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舒伯特 D957 (14) 傳信鴿
2012/11/24 16:02
瀏覽1,029
迴響1
推薦12
引用0


傳信鴿
D957 no.14
Die Taubenpost

信鴿聽我使,忠實又可靠;
抵達不曾有,俱遲或過早。
日日消息找,奔波千次勞;
足跡遍我愛,終停伊宅繞。

窗外悄佇立,屋內動靜瞧;
我倆問候語,傳去捎來告。
此鴿能託付,凡囑必達到;
吾淚亦可寄,無須弄字條。

夜夢或晝醒,時辰從不挑;
飛翔若自由,快活樂逍遙。
不言此身疲,不求獎賞犒;
萬遍猶最初,真誠只此鳥。

是以我珍惜,此物最美好;
其名為思念,汝等可知曉?
是以我珍惜,此物最美好;
其職為深信,汝等可明瞭?
(
試譯)

舒伯特病榻前寫下的歌,把思念與深信寄予此鴿,總結了一生創作的主軸。聽這曲,癡癡幾許、盼望堅定,或許他依舊選擇相信,人生不完全黑暗絕望,還有美好之物,值得追求期許。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音樂
自訂分類:藝術歌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迴響(1) :
1樓. Melosa 張米奇
2012/11/24 21:12
書摘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45249

在舒伯特的有生之年,維也納並沒有給這位浪漫樂派的開路先鋒,應有的評價,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生性害羞、不擅言詞,行跡始終拘限於維也納;而且,他還是自古以來樂壇中第一位不曾兼任指揮或演奏者的音樂家。因此,根本沒有機會藉著演出來拉抬自己的聲譽。奧地利以外的國家,幾乎沒有人聽過舒伯特的名字,直到19世紀中葉,經過音樂家舒曼的發掘與大力推薦,他的音樂才開始被人收集、複印、廣為流傳。

樂聖貝多芬與詩人歌德,是舒伯特心目中的二位大英雄。貝多芬與舒伯特,一個是德高望重但耳聾;一個卻又是靦腆生澀。1822年舒伯特曾經將最早付印的作品《四手聯彈變奏曲》呈獻給貝多芬,據說貝多芬曾感嘆的說:「他真的具有神聖的火花!沒有早點認識他,真是一件憾事。」並且對他的弟子胡登伯倫納說:「你雖然知道我的心意,但舒伯特卻瞭解我的心靈。」雖然如此,但他們卻無緣相識。貝多芬葬禮當天,維也納的學校全面停課,八位樂隊指揮扛著靈柩,三十六個人舉著火炬,當中一個舉著火炬的人,就是未來的歌曲之王──舒伯特,傳承意味濃厚。可惜的是,在貝多芬去世的第二年,舒伯特就因貧病交加而去世了。

舒伯特對歌德崇拜萬分,一生共譜寫了九十一首歌德的詩作。他的好友史潘在舒伯特寫完《魔王》時曾經將該曲送給歌德,但歌德卻不屑一顧。歷史證明,歌德雖然創作了一個令貝多芬、韋伯與舒伯特,都為之神迷的詩情世界,但卻不願給這些音樂家任何正面的肯定。


~~~少年輕狂,中年篤定,老年淡泊~~~

所以在舒伯特的墓誌銘上,好友亦是詩人Grillparzer這麼寫道:「在此埋葬的不僅是音樂的瑰寶,還有更多美好的希望!」這把火炬燃燒得太過短暫,當維也納正要開始認識歌曲之王時,他已重病在身,世人還來不及好好認識這位年輕的天才,舒伯特的光芒已經逝去。

他這一生,不僅職場不得志,情場更是失意。1815年因創作F號彌撒曲,因此結識擔任女高音的鄰家女孩Therese,對她頗有好感,可是當時的舒伯特還只是沒沒無名的小學老師,一個月沒有賺到幾毛錢,音樂之路也還在草創階段,成敗與否都很難說。老舒勸他別再繼續下去,認命當個老師就好。當時女方在衡量經濟狀況後,Therese沒有嫁給小舒,而是嫁給了有錢的麵包烘焙師傅。從此之後,小舒的人生再也沒有愛情,把所有的精力奉獻給音樂,並渴望成為像貝多芬一樣偉大的作曲家。

1828
1118日,逝世的前一天,小舒人已非常疲倦,哀求哥哥Ferdinard說:「求你把我送回我的房間,別把我葬在這個角落,大地之上難道沒有我可容身之處嗎?」F回道:「親愛的法蘭,好好安心歇息吧,相信你最信任也是最愛你的哥哥,我會把你送回你的房間,讓你躺在自己的床上。」衰弱的小舒卻搖著頭,失望地說:「不,你騙人,這兒沒有躺著貝多芬。」或許被認為是他最後的遺囑,幾日後的喪禮匆匆改變行程,最後下葬的地方即是貝多芬的墓園,僅在離貝多芬咫尺之遠的地方。

1828
12月聖誕節前夕,舒伯特的F號彌撒曲再次上演,擔任女主角的還是14年前的女高音Therese,只是人事已非,女孩已嫁,小舒也歸了塵土。不知道這女孩是怎麼想的呢?她到臨終還一直完整留著小舒送給她的生日禮物,禮物不是蛋糕而是17首小舒譜的歌,悲喜交集,那年1816,兩人愛情終於走到了盡頭。「給大自然D372」,正是其中的一首。

深河2012/11/24 22:22回覆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