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的霍國公柴紹(字嗣昌),他有一位弟弟,古人沒記下他的名字,所以只能稱呼他「柴某」。柴某與他的哥哥一樣,也是孔武有力並有著一身的好功夫,行動尤其輕巧靈活又迅速敏捷,輕功特好,縱身往上一跳,身子就像飛在半空中似的,而且能這一躍就能躍上約十多步的距離。
唐太宗李世民想要測試柴某的能力,就要他去將趙國公長孫無忌所用的鞍韉(放在馬背上的座具,坐墊)偷來,不過會先通知長孫無忌讓他做好防備。柴某接下了這個任務,到了約定好的那天夜晚,長孫無忌特別將鞍韉放到堂屋中,將鞍韉上的兩支踏腳用的「鐙」繫上了繩子固定著,並加派了人手巡邏看守。但巡邏的家丁們見到一個像是大鳥的東西突然飛進屋內,眨眼間就將兩支鐙都割斷,拿起整具鞍韉翻個身就又飛走了。這時在場眾人才如大夢初醒,想要追可也就來不及了。
唐太宗又出了一道難題,要柴某去將丹陽公主(唐太宗的妹妹,排行第十五)的「鏤金函枕」偷來。到了晚上,柴某依舊展開了輕功,無聲無息的就飛入了丹陽公主的房中,然後在熟睡著的丹陽公主臉上灑了點土。睡迷糊的丹陽公主覺得臉上毛毛的,就扭個頭翻了個身,就趁著這一個小小的抬頭動作,柴某迅速的抽出了枕在丹陽公主頭下的鏤金函枕並塞入了另一個枕頭,就帶著戰利品揚長而去。
到了天亮後丹陽公主醒來時,才發覺枕頭被人換了去,急忙找皇兄唐太宗告狀要捉賊,唐太宗才笑著將鏤金函枕拿了出來還給了妹妹。
柴某曾經穿著同州特產的「吉莫靴」走上了城牆,一直走到了頂端的牆垛,一路上都沒有用手去攀抓牆上的磚縫。若說是因為這城牆的磚縫提供了腳下發力的點,那麼柴某就改成踩踏著佛殿中漆得光亮的柱子朝上走,走到了屋簷下,用手指頭捻夾著屋椽一個翻身就翻到了屋簷上。然後屈身一跳就輕鬆的躍過了旁邊高達百尺的樓閣。唐太宗對於柴某的能力深表驚奇,也有些顧慮的說:
「這個人不可以留在京城裡。」
就派給柴某一個外地的官職讓他離開京城了。也因為柴某有這樣特殊的功夫,當時的人就為他取了一個「壁龍」的綽號。
柴某以這「皇帝認證的飛賊」的方式出了名,自然有人不服。當時有一個人稱段師的大盜,老江湖的段師自然不會輕易的為了爭這無謂的虛名而自找麻煩,而是他的兒子,姑且稱為段某,不服氣,為了爭這個名而犯了下面說的這個案子。
唐太宗曾賞賜一條價值千金的「七寶帶」給長孫無忌,段某就盯上了張孫無忌的這條七寶帶。趁著長孫無忌在書房中讀書時,段某從書房屋頂上的橫樑與柱子間的縫隙中,施展了縮骨功鑽了進去後沿柱而下,中途停下用雙腳勾夾著柱子,挺著上半身並拔出了刀子對著長孫無忌說:
「你要是動一下就宰了你。」
然後就從一旁的匣子中取走了這七寶帶,然後用刀子抵著地面,借力上彈又從那屋樑縫中擠了出去,連屋瓦上的灰塵都沒因此而落下多少。
至於這段某在老虎頭上拍蒼蠅後有沒有被緝捕以及下場如何,古人沒說,俺是覺得既然都已經寫明了七寶帶是段師的兒子盜取的,所以嘛……各位就自己想像唄……
改編自 《朝野僉載》
原文:
《朝野僉載》卷六
柴紹之弟某,有材力,輕矯迅捷,踴身而上,挺然若飛,十餘步乃止。
太宗令取趙公長孫無忌鞍韉,仍先報無忌,令其守備。其夜,見一物如鳥飛入宅內,割雙鐙而去,追之不及。
又遣取丹陽公主鏤金函枕,飛入房內,以手捻土公主面上,舉頭,即以他枕易之而去。至曉乃覺。
嘗著吉莫靴走上磚城,直至女牆,手無攀引。又以足踏佛殿柱,至簷頭,捻椽覆上。越百尺樓閣,了無障礙。太宗奇之,曰:
「此人不可處京邑。」
出為外官。時人號為「壁龍」。
太宗嘗賜長孫無忌七寶帶,直千金,時有大盜段師子從屋上上椽孔間而下,露拔刀謂曰:
「公動即死。」
遂於函中取帶去,以刀拄地,踴身椽孔間出。
- 1樓. 【無★言】雲遊到世界的另一端2016/12/07 07:57不知與聶隱娘、空空兒等相比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