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恭請」說起
日前,台北市舉辦首長領航營,司儀喊:「恭請市長致詞」。市長隨即訓示:「不要用恭請兩字,因為這是封建時代的語言。」順便酸一下人稱「伯公」的國民黨前主席吳伯雄,似乎覺得很得意的樣子(註一)。
民國62年,行政院在經國先生主導下,推動「公文改革」,其中就規定「呈請、謹請、敬請、恭請」一律改為「請」字(註二)。30多年前,本人在課堂上便強調不用「恭請」2字,但實務上看到有人使用「恭請」時,不會刻意指責,也不會改正,總是順其自然就好!
柯P很喜歡挖苦別人,來凸顯自己的長處,他曾意有所指地說:遇到紅燈會停車、遇到人多會排隊,這種文化素養,20年都學不來。確實,「文化素養」非一蹴可幾,需要長時間的內化,當大家把排隊視為當然而無怨言,遇到紅燈會主動停車,即使對向沒有車輛,也不會擅自衝闖,這就是「文化素養」。
孩童時,受到長輩講日語的影響,多少養成日本人的性格。及長,愛看東洋電影或日本戲劇,對於日本人守法精神、禮貌態度,印象特別深刻。出國旅遊時,常以日本為第一考量,加上對其語言文化,多所了解,覺得日本人禮數之多,幾乎到了「龜毛」地步;尤其,隨處帶有「敬語」,若以柯P的標準,簡直封建到了極點。
不要以為帶「敬語」,是繁文縟節;也不要以為法令規章,是綁手綁的工具,這正是一點一滴培育「文化素養」的關鍵。如今,以柯P的高人氣,加上「婉君」的推波助瀾,多年來我們好不容易建立的「文化素養」,恐怕又要倒退20年,這絕非大家所樂見。
據說,柯P不但不要「恭請」,連「請」字都不要,這就矯枉過正了!例如:「請便」用「便」;「請喝茶」用「喝茶」;「請借過」用「借過」…等,除有語意不通外,還會讓人感到粗魯,無益於「文化素養」的提升。
最倒楣的也許是吳伯雄先生,人在家中坐,無緣無故窗外飛來一坨鳥屎,若以佛家語言而論,這叫造口業!
註一:參見http://www.msn.com/zh-tw/news/other/
註二:參見【文書作業問題/從「知照改為查照」說起】乙文。
- 3樓. m2016/05/20 01:48我覺得這個要求對於公務員的素質水平有提升效果
如您所說,為擺脫陳舊落伍的程式用語進行過一次「公文改革」
既然如此所謂恭請是封建用語云云豈不是有所本
為何當年建議不用恭請是「公文改革」,今日卻是「破壞好不容易建立的文化素養」
您文中頗有矛盾之處,所謂「據說科P......」等等更是不知從何聽來
要強調本人非柯粉,也認為科P有許多失政,但此文實在是存有偏見
至於為什麼科P的說法我同意?因機關內各種馬屁封建公文用語混亂至極,若長官不能大力整頓才是貽笑大方!
舉例現在本機關不但長官要求必須「至紉公誼」「無任感荷」,甚至連「奉上級口喻」這種用語都是家常便飯,此為現代公務員水準乎?要不要加個「卑職竊以為」呢?
要打科悉聽尊便,請引用一些事實根據,屢次看到一些毫無根據的「據說」「聽說」,甚至要求恢復封建用語習慣,「以保我中華文化素養」,不論好壞一律打趴玉石俱焚手法,讓人搖頭 - 2樓. surashakya2015/04/06 08:41
公務員如果依法行政過頭,恐有「目標錯置」之嫌。
公文的敬語可以省,以達「簡、淺、明、確」之標。
生活中的禮貌最好不要省,「生活素養」非一蹴可幾。
要使公務員不要依法行政過頭,恐怕要從制度面著手;同時,公務員的長官也要有相當的擔當,否則”有功無賞,打破要賠”,不要說是公務員,任何人都有”趨吉避凶”的本性.
夏老師 於 2015/04/06 19:22回覆 - 1樓. 謎謎-池邊柳2015/04/05 23:37教養之所在
所言甚是!
倨傲無禮,目空一切,不知法節,不懂尊重,是強調完全不必拘禮的副產品。在尚未定性的兒少身上,最易見其負面影響。
常常有人諷刺陸客沒有素養,其實我們以前也好不到那裡去;只是,最近幾年我們有進步,但要達到讓人敬重的地步,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這些都必須從生活的禮節中作起;所以,本人對柯市長說”恭請是封建思想”,不太能苟同.我們可以不要人家用”恭請”,但別人用這些敬語,就得尊重別人.
夏老師 於 2015/04/06 19:30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