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高血壓(上)
主持人:威重 受訪者:蔡淑貞醫師
以下內容節錄至太陽電台FM89.9[咱的健康城]
本節目每星期六下午三點~四點準時開播
*******************************************************************************
威重:高血壓在過去怎麼稱呼?
蔡醫師:有沒有高血壓,是用什麼測量判定的?
威重:血壓計啊!
蔡醫師:以前哪有血壓計,血壓計不知道有沒有一百年的歷史?而中醫的歷史則有二、三千年,以前沒有血壓計,所以不是稱為高血壓,中醫是以症狀來判定,比方頭痛、心悸、眩暈、心臟跳很快等,這些都可能是現今所稱高血壓的症狀。
威重:所以在中醫並沒有病的稱法,病症是西醫才有的對嗎?
蔡醫師:是的,古時候的人是以症狀來命名。
威重:高血壓和天氣也有關嗎?
蔡醫師:天氣冷、溫度下降時,人會冷縮熱脹,所有的東西都是熱的時候擴張,冷的時候收縮。當天氣冷的時候,血管也會收縮,壓力就會變大,血壓就會升高。
威重:原來是這樣,所以天氣一變冷,很多醫師就會開始提醒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患者要多加留意小心,原來是冷縮熱脹的原理。
蔡醫師:中醫說天人合一,人是一個小宇宙,和外界的世界是有關聯的。當天氣變熱時,血管會擴張,就容易中暑;天氣變冷時,血管會收縮,心臟也會收縮,血壓就會升高。
威重:比較起來,冬天是否對老年人來說較危險?
蔡醫師:沒錯,是比較危險。
**************************************************************************************************
威重:和中醫師做朋友感覺很可怕,好像隨時被看透透。
蔡醫師:這不一定啦!但你有什麼樣的問題大約可以從面色、舌頭看出來。
威重:中醫不是有所謂的望、聞、問、切。望就是看,聞就是聞、聽,問是問診,切是把脈。過去沒有醫療器材來斷定這個人是否為高血壓,所以以前要經由什麼樣的方式來判斷?
蔡醫師:第一就是看這個人的面色,是否較紅,不過不是所有高血壓患者面色都較紅喔,但大部分都會。然後把脈看這個人的脈象,什麼樣的脈象代表什麼樣的意義。
威重:脈有形狀嗎?
蔡醫師:中醫師把脈並不像一般人把脈一樣,只是看它是否跳動,中醫師三根手指把的脈象,每個脈象都不同。
威重:原來用三根手指頭把脈是有目的的,我還想說為什麼不用一隻就好。
蔡醫師:(笑)當然啊!
威重:原來三隻手指頭所感受到的震波是不同的。
蔡醫師:不同啊!食指、中指、無名指三個位置代表三個不同的部位,三個部位可能有不同的形狀,所代表的意義就不同。這要認真讀書、認真學習、認真體會才能習得。當醫師要會體會,當你替一個病人看診、治療後,你就能更正確的認識你所把的脈是否準確,自己會知道。
不過,當患者的也不能隨意地就要醫生幫你把脈判定你的問題,有時我會覺得我又不是算命師,應當要很誠實的告知醫生你哪裡有病痛、不舒服,這樣醫生才能根據你的形容,在你所說的這些地方特別注意,這樣看病才會更準確。
威重:應當一五一十告知醫生自己的狀況,不當有任何隱瞞。
蔡醫師:這是我的感想,但我相信也是有一兩個很神準的中醫師,只要稍微把脈就知道你哪裡不舒服。但正確來說,應當望聞問切,四診都該好好參考。現在有很多人本身就有固定服藥的習慣,有服用什麼樣的藥也應當好好和醫生說明。
威重:因為藥物會在人體不一樣的地方產生不同的表現對嗎?
蔡醫師:沒錯。像高血壓的患者,你有無服用高血壓的藥物,也會影響醫師要開什麼樣的藥給你。
威重:高血壓測量好像也不是很準確,每次我去看醫生,醫生都會先幫我測量血壓,然後每次都說我血壓太高,要我吃降血壓的藥。但我想我也很年輕,身體也沒什麼異狀,為什麼要叫我吃降血壓的藥?後來我才知道,原來是我每次去看醫生時都用跑的,或者是走很快,導致心臟跳很快,結果每次量血壓都太高。
蔡醫師:所以你是個很有智慧的病人,會自我檢討,發現原來是因為你用跑的或走的血壓才會太高,假設你休息半小時再去測量,也許血壓就恢復正常了。
***************************************************************************************************
威重:剛才我們說高血壓要如何判斷,從面色發紅、脈象來判定。
蔡醫師:我們現在以現今大家能接受的標準來認定,先不談古書如何記載。以現在的標準,大家都會量血壓,所謂高血壓是指收縮壓超過140mmHg,舒張壓超過90mmHg,但不能以一次就判定,最好是能夠連續一個星期以上,每天做紀錄。如果連續一星期以上,發現血壓都是維持較高的狀態,那就要特別注意了。
威重:高血壓是否會遺傳?
蔡醫師:高血壓是會遺傳,但不是絕對,也是有高血壓患者的家族史沒有人患有高血壓的。
威重:我有個朋友說他一生下來,血壓就呈現200mmHg的狀態。
蔡醫師:這種狀況是有可能發生的,但也較特殊。有可能是他的腦部或是腎上腺有問題,或是心臟有問題,大部分是腎的問題,才會有這樣的血壓。
威重:聽說這種一出生血壓就這麼高的人,他的內臟機制會自動去適應這樣的血壓?
蔡醫師:對。
威重:所以正常血壓應該是舒張壓不能超過140mmHg?
蔡醫師:是收縮壓,收縮血壓才會上升啊!血壓是什麼?血壓就是血管的壓力,血管就像是水管一樣,裡面裝血液,當裝的太滿,壓的太緊,血壓就會升高,越收縮血壓就會越高。這就是血管的壓力。
威重:像我們平常在澆花時,若將水管壓住,水就會噴的較遠那樣,這就是血壓偏高的原理。那麼血壓偏低會有問題嗎?
蔡醫師:要看是不是一向都這麼低,有些低血壓的人也是很健康。但有些人血壓偏低時則會有頭暈、全身無力、想吐,則要考慮是否哪裡有出血,還是缺血,心臟有沒有問題?
威重:正常血壓是舒張壓不高於90mmHg,收縮壓不高於140mmHg,這是正常的血壓。
蔡醫師:這是一個標準值,但並非絕對。假設一個人高血壓140mmHg,低血壓70mmHg,這樣有問題嗎?沒有啊!他的間距很大,若心跳在70下左右,我相信這個人是沒有問題的;但如果說高血壓值是在120mmHg,低血壓是80mmHg,這不是很標準嗎?但要合併心跳多少,若心跳在70下左右,這樣就很理想;但如果心跳過低約60下或是過高約90以上,那就不對了。這樣就不能說是標準血壓。
*******************************************************************************************
威重:蔡醫師,遇到高血壓應當怎麼處理?
蔡醫師:我們剛才說高血壓在西醫的標準認定大概是這樣,第一個建議是不能說只吃中藥,不吃西藥;也不能說我只想靠西藥控制就好。我建議兩種都可以互相參考配合,一般就醫都會先想到去大醫院檢查,這當然沒有問題。當你確定被醫生診斷為高血壓時,一定要好好的認真吃藥。
威重:高血壓一定要好好地穩定按時吃藥對嗎?
蔡醫師:對對對!我遇過一個患者跟我說"我藥吃的好好的,血壓也沒再升高,為什麼要繼續吃?"這樣是不對的,怎麼沒有想過是因為吃藥,所以幫你把血壓穩定、控制的好好的,並不是藥吃了就好了。一般吃藥就會好的像是感冒、肚子痛,這種才會吃藥吃一吃就好了,如果是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這些病是不可能藥吃一兩個禮拜就好了,絕對不可能。
威重:像我媽那樣的長輩,常會覺得吃藥像吃毒藥一樣,所以不能吃太多,一感覺好多了就會停藥,才會照成這種錯誤的觀念。
蔡醫師:這要看是什麼藥,所以現在我才要告訴大家,像是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這類的病是不能隨便停藥的。
威重:就是慢性病嗎?
蔡醫師:慢性病有很多種,但這幾種是不能隨便說停藥就停藥,如果任意停藥,血壓又升高,接著又送急診嗎?不能這樣啊!還有,如果你是一個高血壓的患者,你想要再吃中藥改善可不可以?當然可以啊!中醫有中醫的治療方法。
當然如果你的高血壓並沒有很確定,比方說因為最近太忙碌,常常半夜二、三點才睡,天一亮仍照常上班,突然頭很痛、血壓很高,這種強況有可能是暫時的。像這樣的狀況,如果你平常都是給蔡醫師看,你想要靠中醫改善,可以嗎?當然可以。
剛才我們說,如果連續一個禮拜每天按時量血壓,甚至會心悸、顫動,確定為高血壓時,你一定要看醫生、吃藥控制,再加上天氣慢慢變冷,不能因為頭不痛了,血壓穩定了就不吃藥,這樣很危險。
威重:過去我們常感覺中藥和西藥是互相衝突的,如果一起服用,可能會在體內產生一些作用,進而導致一些併發症產生,有這樣的事嗎?
蔡醫師:有時我要回答這個問題,常會想該如何回答比較恰當,我常會問"你有吃飯嗎?會配菜嗎?感冒有吃過西藥嗎?"感冒吃西藥和吃了高血壓的藥接著吃中藥,這有什麼差別?
威重:你的意思是我們常說中藥是一種食補,所以中藥也是食物的一種,對嗎?
蔡醫師:沒錯!我的意思就是,很多中藥本身就是菜,是植物的根、像番薯、山藥,這些都是食物,只是因為古時候的人知道這東西吃了會影響哪裡、提供某處的營養、補某處的氣血,所以拿來當作藥。像我們很常吃的山藥排骨湯,你是把它當作食物呢?還是當作藥?就是這樣的差別而已,所以沒差啊!只要給醫生看,而不是隨地道聽塗說亂抓藥,千萬不能這樣,這是不相同的。
吃飯配菜,這道菜可能是山藥,然後再去吃西藥,這樣有關係嗎?沒關係啊!回過頭來說,現在你吃了一帖藥,而這帖藥可能是山藥,然後再去吃西藥,這樣有關係嗎?沒關係啊!所以你問我吃了西藥控制後,想要吃中藥調理可以嗎?當然可以,只是先決條件是要找中醫師看,而不是自己亂抓藥。
**************************************************************************************************
威重:聽說吃飯有個順序,比方說蔬菜水果因為會先分解,所以應該先吃;而像米飯、肉類這些較難分解的食物就要後吃,不要肉吃了一堆後,還沒分解完就堆在胃裡面,接著又吃蔬菜水果,反而會使蔬菜水果不易進到腸道裡,所以吃飯要有個順序,對嗎?
蔡醫師:這麼說是對的,先吃的先消化,後吃的後消化,所以容易消化的應當先吃才會新鮮啊!
威重:我問這個問題的意思是,我們吃藥是否也是相同道理?比方說吃西藥,搭配中藥應當在什麼時候吃較適當?是在吃西藥前還是後?
蔡醫師:這沒有絕對的答案。
威重:還是因為中藥比較好消化?
蔡醫師:中藥的確比較好消化沒錯,只是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的藥,除非是三種病都有,否則其實這些藥是很單純的,醫生一定會規定,早上或是晚上,一天可能吃二次。我比較建議醫生規定怎麼說就怎麼吃,西藥畢竟是化合的、化學的東西,有的可能會希望混合胃酸,所以要飯前吃,有的是吃飯間吃,有的是飯後吃,因此盡量按照醫師的指示用藥。
威重:原來是這樣,怪不得有時候醫生開的藥會要我飯前吃,我還在猜測這樣不會傷胃嗎?
蔡醫師:不會的,有些藥物並不會。但是若要吃中藥,這和你吃很多食物一樣,只是醫生根據你的體質去調配成有藥效的食物,但這藥效再怎麼說還是食物,只是它有藥用而已。所以你要什麼時候服用中藥,其實並沒有像西藥一樣有很大的限制。通常我會建議我的病人,假設是在飯後吃降血壓的藥,那中藥就在飯前吃也不要緊啊!再不然就在二頓飯的中間吃,也沒關係啊!
威重:所以也可以問醫生的意見,看醫生怎麼說就怎麼吃。
蔡醫師:對對對!但是有一點要注意,不要因為醫生沒說,就認為可以只吃中藥,西藥就停了,這樣就不行。有的人會說"醫生,我吃了你的藥後,頭就很暈,血壓還飆高..."是不是因為你停了西藥s的關係呢?有時候看病時,自己也應當先斟酌,看醫生怎麼叮嚀,要知道原本吃的藥是不是還要繼續吃,這非常的重要。
威重:像西藥這種長期性的用藥需穩定的吃,接著以中藥配合調理我們的身體。
蔡醫師:上次我重陽節去演講時,就向那些參予活動的長輩叮嚀,雖然我身為一個中醫師,但我不會因為是中醫師就說你的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吃我的中藥就好,西藥都不用吃了。
有一種情況是可能的,如果你沒有糖尿病、高血壓,但最近很常口渴、肚子很容易餓,還不到用餐時間就餓到發抖、流汗,這樣的人如果去找信任的中醫師看,好好的調理可能就會好,如果沒有調理,就有可能慢慢變成糖尿病。這種情況剛開始時是有可能靠中醫而扭轉的。
但如果開始服用降血糖的藥,經過一段時間,大約四個月至半年過後,其實就很難可以擺脫西藥。因為人的器官正是因為太過疲勞生病了,生病後又用藥物取代,代替它工作,久了它就不會運作了。就像一個小孩,回家後都說他不會寫作業,你看他可憐就幫他寫,久了以後他就不會寫字了。這就和我們人的器官一樣,一但使用藥物幫它工作,久了以後它自然就不知道怎麼做事了,這樣瞭解嗎?
威重:了解了!所以沒病的時候應當就要好好把身體調理好。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