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時接到莊主任的電話,十幾年不見,突然來電只為閒聊,她語氣裡多有對身邊人事的不滿與委屈,我因睏極不想多聊,她聽出我想掛電話,竟指責我「最無情!」,一時無語,但我知道那句話的背後其實是老人家的孤單。
莊主任是我第一份工作的主管,也是多年朋友,彼此相處融洽。年輕時她在職場提攜我,我常下班後在她家門把掛上一袋水果,兩人經常一道去道場共修。如今歲月在我們臉上留下皺紋,搬家、換工作的關係疏於聯絡;不是誰變了,而是時間在說:所有的緣都在流動。距離原本不遠,只是被歲月刻成了成了深谷。
次日我回電再聊,明白獨居的她身體不好、胃口差,經常想起昔日老友。我知道:這世上最無情的不是人,是歲月。歲月讓花開也讓愛散、歲月催人老也讓人痛。她老了,身邊的人漸少,他抱怨孫子長大不再纏著她。她說自己靜不下心,唸不了佛,也不再修行。因為師父出國後,她便沒有再去道場。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信仰若不能內化為觀照,只是對外在師父的依附,那麼一旦緣散,人也就回到常人的心。人內心是恐懼害怕的,恐懼死別、怕歲月無情,於是用各種方式抵抗——有人追逐名利,有人製造幻象,現代更有人用科技模擬不滅。
科技用AI造一個虛擬的人,正是這種「拒絕無常」的極致。當我們用高科技手法演算重現逝者的聲音與容顏,看似創造與撫慰,其實是逃避,逃避那無可挽回的寂寞不捨與「空」。人心怕空,於是用影像與聲音填滿它;但填滿的不是愛,而是「執著」。
AI所造的影像是緣起,由大量資料、模型演算形成,這確實讓人實現對亡者的追念、對生者的撫慰,但若明白這是過度時期欲望的滿足而慢慢放下,那麼它便可以成為觀照的明鏡;但若執著它為不變的愛,不願從現實中醒來,那便是魔鏡。
佛說:「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世間的一切事物和現象都在不斷變化,正因為無常,花會再開,痛會退去,一切都在變化流轉中更新,「無常」是宇宙最溫柔的秩序。「無我」則說明世上沒有一個獨立、永恆不變的「我」或實體存在;因此生命才能流轉,萬物才得以共存。若破除我執,便能與眾生和睦相處。而我們的痛苦就在於不肯承認這個流轉、無法破除執著。
莊主任或許在意的是失去、孤獨與被遺忘。這也正是我們晚年的寫照:在感情裡愚痴地抓緊,不願面對失去;我們要學習認清的是──世間的「無常」只是靜靜帶走該放下的,為新的因緣留出空間。
有時我也問自己:老去之後,我會不會也執著過去、害怕孤單?但此刻我願意用修行讓那份執著變成願力。願自己記得:「無常不是敵人,而是回家的路;無我不是空無,而是萬物互生的慈悲。」唯有精進佛法,少些愚痴,多些慈悲。人間確實是無情的修羅場,但只要肯觀照,火焰終會化成光。


看著四季寫無常,稻穀入倉,土地換裝,新芽已從土裡冒出。今天我站在這塊土地上看夕陽,多少年後與夕陽對望的又是誰?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5樓. 旭日初昇2025/11/18 17:06--
有了年紀,
學習獨處是基本功。
旭日大哥的部落格已經告訴我們,您的基本功最是紮實! 城市小農 於 2025/11/18 19:29回覆 - 4樓. 繽紛2025/11/18 16:36
莊主任不是也去道場修習過佛法嗎?
看來她沒在心中照顧好佛法的幼苗,體察其精髓,而讓自己的心田一片荒蕪。
老年後,我反而很享受獨處的樂趣,珍惜安詳寧謐的時光,讓自己能更從容面對歲月的蒼老。
一念是天堂,一念是地獄,重點在她要覺悟,而不是要您分擔她的負能量呀!
善良的觀念,也是一種修行。
- 3樓. 紅袂2025/11/18 16:06「最無情」這句可能讓人感到傷人的話,卻在您理解中轉化成一份「惜情」的友誼。這可不是人人都能有的智慧。可見得,一個人的內心觀照與覺察,形於外之影響有多重要。
這世間哪有甚麼是我們能捉住而不散的?
去看看花,不也是花開花謝;看看雲,不也是雲聚又散離;聽聽風,不也是飄來又盪去。
人,是世間萬物之一環,豈能跳離這自然循環之象?與其恐懼孤獨,抱怨不滿,不如學習認清「無常」之道,學習孤獨自處,學習內心的寧靜與知足。
人,所有起心動念都在一瞬間,如何安住自己的心,是一門畢生的課業。 - 2樓. 小小茉莉2025/11/18 11:43
以前我婆婆還在的時候 經常要求我們假日一定要回家陪伴他們
不管我們有甚麼原因不能回家 她就是不太開心
我當時不懂 現在明白了 那就是寂寞 想要有人陪 有人關心問候
- 1樓. 妳妳2025/11/18 11:36
無常不是敵人
而是回家的路
無常是宇宙最溫柔的秩序
有感有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