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什麼都知道 讀後感
2025/10/27 05:36
瀏覽654
迴響0
推薦26
引用0
《魚,什麼都知道》讀後感 @子若
當我第一次在圖書館的書架上看到這本書時,就決定借回家閱讀,因為書名引起了我的好奇心,還有我住在海邊經常能看到、吃到各式各樣的魚類,也讓我很想了解有關魚類的一切。
這本書有個副書名:<一窺我們水中夥伴的內在生活>,正是這句話挑起了我想一窺究竟的動機。
然而,因為想看的書太多,第一次借回家後就擱置到借書日期將屆,辦了續借手續之後,還是無法如願閱讀,只好乖乖地歸還,然後暗下決心,後續一定要找時間再借閱。
如此輾轉過了幾星期,我終於又有機會借閱,但是努力地看了約三分之一本之後,卻又被其他事件阻擋了進度,不得不歸還。然後,我的心就懸在半空中,一直到近兩個月前,我又找到空檔,鍥而不捨地借閱了第三次。
這一次,我對自己下了最後通牒:「非看完不可。」於是,就發憤圖強,猛啃了六天之後,終於在今天凌晨把剩下的三分之二本讀完了。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動物行為學家強納森巴爾科比(Jonathan Balcombe),譯者是蕭夢、趙靜文,鷹出版社於2023.10出版。
沒接觸這本書之前,我對魚類所知非常少,只知道牠們是人類的盤中飧。然而,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對魚類的認識是增加了,而且有不想吃魚的打算。
萬物皆有靈,魚類也不例外。從很古遠的年代,魚類就一直是人類的食物。但是,這本書顛覆了這個「根深蒂固」的想法,把魚類當成是我們人類的「夥伴」,抱持的是友善的態度。
因為本書作者對魚類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感受、思想、社交行為、繁衍方式以及牠們的處境等有深入的研究與了解,認為牠們受到了不人道的對待,因而寫書為牠們請命,呼籲大眾不要吃魚,要保育魚類,因為牠們跟人類一樣是地球上的生物,而且牠們甚至比人類更早出現,五億年前就在廣闊的海洋裡生活和演化著了,論生活智慧,牠們可是大大地超越了人類。
這是一本魚的故事集,而且是由許多動物行為學家所做的實驗集結而成的,觀點可謂多元,而且頗有可信度。
其實,早在去年(2024)10月中旬讀了吳明益的蝶道這本書並寫了三篇讀書心得(文章分類為台灣文學:<蝶道,蝴蝶生態初探>;<蝶道,蝶人合一的境界>;<蝶道,自然生態啟示錄>)之後,我對人類以外的生物就打開了好奇之眼,所以再讀到這本魚書之後,所得到的心理衝擊程度就不大,反而有種了然:原來,魚類跟人類一樣有思想,兩者只是處在不同的生活環境罷了。
既然,大家都是造物主所創造的生物,為什麼不能和諧共處,而要殘害魚類呢?書中的許多實驗甚至證明,魚類可以與人類心意相通呢!書中就有一位養魚人得意地表示,她的寵物魚天天都會在魚缸裡跟她玩大眼瞪小眼的遊戲,而且總是頻頻獲勝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