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主席
和過去一樣,蔡主席說的都很漂亮,但其內容則是了無新義、空洞無神,部分內容是教科書上的理論,甚至凸顯扁政府8年在財政稅制上的問題。
「四年赤字減半、八年財政平衡」凸顯民進黨執政8年管理國家財政的「偷吃步」
其實要達蔡主席所揭示的目標使四年赤字減半、八年財政平衡並不難,在扁政府時代就運用若干的手法使96年度、97年度列入債限的債務為零,所使用的手法包括應該由公務預算來支應的支出,命令由非營業基金來負擔。例如經濟部產業園區開發管理基金一向財務良好,90年度長期借款僅24億5千萬元,至97年度暴增至618億1千500萬元;另一個手法就是由營業基金(國營事業)來承擔虧損和債務,例如命令油、電價凍漲,使97年度中油、台電各虧損約1千億元,並使台電的負債衝破1兆元。這些基金和國營事業等的虧損、負債都未計入中央政府的財政帳內。
其次,要達成蔡主席的目標還有一個最簡單的手法,那就是應該投資的建設不去投資,或者放慢建設腳步,支出減少之後,赤字自然減少,財政也可自然平衡,例如維護民眾通行安全很重要,扁政府
綜合以上所述,蔡主席要達成所謂的目標可能參考扁政府時代的種種「撇步」,因此宜請蔡主席提出明確可行的方案,而不是簡單幾句話就交代了事。
揭穿民進黨執政8年的債務管理手法
蔡英文說,民進黨在2000年至2008年執政期間,做了很多的努力,2007年大致達到了預算的平衡;但馬政府接手後,我們卻看到一個支出與收入在預算上的短差,且有擴大的傾向,尤其馬政府三年執政,其累積的國家債務其實已超過了民進黨執政8年。
蔡主席在說話時,常有三種情形,一是拿極端的情形來做例子,例如以二十分位所得比來做為貧富差距之指標,其實稍懂貧富差距指標的人都知道那是不通、無知的,國際通用的是可支配所得五分位法。
另一種情形是拿兩件事在做比較時,比較的基礎不一樣,也就是拿柚子和橘子比,例如拿民進黨執政8年和馬攻府執政3年相比,邏輯根本不通,如果拿民進黨執政3年(90~92年度)和馬政府執政3年(98~100年度)相比較,在列入債限當年度舉借債務數方面,90~92年度平均每年舉借2,533億元,98~100年度為2,062億元,馬政府財政表現比民進黨為優;至於不列入債限(主要是排除公共債務法的特別預算)部分,馬政府舉借債務高於扁政府,主要是為了因應天災(莫拉克風災)、國際不景氣(2008年全球經濟大海嘯),屬於非常情況,不能膠柱鼓瑟,必須為所當為,且全球各國皆然,都是運用擴大財政支出刺激經濟,而不是緊抱著「零負債」的原則,任憑民生凋零、人民痛苦。
其次,蔡主席說,2007年達到了預算的平衡,可是那只是限於列入債限的部分,當年不列入債限的舉借債務達就到1,027億元,所以蔡主席說話時常有的第三種情形就是避重就輕,只拿有利自己的部分出來說,而不是說明全部的情形。
最後,再來看蔡主席所說的,所謂民進黨在2000年至2008年執政期間,做了很多的努力,2007年大致達到了預算的平衡,到底是麼一回事,基本上其特點有二:
一、90~93年度之舉借債務以列入債限為主,不列入債限(以特別條例排除公共債務法第四條)為輔;至於94~97年度之舉借債務則以不列入債限為主,列入債限為輔,目的在美化蔡主席所稱的預算平衡(列入債限部分)。
二、以民進黨8年的不列入債限債務和馬政府的不列入債限債務相比,民進黨的債務多半是因政府預算不夠,故以特別條例編列特別預算(如基隆河整體治理計畫316億元、擴大公共建設投資計畫5000億元、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95~99年度755億元、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計畫95~97年度140億元等);而馬政府的不列入債限債務幾乎都是因應天災與全球經濟大海嘯,屬於非常情況。二者相比,就可知道,民進黨政府是比較會花錢如流水的。
附表 中央政府當年度舉借債務數
年度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100 |
列入 債限 | 2,770 | 2,450 | 2,379 | 2,300 | 1,444 | 640 | 0 | 0 | 1,650 | 2,288 | 2,259 |
不列入債限 | 781 | 0 | 839 | 635 | 1,071 | 740 | 1,027 | 1,260 | 2,515 | 3,039 | 2,041 |
政綱要有政綱的水準,不宜信口開河
蔡主席說,常年沿襲過去的減稅措施及產業政策,包括促產條例中的特定租稅減免,以及兩稅合一、貨物稅、金融營業稅及遺贈稅的減免等措施,不僅未能有效提升經濟成長,反而侵蝕稅基,造成稅制的扭曲。
先談促產條例的部分,依據中華經濟研究院的研究,促產條例讓國家稅收減少988億元,但創造1,193億元,租稅淨效益是205億元;此外,誘發投資增加2,447億元,就業人數增加14萬2千人,國內生產毛額增加4,972億元。
至於遺贈稅部分,自調降之後,稅收並未減少,反而出現增加情形,例如實施調降之前,97年度稅收290億元,實施之後,98年度稅收223億元,99年度403億元。
其他與事實不符之處仍所在多有,建請蔡主席不要信口開河。
談稅,就要懂稅;談財政,就要懂財政
在蔡主席的談話中,可以發現蔡主席對減稅措施多予以反對,顯示蔡主席並不瞭解稅的本質。
在1970年,台灣的進口關稅收入是86億元,占國家總稅收23.4%,是政府的重要稅收來源,李國鼎先生擔任財政部長時,提出將「財政關稅」轉化為「經濟關稅」的概念,認為關稅的角色不應是單純的直接從財政收入考量,而是應該定位在協助國家經濟發展,至1980年代,我政府開始實施自由化政策,1986年關稅總體平均名目稅率是26.00%,1987年降為20.60%,1988年降至12.60%,至1989再降為9.65%,稅率是大幅在降低,可是關稅卻大幅在成長,1986年關稅稅收638億元,1989年成長至894億元,至2000年關稅平均稅率降至8.20%,當年稅收達1,568億元,顯示出減稅促使經濟成長,創造更多的稅收。同樣的,前面所提及的促產條例提供租稅優惠、遺贈稅率大幅降低不僅未大幅減少稅收,反而有所成長,因此在談租稅時,建議蔡主席從簿記員的狹隘走向更開闊格局來思維,以免掉入民粹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