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Excerpt:諾丘‧歐丁的《無用之用:醞釀之必要,徒然之必要,歡迎來到無用時代》
2016/06/14 05:12
瀏覽988
迴響1
推薦15
引用0
Excerpt:諾丘歐丁的《無用之用:醞釀之必要徒然之必要,歡迎來到無用時代》

惠子謂莊子曰:「子言無用。」
莊子曰:「知無用而始可與言用矣。夫地非不廣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則廁足而墊之致黃泉,人尚有用乎?」惠子曰:「無用。」
莊子曰:「然則無用之為用也亦明矣。」
——《莊子外物》

「醞釀之必要,徒然之必要,歡迎來到無用時代」
一看到書名的副標題,想要閱讀的念頭就油然而生……
回首過往,做了多少無用之事,是否讀完了這本書就能得到救贖?

又或者,自己可以更加篤定「無用之用」其實是一條康莊大道 (大到不容易看到其他人),應該繼續勇往直前,不必徬徨失措,也不用感到孤單寂寞。

作者諾丘歐丁找了不少古今聖賢,引經據典來佐證及支持他的主張,像是:亞里斯多德、康德、蒙田、海德格其中也包含了莊子,如同上面引惠子與莊子的對談內容,莊子用廁足而墊之致黃泉,人尚有用乎?(立足以外的地方都挖掘直到黃泉,那麼人的立足之地還有用處嗎?—傅佩榮譯) 來解釋「無用之用」,可說是相當簡要、透徹。

「無用之用」背後真正反應的問題其實是實用性、資本化、成本效益的價值觀,然而這些量測或算計真的會帶給我們幸福或快樂嗎?或許連最基本的選擇的自由都已經消失殆盡?因為這一切都必須有利可圖,而我們最終可能會窮困到只剩下金錢。

在這本書裡頭,作者提到了撒哈拉沙漠有一間圖書館,在告示牌上刻了一段話:
「知識是一種我們怎麼給予都不會變窮的財富。」

我相信跳脫「有用」或「無用」的考量才是真正的財富,才會得到無價的寶藏;也必須如此才能找到值得我們努力追尋的「無用之用」。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93770
無用之用:醞釀之必要,徒然之必要,歡迎來到無用時代
L’utilità dell’inutile: Manifesto
作者:諾丘.歐丁
原文作者:Nuccio Ordine
譯者:郭亮廷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2015/11/05
語言:繁體中文

  歐洲知名學者諾丘・歐丁在本書中旁徵博引近四十位大師的名言,加上個人鏗鏘有力的見解,引領我們重新思索「無用的實用性」及「實用的無用性」。他指出,人類對於物欲的執迷,以及對務實的盲目追求,無法帶來任何真正的知識或精神的質變,更會導致人類知性能力的衰退。
  歐丁在書末也收錄了美國教育家弗萊克斯納的〈無用知識的用處〉一文。他與弗萊克斯納儘管相隔近百年,但兩人的主張恰似一首人文與科學的奏鳴曲,相互應和。他們不約而同檢視人們對於「實用」的概念是否過於狹隘,證明無用之用的例子不勝枚舉。
  歐丁更藉此強調,人文思想和科學知識之間絕非對立,而是在對抗「利益」的戰場上並肩作戰,共同捍衛知識的自主以及探索「無用知識」的自由,鼓勵追求「無用」的滿足,讓人類天馬行空的自由精神與能力獲得解放:
  在這個一切都獻祭給實用性的世紀,
  當功利主義宛如僅有的指南針,利己主義彷彿是最後的指望,
  我們應當明白:「無用的實用性,就是生命、創造、愛和欲望的實用性。」
  因為「無用帶來對我們而言最有用的東西──那就是不抄捷徑、不趕時間的創造,讓我們越過社會所編造的幻影」。

作者簡介
諾丘.歐丁(Nuccio Ordine
  一九五八年生於義大利迪雅曼泰(Diamante),義大利卡拉布里亞大學(Université de Calabre)義大利文學教授,亦曾於歐洲及美國多所大學擔任訪問學者,包括:巴黎高等師範學院(ENS)、巴黎高等社會科學院(EHESS)、巴黎索邦第四大學(Université Paris-IV-Sorbonne)、倫敦瓦爾堡中心(Warburg Institute à Londres)、柏林馬克斯-普朗克學會(Max-Planck Institute),以及美國的耶魯、紐約大學。
  歐丁曾出版多部關於喬達諾.布魯諾(Giordano Bruno)和文藝復興的著作,並被翻譯成九國語言(包括中文、日文和俄文),如:《驢子之迷》(Le mystère de l’âne, 2005)、《暗影的邊界》(Le seuil de l’ombre, 2003)、《喬達諾.布魯諾、龍薩與宗教》(Giordano Bruno, Ronsard et la religion, 2004)、《與知識相遇》(Le rendez-vous des savoirs, 2009)、《國王的三頂皇冠》(Trois couronnes pour un roi, 2011)。近期出版作品為《馬奎斯的肖像──重複與差異》(Les portraits de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La répétition et la différence, 2012)。此外,他與伊夫.赫桑(Yves Hersant)為美文出版社(Les Belles Lettres)編輯了三套經典作品叢書。


Excerpt
6 亞里斯多德:知識不具有實用目的


因此,研究哲學顯然不是為了任何外在的實用目的;誠如我們將只為自己工作而不為別人工作的人稱為自由人,同樣的,這門學科在諸多學科之中,是唯一真正自由的,因為它是唯一絕對沒有外於自身的其他目的的學科。


8 康德:鑑賞判斷是去除利益的

顯然,是我自己的內在形成這一再現,而不是外在於我的物;是內在於我的再現,
讓我說某個東西是美的,讓我可以證明我的品味。……對於這個最重要的命題,我們很難提出更好的解釋,除非我們把鑑賞判斷當中這種去除利害關係的純梓愉悅,對立於那種涉及利益的滿足感。

鑑富是判斷和欣賞一個物體或一種再現模式的能力,由此產生的滿足或不快等感受獨立於一切利益。我們把這種愉悅的對象稱之為美。


14 羅卡:沒有詩的瘋狂,活著是麻木的

我建議您仔細聆聽這位偉大的詩人 (按:這裡指的是智利詩人聶魯達),用您自己的方式分享他的感動。詩要求一定的訓練,就像任何運動一樣,然而真正的詩裡會有一股香氣、一串曲調、一束光,所有創造者都察覺得到。感謝上蒼,詩灌溉了我們每個人他內都有的一顆瘋狂的種籽,我們之中多數人扼殺了這顆種籽!只為了戴上高傲的眼鏡、顯得自命不凡的樣子,卻不知道失去這顆瘋狂的種籽而活著是麻木的。


16
海德格:理解無用是最困難的

最有用的東西就是無用。但是對於今天的人來說,體驗無用仍然是最困難的。有用被理解成單純為了技術目的所從事的實用行為,被理解成對從事商業和工業有利的效用。我們必須從得救的意義上來看有用,也就是說,某種能夠帶領人類回歸自我的東西。在希臘文裡,理論 (theoria) 是純粹的平靜狀態,是至高無上的能量 (energheia),是自我實現的最高階段,是由一切實用的知識實踐得來的抽象化——是讓當下在當場顯現。


18
尤涅斯科:有用是一種無用的負擔

看看街上行色匆忙的人。他們既不朝左看,也不朝右看,他們一臉慌張,眼睛盯著地面,像狗一樣。他們勇往直前,卻從不看看他們的前方,因為他們的交通路線早就預先設定好了。世界上各大城市皆然。現代人普遍都是急迫的人,他沒有時間,他是需求的囚犯,他不懂居然有東西可以沒有用,他更徹底不明白,有用可以是一種沉重而無用的負擔。如果我們無法理解無用的實用性,以及實用的無用性,我們就無法理解藝術;而一個沒人懂藝術的國家,是一個只有奴隸和機器人的國家,是一個人人不幸、不大笑也不微笑的國家,一個沒有精神的國家;那裡沒有幽默,沒有笑,只有憤怒與恨。


19
卡爾維諾:無利可圖的事物最為重要

人類所從事的一些活動,表面上完全無利可圖,除了娛樂和解決一道難題的滿足感之外不為其他,這些活動經常會出人意料的在某個領域顯得至關重要,並產生影響深遠的結果。對於詩和藝術是如此,對於科學和技術亦然。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隨堂筆記
自訂分類:Selected & Extracts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1) :
1樓. 花面
2016/06/15 02:02
我愛走在“無用之用”的康莊大道上。。。因為不彷徨,不寂寞。

感覺是您走太快了,我連影子都還沒看到啊!

但我深信自己會一直追隨著您以及其他我所尊敬的格友們的腳步,繼續向前...

le14nov2016/06/15 08:15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