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小小說 – 坐地虎〈下〉
2021/07/26 02:18
瀏覽945
迴響0
推薦44
引用0


第二天,坐地虎隨即書寫了一份狀紙投入衙門呈交給縣官,內容是:

 

「學生我某日正在家中閉門讀書,忽然聽到急切的敲門聲,開門查看,是肉舖老闆前來索要學生掛帳的買肉錢。學生家中的狗不喜歡肉舖老闆兇惡的樣子,就對著他吠叫,肉舖老闆就用鉤豬的大鐵鈎要鈎狗,學生稍微出聲阻止,肉舖老闆就用鐵鉤要鉤學生我,更可惡的是,他臨走前還咒罵學生『媽陰戶』三字。」

 

若以明朝為例,《大明律》明定「凡罵人者笞一十,互相罵者各笞一十」,更何況是市井屠夫以極其不雅的字句辱罵讀書人。因此縣官在看完坐地虎的訴狀後,對於肉舖老闆的無禮行徑非常憤怒,立即簽發朱符(紅字的拘捕令)、派遣衙役帶著綑綁犯人的黑索將肉舖老闆拘拿到案

 

肉舖老闆突然被如凶神惡煞般的衙役挾持著一路疾行,驚嚇得氣喘吁吁、汗流浹背,被押抵縣衙大堂時已是口乾舌燥,急得痰湧上喉頭而難以言語。而此時縣官僅大概的訊問了人犯姓名、住址以核對身份,見肉舖老闆結結巴巴、支支吾吾的說不清楚,便生氣的拍打著桌案罵道

 

「這個男子果然面貌凶惡,必定是個在鄉里間橫行霸道的傢伙!不給予懲戒必定會成為禍患。」

 

就扔出了令籤,令籤落在堂前石階上發出清脆的聲響,下令衙役依律例鞭打犯人一百下!兩名衙役隨即拉著肉舖老闆將他按壓倒趴在地,剝去他的上衣後開始用力鞭打。打滿一百下,肉舖老闆因為吃痛咳出了瘀痰,這才能麻利的開口喊冤,可是縣官已經退堂,臨走前吩咐衙役打完後將人犯趕出去即可。

 

肉舖老闆無奈的帶著一身傷忍痛回到了鋪子,那坐地虎已經坐在舖中笑著向肉舖老闆討要肘子與酒。願賭服輸的肉舖老闆也只能摸了摸鼻子依約將酒肉拿了出來,坐地虎就在肉舖中烹肉煮酒,與肉舖老闆一同牛飲大嚼,吃得不亦快哉。

 

直隸刺史某公聽說有坐地虎這麼一號人物,就喬裝打扮成一個賣筆的商人去往坐地虎家探查之後,回去就派遣衙役將坐地虎綁了押到了州府衙門,升堂訊問他:

 

「本刺史很久以前就聽說過你的『坐地虎』的名號了。但本刺史就是當今的卞莊,你這頭坐地虎知道嗎?」

 

坐地虎從容的回答說:

 

「《詩經》中說:『矯矯虎臣』,《易經》中說:『大人虎變』,像大人這樣才稱得上是虎,學生不過是個鄉野小民、只能說是像鹿、豬之類的而已,怎麼敢當虎呢!」

 

這頂高帽子戴得讓這個直隸刺史某公挺舒服的,就笑著放了坐地虎。直刺笑遣之,坐地虎就這樣一點事也沒有的回家了。

 

-----

 

懊儂氏對此評論說:

 

興訟終究是一件不好的事,幫人寫訴狀甚至幫著打官司的人幾乎到最後都因為兩面不討好而身敗名裂,然而這位博得了坐地虎名號的訟師卻獨獨能安然無恙,這又是為什麼呢?因該也是因為他那剛直、遇見不公平的事能挺身而出的性格有莫大的關係,否則也將會是一樣的下場。

 

噫!為什麼同伴當中沒有像坐地虎這樣有本領且剛正不阿的人呢?

 

這篇故事應該與前一冊《夜雨秋燈錄》終的《賣兒田(見《小小說 – 賣兒田〈一〉  、〈二〉  、〈三〉 、〈四〉(完) 》 )》一篇對照觀看

 

----- 偶素分隔線 之 備註 -----

 

:「狺」,音「銀」,犬吠聲。又借指攻擊性的言論。

 

:「綰」,音「晚」,繫。

 

:原文影印掃描版此處「痰上」後一字  不清楚,應是「涌」字無誤。

 

:「詈」,音「力」,責罵。

 

:「笞」,音「吃」,用鞭杖或竹板打。

 

:「卞莊」,即「卞莊子」,又作「管莊子」、「卞嚴子」、「辨莊子」,春秋時期魯國卞邑大夫,初因母親在世,為照顧母親,與外敵對戰時三戰三敗而被人瞧不起。母逝後,卞莊子主動請纓,三戰三勝以雪前恥後,再以一人之力殲敵七十人後戰死。

見《韓詩外傳.卷十》:

傳曰:卞莊子好勇,母無恙時,三戰而三北,交游非之,國君辱之,卞莊子受命,顏色不變。及母死三年,魯興師,卞莊子請從,至,見於將軍曰:

「前猶與母處,是以戰而北也,辱吾身!今母沒矣,請塞責。」

遂走敵而鬥,獲甲首而獻之,「請以此塞一北」。又獲甲首而獻之,「請以此塞再北。」將軍止之,曰:

「足。」

不止,又獲甲首而獻之,曰:「請以此塞三北。」

將軍止之,曰:

「足,請為兄弟。」

卞莊子曰:

「夫北、以養母也,今母歿矣,吾責塞矣。吾聞之,節士不以辱生。」

遂奔敵,殺七十人而死。

君子聞之,曰:

「三北已塞責,又滅世斷宗,士節小具矣,而於孝未終也。」

《詩》曰: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又參考成語「卞莊刺虎」,是說有一次卞莊子想要以剌殺老虎以出名、得到國君賞識,同伴館豎子勸他不要衝動,又說:

「兩虎為食而爭鬥,鬥的時候大的必傷,小的必亡,然後把受傷的老虎剌死,就可以獲得一舉擊殺雙虎之名。」

卞莊子認為有道理,依計而行果然成功的「一舉雙虎」。

見《史記.卷七十.張儀.列傳第十》.附陳軫:(節錄)

韓魏相攻,期年不解。

……

惠王曰:

「善。今韓魏相攻,期年不解,或謂寡人救之便,或曰勿救便,寡人不能決,願子為子主計之餘,為寡人計之。」

陳軫對曰:

「亦嘗有以夫卞莊子刺虎聞於王者乎?莊子欲刺虎,館豎子止之,曰:

『兩虎方且食牛,食甘必爭,爭則必鬬,鬬則大者傷,小者死,從傷而刺之,一舉必有雙虎之名。』

卞莊子以為然,立須之。有頃,兩虎果鬬,大者傷,小者死。莊子從傷者而刺之,一舉果有雙虎之功。

今韓魏相攻,期年不解,是必大國傷,小國亡,從傷而伐之,一舉必有兩實。此猶莊子刺虎之類也。臣主與王何異也。」

惠王曰:

「善。」

卒弗救。大國果傷,小國亡,秦興兵而伐,大剋之。此陳軫之計也。

 

:「矯矯虎臣」,「矯矯」,勇武的樣子;「虎臣」,比喻勇武之臣。見《詩經.魯頌》 .泮水:

明明魯侯、克明其德。

既作泮宮、淮夷攸服。

矯矯虎臣、在泮獻馘。

淑問如皋陶、在泮獻囚。

 

:「大人虎變」,「大人」指的是君王、統治者;「虎變」,像老虎那樣行動迅速以因應變化。「大人虎變」指上位領導者要有像老虎那樣迅速變化,雷厲風行、虎虎生威的氣勢。見《易經.革卦.澤火卦》:

革,已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初九,鞏用黃牛之革。六二,已日乃革之,征吉,无咎。九三,征凶,貞厲,革言三就,有孚。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九五,大人虎變,未占有孚。上六,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征凶,居貞吉。

 

:「叅」,音義同「參」,參的異體字。

  

改編自 《夜雨秋燈續錄》

 

原文:

 

《夜雨秋燈續錄》.卷四坐地虎

 

平阿某公,以刀筆鳴於鄉,人畏之,名曰「坐地虎」。

……

翌起,即草一狀投宰曰:

「生是日正閉門讀書,忽聞有扣戶聲且厲,啟視之,某屠索肉值也。生家狗惡其貌兇,吠狺狺,某橫以鈎豬之鈎鈎狗,生略禁止,後似鈎狗之鈎鈎生,猶可惡者,臨去罵『媽陰戶』三字。」

宰閱其詞,大怒,飛朱符遣役似黑索綰屠至。屠為役挾之疾行,氣促而汗渴,痰上  (涌?),急切不能語。宰約略訊問卽拍案詈曰:

「個男兒果惡貌,當橫於鄉里者!不懲且為患。」

飛籤擲階石鏘然,笞之!兩役卽牽屠伏地,褫其衣而竭力笞。笞己百下,屠方能言而宰已退堂,傳語逐出矣。始負痛回肆,虎已坐索肉與酒。無已,與之,乃烹肉煮酒、牛飲狼餐,老饕大樂焉。

 

直刺某公,改裝貌作筆賈,至其家,遣役縛之去,登堂皇訊之曰:

「刺史聞汝虎名久矣。刺史仍今日之卞莊也,爾虎知之否?」

虎從容曰:

「《詩》云:『矯矯虎臣』,《易》云:『大人虎變』,如公方值是虎,某不過艸茅下士、一鹿豕群耳,虎何敢當?」

直刺笑遣之,虎竟無恙。

 

懊儂氏曰:

訟則終凶,捉刀人靡有不身敗名裂,而此公以虎名獨無恙者,何與?緣性能侃直,遇不平則起,否則已耳。

噫!何黨中無善士哉?此篇當與前錄《賣兒田》叅看。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雜記
自訂分類:小小說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