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災
說到「礦災」,對40歲以下的人而言,也許只有在教科書略為涉獵而已;但對本人而言,卻是埋在記憶深處的傷心往事。當年,在報紙上看到罹難名單中,有熟識的親友及同學,都會難過一陣子。
民國73年,是台灣礦災最嚴重的一年。6月份,土城海山煤礦爆炸,74死;7月份,九份煤山煤礦火災,103人罹難;12月份,三峽海山一坑災變,93人埋在礦坑底下,缺氧而亡。這三次礦災中,九份礦災創下礦業史上最慘重的一次;三峽礦災最深痛的是有位生還者—周宗魯先生(1928~2016),靠著喝自己的尿,被迫吃人肉維生及靠堅強意志力,熬過生死交關的93個小時而被救起。後來,他進神學院就讀,在新店及烏來等地傳教,105年蒙主寵召,距礦災雖已事隔多年,媒體對他的過往,仍有報導(註一)。
前述這些礦災至今已歷37年,但身為「礦工子弟」的我,依然不曾或忘。返回九份時,車行經過煤山煤礦附近,都會想起此事。有一次,帶朋友來九份遊玩,特別從瑞濱走「北35線」產業道路,前往九番坑參觀坑外的「鱘龍魚養殖場」(註二),及廣告宣稱「經過麥飯石層層過濾」的「礦泉水工廠」(註三);在向朋友介紹時,也提及當年煤山煤礦事故,惟大家印象模糊。我說:九份不僅產金,也產優質的煤炭,我的同學有人在礦災中喪命,當年因我課業優異,且考上第一志願,在父兄的培育之下,才得以繼續升學,擺脫「礦工子弟恆為礦工」的宿命。
春節期間,經過瑞芳火車站地下通道,牆面以「烏金歲月」為題,展示若干礦工挖礦的圖片,每張我都端詳許久,當中還有我認識的人。九份有一句俗諺:「出外死一个,站厝死歸家。」意思是說:出外當礦工,遇到礦災頂多死一個人而已;若不出外工作,全家都沒飯吃。此話雖未必全真,但也道出身為礦工的無奈與心酸。照片裡的這些礦工,即使躲過礦災,也躲不過職業病—矽肺症。所以,當過礦工的人年過半百,不但垂垂老矣,而且苟延殘喘了卻餘生,多半活不過60歲。
前述牆面上的這些礦工,相信早已不在人世,如今我們在享受經濟成果之時,不要忘記四、五十年前,曾經有一批人在黯無天日的地底下工作。也因為有了那一代人的犧牲,才得以開創造台灣經濟奇蹟,也才有今日收成及享受的日子。所謂「吃果子拜樹頭。」人不能忘本,也要心存感激,須知幸福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
註一:參見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1206000652-260106?chdtv
註二:參閱【黃金鱘龍魚】乙文。
註三:參閱【雞籠山是超大濾水器】乙文。
瑞芳李姓家族所經營的煤礦公司,稱「義方商行」,至今依然屹立在瑞芳逢甲路上。
位於猴硐的瑞三煤礦,是當年全台灣最大的煤礦場,由瑞芳李姓家族經營。
基隆河流域經過許多礦場,有些煤炭會流進河裡,當地婦女在河裡搯取。
瑞芳火車站地下通道,牆面以「烏金歲月」為題,展示若干礦工挖礦的圖片。
煤礦坑內溫度極高,礦工都須打赤膊挖礦,甚至於全身赤裸,因此礦工們彼此稱為「脫褲卵兄弟」。
礦工必須在狹窄的空間工作,有時還得用躺著挖礦。
礦坑內有時要用炸藥爆破,十分危險。
民國73年7月,九份煤山煤礦發生火災,103人罹難,現場有許多家屬在坑外等候消息。
煤山煤礦災變,各家媒體詳加報導。
從我在九份的老家往下看,遠處有一些建築物就是「礦泉水工廠」,右邊臨「北35線」產業道路,是當年煤山煤礦的場址。
- 5樓. 三眼2021/03/04 17:52
【相思樹】的木頭支撐,俗稱(牛條),故曰:聽到牛調在號,要命就緊走!!
謝謝回應,【牛條】二字是我熟習的名詞。
夏老師 於 2021/03/05 22:41回覆 - 4樓. 寧靜姐2021/02/20 12:28
回三樓 是地溫梯度
地溫梯度Geothermal Gradient
宋國士 (Song, Gwo-Shyh)
地熱不斷地從地球內部向外傳遞,熱的來源20%來自本身的餘熱,其他80%是來自內部放射性同位素的輻射加熱。這些產生熱的同位素有K-40,U-238,U-235和Th-232,在地球中心溫度可達7,000 ℃。這溫度不斷地因地球長年冷卻而下降,因此地溫梯度現在比以前為低,在以前地球內部的地函熱對流更旺盛,產生了更強大的地表變形。
https://twgeoref.moeacgs.gov.tw/GipOpenWeb/wSite/ct?xItem=141074&ctNode=1233&mp=105寧靜姐的解釋,很具有專業性,謝謝。 夏老師 於 2021/02/20 13:04回覆 - 3樓. 【無★言】雲遊到世界的另一端2021/02/20 11:56可是煤層的熱又從何而來呢?煤並未燃燒,不會生熱呀!
- 2樓. 62021/02/19 14:13rrr(66)
- 1樓. 【無★言】雲遊到世界的另一端2021/02/19 10:36我也聽說礦坑內溫度高,但不知原因。靠近地心?跟【地心】無關,因為距離相差太遠,主要是煤層散熱的關係。此與金礦截然不同,金礦層不會散熱,所以進入金礦坑,即使是夏天,也必須著厚衣服。本人雖不是礦工,但金礦坑與煤礦坑都曾進入過,真的感受完全不同。另外,金礦坑岩盤堅固,鮮少發生礦災;煤礦坑岩盤脆弱,發生礦災的機率很高;所以,煤礦坑挖到那裡?就得用【相思樹】的木頭支撐,這種木頭不僅堅硬,而且受到擠壓,會發出【吱!吱!】聲,礦工聽到聲音,要趕快往坑口逃命。 夏老師 於 2021/02/19 10:53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