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白沙屯媽祖進香人數比大甲媽祖多 小鎮醫師問ChatGPT給了答案〉、三立〈【白沙屯進香】白沙屯媽進香人數比大甲媽多 醫問ChatGPT給4點解答〉、中國時報〈白沙屯媽祖進香人數創新高!醫曝ChatGPT分析「4關鍵」〉等報導,轉載新港鄉文教基金會創辦人「小鎮醫師」陳錦煌使用生程式AI模型對於白沙屯媽祖進香人數多於大甲媽祖之原因的意見。
但陳錦煌醫師一開始的「研究問題」是:「白沙屯媽祖進香北港人數比大甲媽祖繞境新港多很多,其中原因會不會因為這幾年來和媒體、網路以及白沙屯媽祖自己經營即時網路電視台有關?其中原因會不會是因為白沙屯媽祖進香路線不確定性,透過網路讓年輕信徒感受到由下而上的參與關係?」
由另外一則我查到的報導〈媽祖遶境破萬人…他納悶「大家都不上班?」 過來人見怪不怪〉看來,臺灣目前以大甲媽祖繞境進香、白沙屯媽祖進香或其他媽祖繞境進香活動,參加者大都是工作之餘可自由支配的休閒時間方可參加。
爰此,便有休閒動機的一些討論空間。
以休閒學「後遺休閒理論」的觀點看,部分參加者由於本來就是媽祖的信徒,可能平常就會關心各大媽祖廟辦理相關活動的動態,並於社群網站朋友圈分享,因此在得知近期有相關活動之後,會在活動期間選擇其中周休假期的時段參加,或者是請假全程參加,在這同時,也會將活動現場的狀況分享至社群網站朋友圈。
再以休閒學「補償理論」的觀點看,有些本來非媽祖信徒,而可能是天主教徒、基督教徒或沒有特殊宗教信仰的人,但覺得參與宗教活動可以紓解平日工作、課業、生活、人際關係等方面之壓力,因此當有家人親友告知並邀請參加媽祖繞境進香活動之時,就可能會跟著參與。
而我認為更重要的,就是一項休閒活動的參與,還是涉及到休閒阻礙或休閒制約的克服或突破,這當中第一關、最關鍵的便是「個人心理阻礙」,就臺灣媒體目前對大甲媽祖繞境進香的報導看,最會讓人在活動參與產生個人心理阻礙的,便是搶轎打架、推擠事件頻傳,這便是因為大甲媽鑾轎開放讓大甲鎮瀾宮廟方轎班以外的人扛轎(所以我不同意大甲媽被少數人把持的說法)、路線固定好預測引人埋伏。相對地,白沙屯媽祖進香不開放白沙屯拱天宮廟方轎班以外的人扛轎、路線不固定不易遭人埋伏,因此過程相對平和,無搶轎打架或推擠事件,從而消除參與的主要個人心理阻礙。
參與大甲媽祖繞境進香或白沙屯媽祖進香,被「海放」是另外一個常見的疑慮,對一些怕參加公眾活動會被海放、害怕面對陌生人的人來說,如果沒有對媽祖信仰有一定正面態度的家人親友、同事或同學陪同,那麼就可能會選擇不參與這類臺灣民間信仰活動,從而形成「人際關係阻礙」。
最後在「結構性阻礙」這方面,就我目前的觀察,比較會形成參與障礙的,便是媽祖繞境進香路線、時間、駐駕地點之相關資訊不足,其他常見的休閒參與結構性阻礙,如天氣、人潮擁擠,看來對於媽祖繞境進香活動的參與,都不會構成參與阻礙。
陳錦煌醫師使用ChatGPT對於白沙屯媽祖參加人數比大甲媽多的原因,較多比重在休閒參與「結構性阻礙」這方面,但該程式之意見明顯錯誤的地方,就是大甲鎮瀾宮廟方也是有YouTube頻道、臉書粉絲專頁影片的直播,也同樣有些年輕的臺灣民信仰YouTuber在分享相關資訊與香燈腳故事,另外不固定的路線,也許對部分喜歡挑戰、驚喜的人來說是吸引人,但對於喜歡穩定、可預測的人來說,卻可能望之卻步。
至於說白沙屯媽祖會到小鄉鎮與偏鄉,大甲媽祖不會,這也與事實不符,而且涉及到這兩個詞彙的定義問題。
就以彰化縣來說,有多路線客運大型起訖站或轉乘站的鄉鎮市為彰化市、鹿港、溪湖、員林、田中、北斗、二林,其中的彰化市、員林、田中還有臺鐵車站,這當中的田中還有高鐵車站,而從中天電視工作團隊今年對大甲媽祖繞境進香活動的直播,還有維基百科關於大甲媽繞境進香路線的資料看來,大甲媽只有經過上述的彰化市,其餘都是大眾運輸相對不發達的鄉鎮,若說沒有高鐵車站、臺鐵車站、客運大型起訖站或轉乘站可定義為小鄉鎮或偏鄉,那麼大甲媽仍有經過彰化縣的一些小鄉鎮或偏鄉。
再說直播者與網友的互動,ChatGPT大概也不知道,中天電視工作團隊在直播大甲媽祖或白沙屯媽祖進香活動時,工作團隊成員都會隨時跟聊天室的網友互動,當中也有許多熱心網友解答關於臺灣民間信仰的疑問,另外也有YouTuber如屁昂絲,對於白沙屯媽祖或大甲媽祖繞境都會熱烈分享資訊,並跟網友互動,都會刺激非媽祖信徒參加媽祖繞境進香活動的興趣。
總之在我看來,若今年白沙屯媽祖進香活動參與者,人數確實比大甲媽多,最可能的原因,還是大甲媽繞境進香比較常有搶轎打架、推擠事件,讓參與者心有疑懼。
可是,大甲媽繞境進香參與人數也相當可觀,因此若真要研究,還是得針對大甲媽與白沙屯媽進香活動歷年來參與人次的統計數據去做比較,進而就活動參與動機,還有參與阻礙之克服等,進行全國的隨機抽樣調查,而非讓ChatGPT給些可能與現實不符的說法就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