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他們後來找到人寫了【葛楚】,不知道怎麼樣了?」一個很有名的影評人說。
剛好走進電資館的正廳,廳裡面坐了至少我認得出來的、當時三位知名的影評人。
帶著剛寫好的稿子坐在客廳裡等《電影欣賞》的主編,稿子裡要談論的電影是【葛楚】。
默默的坐著,看著眼前這些從法日英美留學回來的影評人(有些日後還做了導演)。
聽著他們的言談,觀望他們的肢體語言,想不太起來他們寫的影評。
「原來真的是沒人會寫(【葛楚】)。」之前我曾聽人說過,電資館邀我寫這篇稿子的「原因」是這樣,當時我並把它放在心上,那跟我當時內心中的焦點完全不相干;現在,現場聽到這樣的話,我只有更無言;我坐的地方離這些影評人至少有半個(長)桌子的距離。
主編從裡面走出來,她請我到裡面。
「他們都是很有名的影評人,你怎麼不跟他們談談?」她邊看我的稿子邊笑,看完後第一句卻如此問我。
「不曉得要跟他們談什麼?」我有點訝異,她跟我說的第一句竟然是這樣話題。
那,那你,想談什麼?
師父吧。
師父?
我是來這裡找師父的。
?
我們系上沒人教符號學,我到這裡來是想找些符號學的書,系上這方面的書不多。
所以,是來找書的。
也不全然是,光靠書,好像也練不成什麼。
那還需要什麼?
需要肢體語言,很多的肢體語言,很多不同時候的肢體語言;這樣,你才能看出有思想的語言,究竟被什麼樣的肢體語言所支撐。
影評人也有他們特殊的肢體語言啊!
他們的身體多半比較僵硬,應該說他們多半還沒去開展或發掘自己的身體語言;演員應該會比較多一些,演員也許比較接近是我的師父。
哦,演員究竟教了你什麼?
大概是我們心裡想的,跟言行上表現出來的,有一段很遠很遠的距離,有時候甚至背道而馳。
這觀點真驚人…但是,你所說的那個距離,真的有那麼遠嗎?
我個人認為也許就像地球跟月球那麼遠。
這不會太誇張了嗎?
妳知道的,我們在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它的另一面永遠背對著我們。
?
真正的電影──對不起,我的意思是我個人認為的,還有真正的電影文章,就是能讓觀眾與讀者看到月球的另一面。
這,怎麼可能?
就看電影或文章,有沒有能耐脫離得了地心引力──各式各樣的地心引力。#
【相關文章】
【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