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最新
熱門
轉貼文章: 讀誦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2017/05/24 23:25

轉貼文章: 讀誦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精進課程之 (二十)讀誦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2012/03/30 01:08:06瀏覽831|回應0|推薦19   引用文章精進課程之 (十九)讀誦佛說阿彌陀經 精...

繼續閱讀...
瀏覽:805
迴響:2
推薦:4
轉貼文章---妙法蓮華經提婆達多品
2016/05/17 19:57

妙法蓮華經:提婆達多品第十二(菩提心願) 引用文章妙法蓮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十方一佛果) 妙法蓮華經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爾時佛告諸菩薩、及天人四眾:「吾於過去無量劫中,求法華經,無有懈倦。於多劫中、常作...

繼續閱讀...
瀏覽:762
迴響:0
推薦:19
念佛之道
2015/01/17 22:50

引用文章達摩祖師論集四【破相論】 現今念佛的人很多,能往生淨土的卻不多。原因何在呢? 有人很努力地念佛,功夫卻不得力,問題在哪兒? 念佛該怎麼念才對? 我們參考達摩祖師的念佛之道,來檢視自己。 以下是...

繼續閱讀...
瀏覽:982
迴響:0
推薦:33
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2014/10/21 09:04

引用文章於有為法中,得無垢自在 古靈贊禪師遇百丈開悟,卻回受業。本師問曰:「汝離吾在外,得何事業?」曰:「並無事業。」遂遣執役。一日因澡身,命師去垢。師乃拊背曰:「好所佛堂,而佛不聖。」本師回首視之。...

繼續閱讀...
瀏覽:1,190
迴響:0
推薦:22
於有為法中,得無垢自在
2014/10/21 08:55

摘錄自(二十七)斷入寂如何說法疑   (引用文章斷入寂如何說法疑) 彌勒菩薩偈曰:「非有為非離,諸如來涅槃;九種有為法,妙智正觀故。見相及於識,器身受用事,過去現在法,亦觀未來世。觀相及受用,觀於三世...

繼續閱讀...
瀏覽:1,074
迴響:1
推薦:9
斷入寂如何說法疑
2014/10/21 08:44

摘錄自(二十七)斷入寂如何說法疑   此疑從上演說與不動而來。既言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則佛應常住為眾生說法,何故又有入寂之相?未入寂時,尚能演說,既入寂已,如何說法?將謂無法可說,即成斷滅,將謂法身說...

繼續閱讀...
瀏覽:901
迴響:0
推薦:3
菩薩摩訶薩親近處
2014/10/20 15:35

        「云何名菩薩摩訶薩親近處。菩薩摩訶薩不親近國王、王子、大臣、官長,不親近諸外道梵志、尼犍子等,及造世俗文筆、讚詠外書,及路伽耶陀、逆路伽耶陀者,亦不親近諸有凶戲、相叉相撲、及那羅等種種...

繼續閱讀...
瀏覽:721
迴響:0
推薦:2
菩薩摩訶薩行處
2014/08/04 15:50

引用文章妙法蓮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成就四處) 「文殊師利,云何名菩薩摩訶薩行處,若菩薩摩訶薩住忍辱地,柔和善順、而不卒暴,心亦不驚,又復於法、無所行,而觀諸法如實相,亦不行、不分別,是名菩薩摩訶薩行...

繼續閱讀...
瀏覽:577
迴響:0
推薦:25
不可得心
2014/06/12 16:06

      昔有西天大耳三藏到京,云得他心通。肅宗命忠國師試驗。三藏纔見師,便禮拜立於右邊。師問曰:「汝得他心通耶?」對曰:「不敢。」師曰:「汝道老僧即今在甚麼處?」曰:「和尚是一國之師,何得去西川看...

繼續閱讀...
瀏覽:906
迴響:1
推薦:21
當下無心
2014/06/04 10:01

        黃檗云:「諸佛菩薩與一切蠢動含靈,同此大涅槃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一念離真,皆為妄想;不可以心更求於心,不可以佛更求於佛,不可以法更求於法。故學道人直下無心,默契而已,擬心...

繼續閱讀...
瀏覽:1,153
迴響:1
推薦: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