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營養失調、消化不良?停下腳步、慢慢吃飯吧!
2010/06/08 20:02
瀏覽4,857
迴響0
推薦3
引用0

營養失調、消化不良?
停下腳步、慢慢吃飯吧!

主持人:威重  受訪者:蔡淑貞醫師
以下內容節錄至太陽電台FM89.9
[咱的健康城]
本節目每星期六下午三點~四點準時開播



*******************************************************************************

威重:我們說"吃飯皇帝大",之前也有聊過這個話題,就是說吃飯的時候身體會釋放出一些訊息,控制身體什麼時候該釋放什麼酵素來分解,什麼時候該做吸收養分的動作,所以身體的運行是相當複雜的。因此我們在吃飯的時候應當要慢慢的吃,好好的吃。

蔡醫師:我發現我們做這節目最大的受益人是你,沒想到我說的話你都有聽進去。這段話我想要錄下來,每天在診所放。因為我每天都需要說這句話,大概有五分之一的病人都需要我隨時提醒,吃飯吃慢一點、喝水喝小口一點。病人也時常感到奇怪,為什麼我會知道他吃飯很快。

病人的反應有幾種,第一種就是"這和我吃飯很快有什麼關係?"第二種是"沒辦法啊!我吃飯就是這麼快,我已經習慣了。"第三種是"我已經吃夠慢了"第四種就是"我中午休息時間只有15分鐘,沒時間啊!"我得到的答案大概就是這幾項。我常會回答,這些都是可以解決的。

事實上我也沒有和這些病人生活在一起,我怎麼會知道他吃飯習慣很快或很慢?太慢也是不行的,如果吃飯吃一個小時也是沒有用。為什麼我會知道病人吃飯的狀況呢?我並沒有和這些人相處在一起,是病人的身體告訴我的。是把脈嗎?把脈只占1/4、1/5而已,我是從病人的口氣、舌頭、氣色、不舒服的狀況去判定,得知這些症狀是因為吃飯所引起的。因為吃飯吃太快而導致消化不良。

所以為什麼我可以知道?這代表你的身體在抗議,才會讓我發現。為什麼我要吩咐吃飯吃慢一點,雖然很多病人回覆我"沒辦法、習慣了",我也知道這種習慣決不是現在才這樣,大部分的人是從小就養成的習慣。

威重:日本曾經公告一種不良習慣病,不良習慣已經把它列為一種病症。比方說是吃飯吃太快、翹腳、喝咖啡等,這些都有上榜。原來不良習慣已經變成一種病症了呢!

************************************************************************************************
威重:吃飯吃太快好像變成東方人的一種通病,外國朋友吃飯大概要吃一、二個鐘頭,但我們台灣人咻咻咻的,一下子就吃完了。

蔡醫師:台灣人比較勤勞,吃飯是為了做事。不過你說的也不全是這樣,像外國人有些在電視上演的,也是大口吃漢堡,一樣吃很快。那種也是會造成一些疾病,美國人很多新陳代謝、糖尿病等,都是和飲食有關。

威重:為什麼吃飯要慢慢吃?

蔡醫師:我們人是相當複雜的,上次說到喘氣,光呼吸的一個行為就需要橫隔膜怎麼運作、肌肉怎麼運作,就已經相當複雜了。吃飯也是一樣的道理,把飯放進嘴裡就需要開始咀嚼,在咀嚼的過程,唾液就開始分泌。就像望梅止渴的道理一樣,我們的大腦會分泌應當分泌的東西,比方說我們現在吃飯、吃魚、吃肉,大腦就會分泌相對應消化的激素,就是酶,也有人稱為酵素。

現今有很多人吃酵素,這些人根本不了解其實酵素是身體本身就應當要有的,只是有些不分泌或被破壞,破壞的因素很多,可能是太緊張、焦慮、憂鬱等,酵素就會被破壞。因此吃飯要慢慢的吃,這對很多人來說可能很困難。

吃飯吃很快的時候,食物還沒咀嚼完全就吞入胃,胃仍然要去磨碎,這樣就加重胃的工作;這和我們咀嚼細一點,將食物和唾液好好的混合,再吞入胃裡,胃的工作量就不會太重。

我們人是雜食性的動物,必需吃很多東西。為什麼需要吃很多東西呢?因為人體的器官非常複雜,組織也很複雜。光看臉上的皮膚就好,有角質層、真皮層、脂肪層等,這就是不同的組織,每一種組織所需要的營養也不相同。因此人需要吃很多不同的東西,所以才說要均衡的攝取營養。

上次你說要吃B群,其實這是對的,當你的營養不均衡,有微量元素缺乏時,就應該攝取,所以你才會需要吃B群。在吃飯的過程當中,你所吃的食物都應當得到很好的消化、分解,你的腸子才有辦法吸收。

威重:就是你上次談到的糜嗎?

蔡醫師:食糜,有點像米麩。這樣的狀態小腸才能把這些東西吸收;當你吃下的食物太粗糙,小腸就無法吸收,長期下來,身體就無法吸收完整的營養。這樣會變成一種慢性的營養不良,雖然你並沒有感覺到有什麼異狀,但你的身體細胞卻早已感受到。

剛我們說到皮膚角質層、真皮層、脂肪層等,這些都需要不同的營養。當你長期飲食方法不正確,你的營養吸收就會產生缺陷,因而導致某種組織的營養不良,最後這個組織就會生病。而這個組織你並不一定看的到,它有可能是在體內某處,也許是心臟的結締組織。每一種組織所需要的營養可能是你所不知道的,長期下來就導致某處的組織生病。所以慢慢的吃飯,讓我們吃下去的養份能夠被分解吸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
威重:我們時常在說營養不良,比方說小孩子看起來面黃肌瘦,小小矮矮的,看似長不高的樣子,我們就會說這個孩子營養不良。營養不良除了看的見的地方外,是否有看不到的?

蔡醫師:看的見就很簡單啦!有時候我在看病時,比方跟病人說你有貧血喔!病人就會說是啊!不過我有在補充鐵劑。好像很不得了的樣子,其實看的出來的貧血,和你所說的面黃肌瘦的營養不良,這是很好解決的事。能夠去判別病人有貧血,這是基本功夫,但是要去理解為什麼會貧血?這才是該去了解的地方。而這也是困難之所在,不是每個醫生都做得到,有時候也是要借助儀器檢查,或者有些時候連檢查也檢查不出來。

所以你看的出來面黃肌瘦是營養不良所致,但你能夠把營養不良和他的飲食吸收聯想在一起嗎?這就是我為什麼要強調吃飯很重要。面黃肌瘦是你看的出來,但有的人並不會面黃肌瘦喔!可能變成其他疾病,也許是心臟病、肝病、全身痠痛、痛風等,這些都有可能是營養的代謝不正常所引起。

威重:痛風怎麼會是營養不良所引起?應該是營養過剩吧!

蔡醫師:我就知道你要問這個,我們在回覆剛才說到吃飯需要把食物混合,咀嚼得很細,我們的小腸才會吸收。吸收的養分去哪呢?這些養份就跑到身體各處,到該利用這些營養的地方;而你所不需要的東西就會從大小便裡排出。但是當大小便裡的東西是不正常的時候,這代表你排瀉出來的廢料太多,營養沒有被好好利用。

這就好比一個工廠,假設我們要做1000個包包,把拉鍊、皮革、材料等都準備好,但是不知道哪一個機器出了問題,產出只有500個是好的,這樣就賠錢啦!而且還需要把做壞的運走,還得花上一筆錢。懂我的意思嗎?我們身體裡面沒有被吸收的營養,變成廢棄物,這些廢棄物還需要去清理喔!

威重:就是說這些廢棄物還會加重身體的負擔對嗎?

蔡醫師:這就是痛風產生的原因啊!這些東西其實是代謝不完整所產生的廢料,會加重身體的負擔,需要把它們排出去,如果沒有排出,最後有可能就是形成腫瘤等問題。

威重:原來營養不良牽涉的範圍這麼廣泛!

蔡醫師:這就是為什麼我每天得對很多病人說"拜託,吃飯吃慢一點好嗎",不過大部份的人都會說已經習慣了,但也有一些病人會說有,有想到的話就會吃慢一點。

威重:有時候這真的是下意識的動作。

蔡醫師:還有一點,雖然說吃飯要慢一點,但是有的小孩子慢到吃飯要吃一個多鐘頭,這樣正確嗎?這樣也不對喔!因為我們人消化有一定的時間,這和我們平常工作,工作四五個小時會稍微休息一下一樣。身體消化過程有一個固定的時間,這頓飯應當二、三十分鐘吃完,但卻花了一個小時,你的大腦會開始疲乏、腸胃也想要休息,但卻強迫它們繼續工作,當你吃很慢的時候,這些後面吃進去的食物消化狀況也是不好的。

威重:所以還是應當找個平衡點比較好,不要吃太快、也不要吃太慢。

蔡醫師: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要心情愉快。

威重:吃飯本來就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
威重:我之前去卜卦,這個老師說我命裡缺什麼...,說我先天氣不足,建議我找中醫師。(笑)

蔡醫師:為什麼叫你找中醫師你要這樣笑?找中醫師有什麼不好?

威重:我只是感到很疑惑,為什麼命理會和中醫師扯上邊?

蔡醫師:我知道有一派學說,用八字排,就是所謂的五行,從木火土金水看你缺哪一種,然後他會建議你去食用木火土金水對應食物,比如說肺就是金,金就是白色的,缺金就要多吃薏仁、白色的食物。不過這種學說我建議用在小孩子還很小的時候,用這種方式去奠定氣血的平衡;不過大人就不太適合,因為大人多是偏食所引起,生活習慣不好等。

威重:所以我是沒救了..不過我覺得他說的某些話很有道理,比方他說我比較喜歡吃什麼東西,我木比較多,說我較喜歡吃蔬菜水果、然後說我火比較少,因為我比較不喜歡吃肉。你覺得呢?

蔡醫師:尊重,我不知道的比我知道的多太多了!

威重:今天說到吃飯的重要性,蔡醫師還有想要跟我們補充些什麼嗎?

蔡醫師:吃飯很重要、要慢慢的吃,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威重:吃飯和心情有什麼關係?

蔡醫師:說心情比較白話,我們在吃飯時大腦要做很多事情,如果吃飯的時候,大腦在想著電視上的東西,會食不知味。有些小孩子吃飯配電視,就會這樣。

威重:因為這樣大腦就會不知道該分泌些什麼物質來幫助這個食物消化。

蔡醫師:對,沒錯。有些大人吃飯只為填飽肚子,因為手邊的工作還沒結束,等下還要開會,資料還在電腦內,手邊還在找些東西。雖然在吃飯,但吃飯只是一個動作,並非一個正常的進食狀態,你的大腦還在想著等下開會、擔心等下交貨、擔心手邊的工作等。

你的大腦不可能同時處理很多事情,所以你的那些消化液、膽汁、胰臟的酵素都會不足,不足的時候你吃下的食物可能就會導致脹氣,吃的不營養等。很多人現在都這樣,像我有個學生的病人,他說中午吃飯時間只有15分鐘,我問他怎這麼短?他說下了課還要打菜、抬飯,等到要吃飯時只剩15分鐘。這個病人每次來都消化不良,而每次的反應都是沒有辦法。

其實這些狀況都要想辦法解決,我們去餐廳用餐,會放音樂、讓心情保持愉快。雖然我們無法餐餐如此,但在個人的心境上要保持愉悅。有時候我早上看診,每次接近中午病人還很多,所以都會超過時間,大家要下班吃飯了我還在看診。

我們鄉下地方有些病人很好,要我先去吃飯,像我去巡迴醫療,有些長輩都要我先用餐,他可以再等。不過我從沒有先去用餐過,為什麼呢?因為我不願意先去用餐,吃飯吃的很匆忙,因為有病人在等,我會感到著急,這樣會導致我隨便吃一吃,這樣吃這頓飯我反而沒有好好的消化、得到營養。所以我寧可等病人都看完後,再來用餐。

我們每個人辛苦工作,好像就是為了能夠飽餐一頓,既然如此就更應該好好吃,才有健康的身體。

****************************************************************************************************
威重:我之前也是和你一樣,習慣先把工作告一段落再來吃飯,不過一忙可能就到下午兩點了。我的老闆就會說我不應該這麼晚吃,這樣有可能導致血糖過高引起糖尿病,讓我很緊張。

蔡醫師:你的年齡和他的年齡有差距,說實話,這對年輕人來說可能影響還沒這麼大,但對年紀大人或本身血糖不是很穩定的人來說,這個觀念是絕對正確的。我們以前有個口號說,吃飯要定時定量,定時定量有它的道理在。定時對上了年紀的人或糖尿病患者尤其重要、要特別注意。

因為血糖被身體消耗有一定的時間,所以時間一到就應當補充食物、維持血糖穩定,讓身體利用。還有一點要特別注意,有些人時間還沒到就喜歡亂吃,肚子也不感到餓,只是嘴饞就亂吃,這樣也可能導致血糖太高,刺激胰島素一直在作用。

什麼叫定時,就是要我們到某一個時間就應當準時去用餐。當然人有辦法在惡劣的環境下,刺激腎上腺素,讓人去抵抗飢餓,所以才會在新聞上看到一些消息,像是山難、地震,人在饑餓的條件下仍可生存。除非本身是糖尿病患者,不然人是有能力去抵抗飢餓的。在一些惡劣的環境下,可能會刺激一些本能或更好的能力。

你老闆這樣說,不能說他不對。對年紀大的人或有糖尿病的人來說,一定要定時。如果超過時間吃飯,血糖一定會飆高。吃飯和吃稀飯又不一樣喔!吃稀飯血糖會比較高、吃飯反而不會升這麼快。

定量則是說,假設你時常暴飲暴食,今天不想吃就吃一點點,明天是喜歡吃的東西就吃很多,這樣會刺激血糖不穩定,身體內的酵素分泌不正常。長期這樣下來,最後會導致胰臟功能不好。胰臟功能不好有時候會誘發糖尿病或胰臟發炎。像吃太油、太胖就有可能導致胰臟炎。國外有很多過度肥胖的人患有胰臟炎,這就是因為他們吃的太多又太油膩。

威重:可是我覺得這和年齡也有關。像我年輕的時候很喜歡吃吃到飽,即便已經吃不下了還硬撐;不過開始有點年紀後,反而覺得吃不下就不再吃了。

蔡醫師:這當然啊!因為你的腦袋已經無法幫你做這些事,消化不了啊!今天說吃飯的問題,如果晚上很晚才能夠吃飯,其實寧可就不吃、稍為忍一下。因為你在休息睡覺的時候,身體的腸胃、內分泌也是要睡覺休息,但你吃了東西讓它繼續工作,它會很不舒服。

另外假設晚餐是六七點吃,可能到了深夜肚子又一直叫、腸子一直滾動餓個不行,其實這很可能是身體有問題。一般用餐後四個小時,腸子若還在滾動,很可能是你的消化有問題。就是說你消化的速度太慢,腸子才會在那個時間又開始滾動。所以晚上太晚也不要再吃,可以喝點牛奶、豆漿,不要再吃太油膩的東西,這樣對上了年紀的人來說比較好。當然如果對國小以前的小朋友來說則比較沒差,因為新陳代謝很快,他很快就消化掉了。

威重:所以吃飯皇帝大,吃飯的時候還是要慢慢的吃、好好的吃。

蔡醫師:心情愉快的吃,因為這麼辛苦就是為了好好吃一頓飯。

威重:這樣身體才會健康、營養也才能充分吸收。

<<延伸閱讀>>

吃飯皇帝大,養成正確用餐的習慣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