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白芽奇蘭
2025/03/10 08:10
瀏覽51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白芽奇蘭
平和白芽奇蘭,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平和白芽奇蘭,是中國珍稀烏龍茶良種,主產地位於大芹山一帶,大芹山上常年雲霧繚繞,雲霧浸染的茶葉帶有別樣的芬芳,讓白芽奇蘭的芳香隨風飄蕩,也形成了獨特的品質特徵。白芽奇蘭成品茶外形條索緊結,勻整美觀,色澤青褐油潤稍間蜜黃。內質香氣清高爽悦,品種特徵香突出,似蘭香幽長,滋味醇爽,溢品種香,湯色橙黃明亮,葉底軟亮,具山骨風韻。
2015年7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平和白芽奇蘭”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外在感官特徵:平和白芽奇蘭外形圓結重實,色澤青褐油潤,內質香氣濃郁細長,品種香突出,湯色金黃明亮,滋味醇厚、鮮爽,葉底柔軟明亮,紅邊明。
內在品質指標:白芽奇蘭成品茶多酚類含量介於10%~30%之間,咖啡鹼介於2%~4%之間,氨基酸總量介於100~200克/千克之間。
土壤地貌
大芹山是平和白芽奇蘭的主產茶區,為漳州第一高峯,海拔1544.8米,這裏丘陵、河谷、盆地錯落,山巒起伏,林竹茂密,終年雲霧繚繞,溪流潺潺,獨具生產優質茶葉的自然生態環境。土壤主要為微酸性紅壤, 土壤pH4.5~5.5,土壤較肥沃,養分含量高,且土壤中富含硒,經福建省分析測試中心測定,茶葉主產區土壤中硒含量介於0.74~0.80毫克/千克,屬於富硒土壤(硒≥0.4毫克/千克)。
水文情況
平和縣地處九龍江、韓江兩大水系的上游,素有“五江之源” (九龍江西溪、雲霄漳江、漳浦鹿溪、詔安東溪、蘆溪)的美譽,且境內溪澗縱橫,主要河流有蘆溪、九峯溪、安厚溪等,且平和境內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600-2000毫米,水資源豐富。此外,白芽奇蘭種植區域內沒有工業污染,水資源保持良好,水質清澈、純淨,是理想的農業用水,保證了白芽奇蘭生產過程中的無污染的水源,為種植出高品質的白芽奇蘭提供保障。
氣候情況
平和縣白芽奇蘭種植區域地處南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北緣地帶,年平均氣温17.5~21.2℃。雨季長,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600~2000毫米,年平均蒸發量1400毫米,日照和太陽輻射時間中等,年平均無霜期300天以上。白芽奇蘭種植區域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雲霧多、漫射光多、濕度大、晝夜温差大、正好滿足了茶樹生長髮育對環境條件的要求;另外,因温差大,漫射光多,日照時間短,濕度大,芽葉持嫩性較強,有利於提高茶葉香氣,有好的滋味和嫩度。因此高山雲霧出好茶的説法也為人們所接受。
白芽奇蘭屬於烏龍茶類,產於福建省平和縣。相傳清乾隆年間(1735~1795年),在平和縣大芹山下的崎嶺鄉彭溪"水井"邊長出一株奇特的茶樹,新萌發出的芽葉呈白綠色。於是採摘其鮮葉製成烏龍茶,結果發現該茶具有奇特的蘭花香味,因此將這株茶樹取名為"白芽奇蘭",製成的烏龍茶也稱"白芽奇蘭"。人們採用無性繁殖的方法擴大栽培,已有250多年的歷史。
平和白芽奇蘭是1981年由平和縣崎嶺鄉彭溪村坑岸邊的有性羣體中經單株選育而成,屬無性繁殖系品種。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白芽奇蘭茶已是漳州茶葉栽培面積最多的品種,和鐵觀音、武夷巖茶、閩北水仙、永春佛手躋身福建五大茶葉行列。
2014年,平和白芽奇蘭生產面積8333.3公頃,年產量1.2萬噸。
2017年,平和縣茶葉種植面積達12.5萬畝,茶葉總產量1.2萬噸,全縣從事茶葉種植、加工的企業、農户1萬多家,涉茶人員十餘萬人,涉茶產值達20億元。
2015年7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平和白芽奇蘭”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020年7月27日,平和白芽奇蘭入選中歐地理標誌第二批保護名單。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其他
自訂分類:茶與養生及知識
上一則: 祁門種
下一則: 朝陽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