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
這是我初中,還是高中,初識的陶淵明,那時的小腦袋瓜只覺得這傢伙文采風流,常有神來之筆,而且不食人間煙火。
借用陶淵明「桃花源記」故事的「暗戀桃花源」舞台劇看過現場,電視播放數回必看,還拍過電影。
近期表演工作坊才在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結束演出 ,這劇如今有近30多年了吧!
由林青霞飾演雲之凡、金士傑飾演江濱柳,第一幕的鞦韆場景,還是如此開場嗎?
近日,聽「從美秀美術館進入貝聿銘的美學世界」講座。
結果,貝律銘生平講了不少,美秀美術館卻少少,問題座位前面有二位來捧場的知名教授不停講話,交頭接耳。
我整場腦袋瓜裡一直縈繞神遊,貝聿銘依「桃花源記」的意境構想設計,那一路得穿過枝垂櫻步道,並通過隧道和吊橋後,方才抵達夢幻般的美秀美術館主體建築的畫面。
及至日前,聽了一場「陶淵明的生死智慧」講座,終於多了解了一些學校課本不會教的故事。
陶淵明的履歷拉出來大概令人廢到笑,29歲因為家裡太窮終於第一次上班,才幾個月就因為不爽上司辭職,這個性倒跟現今有些年輕人蠻麻吉。
一直以為他老兄只會喝酒、詩詞,錯了!這位老兄還當過參軍、秘書,只是都沒做滿1年,最後一次則是大家熟悉的彭澤縣令,做不到3個月就落跑。
會出來當官,大概除了真的很窮,還有配給的公田可以釀酒,有文為證「猶望一稔,當歛裳宵逝」應是糯稻一收成,當晚就要落跑。
陶淵明於我年少時,其為山水田園詩派的先驅,有「田園詩人之祖」的美譽。
代表作有自傳「五柳先生傳」和「桃花源記」,辭賦方面,最著名的有抒發田園生活之樂的「歸去來兮辭」。
靡靡秋已夕,淒淒風露交。蔓草不復榮,圓木空自凋。
清氣澄余滓,杳然天界高。哀蟬無留響,叢雁鳴雲霄。
(飲酒作樂外,已酉歲九月九日陶淵明對大自然的反思。)
更猛的是歌詠田園生活,所寫田園風景閑靜和穆,超塵脫俗,但,幾乎「篇篇有酒」。
通常輓聯或輓歌是由他人來寫,陶老先生及至晚年自寫輓詩,還寫自己的祭文,當然也談到在生時酒喝得不夠,內容獨具個人的特點,毫無矯飾,展現了詩人的豪氣 。
「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昨暮同為人,今旦在鬼錄。魂氣散何之?枯形寄空木。嬌兒索父啼,良友撫我哭。得失不復知,是非安能覺?千秋萬歲後,誰知榮與辱?但恨在世時,飲酒不得足。 」
酒藏詩書裡,命藏琴弦中,他不折腰,他愛自由而歸隱!陶淵明的豁達究竟是用詩刀切斷了綑綁其一生的繩子,還是拿酒泡蝕了它?
其實,早先報名這場講座,純粹為了躲避前些日子的酷熱天氣,打定主意吹冷氣 、打瞌睡,但銀幕開始放了幾張陶老人家的詩詞,我的精神也就上來了,還不小心聽了他難堪的家務事。
有一段時間,我恍惚與1,600多年前的陶淵明,處在一個夢幻般的平行時空,想來,我還是抵不了舒涼冷氣的催眠,搖頭晃腦進入夢鄉。
「陶淵明的可貴,在於他仍然作為『人』的典範,不完全悲觀,也不完全樂觀,而是達觀──能夠化現實界的悲苦,為精神界的微笑。」 趨勢教育基金會在其經典文學劇場裡如此註解。
- 1樓. 中子(東籬居士)2025/05/31 15:56
「繁華落盡見真淳」,此語原出自金朝元好問論詩三十首之一的七言絕句詩:一語天然萬古新,繁華落盡見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淵明是晉人。
這首詩語譯:陶淵明的詩語言平淡、自然天成,摒棄纖麗浮華的敷飾,露出真樸淳厚的美質,令人讀來萬古常新。
<心靈觀想>繁華落盡見真淳 再回首 平平淡淡才是真
https://blog.udn.com/jong2020/178862766感謝中子兄註解 ~ 皓呆土豆 於 2025/05/31 21:55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