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夜不打鼾 |
第二章 症狀治療與根本治療(預防治療)
我不治療打鼾,但是我會教您如何讓打鼾不發生
對一些因為打鼾/睡眠呼吸中止困擾前來門診就診的患者,在詢問病史以及檢查後,我常對他們說,我不治療打鼾,很多人聽了後不禁愣住,我接著說,但是我會用一堂課的時間,讓您了解打鼾/睡眠呼吸中止發生的真正關鍵因素,我會從呼吸生理學以及解剖學的角度,讓您了解其實打鼾/睡眠呼吸中止是一個功能性的問題而不是從臨床症狀上認定的構造異常問題,我會教您如何強化呼吸道的功能,讓打鼾/睡眠呼吸中止不再發生,既然沒有打鼾的症狀,當然您就不需要治療了。
經常也有一些打鼾患者告訴我說,但是他們去醫院檢查時,醫師告訴他們口咽部的結構有異常,比如說是舌頭肥厚、懸壅垂太長、扁桃腺肥大等,所以要手術治療來改善打鼾。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呢?我簡單的問您一句話,如果醫師對您說,您的這個病變是功能性的問題,不是結構上的異常,您會接受他的建議去開刀嗎?相信您一定會很奇怪,既然結構上沒有問題,為什麼要開刀呢?我相信您也一定會問,要如何來改善這個功能性的問題?有沒有什麼方法能強化您的功能來根治打鼾。這就牽涉到要處理打鼾這個症狀,到底誰是主角?醫師或者是病患?
這就是為什麼我要對因為打鼾來求診的患者強調,我不治療打鼾的原因。這是因為現代人對於“治療”的觀念其實有待商榷,不只一般人的觀念如此,連專業的醫護人員也是一樣。怎麼說呢?
您是尋求症狀治療或者是根本治療呢?
現代人所謂的治療,其實絕大部分是在治療表面上的症狀,並沒有觸及為何會發生這些症狀的根本原因;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現代人所謂的治療,其實是一種被動式的治療,換句話說,患者幾乎都不用花很多的時間來主動做出一些生活習慣的改變,而完全由專業的醫療人員來處理。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您有高血壓,醫師處方降血壓的藥來治療您的高血壓,您只需要嘴巴張開,將降血壓的藥搭配白開水喝下去,短短幾秒鐘的時間,其他什麼事情都不用作,降血壓的藥丸就能讓您的血壓下降,這就是我所謂的被動式治療。這種被動式的治療其實就是現代醫療的主流,它主要是針對症狀來處理,換句話說,這種被動式的治療主要就是針對表面上的症狀來處理,讓您看到一些檢測數據從不正常的數據變成正常,如此而已。對高血壓的患者而言,醫師及患者的焦點只在於血壓的數字而已,如果血壓的數字不在預期範圍之內,醫師就會調整不同的降血壓藥物或者劑量,讓血壓的數字盡量在預期的範圍之內,這樣就是成功的治療。因此被動式的治療,專業醫療人員是主角,他們決定治療方式、如何治療,若是使用藥物治療的話,專業醫師會決定該使用哪些藥物、多少劑量、何時服藥等,而患者只需按照醫師指示,於規定的時間服用哪些藥物以及多少劑量等。
既然現代醫療上的治療大多是屬於被動式的治療,那怎麼樣的治療方式才是主動式的治療呢?主動式的治療當事人才是主角,醫師只是站在指導、協助的角度,幫助患者找出問題,再針對這些導致病變的因素做全方位的改善。這個困難度其實很高,很多時候可以說只是理想,很難落實。就醫師的部分來說,現代的臨床醫學教育訓練,本來就是針對症狀的處理,如果要轉變成針對原因來處理,整個醫學教育訓練都要大幅度的改變。就以最普遍的高血壓治療來說,造成高血壓的原因其實與一般的健康要素沒什麼不同,那就是“壓力、睡眠、運動、水分、飲食”,每一種基本的健康要素都與高血壓有關,當人的壓力過大而無法紓解造成自律神經失調時,血壓自然上升,這是大家都清楚的常識,或許醫師會告訴高血壓的患者,情緒要放鬆,壓力要抒發,每個人都知道,但是要怎麼做呢?那就沒幾個醫師能清楚的教導患者了!運動和飲食其實也息息相關,飲食中有肉類就一定不好嗎?其實也未必,如果您的運動量大,體能消耗高,肉類能提供足夠的能量甚至潤滑血管,但是如果您整天都是靜態活動而無運動,肉類絕對會是健康的殺手,非但不能潤滑血管,反而會造成血管的堵塞,所以人的健康是整體的,不能分割來看待,以現代的醫學教育,要讓醫師能有這種全人的觀念與能力,是相當不容易的。即使醫師有完整全人的教育訓練背景,每治療一位患者至少要花2-3個鐘頭,在現代醫療的實務上,也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事情。
即使有醫師願意這樣來教導、治療患者,有多少的成效呢,我也很懷疑,為什麼?因為現代的社會基本上是一個速食的社會,大家都追求快速解決問題的方法,至於為什麼會發生這些問題,反而不是重點。中國自古就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不補”,但是現代的人寧可簡單迅速的藥補,也不願意多花些時間做運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前的人每天的生活,站著或走動的時間超過坐著的時間,但是現代人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坐著,出門也是開車或搭車,走路上下班的人越來越少,眼睛盯著電腦、電視、手機的時間越來越多,看大自然景色以及站立走動的時間卻越來越少。
這種被動式的治療,由於只是針對表面上的症狀來處理,所以很多時候都是需要一輩子服用藥物,因為這些治療方式並不是針對造成這些症狀的關鍵因素去處理,所以很難根治。也因此大部分慢性病的治療幾乎都是需要治療一輩子,這些治療的藥物也可說是“有吃有效、沒吃就無效”。為什麼世界上這些知名的大藥廠不去研發製造一些能根治的藥物,比方說高血壓只要服用一顆藥物,或者只需服用一星期或一個月的藥物就能將高血壓治癒。以後不會再罹患高血壓呢?這要從兩個觀點來探討:(1)造成高血壓的因素並不是單純只有一個原因,舉凡壓力累積、情緒緊張、缺少運動、飲食油膩、自律神經失調等,都會導致高血壓,而這些因素都不是專業醫師能掌控的,這些都是患者要自己花時間去做改善的,所以在以專業醫師主導並負全責的被動式治療而言,是不可能做到的,專業醫師頂多提醒您要注意這些致病因素,但是很少專業醫師會教您怎麼做。而這些致病因素也無法靠藥物來解決,比方說您無法藉助藥物來達到等同於運動的效果。現代藥物的研發製造主要是透過分析疾病發生這些症狀的化學變化,再藉著阻斷產生疾病症狀的化學變化過程中的某一個環節,而達到治療、緩解這個疾病的症狀。所以,每一種藥物對於這個化學變化從開始引爆到這藥物阻斷一連串化學變化的時間點之前的化學變化是無法改變或調整的,這就說明為何像高血壓之類的慢性病,無法藉助藥物來根治。(2)就大藥廠的商業利益來說,如果它花很大筆的研發費用,製造出一個號稱可以根治高血壓的藥物,零售費用十萬美金,大家想一想有多少人會去購買?如果大藥廠製造出可以暫時改善症狀的藥物,零售價只要一美金,但是要長期持續服用,大家想一想,它的銷售量又會是多少?所以單純從藥廠的商業考量,這些大藥廠必定是研發製造那些患者必須規律、長期服藥,售價又是大多數人能承擔,如此大藥廠才會有源源不絕的巨額利潤。
或許您會說,這些都是大藥廠以及一些專業醫療人員所主導,一般人因為沒有這方面的專業知識,所以只能無奈地接受這些被動式的治療。事實是如此嗎?對大多數的人來說,其實這種被動式的治療,仍然是他們的首選,因為現在基本上已經是一個追逐“速食”的時代,大家想要身體健康,但是卻吝於付出時間與關愛來維護健康。我舉個很常見的例子,在平日的門診中,經常有過敏性鼻炎的患者問我,是否有根治的方法?因為他們對於需要持續的使用類固醇鼻噴劑或抗組織胺來控制過敏性鼻炎的症狀感到厭煩,我回答說,過敏性鼻炎的治療最簡單有效的就是使用類固醇鼻噴劑以及/或者抗組織胺藥物,每天您只需要花費不到一分鐘的時間,這是目前全世界的醫師採用的治療方法,效果很好,副作用也不大,您也不需要花費多少時間,但是這個方法是不可能根治過敏性鼻炎,它只能控制過敏性鼻炎的症狀,如果一段時間沒有使用這些藥物,過敏性鼻炎的症狀很容易再度發生。第二個治療的層次就是每天使用脈動式洗鼻器清洗鼻腔,清除進入鼻腔內的一些過敏原及刺激物,強化鼻腔黏膜的自我清除保護功能,再搭配每天約半小時的健走或慢跑,同時在運動時注意嘴巴要閉上經鼻腔呼吸,通常三到六個月,您就會感受到過敏性鼻炎的症狀有明顯的改善,但是您每天需要花將近30-40分鐘的時間來做這個身體的保健工作。第三個治療的層次就是練習自然適量呼吸法,剛開始兩、三個月,每天花1-2個小時練習調整您的呼吸方式,學習安靜、輕柔、緩慢、均勻的橫膈膜呼吸,慢慢地讓您習慣一整天都能用這種放鬆呼吸的方式來呼吸,這樣您就可以徹底擺脫過敏性鼻炎的困擾,而且不再需要終身藉助藥物來控制。當我對患者解釋後,絕大部分患者都選擇鼻噴劑加抗組織胺的藥物治療,這就是現代人普遍來講,還是選擇速食式的症狀治療。
我再舉個很尋常的例子來說明現代主流醫學的立場,如果您因為肩頸僵硬、痠痛去看醫師,醫師會怎麼幫您治療呢?您可能會遇到三種不同類型的醫師:第一種醫師(很少數)會花時間仔細聆聽您的敘述,檢查您的肌肉骨骼,然後向您解釋發生肌肉痠痛的原因以及日後的預防之道,甚至會教您什麼是正確的姿勢,如何維持正確的姿勢,如何做伸展運動以及如何漸進式的鍛鍊身體,他也不會處方不需要的藥物。或許您會覺得他是一位好醫師,但是下次當您肩頸又痠痛時,您會再去找這位好醫師嗎?大部分的人都不會,為什麼呢?很多人會認為,這位醫師只是講一些運動教練在教的事情,他並沒有幫您做“治療”,既然他沒有做什麼特別的治療,您也知道他會對您說什麼話,而您根本也沒按照他所教導的去做,比如姿勢、肌肉伸展等運動,當然就不會再去看這位醫師了。第二種醫師(大部分的醫師屬於這種醫師)則會處方一些止痛藥物或是痠痛貼布,讓您在肌肉痠痛時使用,來緩解這些不舒服的症狀,甚至會讓您使用一些復健儀器做按摩或熱敷,迅速改善您的肌肉痠痛。當您下次肩頸肌肉痠痛時,您會再去找這種醫師嗎?大部分人的答覆是會,因為醫師有幫我做治療,能迅速緩解我的不舒服症狀。第三種醫師(很少數)則是會幫您做很多的檢查,例如驗血、電腦斷層等影像檢查,雖然這些檢查結果最後都是正常,有些人會稱讚這些醫師非常仔細,做這麼多的進一步深入檢查(其實是不需要的檢查)。當您下次運動後肌肉痠痛時,您會再去找這種醫師嗎?雖然很多人會覺得不需要如此大費周章的檢查,仍然有少數人會覺得不放心,而再次找這種醫師來做診療。
所以從這個很簡單的例子,您應該可以理解目前主流醫學是聚焦在疾病表面症狀的治療上面,這不僅主流醫學是如此走向,連普羅大眾也是同樣期望主流醫學能治療、緩解他們的不適。前述例子中第一類型的醫師,將肩頸的肌肉痠痛視為功能性的問題,而不是一種疾病,所以不需要使用藥物或者藉助一些醫療儀器來治療。理論上,這種醫師才是真正解決問題,讓同樣問題不會一再發生,教您真正根治的方法;然而雖然他花費很多的時間,但是所獲得的報酬卻是最少的,因為在主流醫學的認定中,他沒有處方任何藥物或是藉助任何醫療儀器來檢查或治療,所以他能獲得的給付也就很少,而一般人相同的症狀以後也不會再去找他診治,所以他也沒有後續的給付,因此這種醫師真可說是兩邊都不討好。前述例子的第二類醫師,也就是目前的主流醫學,他將求診患者的問題都視為疾病,所以提供專業的治療方法,不論是處方藥物或者藉助一些醫療器材來緩解患者的不適,而獲得相對應適當的報酬;一般民眾以後有相同的“疾病”,也會尋求他的專業協助,所以這種醫師也就會有後續源源不絕的報酬。當然有些醫師也會同時提供一些類似第一類醫師的功能性改善之道,但是通常只會提出大原則性的建議,很少會直接教導詳細的方法。第三類醫師雖然費用昂貴,醫師的報酬相對也較大,但是會經常造訪的患者較少,所以也是屬於較小眾的一群。
其實目前常見的一些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頭暈、失眠等,大部分都可以藉助調整生活習慣來改善,而不需藉助藥物。主流醫學藉助藥物來治療這些疾病,其實只是控制表面上的症狀,並沒有真正治療好這些疾病。相反的,如果您將這些“疾病”視為功能性的問題,積極主動的調整生活習慣,您才能真正地遠離、預防這些所謂文明病的發生,而不需要去接受一輩子的治療了。
傳統上疾病的治療,主要是由醫師來掌控,醫師決定用哪些藥物、藥物的劑量多少、是否需要開刀等。但如果是功能性的調整,醫師只是站在指導的角度,患者必須自己主動做一些調整改變。所以,您要選擇接受傳統被動的疾病治療方式(一輩子都需要接受治療),或是您要選擇自己主動掌握自己的健康(徹底遠離這些疾病的困擾),就由您自己來決定!
如果您所追求的是“速食”的醫療,建議您還是盡快到醫院尋求現代主流醫學的治療方式,不論是開刀、戴牙套睡覺或是使用陽壓呼吸器,您都不需要主動做些什麼,但是您就不要抱怨,為什麼開刀一段時間後又復發或者開刀後產生什麼後遺症,也不要抱怨戴牙套睡覺起床後顏面肌肉痠痛,也不要抱怨陽壓呼吸器的不舒服與外出攜帶的不方便了。如果您願意多花些時間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健康,歡迎您好好的閱讀本書,同時按照我所教導的方法去做,您將會發現這絕對不是一般市面上提供臨床症狀治療的書籍,而是教您如何從根做起,遠離打鼾/睡眠呼吸中止的寶典。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