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一句開玩笑就結束!《台大雞排之亂》恐觸兩罪名 律師點名最危險關鍵〉報導,臺大傅鐘前日前湧入數百名學生排隊,卻苦等不到「300份雞排+100杯珍奶」。原來是一名網友冒稱「台大大氣系學生」在匿名社團豪氣放話:「沒放颱風假就請客」,結果跳票消失,引爆輿論不滿。劉韋廷律師直言,這不是一句「對不起,我只是好玩」就能帶過的惡作劇,背後牽涉名譽損害與社維法責任,行為人恐將面臨法律後座力。
就其他臺灣新聞媒體對事件本身的報導看,臺大雞排之亂是起於日前鳳凰颱風侵臺期間,有人匿名自稱台大大氣系學生,表示賭上該系招牌預測,若該颱風沒讓臺北市停班停課兩天,就要掏腰包發放300份雞排、100份珍珠奶茶,結果臺北市沒有全市停班停課,但該位老兄卻搞失蹤。
此事引起輿論一片嘲諷,而且事件發生之初,網路上一片譏諷、嘲笑臺大的聲音,看得我怒火中燒,覺得該位老兄真是臺大之恥,但後來經證實,他是冒臺大大氣系的名亂說話、亂發「祭品文」,動機疑似是為了報復提分手的臺大大氣系女友,事情鬧大再來聲稱是開玩笑。
我想,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會有執業律師就此事分享法律見解。
我記得,有關體育運動賽事輸贏、選舉成敗、颱風天停班停課,或特定重大政策法案施行與否的「祭品文」或「祭品言論」,臺灣近幾年來時有所聞,而近幾年也恰好是社群網路在臺灣蓬勃發展、日漸普及,且被視為讓自己名聞遐邇、變現牟利的工具,故我推測,這些「祭品文」或「祭品言論」的出現,也就是為了要吸引注意、刺激流量,跟在網路上發表腥羶色、思想偏激的論述有差不多的動機,這位冒充臺大大氣系學生的網友,我想部分動機也是這個。
至於這些社群網站上的「祭品文」或「祭品言論」,之所以會以雞排、珍珠奶茶為品項,可能是因為這兩項餐飲都體積小、易攜帶、容易計算分量,且平均每份的價格也不算貴,在臺灣又是相對多數的人認為可以接受或覺得美味,吃了或喝了會有「暢爽」感,也正因為如此,這類貼文、言論,每次在社群網站甫一發表,都引發媒體的報導、網友的關注,甚至引發實體生活世界的排隊等待人潮。
而會為了這類祭品貼文、言論去排隊的人,其中一部分的人可能覺得,相較於拿同樣的時間或體力去做別的事情,花些時間、體力去特定地點排隊,拿免費的雞排或珍珠奶茶是相對有價值的,近似於「行為主義交換理論」之中的「價值命題/主張」所說的情境,而這「價值」的評估,部分是覺得免費的雞排或珍珠奶茶本身很有價值,也就是雞排或珍珠奶茶,對自己來說就是很美味,花再多時間去排隊購買領取都願意。
另外一部分的人則可能覺得,此事當前已造成一股「時髦」(集體趨騖行為的一種),覺得若不跟從可能使自己跟同儕脫節,反之,就是覺得跟著去排隊領免費雞排、珍珠奶茶可使自己保持與同儕的連結,比當下做別的事情、從事別的活動來得有價值,這在便是從眾效果、樂隊花車效果或跟狗尾效果。
而之所以看到這類祭品貼文或言論會相信,主要可能是因為,一來剛好契合自己想要花少少錢甚或不花錢便得到雞排或珍珠奶茶的慾望,而去選擇相信,表現出相信自己想相信之訊息的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
二來,就是過往凡是跟雞排、珍珠奶茶或其它國民美食小吃有關且引發媒體關注者,貼文或言論發表人會兌現承諾的是相對多數,因次面對這回網友假冒臺大大氣系學生上網發祭品文,也就依照過去的經驗來理解狀況,換言之,就是可能有些人已就過去的類似經驗,形成一套對國民美食小吃祭品文的詮釋框架,但忽略欺瞞、造假的可能性,這便是正常化偏誤(Normalcy bias),並且也不相信自己去排隊會撲空,或者會是陷入一場騙局,表現出樂觀偏誤(Optimism bias)。
而一些貼文者不相信自己亂說話會被懲罰、譴責,也可能是相同偏誤的展現,這次冒充臺大大氣系學生發文的網友就是如此。
而且就算去了真的是受騙,也可能會因為現場同樣狀況的人不只自己一個,以致內心負面感受大減,當被說不理性、容易受騙上當的時候,可輕易地啟動人們很常見的一種心理防衛機制-比爛,這也是團體迷思(Group think)的態樣;且另一方面,欺騙、言而無信,至少在臺灣社會,目前仍是一項違反社會規範(主要是道德)的行為,若祭品文發表者開的「支票」未兌現,還可利用輿論或社群壓力使其履行承諾。
目前從〈台大電機系學長發400份雞排捍衛校譽 身份曝光是YouTuber〉、〈台大大氣系放鴿子!地理系「感到羞愧」代發350杯手搖飲 業者證實了〉這則報導看來,這回的臺大雞排祭品文事件,最後仍會有校友採購雞排、同校別系的人採購手搖飲分送出去,以此,我想之後若有類似的祭品文出現,仍會引發關注,而若其敘事成真,想來也可能會有很多人不辭勞苦(?)、不遠千里(?)、堅忍不拔(?)地去排隊。
最後,撇開災區受災戶或貧民領救濟物資、餐食的情境,對於臺灣會去排隊領免費國民美食小吃餐點、去餐廳搶食免費菜餚的人,我對其收入、教育水平、職業地位等社會經濟地位SES特性,還有其家庭背景等都很感興趣,不過臺灣新聞媒體似乎未曾就此深入報導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