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蘇澳開路先鋒爺廟爭議?
2025/02/03 17:41
瀏覽491
迴響0
推薦9
引用0

東森財經新聞臺節目【臺灣大代誌】今年1月19日晚上11:00播出的最新一集,提到蘇花公路上頭有間開路先鋒爺廟。經查詢相關資料,開路先鋒爺廟又稱石牌公廟、慶安堂、慶安堂遇難工人祠,是位於臺灣宜蘭縣蘇澳鎮的英烈祠、有應廟,在蘇花公路116.7K處旁,祭祀為開闢此路而罹難的日本與臺灣籍施工人員。

台灣日治時期,有兩名日本人因開闢東海徒步道(今蘇花公路前身),在烏嚴吊橋旁的工寮意外被炸死,因此立碑紀念[1]。此碑1917年立,原名「遭難碑」,當地人稱為「石牌公」,後來陸續增至6人,至台灣戰後時期改名為「開路先鋒碑」,繼續記錄因公殉職者到13名,如1950年殉職的公路局第四區工程處第三工務段首任段長吳錦文、1973年殉職的公路局第四區工程處技工丁培俊等。遭難碑名字有吳錦文、丁培俊、陳性呈、李木秀、黑坂淸造、小林直枝、張旺木、劉烏龍、陳崁額、藍阿贊、李楷、溫永川、與林耀池。

在1977年完成徒步環台灣島的周西伯於次年的《民生報》以「慶安堂遇難工人祠」稱呼,並說因道路至為險阻,行經時須特別謹慎。

大約在1996年,長年承包蘇花公路改善工程的李朝松,感念自己承做蘇花公路工程平安順利,更敬佩在蘇花公路付出的人,所以集資蓋新廟,獲得公路總局四區工程處人員、卡車司機、礦場業者、東澳、南澳鄉居民共襄盛舉,建廟花費新台幣三百多萬元。

1997年新廟落成,冠名「慶安堂」,搬進廟裡供奉的紀念石重寫上「開路先鋒爺」,廟取名為「開路先鋒爺廟」。此外,該廟也有「石牌公廟」的名稱。

廟旁還設有以山澗水清掃的廁所,以及提供旅客休息的設施。

經我查詢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城鄉發展分署的【國土規劃地理資訊圖臺】、【全國土地使用分區資料查詢系統】、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的【國土測繪圖資服務雲】等網站,發現蘇澳開路先鋒爺廟縣坐落於宜蘭縣蘇澳鎮東澳段253地號土地,係屬依據【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第7條所定適用林業用地土地使用管制規定的「森林區暫未編定用地」,為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宜蘭分署所管的國有林事業區之一部分,且還是山坡地、有保安林的分布。

宜蘭縣的非都市土地使用編定公告日期是1984年10月15日,【水土保持法】初始係於1994年5月27日公布後於29日施行、【森林法】在臺灣初始則於1972年5月27日公布後於29日施行,這都早於開路先鋒爺廟初始興建的1996年,當然,開路先鋒爺廟開工興建的時候,也已經開始適用【建築法】。

所以,開路先鋒爺廟當初興建的時候,最好是有依據【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森林法】的規定,向當時的宜蘭縣政府地政單位、林務管理單位、臺灣省政府農林廳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申請土地容許或同意使用,還有依據【水土保持法】向宜蘭縣政府當時的水土保持單位申請水土保持計畫許可,並依據【建築法】向當時的宜蘭縣政府或蘇澳鎮公所申請核發建造及使用執照。

當然,也希望這間開路先鋒爺廟當初有向宜蘭縣政府內的民政單位(宮廟的目的事業主管單位)取得設立許可。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