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認識高血壓(下)
2010/05/28 11:09
瀏覽3,399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認識高血壓(下)

主持人:威重  受訪者:蔡淑貞醫師
以下內容節錄至
太陽電台FM89.9[咱的健康城]
本節目每星期六下午三點~四點準時開播


*******************************************************************************

威重:如果真的患有高血壓時,該如何照顧自己,特別冬天的時候?

蔡醫師:要遵照醫師指示用藥,如果很認真吃藥,但仍有很多不舒服的現象,比方說頭感到很重、脖子僵硬、睡不著、四肢麻痺等,除了一定要看醫師外,而且我還建議大家看中醫,我不是建議放棄西藥唷!

威重:西藥仍然是要服用。

蔡醫師:這是我個人很中肯的建議,雖然有些問題西藥能夠將血壓控制的很好,但有些問題中藥能夠提供很好的保養。

威重:慢性病是否無法治根本?

蔡醫師:人有很不好的習慣,在還沒有變成疾病前,其實有很多前兆,比方說高血壓的前兆會有肩膀僵硬、睡不著等徵兆、心臟病患者的前兆則會有胸悶的現象,如果有發生這樣的問題,其實就當注意,不要只顧著工作,人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夠好好工作。

有前兆發生就應當好好注意,注意量血壓、生活習慣、勿過度疲勞、飲食是否吃太油、太鹹、太甜等,這都是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該注意的問題,可以在年輕時就預防的,而不是等到變成病才怨對為什麼吃藥都吃不好,這樣就來不及了。

威重:後來才找醫師還不如先做好保養,保養的動作真的很重要。

蔡醫師:有句話說預防勝於治療,預防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因為有很多症狀我們人容易去忽略,以為好了。當然也不是說一頭痛、感冒就很緊張,但如果說發生頻率很高,時常發作,那就應當特別注意。相對的,當這些症狀變成嚴重疾病時,整個醫療成本、個人痛苦、社會成本也變高,給家人的負擔也變重。所以預防勝於治療,在年輕時應當要注重運動、生活作息、飲食,不要打電動打一整晚,白天又去上班,這樣身體怎受的了?

***************************************************************************************************
威重:時常會聽到有些年紀大的長輩在清晨過世的消息,雖然聽了也感到很難過,但為什麼這些慢性病的老年人容易在一大早發病呢?

蔡醫師:這應該和早上溫度有些關係,當然有些年紀大的長輩一大早過世應該有他的原因,只是這個時間點可能和溫度低、人突然動作時無法適應這個溫差。

威重:你說以前爺爺奶奶在叫我們起床時,會要我們把臉搓揉一下,我媽也會這樣喔!

蔡醫師:這是古時候的人知道要這樣做,但不曉得這個原因,就是上一輩這樣說然後跟著做。在現今中醫理論來說,我想這是有道理對的。不管是中風或是中醫說的風寒、風邪,這都是和風有關。

威重:這個"風"是和天氣有關嗎?

蔡醫師:對,古時候的人說風就是一種病因,風是六種病因的一種:風、寒、暑、濕、燥、火,風就是其中的一種。早上起床或者甚至是中午起床時,人是處於一個安靜的狀態。

威重:所以午休起來也要把臉搓揉一下嗎?

蔡醫師:是啊!古時候認為小孩子的臉很薄、很脆弱,容易受風侵襲,因此會感冒。所以老一輩的人會說要幫小孩子搓揉一下臉,搓揉後會因摩擦生熱,血液循環就會比較好,而能預防風侵襲,就不會感冒。

威重:原來是這樣!但每天起床都很趕,一下子要刷牙、急著上班...

蔡醫師:可以一起床就先拍打一下臉,也能比較快清醒。

威重:但我好像是反效果,因為很趕,想要趕快清醒就用水沖一下臉,冰冰涼涼的立刻有精神。

蔡醫師:有一派理論,我是聽說的,先撇開醫師的身分。聽說日本人在教育軍人時,是不准軍人洗熱水澡,全洗冷水。

威重:我在金門當兵時,也都是洗冷水,感覺身體很勇健。

蔡醫師:但以醫生的立場來說,我覺得這件事不是很對,刺激身體會比較堅強沒有錯,但應當適度就好,如果溫差太大,有些人會受不了,年輕人也是有可能中風的。

我有個鄰居不到30歲就過世了,但這個年輕人本身過胖,大約100kg,家境很好,也不太願意去工作,每天在家裡打電腦,有一天突然心臟麻痺就過世了。這是真人真事,我們當然很遺憾人就這樣消失了,一個家庭、社會培養一個人到這麼大,是大家的損失。

威重:所以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絕對不是老年人的專利。

蔡醫師:當然不是,但是和生活習慣不好、過胖、不運動、飲食偏差有關。飲食偏差就是像吃太油、油炸的東西、高熱量、太鹹的食物,長期這樣吃都很可能誘發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

心臟病和高血壓有很大的關連,心臟的強度,有沒有力,雖是一種形容,但也確實影響到這個人的循環好不好。心臟不夠力的人,血壓就會有問題,因為心臟無法將血液送到所有血管末梢,血液循環就不好,一但血液循環不好,就容易堵塞,所以心臟病和高血壓是有很大的關連。

*********************************************************************************************
威重:我們剛才說,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的患者,在清晨起床時最好用手將臉稍微搓揉一下,加件衣服,讓身體保持溫暖的狀態,這樣對不對?尤其在冬天的時候。

蔡醫師:這是對的,但不完全。

威重:還有吃藥?

蔡醫師:吃藥是一定要的,我們說了那麼多次,一定要照醫師的指示吃藥。再來就是要暖身。

威重:手將臉稍微搓揉一下,這不就是暖身嗎?

蔡醫師:是的沒錯,但這是以前的作法,現在的人說暖身較正確。有很多人有早上運動的習慣,像是晨跑、晨泳、爬山等。

威重:許多老朋友很厲害,有時候天氣冷的要命還可以一大早照常去運動。

蔡醫師:他可能覺得一天不運動會很難過啊!但我在這要慎重地建議,像偉仔說的手將臉稍微搓揉一下,這也是一種暖身;但如果你是一個高血壓、心臟病的人,早上還有定期運動的習慣,要出門前一定要稍微動一下,這就是暖身。

這就像賽跑一樣,不能一下子就衝出去,要先暖身拉筋。出門前稍微晃動一下手腳,喝杯熱水,把臉搓揉一下,手指頭、腳指頭四處動一下,讓血液循環較活絡時在外出。因為我們一起床在室內的環境,身體是很暖和的;出去外面時,尤其是冬天,外面的溫度較低,血管會收縮。

威重:所以暖身很重要。像我有一些女性朋友,手腳容易冰冷,這是否表示她循環不好,血壓較低?因為血壓較低無法將血液運送到末梢?

蔡醫師:我正好要討論這個問題。有很多人會跟我說他本身是寒性體質,需要吃屬性較熱的藥,不要開太寒的處方,這些人都是自我判斷。有些人可能冬天、甚至不到冬天,很容易手腳冰冷,這不一定代表你是寒性體質。

你手腳冰冷可能是寒性體質沒錯,但也有可能是體內火氣大,體內溫度熱,相對的手腳對外面的溫度,和大腦所判斷感受的溫度,感覺不一樣、差距很大,所以你會覺得手腳冰冷,是因為火氣大才會感覺手腳冰冷,其實這是燥熱陰虛有火的體質。這樣的人只要給他吃一帖傳統四物就好,馬上就會感到口乾舌燥。

威重:是因為四物較熱的關係嗎?

蔡醫師:其實四物不算太熱的藥,只是對這樣體質的人而言,四物較燥,真正熱是其他種藥物,像肉桂、乾薑、附子這類的藥材。

威重:還有像麻油。

蔡醫師:麻油要炸過才會燥熱,涼拌不會。

威重:但感冒一吃麻油,喉嚨就會鎖住。

蔡醫師:這要怎麼解釋(笑),有些人會但有些人並不會。不是說手腳冰冷吃一些燥熱的藥就會好,還是要找專業的醫師判斷。還有另一種狀況,很容易感到口渴的人,可能就會以為自己是燥熱體質,其實不一定喔!

威重:這不是糖尿病的前兆嗎?

蔡醫師:所以人的體質醫生都有可能判斷不正確了,更何況是自己判斷。我曾遇過很多很容易口渴的人,一直喝水仍無法解渴,但經由我望聞問切後,發現他的體質是屬於很寒的,寒在哪裡呢?寒在他的胃。他的胃很寒因為他喝很多水,而他的腸胃運作不好,所以這些水一直積在胃裡。水沒有在動,他就會覺得很渴,然後又喝很多水,胃就越來越寒。所以有時候你覺得口乾舌燥一直喝茶,就覺得自己體質很燥熱,其實不一定。

*****************************************************************************************************
威重:我們剛討論到有高血壓、心臟病的朋友,在運動前一定要好好暖身,讓身體溫暖後再出門,對嗎?

蔡醫師:這樣血液循環才活絡通暢啊!

威重:其實如果等到太陽出來後再出門運動應該也比較好不是嗎?

蔡醫師:一般是這樣,但很多人天還沒亮就先去運動,然後再回來睡覺,等到睡醒太陽才出來。其實根據研究指出這樣的運動效果較不好。真正的運動應當要有氧,氧氣是在太陽出來後才開始產生,植物在沒有太陽時,無法行光合作用啊。所以應當等到太陽出來後再去運動,空氣才更好。

威重:聽說芬多精也是在太陽出來後才開始製造?

蔡醫師:芬多精是一種精油,是會揮發的東西,要有熱、有太陽才會揮發啊!

威重:我們剛才說到心肌哽塞,造成心肌哽塞的原因是什麼?

蔡醫師:心肌哽塞就是心臟病的一種類型,心肌哽塞就是冠狀循環不好,阻塞太多地方太久了,導致心肌長期缺氧。

威重:阻塞太久所以塞住了,血液循環就不好嗎?

蔡醫師:這個血管分布在心臟的周圍,和我們人體內的血管分布不同,心臟有個血管叫冠狀動脈,這血管就是提供心臟的養分。心臟跳一下血管就要把血液擠壓出來,有一條血管往頭上運送,有一條往身體運送,還有一條就是往心臟周圍的血管送,供給心臟營養,心臟要有能量才能一直跳動啊!

而在心臟外圍的血管就叫做冠狀動脈,這動脈也有其他分支,當其中一些分支長期阻塞,供應此區域的位置就會營養缺乏。這就像用橡皮筋把手指頭圈住一樣,綁久了手就會變黑。心臟也一樣啊!只是我們看不到。

當血液無法通過運送養分時,這附近的範圍就會漸漸變黑,如果哽塞的地方較小,可能只會覺得胸悶,但若越來越大時,就有可能心臟麻痺,開始會有脖子肩膀僵硬、心跳不順、需要喘大氣等現象,這都是前兆,這種就是心肌哽塞。

威重:聽說很多心肌哽塞的人好像很快就過世了?

蔡醫師:現今科技較發達,有些人來的及可以做心導管。當然如果心臟本身的條件很好時,心導管手術做好通常血管就會通暢,有的人會建議做支架,幫忙把阻塞的血管撐開,哽塞周圍的血液就能再繼續供給營養,肌肉就會再恢復,就像手指頭被橡皮筋圈住後,趕快再解開,血液就又會恢復循環一樣。

威重:是不是用了支架以後心臟就會完全沒問題?

蔡醫師:你問到重點了,很多做過心導管治療後,雖然幫某些血管打通了,甚至放個支架在裡面,不讓血管再坍塌黏在一起,讓血管能夠暢通。但我個人認為這不是絕對的,如果沒有改變體質,也是一樣。

威重:這就像你說的水管理論,即便因為阻塞,三不五時去通暢水管,但沒有去追究原因,可能是因為水本身就很髒,因此要找出問題的源頭。

蔡醫師:對,不是說做了手術後就萬事ok,一定要好好保養,找出原因,也許是因為血液太濃稠,像水管內的水不夠乾淨一樣,把問題找出來。

******************************************************************************************************
威重:如果有慢性病,蔡醫師提醒我們藥不能任意停,然後透過中藥漢方來為身體調理,這樣就兩全其美了。

蔡醫師:是的沒錯,改變體質、改變飲食習慣、生活習慣,這是非常重要的。

威重:我從小心臟不是很好,長輩都會提醒我要多吃一點木耳,是不是真有這回事?

蔡醫師:這是真的,這是很好的保養食物。

威重:自從和你一同作節目後,很多問題都要像你求證一下,不然可能會被你罵說我聽人家亂說。

蔡醫師:很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又很好心就到處和別人分享。其實有些事情是針對個人,就像一個處方,我吃了很有效,就像別人介紹,但是每個人的體質都不同,怎麼會吃同一個處方呢?

威重:這就好像剛才說的,因為一直持續感到口渴,越喝越糟糕,其實是體內火氣大的關係。

蔡醫師:有的人是剛好相反,有些是因為胃積很多水氣,因為喝太多涼飲,循環變差,造成胃過寒的現象,這樣也會一直想喝水。

威重:木耳對心臟很好嗎?

蔡醫師:很多中藥對心臟都有很好的保養作用,比方說川七,不是一般常吃的川七,是在山裡頭的田七,需要去藥房購買的藥材,可活血化瘀,還有丹蔘、何首烏,何首烏大家不是都說吃了頭法會比較黑嗎?就是因為它有活血的功效。

威重:何首烏是中藥材三大珍貴藥材第三名喔!第一名是靈芝、第二名是人蔘、第三名就是何首烏。

蔡醫師:這我不知道,其實很多中藥哪怕是一兩、一斤100塊,只要用的對,就是好東西;而像高麗人蔘一斤12萬,如果使用不對,也像草一樣沒用。所以中藥貴重在於吃的對不對、使用對不對,和你的體質合不合,和我們吃飯一樣。

如果本身已經很燥熱、還吃很多辣椒、麻油,當然喉嚨一定會感到更乾;如果你是體質很虛寒的人,還吃很多冰、白蘿蔔、冬瓜湯,當然更冷了。身體較寒的人應當吃一些麻油炒薑、炒蛋、炒龍眼乾,這樣體質才能調整,這就是用的對或不對!

威重:蔡醫師一直在節目中提醒我們,中藥材能夠提供很多慢性病患者很好的調理,這麼說並沒有在打廣告的意思,在節目中蔡醫師也沒有說一定要找她看診,只是提供給大眾一個正確的觀念。

蔡醫師:這是因為平常在看診的時間,有些病患常會問我吃這個藥不能吃什麼,這真的是錯誤的觀念!除非個人有很特殊的病,只要吃高麗蔘就能控制很好的人,我就會建議不要吃白蘿蔔,但不可能有這種的!因為一般看中醫拿藥,一個處方至少有12味,所以不可能說吃中藥就不能吃什麼。

比較有可能的是你已經很口乾舌燥、喉嚨很乾、舌頭很紅,已經很燥熱了,我就會說你盡量不要吃炸的、不要吃太燥熱的東西;如果你身體現在比較虛寒,我就會叮嚀回去不要吃冰、白蘿蔔、冬瓜不要吃太多。

這是你的體質太寒不要吃太寒的東西,太燥熱不要吃燥熱的食物,這和你吃什麼中藥沒關係,是體質的問題。因為我已經根據你的體質去開藥了,我不會去開相反的藥,所以回去後能吃什麼、不能吃什麼,就算真的吃了某些食物,那個量對藥材來說根本就沒有影響。

威重:所以有個很重要的觀念,不要自己亂判斷,認為自己體質怎樣,自己就覺得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還是要找醫師判斷比較正確。

<<延伸閱讀>>

認識高血壓(上)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