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才五十出頭就做白內障手術,一般正常情況下是七十歲左右置換人工水晶體,3C產品的過度使用是元凶之一,讓人多少有所警惕。當我又不由自主盯著手機畫面時,忽然警覺地問自己:我是否也掉入了網絡的陷阱裡?
科技的進步讓我們早就人手一機,它確實讓我們體驗一種更直接快速的滿足,體驗種種刺激、比較、好奇與窺探,同時也帶來一些偏差的價值觀,以及不安與焦慮感,在在觸動人心。原本的初心被過多的網路信息與標準拉扯,漸漸失去自主思考與寧靜感;而越容易得到的知識或娛樂,越會稀釋真正的專注與深度,我們變得依賴,停不下來,它們開始主宰了我們的時間、注意力,甚至情感。人與人的連結,從深刻的理解變成了表層的互動與比較。於是慢慢地、不自覺的注意力下降、深度思考減少、人際關係疏離、內在價值感被外在標準取代,在網絡世界裡變得迷惘、盲目,進而迷失了自己。
這一切不是科技的錯,而是使用方式出了問題,真正的自由,並非擁有所有資訊,而是有能力選擇不被資訊淹沒。讓科技適度服務於你,而不是支配你,正確的選擇才能成為自己的主人,而非虛擬世界的迷失者。讓我們放下手機、離開螢幕,回到真實的世界裡,回歸自然、家庭,感知雙腳所踏的土地、共享與家人的溫馨聚餐,專心投入無需比較的創作或勞動;在自然中,無所求地呼吸,聆聽身旁動物及微風雨露所帶給你的訊息,不需額外的言語、批判和刻意追求,只需用心感知。
給自己設定清晰的界限,放下網路,不必隨波逐流;過簡單的生活,只在特定時段使用網路工具。問自己「我為了什麼上線?完成後能否馬上離開?」,告訴自己:「我只用手機查地圖、必要通訊,不隨意滑動。」晚上睡前1小時,完全離開網絡,讓心靈沉澱,或許也會解決失眠的問題。練習每天刻意選擇放下一次無意義的滑手機、放下一次無目的的搜尋。藉由明確設定作自我約束,多些實體體驗,培養閱讀紙本書籍、種植植物、手工藝、體育運動,這些都會比虛擬世界更能滋養心靈。
重溫過去與家人、朋友的「無手機聚會」,單純聊天、散步、分享,不打卡、不上傳。我們將擁有真實的連結與深刻的愛,這份力量遠比千萬個「讚」更持久且溫暖。我們會發現生活慢慢變得簡潔有力,時間開始為你自己而存在,每一天都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日子。逐步放下無意義的刺激,不是倒退,而是為了健康地前行。每天專心練習一件事:吃飯只吃飯、散步只散步、對話只對話,找回專注力,體力與情緒穩定,將重新成為一個擁有身心整合力量的人。把愛放進每一天最平凡的角落,也許一片雲,一場雨,一個眼神、一個關懷;細聽內心真正的聲音,找回那份屬於自己、而非被外界製造出來的渴望與平靜,讓家庭重新成為人與人相互滋養的場所,社會不再只追求速度與效率,而是尊重每個生命的節奏與深度。
資訊的洪流讓我們以為自己無所不知,卻讓內心真正的智慧變得越來越稀薄。社群的熱鬧讓我們以為自己與世界緊密相連,卻讓心靈深處的孤獨感變得前所未有的深刻。最重要的事情——愛、信任、創造、思考、感受,都無法從螢幕上獲得真正的滋養;它們需要在真實的時間、真實的空氣、真實的人與人之間的眼神和手心的溫度中傳遞。幸福不是虛幻的想像,而是實體的感受和溫暖的接觸,所謂美好,是真實並且有可以包容的缺陷,沉迷淪陷網路是加大生活的難度,把自己導入歧途。
最後說到能源,AI的運作消耗大量地球能源,而寶貴的能源又能任我們揮霍到幾時?簡單手指的滑動我們就成為破壞地球環境與能源的幫兇。午夜夢迴,在省思中仔細爬梳,倘若我們將成為逐步失去自由的靈魂,能夠不警惕嗎?讓覺察從此刻升起,雖無聲卻有力,藉由這股力量走出迷霧。且冷眼旁觀這個智能世界的到來,身處這個網絡時代,一樣可以營造一個「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境界,「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首先得從心覺醒,重新選擇,是時候放慢腳步,重拾人性與自然的連結,在綠意中呼吸、在真實中生活,走入真實的四季流轉,是生命的厚度與詩意的節奏,絕對的溫暖而深刻,「回歸」這條路雖然孤獨,卻通往最豐盛的生命。
放飛我們的心在大自然下,看豆薯茂密的枝葉,滿滿的生機。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9樓. 小羊媽媽2025/07/15 11:59透過您沉靜而誠懇的筆觸,呼籲我們:在快速的網路時代中,別讓自己變得麻木與失根,應該有意識地慢下來,回到真實生活與人的本質,重新找回專注、情感與自由,讓科技服務於人性,而不是吞噬人性。
- 8樓. 意樵2025/06/09 21:46要愛護眼睛
我身邊的幾個好友均已離不開眼鏡,不到60歲的人,多少已有白內障,也被要求要遠離手機與電腦,或多接觸大自然。
遠離電腦吧!在我這年齡層,多數人是電腦白痴,不會用電腦。手機倒是無時無刻抓在手上看,甚至拿手機追劇,晚上在昏暗的臥室裡追劇追到睡眠出現障礙,不吞安眠藥睡不著。
安眠藥又讓晨起的腦袋昏昏沉沉,惡性循環衍生出腦神經衰弱。
能遠離手機就救了眼睛與腦神經。
好高興看見意樵到訪!因為你的格子已經很久沒更新了。想必最近較忙吧!
感謝你的金玉良言:遠離手機就救了眼睛與腦神經。
手機原本是帶給我們方便和資訊的最好工具,如今卻成了我們健康生活的挑戰,這個世界無處不是誘惑呀!
城市小農 於 2025/06/11 08:40回覆 - 7樓. 府城古意廣衡藝術郭老師2025/06/06 22:08讚讚好好的!
感謝欣賞了謝謝到訪! 城市小農 於 2025/06/11 08:41回覆 - 6樓. Chen Mimi2025/05/27 22:32我本來就有深度近視做雷射,以及鬥雞眼動手術。進入老年後加上乾眼症,經常雙眼乾澀。我現在寫udn的文章或是整理照片因此非常慢,每天做一點,否則一會兒就老眼昏花,視野模糊。電腦對我而言是又愛又恨。
- 5樓. 陳正華 牧師2025/05/27 01:03
謝謝小農的分享!
我曾經用電腦做費眼力的聖經翻譯工作七年,
之後又因牧會、常常用電腦寫教材、做PowerPoints....
過去十年,又加上參與了UDN、臉書等,幾乎每天上網。
但是我的視力,過去十年沒有改變;我還是在用十年前的近視眼鏡...
我今年已經76歲了,也從來沒有白內障的毛病。只有感謝讚美上帝了!
實在不簡單,這一定要感謝讚美上帝了!
城市小農 於 2025/05/27 12:39回覆 - 4樓. sallychen2025/05/26 22:52有感
*
我覺得使用PC、ipad、手機看看資訊或寫寫文章,還好!
只要不是長時間一直盯著螢幕,對眼睛不至於太傷。
真正比較傷害的是〔追劇〕,一次看3-5集(每集45分-50分)。
多年前,我酷愛韓劇、陸劇,看到眼睛出問題,治好後,
便割捨這興趣,相忘於江湖。如今天天上udn,完全沒負擔。
另外,我覺得買好一點的保健食品來滋養,也很重要!
■您說得對!持續長時間的盯著螢幕是非常傷眼睛,「度」的掌握很關鍵! 城市小農 於 2025/05/27 12:41回覆 - 3樓. 旭日初昇2025/05/26 12:00
3C發達,AI是新寵,要能自制適當使用3C、AI,回歸人類貼身、自然的互動,怕是愈來愈難。
我很贊同小農的看法與理念,只怕事與願違,恐會愈來愈嚴重。
以我非常重視與自然、戶外活動古來稀的年齡,常會不自覺就陷入3C,
待發覺已超時使用,已經是眼酸背痛,更何況是年輕人!?
我從來不使用手機,下午四點後必然戶外運動,晚餐後亦如此,
但仍覺得超時超量過度使用3C。
乾眼症、白內障、近視---,恐怕是愈加盛行,也會更加年輕化。
3C發達,AI新寵已經成為現代人的考驗。每個時代都有特色,如今視力保護是我們要特別重視的一環;也許隨著科技進步,新的防範治療措施介入會有所緩解,要小心避免成為3C受害者,才能親眼看見光明的未來。
城市小農 於 2025/05/27 12:49回覆 - 2樓. 寧靜姐2025/05/26 11:14
非常同意你的想法
我剛從上海探親回台,在對岸,一切都網路化、資訊化,老人都必須會,否則食衣住行都非常不方便。
台灣的老人落後很多......。但台灣網路管理也很鬆
當日常所需的一切有網路資訊要求出現,相信台灣的老人也會認真學習,所以幸與不幸都還未知。未必是老人落後,大環境改變了,人就得適應。
適應過程中有些掉隊的也屬正常,就像我一樣,迷失了就趕緊調整,希望來得及。不過沉迷卻是悄無聲息,覺醒才有機會回頭。
城市小農 於 2025/05/27 12:59回覆 - 1樓. 府城古意廣衡藝術郭老師2025/05/25 21:11讚讚的
讚讚的也好好的
謝謝老師! 城市小農 於 2025/05/27 13:00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