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金孃
童年時,常在野外看到紅色五花瓣的野花,花內時有黑色小金龜子吸食花蜜,因而稱這種花為「金龜花」,但始終不知它真正的名字。最近,群組裡有朋友傳來此花,並註明為「桃金孃」,方才知道它有個美麗的名稱。
依維基百科的解釋:桃金孃為常綠灌木,高1米左右;橢圓形葉子對生,有基出三大脈,下面被毛;花單生葉腋,花期為7月至8月;果實為漿果,未成熟時為綠色,8月至10月間成熟,成熟時為暗紫色,櫻桃般大小,果肉紅色,味甘,可食用(註一)。客家歌謠:「九月九,棯子甜過酒」,這裡的棯子便是指桃金孃的果實。相傳,古時戰亂期間,人們在山區逃難時,靠著桃金孃的果實充饑,這種果實因此得名「逃軍糧」,後來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桃金孃」(註二)。
本人所住的社區有一條登山步道通往景美仙跡岩,沿途花木扶疏,有各式各樣的樹木花草,但多數不知其名。退休後,把這條登山步道作為休閒運動的地方,有時遇到熟諳植物的鄉鄰,便詢問某些植物名稱;其中,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構樹」,原來這種樹還有公、母之分,公樹果實長條狀下垂;雌樹果實呈圓球形,果肉橙紅色,略帶甜味,是松鼠最愛的點心(註三)。經鄉鄰介紹之後,引起我對周遭環境的興致,因而開啟了對附近動植物的關懷。最近,有個颱風名叫「竹節草」,適有朋友傳來竹節草的圖片,也才知道此草在步道上隨處可見(註四)。
在登山步道上也隨處可見「桃金孃」,但時序進入秋天,紅色花朵雖早已凋謝,卻可以看到滿滿的果實,雖說其果可食,但仍不敢輕易嘗試。
註一:參見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A1%83%E9%87%91%E5%A8%98
註二:參見https://eeg.dila.edu.tw/rose-myrtle/
註三:參閱【構樹】乙文。
註四:參閱【竹節草】乙文。

本人所住的社區有一條登山步道通,步道上隨處可見「桃金孃」。

童年時,常在野外看到紅色五花瓣的野花,花內時有黑色小金龜子吸食花蜜,因而稱這種花為「金龜花」,但始終不知它真正的名字。

時序進入秋天,「桃金孃」紅色花朵雖早已凋謝,卻可以看到滿滿的果實,

客家歌謠:「九月九,棯子甜過酒」,這裡的棯子便是指桃金孃的果實。雖說其果可食,但仍不敢輕易嘗試。

桃金孃為常綠灌木,高1米左右;橢圓形葉子對生,有基出三大脈,下面被毛;花單生葉腋,花期為7月至8月。(註:照片翻拍自yahoo圖庫)

相傳,古時戰亂期間,人們在山區逃難時,靠著桃金孃的果實充饑,這種果實因此得名「逃軍糧」,後來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桃金孃」。(註:照片翻拍自yahoo圖庫)

桃金孃的花內常有黑色小金龜子吸食花蜜,因而稱這種花為「金龜花」。(註:照片翻拍自https://taconet.pixnet.net/blog/post/323883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