導致肌力衰退,因而更增加脊椎的承受力,所以,一般運動仍要適當持續。
●復健滿二個月
暈眩與複視(註)減輕了,脊椎復健絕不是迅速而舒適的,所以很多人都懷疑功效並半途而廢。
我復健剛滿兩個月,今天騎腳踏車到草屯,走在遙遠而寬闊的中投公路底下,竟然發現視野變得非常清晰,而且看東西也不會有複影,我之前讀過資料,頸椎變形會壓迫神經與血管,導致眩暈、複視、耳鳴、喉嚨哽咽感等,今日證實複健確實是有效的(其他症狀也都同時改善了),所以應該持續以恆復健下去。
註:複視即將東西看成多個,譬如小7招牌的7會看成777。
●復健滿三個月
期間除了一天去宜蘭其他都沒有缺席,憑良心說復健真的是有效,因為椎間已經變形壓縮,所以勢必一定要用外力牽引拉開才會改善,不過這真的是一條漫長又不太舒適的路,所以很多人會中途放棄,但是我相信,不用牽引而用按摩的手法,是不可能治療的,那只是舒緩疼痛而已,而復健也無法痊癒,只能恢復到最佳狀態,之後還是要自己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體形姿態,並且自己每日實施復健操才能保持在最好的狀態,加油,繼續下一季的復建。
頸椎、脊椎疾病(彎曲、神經痛、椎間突出/狹小、骨刺等)不外乎就是電療、熱敷、牽引(拉脖子、拉腰),放諸四海皆準,只是牽引力道大小不同,不過服務跟機器也不一樣。在做前三個月復健時(每週五天)經常感到其他肌肉與骨骼不適甚至疼痛,跟醫生和治療師反應也愛理不理,三個月後有經驗了,決定換一間網路評價較好的診所,結果發現,雖然門道一樣,功夫卻真的不一樣,效果也不一樣。
前家診所將電療、熱敷一起做(將熱毯披在電療器上面,這樣可以省下一道工的時間),雖然我在自己做功課時就知道,這兩個不能一起做,但復健師是專業的自然不好質疑。此外,我也發現電療器總是左邊有電,右邊沒電,反映結果是,兩邊都有電,是我自己感覺有問題吧,所以我就順理成章認為是自己神經壓迫以致感覺遲鈍。
到了新診所之後才發現,他們是熱敷、電療兩個分開做(這樣就要多一道工的時間),而且電療器左右兩邊都有電,原來我神經是正常的。再說腰部牽引,以前經常做到一半束縛鬆脫,而且躺著的身體在牽引啟動後總會被往下拉十公分,不用說,角度和位置都跑掉了。而頸椎牽引則可能是垂直角度不精確,總是拉得我下巴快脫臼。到新診所後,他們的儀器很新,應該是說,校度精確(舊沒關係,但校度要精確),做完後肌肉與骨骼不適症狀也沒了。最大的缺點是,每次要多一道工15分鐘的時間,而且因為復健患者太多,要再多等15分鐘,但多等30分鐘能換來精確的復健,絕對是值得的,健康最重要。(一趟療程下來60分鐘,等待15分鐘,共75分鐘,一周3~5次,這是很多人不能持恆做復健的原因,所以我就把這75分鐘拿來做吐納,順便養養生,不錯耶)。
要復健,先找到對的復健診所,現在網路很發達,只要輸入診所名稱,甚麼資料、評論、評比都有(前家診所3.5/5分,新家診所4.7/5分),要復健或看任何傷病的朋友,都不妨先上網做做功課,免得花錢還討皮痛。
PS:第一季每周復健日期為5天,預計第二季開始降為4天,第三季3天,第四季2天,以致一年完成後,已自行復健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