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成功有約,七個好習慣@子若
昨天捧讀《與成功有約》大半天,讀著讀著,只覺得自己沉浸在書中一個又一個例證的說明裡,並沒有感受到多大的智識上的衝擊。
應該說,捧讀此書,讓我再次體認到中國古老的智慧是金科玉律,顛仆不破的真理:凡事豫則立(先構思再行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與人為善(設立感情帳戶,以利良好人際關係之建立),己立立人己達達人(雙贏的思維,發揮創造力的合作模式)等等。
書中提到的種種待人處事法,在中國思想哲學中都可以找到相應的部分。綜觀之,這是一本指導讀者如何從獨善其身(獨立自主)做到兼善天下(互賴共榮)的教戰手冊。
在獲得全面成功的過程中,認識自己至為關鍵,因為認識自己,就可進一步去認識別人(知彼解己),也才得以建立利人利己的互惠關係。
本書作者史蒂芬柯維博士所說的七個習慣,分別是:主動積極、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強調的是由內(個人的成功)而外(公眾的成功)全面造就自己,若能夠養成這七個好習慣,幸福人生就不遠了。
在此附上史蒂芬柯維博士所提供的七個習慣的示意圖。還有,讓我將有感的摘錄與各位分享。
*在感情帳戶裡,可以存入六種主要存款:了解別人、注意小節、信守承諾、闡明期望、誠懇正直、勇於道歉。(第160至166頁)
*對人不可講效率,對事才可以如此,對人應該講效用 (第143頁)
*溝通,也需要投資時間。(第210頁)
*假如兩人意見相同,其中一人必屬多餘。與所見略同的人溝通,毫無益處。要有歧見,才有收穫。(第227頁)
*回想一位經常與你意見不合的人...請其提供意見,並珍惜這不同的聲音。(第233頁)
*謙遜乃所有美德之母,謙遜讓我們知道,控制一切因果的是自然法則,不是人,我們必須屈臣於原則之下,因此我們應「重視原則」。(第268頁)
此外,我發現書中的許多觀念,在我的求學過程中,已經被老師們灌輸了無數次,我相信有緣一讀此書的人,對於書中所論及的各種想法應該也不至於感到陌生。然而,能夠把那些正面的思想整體地化為行動,這可真的不簡單啊!有機會,不妨讀讀看。或許,您也能從此書中獲得人生啟發,並且創造屬於自己的成功人生。
- 2樓. sallychen2025/08/07 09:44有感
*溝通,也需要投資時間。
這句話我完全認同!所以,很佩服有溝通耐性的人。
坦白說,我遇見的人,都不太有溝通的耐心。
影響下,一度也很不願多費唇舌,就當兩條平行線。
有些人〔成見深或個性剛硬〕,會認為溝通就是改變。
不願改變,就自然聽不進別人的建議或所謂溝通。
這必須學點〔有效技巧〕。那就是各憑本事了!
■莎莉好!
大家的時間都很寶貴,願意付出時間溝通,需要有很多善意做基礎。
善意,不是唾手可得的珍品。所以,要給予也需要智慧。
個性剛硬的人,可能防衛心強,這有他的成長背景,要在溝通時了解著實不易。
不過,一旦感覺被了解與接納其觀點,溝通可能會變得順暢,也是時有所聞的事。
有時候,溝通成本高,又有其他事務要處理,就容易失去耐性。
說到底,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就是修身養性的道場,無誤。 子若 於 2025/08/07 10:19回覆 - 1樓. angie0302025/08/05 08:55
子若,好
「假如兩人意見相同,其中一人必屬多餘。與所見略同的人溝通,毫無益處。要有歧見,才有收穫。」在溝通中,意見不同的確有所收穫,只是我有疑問,如果針對合作項目,兩人各自堅持立場,等於兩條平行線在運作,這樣會完成合作目標嗎?***「在感情帳戶裡,可以存入六種主要存款:了解別人、注意小節、信守承諾、闡明期望、誠懇正直、勇於道歉」第一次聽到感情存款帳戶,我來思考一下是否都有達標,嗯....我好像都有耶,呵呵angie好!
針對妳的第一個問題,我的想法是這樣的:基本上,妳的想法沒錯。溝通時,若一味堅持己見,是無法成事的。
不過,史蒂芬柯維博士的意思,所謂「有歧見才有收穫」,是指對同一件事有不同看法,就可以藉機用「不同視角」看待同一件事,因而瞭解得更全面,學習到更多相關知識或者獲得更多資訊。
等到所有意見都提出之後,還是得繼續協商,想辦法「在異中求同」,設法打破僵局,整合所有意見,並且同心協力來解決問題。
至於感情帳戶的存款,人人都該好好儲蓄,並且隨時注意收支平衡。恭喜妳!感情帳戶裡存款達標,請繼續保持下去哦! 子若 於 2025/08/05 14:33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