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我真的贏了嗎
2025/06/21 10:00
瀏覽796
迴響14
推薦73
引用0

小筑在一家美商公司工作,時常需要與來自各地的國際同事開會協商,跨文化溝通幾乎是每天的日常。有時出差,大家也會結伴逛街、吃飯,增進彼此的了解。剛開始小筑習慣用最自在的語言──中文,與對方溝通;而來自新加坡的同事則自然地使用英語,這畢竟是他們的官方語言,也是職場溝通的主流語言:就這樣展開語言交錯的溝通方式。

持續了幾天後,小筑得意洋洋地告訴我:「他終於妥協了,開始全面改用中文跟我對話!我贏了!」她眼中滿是自豪,彷彿在一場無聲較勁中終於佔了上風。

聽完,我回應:「你以為你真的贏了嗎?你可能輸了。」

小筑一愣,我接著說:「在多日的對話裡,他肯定經歷過你因聽不懂英文而猜測著回應的尷尬時刻,也可能在調整彼此的錯誤理解和重複解釋中浪費許多時間。為了讓你順利聽得懂、避免溝通失誤,他可能乾脆選擇說中文。也就是說他的中文能力比你的英文能力好。」

「換個角度看,若彼此可以使用流利的英文交流,他根本不需要退讓一步。真正的贏家,是在語言運用上的游刃有餘,為了效率,他選擇了你比較懂的語言。這不是他的屈服,而是善巧的智慧。」靜默片刻,小筑神情由得意轉為凝思。點點頭說:「這麼看來,我不是贏了,而是輸得不自知。」

我們常把「贏」當成最終的目標,卻忽略了其中的代價與真相。有人在商場上名利雙收,卻也賠上了健康與家庭的溫度;有人在爭辯中力壓倒對方,卻失去了深層的理解與人際間的溫情。人生的賽場複雜微妙,輸贏潛藏在每一次選擇、讓步與自省中。生活都是為了讓我們學習,在應對中成長,在謙卑中精進,看清事實之後修正自己。選擇更有效率的溝通,做出看似讓步的智慧,展現的是內在的清明;於是表面看似你贏我輸,實則是對方的成全。

     (稻穗低垂即將收割)                       (以青澀贏得歲月最後的光)

田間稻子收割完畢,田埂上站著唯一遺落的綠意,

沐著夕陽金黃的餘暉,寂寞堅定的守護著土地。

繼續將青澀長成飽滿,讓微風輕輕掠過,

聽蟲鳴在耳邊訴說著屬於夏季的生活禪,

我不是遺落的失敗者,是命運的餘韻和恩典。

也許一生未曾入倉,終究不成糧,

但誰會在乎是否勝利?

我只是完整地綠著、立著、活著。

生命不必圓滿,只需真實——以青澀贏得歲月最後的光。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創作 散文
自訂分類:讀書會
下一則: 你可以冷眼旁觀嗎?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14) :
14樓. May Wu
2025/07/05 03:12
讚啦
13樓. 環保阿嬤金鳳姨
2025/06/26 11:18
午安
輸贏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互相了解最和氣是雙贏開心
環保阿嬤金鳳姨
12樓. 紅袂
2025/06/24 11:16

年輕時不得不承認「輸贏」的心態與比重,但如今數十載過去,心中已無「輸贏」的想法,反倒在乎自己言行是否一致,待人處事是否有缺失或不足。

甚麼是贏?甚麼是輸?

個人以為,所謂的輸贏,純然站在自我角度與需求衡量。有時換個角度看待,所謂的贏有可能是輸;而所謂的輸不見得是真的輸。所以,做好一件事情,善待一份人事物,便了結所有,與輸贏完全無關。

「我們常把「贏」當成最終的目標,卻忽略了其中的代價與真相。」您這段話足以讓人省思,也得確如此。

生命的完整性,不再於外界的輝煌成果形象,而是自己內蘊的智慧累積,與看透人性的實相與知足。

輸贏也許是從小的教育和環境灌輸給我們的心態,它可以是前進和提升的動力,然而,隨年紀增長我們更懂得珍惜彼此的緣分,輸贏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這時也是我們慢慢走向內省的一種改變。 城市小農2025/06/24 12:23回覆
11樓. 小小茉莉
2025/06/23 16:27
如果彼此尊重對方的語言 互相努力學習溝通 這樣才能創造雙贏

沒錯!雙贏是站在彼此尊重的基礎上。

小小茉莉夏日愉快!

城市小農2025/06/24 12:18回覆
10樓. 刁卿蕙
2025/06/23 15:59

以河洛語來唸中國古詩詞,的確尤具韻味,語言本身的實用功能,因之匯入高雅文化之底蕴。

我非常欣赏黃俊雄的闽南文言口白,尤其他為史艷文配的音,其雅其正,不同凡响,可謂是許多台湾囝仔(不論本省外省)文化語言的啟蒙師,那種台語,實在美!

吾人觀點並不犀利,承蒙格主大度,不予駁斥(甚至删除),是幸!

我想大部分人都不會有刪除的動作,首先要感謝你對文章的回應,相信大家都會尊重每個人有自己不同看法。從文字中真的也看見您的善良與覺性。

我個人確實較不喜歡那種往你格子強加的政治觀點。

謝謝您的再訪!

城市小農2025/06/24 12:17回覆
9樓. 刁卿蕙
2025/06/23 11:14

“在多日的對話裡,他肯定經歷過你因聽不懂英文而猜測著回應的尷尬時刻”

-----------

為人誠正者,初次交談幾句,就可知對方的語言能力,會立刻改變語言模式,讓對方不”尴尬“。

而這位新加坡人卻在”多日對話“後,才決定用中文,可見其態勢。

語言,不過是種工具,以流利與否,來判定”輸赢“,謬之大矣!

語言除了是一種溝通工具外,還有背後很深的文化蘊涵,還記得有段時間上了台語文的古詩朗讀課程,總想找人說台語,只為了尋求那優美的發音和文化底蘊。

感謝朋友到訪!

城市小農2025/06/23 15:07回覆
8樓. 刁卿蕙
2025/06/23 10:34

我有不同看法。

台灣話/閩南語,因為使用同樣的文字與語法,文化思考邏輯是相通的,只是發音不同,可視為中文的方言。會講中文卻堅持用台語的人,是意識型態掛帥。

中文和英語則是完全不同的文化語境,那麽捨自家語而寧用外來語的心態為何?

小筑堅持以中文與那位華裔新加坡人交流,是正確的。

並非所有新加坡人的英語都到位,Singlish(星式英語)即是用來形容這個被多元文化所混搭的語言,是種貶詞。

不少新加坡人在面對同文同種的華人時,明明使用中文會更有效率,却常會刻意使用英語,說穿了其實是種明裏暗裏的自高,或可歸因“偽菁英意識”在作祟。

貴文中的那位新加坡人後來對小筑改用中文,可能並非是種“牽就“,而是在試探小筑的對自身文化的堅持底线後未果,而有所自覺。

由此觀之,小筑的確是赢了。

註:新加坡政府承認四種官方語言,即英語、馬來語、華語(屬現代標準漢語)以及坦米爾語,其中馬來語被定為「國語」,全國的通用語則為英語。

語言的選擇和使用有時候確實有多重考量,或習慣、心情或目的性。語言除了作為溝通工具,也讓人看出使用者的個性。如目光犀利如你。 城市小農2025/06/23 15:03回覆
7樓. 寧靜姐
2025/06/22 21:45
寫得真好。人生漫長,有時候贏了東卻輸了西。
一旦落入輸贏便已失去平衡,世間終究沒有真正的輸贏。 城市小農2025/06/23 14:59回覆
6樓. 謎謎-雕像
2025/06/22 19:22
過程

一切只是過程。

青澀有其優勢、潛力和燦爛,但必也成熟、輝煌,終將枯萎殞落。

學會淡看時序,自然生滅,順應常與無常,從中擷取意義吧!

是的,一切聚散生滅自有其規則,我們只能隨順因緣。 城市小農2025/06/23 14:58回覆
5樓. 意樵
2025/06/22 14:59
直率

我倒覺得輸贏是其次,既然是同事,有效的溝通,可以讓事情做的更圓滿達到預期的效果。

我的台語向來很菜,職場裡卻偏偏有人會講國語而不講,非找我用台語才能說話溝通。

時日久了,知道自己的台語菜,我選擇緘默,遇到非回答不可的問題時,也是很簡短的回應。

對方說的台語我懂,我無法如他那般流利的說長道短長篇大論,職場上自然而然被貼上標籤説我不合群。

空閒時,我會回想把那些台語內容練練,多年後的現在,我不敢說我的台語非常溜,已不會被貼上標籤。

遇上用台語找碴的,我會避開,多數當隱形人。

在台北這種語言對立的情形已不再出現,中南部還常常會遇到。

以後在職場,遇到慣性講台語的同事,我一定先表明,自己的台語理解力不好,如果無法用國語溝通,大家就少講話。

職場的壁壘打破之後,語言上的小圈圈,也就不存在了。

中南部情形真的較嚴重,當我無法判定對方的母語時,會習慣先用較熟悉的國語說話,也因此曾經被一位歐吉桑指責:「台灣人說甚麼外省話!? 」在這塊土地上還是有人很堅持他們才是這裡的主人。語言不就是為了溝通交流,如此預設立場只會壞了和氣。台灣多元文化已是不可否認的事實。社會上多些包容和體諒相信會更祥和。 城市小農2025/06/22 16:07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