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小小說 – 韋安石女:病疑遭咒枉害命
2016/03/27 05:06
瀏覽1,238
迴響0
推薦37
引用0

唐朝唐睿宗李旦景雲年間,韋安石被明升暗降,改任尚書左僕射兼任東都留守。

 

太府寺(九寺之一,管理都市貿易、常平,出納官僚俸祿,管理物價,財貨交易)的主簿李訓,原本就有一名寵愛有加的小妾,因為與元配妻子不合,不得不將她改嫁給了別人。後來,李訓的妻子過世,李訓就向韋安石提親,迎娶他的一名女兒為妻。

 

氏過門後不久,卻突然得了一種怪病,身體日漸消瘦,找了許多大夫前來診治都查不出病因。韋安石的夫人氏心疼女兒,又聽說李訓的前妻在那名寵妾離開不久後也是因病過世,就懷疑就是那名寵妾因為不滿而以巫術詛咒,所以大夫們才找不出病因,就極力要求丈夫出面嚴查,韋安石也只好吩咐下去,讓人傳話給相關單位進行調查。

 

生性持重,不苟言笑,為政清廉,曾有「真宰相」美譽的韋安石,原本就深受官民敬畏。所以,河南秦守一接獲通知,隨即命人將這名在離開李訓後,已經改嫁二次的寵妾拘捕到案,然後為了早日結案,就對她施以嚴刑拷打,前前後後一共打了三百多下的棍子,寵妾不堪如此酷刑,只能被屈打成招,承認了詛咒施術之罪。

 

秦守一命人帶著寵妾回到她的住處要搜出詛咒用的物品,以便作為證物並且破解詛咒。可想而知就算將地皮翻過來也找不到什麼可疑之物。出人意外的是,被打得連一步都難以走動的寵妾,就在眾衙役忙著分頭搜尋之際,用盡最後的力氣投井自殺,即使衙役趕緊下井將她撈起,卻也已經晚了一步回天乏術了。

 

就在寵妾投井自殺後不滿三日,氏也因病過世。當時的人們都認為就是屈死的寵婢的冤魂將她捉了去,到閻王老爺面前討公道了。而且因為這個案子,讓韋安石遭到御史中丞楊茂謙彈劾,韋安石被貶為蒲州(今山西省運城市刺史。

 

韋安石蒲州任內曾拒絕太常卿姜皎的請託而得罪了姜皎,可能因此又被改調擔任青州(今山東省濰坊市青州市刺史。到了唐玄宗李隆基開元二年,姜皎的弟弟、御史中丞姜晦又唆使下屬構陷韋安石,將韋安石貶為沔州(今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別駕,又派人去查抄所謂「侵占官府財物」的贓物,讓以清廉自持的韋安石憤恚不已,氣到病倒,不久便在沔州因病過世,享年六十四歲(《朝野僉載》這裡說他於唐睿宗太極元年八月時過世,時間上了差了一、二年)。一直到開元十七年,韋安石才得以平反,唐玄宗追贈韋安石蒲州刺史;天寶元年,再追贈為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左僕射、郇國公,賜諡號「文貞」。

 

改編自 《朝野僉載》/《舊唐書》

 

原文:

 

《朝野僉載》卷二

左僕射韋安石女適太府主簿李訓。

訓未婚以前有一妾,成親之後遂嫁之,已易兩主。

女患傳屍瘦病,恐妾厭禱之,安石令河南令秦守一捉來,搒掠楚苦,竟以自誣。前後決三百以上,投井而死。不出三日,其女遂亡,時人咸以為冤魂之所致也。

安石坐貶蒲州,太極元年八月卒。

 

《舊唐書》.卷九十二.列傳第四十二.韋安石

韋安石,京兆萬年人,周大司空、鄖國公孝寬曾孫也。祖津,大業末為民部侍郎。煬帝之幸江都,敕津與段達、元文都等於洛陽留守,仍檢校民部尚書事。李密逼東都,津拒戰於上東門外。兵敗,為密所囚,及王世充殺文都等,津獨免其難。密敗,歸東都,世充僭號,深被委遇。及洛陽平,高祖與津有舊,征授諫議大夫,檢校黃門侍郎。出為陵州刺史,卒。

父琬,成州刺史。叔琨,戶部侍郎。琨弟璲,倉部員外。

 

安石應明經舉,累授乾封尉,蘇良嗣甚禮之。

永昌元年,三遷雍州司兵,良嗣時為文昌左相,謂安石曰:

「大材須大用,何為徒勞於州縣也。」

特薦於則天,擢拜膳部員外郎、永昌令、並州司馬。則天手制勞之曰:

「聞卿在彼,庶事存心,善政表於能官,仁明彰於鎮撫。如此稱職,深慰朕懷。」

俄拜並州刺史,又曆德、鄭二州刺史。

 

安石性持重,少言笑,為政清嚴,所在人吏咸畏憚之。

久視年,遷文昌右丞,尋拜鸞台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兼太子左庶子。

長安三年,為神都留守,兼判天官、秋官二尚書事。後與崔神慶等同為侍讀,尋知納言事。是歲,又加檢校中台左丞,兼太子左庶子、鳳閣鸞台三品如故。

時張易之兄弟及武三思皆恃寵用權,安石數折辱之,甚為易之等所忌。嘗於內殿賜宴,易之引蜀商宋霸子等數人於前博戲。安石疏奏曰:

「蜀商等賤類,不合預登此筵。」

因顧左右令逐出之,座者皆為失色。則天以安石辭直,深慰勉之。時鳳閣侍郎陸元方在座,退而告人曰:

「此真宰相,非吾等所及也。」

則天嘗幸興泰宮,欲就捷路,安石奏曰:

「千金之子,且有垂堂之誡,萬乘之尊,不宜輕乘危險。此路板築初成,無自然之固,鑾駕經之,臣等敢不請罪。」

則天登時為之回輦。

安石俄又舉奏易之等罪狀,初有敕付安石及夏官尚書唐休璟推問,未竟而事變。

四年,出為揚州大都督府長史。

 

神龍初,徵拜刑部尚書。是歲,又遷吏部尚書,複知政事。俄代張柬之為中書令,封鄖國公,以嘗為宮僚,賜實封三百戶,又兼相王府長史。俄轉戶部尚書,復為侍中,監修國史。

中宗與庶人嘗因正月十五日夜幸其第,賜賚不可勝數。又中宗嘗幸安樂公主城西池館,公主具舟楫,請御樓船,安石諫曰:

「御輕舟,乘不測,臣恐非帝王之事。」

乃止。

 

睿宗踐祚,拜太子少保,改封郇國公。俄又曆侍中、中書令。

景雲二年,加開府儀同三司。時太平公主與竇懷貞等潛有異圖,將引安石預其事,公主屢使子婿唐晙邀安石至宅,安石竟拒而不往。睿宗嘗密召安石,謂曰:

「聞朝廷傾心東宮,卿何不察也?」

安石對曰:

「陛下何得亡國之言,此必太平之計。太子有大功于社稷,仁明孝友,天下所稱,願陛下無信讒言以致惑也。」

睿宗矍然曰:

「朕知之矣,卿勿言也。」

太平於簾中竊聽之,乃構飛語,欲令鞫之,賴郭元振保護獲免。俄而遷尚書左僕射,兼太子賓客,依舊同中書門下三品,雖假以崇寵,實去其權。

其冬,罷知政事,拜特進,充東都留守。

太常主簿李元澄,即安石之子婿,其妻病死,安石夫人薛氏疑元澄先所幸婢厭殺之。其婢久已轉嫁,薛氏使人捕而捶之致死。由是為御史中丞楊茂謙所劾,出為蒲州刺史。無幾,轉青州刺史。

 

安石初在蒲州時,太常卿薑皎有所請托,安石拒之,皎大怒。

開元二年,皎弟晦為御史中丞,以安石等作相時,同受中宗遺制,宗楚客、韋溫削除相王輔政之辭,安石不能正其事,令侍御史洪子輿舉劾之。子輿以事經赦令,固稱不可。監察御史郭震希皎等意,越次奏之,於是下詔曰:

「青州刺史韋安石、太子賓客韋嗣立、刑部尚書趙彥昭等,往在先朝,曲蒙厚賞,因緣幸會,久在廟堂,朋黨比周,聞于行路。景龍之末,長蛇縱禍,倉卒之間,人神憤怨,未聞捨生取義,直道昌言,遂削太上皇輔政之辭,用韋氏臨朝之策。比常隱忍,複以崇班,將期愧畏,稍懲前惡,而尚款回邪,苟安榮寵。宜從謫官之典,以勵事君之節。安石可沔州別駕,嗣立可嶽州別駕,彥昭可袁州別駕,並員外置。」

安石既至沔州,晦又奏云:

「安石嘗檢校定陵造作,隱官物入己。」

敕符下州征贓。安石歎曰:

「此祇應須我死耳!」

憤激而卒,年六十四。

開元十七年,贈蒲州刺史。

天寶初,以子貴,追贈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左僕射、郇國公,諡曰文貞。二子陟、斌,並早知名。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雜記
自訂分類:小小說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