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00序論
2017/01/23 02:25
瀏覽115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序論

一、顯教與秘教

夫佛有三身。教則二種。應化開説名曰顯教。言顯略逗機。法佛談話謂之密藏。言祕奥實説。
佛有三身,所宣說的教義有兩種,應化身開講演說的稱為顯教,言辭顯白簡略投眾生根機;法身佛談話稱為密藏,所說的是秘密奧妙實說。

首段即開門見義,談論佛的三身和顯密兩教最大的不同,雖然同為佛陀所說的法,但是對應根器則截然不同。
隨眾生所思所想,以及隨眾生程度而說的法,稱之為顯教,言辭淺顯並且能夠因機施教,這為今日顯教的主流─以淺顯易懂、文義流暢、隨順眾生。如《大乘起信論》所言,能說之人,色心業勝,圓音一演,異類等解。而為今日顯教經典。但是這種說法,並非是真正世尊所想要示予眾生的,只是因材施教,引入於正道之中。
至於密教,則是法身佛的自我內證,屬於自性身說法,而這些經典則稱為密藏,為佛祕密所說,故言詞深密奧妙,卻是世尊想示予眾生的正道。
是故大師判別顯密,及從佛的三身(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而來,以顯教為變化身與受用身說法,為方便說;密教為自姓身說法,為真實說。

顯教

顯教契經部有百億。分藏則有一十五十一之差。言乘則有一二三四五之別。談行六度爲宗。告成三大爲限。是則大聖分明説其所由。若據祕藏金剛頂經説。如來變化身爲地前菩薩及二乘凡夫等説三乘經法。他受用身爲地上菩薩説顯一乘等。並是顯教也。
顯教的經典有百億部,分門別類則有一十五十一的差別,說乘則有一二三四五的差別,講說行六波羅密多當作宗旨,成佛則以三大阿僧祇劫為界線,因此大聖世尊分別說明這些經典開講的原因。如果根據密藏金剛頂經的說法,如來變化身是為了十地前菩薩和二乘凡夫說三乘經法門,如來他受用身為十地上的菩薩說顯教一佛乘,這些都同樣屬於顯教。


提及顯教的經典則有百億之數,並依據《釋摩訶衍論》將之分成十藏,詳細則分為五十因藏一果藏,這些全是闡述顯教的經典。顯教經典因為因機施化,故種類繁多,但大致則不出此五十一藏。
若談論乘量則以一佛乘、二乘(聲聞、緣覺)、三乘(菩薩、聲聞、緣覺)、四乘(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五乘(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不定)五種,個別化機,因權施化,開渡有情眾生皆包含此五種。
談論修行方法,則以六度為宗旨,這為大部分大乘所共通的教理,六度─布施、持械、精進、忍辱、禪定、般若。並以般若為最重要的法門。弘法大師簡略談及六度,除了表明此六波羅密外,似乎也標明著第六波羅密─般若的重要性。
但若論起成佛年限,則為三大阿僧祇劫,方能所成。在此之間,十進九退,多有艱辛。是故顯教則有淨土宗開設極樂淨土,一生補處,也是為了對治歷時過久,則失去對於能夠成佛的信心。

密教

自性受用佛自受法樂故與自眷屬各説三密門。謂之密教。此三密門者。所謂如來内證智境界也。等覺十地不能入室。何況二乘凡夫誰得昇堂。故地論釋論稱其離機根。唯識中觀歎言斷心滅。如是絶離並約因位談非謂果人也。
自性受用身佛由於是自受法樂的原因,和自身眷屬各別宣說身口意三密法門,這種稱為秘教,也叫做如來內自證智慧境界。等覺十地菩薩不能進入堂奧之室,何況二乘和凡夫誰能夠昇堂演法。所以十地經論說自性受用佛事離開機根的,唯識行者和中觀行者嘆說這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的地方,這種絕四句離百非是在因位談及自性受用身佛並非由果談起。

此段即開顯秘教意趣,為法身佛自受法樂,與法身佛眷屬各說三秘門,如金剛頂界曼荼羅,大日尊開出四佛,四佛聚為四波羅蜜菩薩,再各開出各自眷屬,為各自眷屬宣說三秘門,因而稱為秘教。
密教之說是否能詳細說明?給與解答乃為手結定印、口誦真言、意觀本尊三密門,達到即身成佛。
為何三密門能夠速超三大阿僧祇達父母所生身,速證大覺位?如文終所說,這是如來內證的境界,無從可之,也無從可證。
所以即使等覺十地,也不能夠入室,更何況二乘凡夫。因此舉十地經論與釋摩訶衍論為離機根。

何以得知。經論有明鑒故。明證具列如後。求佛之客庶曉其趣。
對於這種說法是否有經論可以證實?經論之中有明鑑,將明白證據條列在後方,讓求佛道的人能曉得其中理趣。

二、顯執與秘境

縱使觸顯網以(羊+互)審。壅權關以税駕。所謂息城之賓。愛楊葉兒。何能得保無盡莊嚴恒沙己有。
縱然用顯網名為網住眾生所設如以此圈羊;此是權說,如同設置壅關得以保位田園。所謂法華經的息城之幻、涅槃經的黃葉使小兒止啼,如何能夠保住恆沙般無盡莊嚴為己身具足?

至如棄醍醐而覓牛乳。擲摩尼以拾魚殊。寂種之人膏盲之病醫王拱手甘雨何益。
至於像世尊涅槃經所說,棄醍醐、覓牛乳、擲摩尼、拾魚殊。這些寂種不求究竟之人,如同膏肓之病,使醫王拱手、就算如甘露的雨水,也沒伴法治癒這些病症。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一嗅斯芸。秦鏡照心權實氷解。
但是,若為善男善女一但聽聞,就像明朗的鏡子照耀心中,權實之說的分別,也會如冰融般融解。

所有明證。雖經論至多。且示一隅。庶有裨於童幼。
而所有的證據都在經論中,且非常廣泛,這次只表示一部分,讓初學的人能夠了解。

三、造論的意義

問曰。古傳法者廣造論章。唱敷六宗開演三藏。軸剩廣厦人僵卷舒。何勞綴斯篇。利益如何?
有人如此問說,以前傳揚佛法的人都在為解釋佛法而造論,把六種不同佛教宗派和三大藏全都寫完,積累的文章如廣廈一般,在其中可以暢快閱讀。為何還要你勞心勞力去做這篇論?這對佛法又有什麼利益呢?
答。多有發揮所以應纂。先匠所傳皆是顯教。此是密藏人未多解。是故戈釣經論今爲一手鏡
因此,弘法大師回答說:自然有很都地方可以發揮,所以才撰寫這篇論,以前的人所傳的,都是顯教,而秘密藏大部分人並不了解,也就沒有載此寫作經論了,因此我今天才打算寫這篇論,為尚未知道秘密藏的人當作一面照耀秘密藏要的鏡子。

一心頂禮 南無大師遍照金剛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其他
自訂分類:辨顯密二教論
上一則: 01顯密分判通義
下一則: 開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