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
Excerpt:“書簡閱名家”系列的《我已經在想春天了》
2025/04/27 06:15
瀏覽59
迴響0
推薦2
引用0
Excerpt:“書簡閱名家”系列的《我已經在想春天了》
書名:我已經在想春天了
作者:黑塞 等
譯者:劉彥妤 等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01
內容簡介
“書簡閱名家”系列分為《穿過綠色小徑去見你》《今天的陽光,讓我怦然心動》《我已經在想春天了》三冊,精選了54位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文學大家的信件。通過閱讀這一封封信件,我們得以近距離接觸這些耳熟能詳的文學家們,就像重新認識一位元位元老朋友。原來在人生的某一時刻,他們和我們有過同樣的悲喜。
《我已經在想春天了》主要收錄了夏目漱石、黑塞、羅曼.羅蘭、濟慈、王爾德等人的信件,涉及對文學作品、藝術風格、哲學思想等方面的探討,展現了文學家們的精神世界。原來他們也曾道出當代年輕人的心聲,精神狀態遙遙領先。
【Excerpt】
〈忘掉你個人的悲劇〉/ 海明威
海明威的作品《太陽照常升起》是經菲茨傑拉德引薦給他的編輯才得以出版,自此海明威被美國人熟知。出乎意料的是,隨著海明威文學名氣越來越大,菲茨傑拉德的創作反而陷入瓶頸期。甚至在信中,後來居上的海明威在指點菲茨傑拉德寫作,他是在為好友著急,且他一度認為是菲茨傑拉德的妻子澤爾達拖累了菲茨傑拉德,故而在信中也有指摘澤爾達之意。
親愛的斯科特:
我對《夜色溫柔》又愛又恨。開篇對薩拉和傑拉德的描寫很精彩(多斯真該死,他捎走了這本書,我現在無可依據。所以,可能我所說有誤——),之後你開始玩弄他們的命運,給他們安排不屬於他們的出身,兩個人完全變了味兒。寫書不可如此,斯科特。如果要讓筆下的人物真實,你不可移花接木,給人物嫁接別人的父母(只有親生父母、親身經歷,方可造就人物),你不可強迫他們做不合身份的事。你可以寫你或我、寫澤爾達或哈德利,或寫薩拉、傑拉德,但務必讓人物前後一致,讓人物做該做的事。你不能把一個人寫成另一個人。編故事是絕妙之事,但你編的故事不能脫離真實。
編出完整的故事——編得真實,與事情發展的走向相符——這才是我們作家在鼎盛時期應當做的事。
我的老天,你肆意篡改人物的過去和未來,如此創造出的不叫“人物”,而是卑劣、玄幻、不入流的假歷史。你,寫作的本事無人能及,卻濫用才華,實在是——罪大惡極。斯科特,看在上帝的分上,好好寫、寫事實,無論何人受到傷害,何事讓人難堪,都無關緊要,千萬別做出愚蠢的讓步。舉個例子,如果你足夠瞭解傑拉德和薩拉,你就可以為他們寫一本好書,只要是寫真事,他們便絲毫不會介懷,權當這是昔日舊事。
你的書妙趣橫生、引人入勝,沒人能寫出你這種好故事,那些初出茅廬的小子寫得連你的一半都不及,但這本書確實寫得如空中樓閣,你大可不必如此。
首先,我一直以為你找不到思路。事實上,你現在思路清晰,這一點你我都承認。但假設你沒有思路,那麼你的寫作、創作應該基於認知,符合人類已有的先例。其次,長久以來,你罔顧其他聲音,一心為自己的問題找答案。你寫的書中也有好的部分,但並非故事所需。閉目塞聽是作家靈感枯竭的根源(你我皆有江郎才盡時,絕非針對你個人)。所有靈感皆來自感官:去聽、去看。你已看盡世間百態,卻對萬千聲音充耳不聞。
這本書遠比我所說的要出色,但你沒發揮出最高的水平。
你可以研究克勞塞維茨的軍事,可以研究經濟學、心理學,但當你寫作時,這些雜七雜八的東西一概沒用處。你我就像拙劣的雜技演員,尚且還有力氣翻幾個像樣的跟頭,夥計,雜技團裡有的是連跟頭都不會翻的演員。
看在上帝的分上,去寫吧,別在乎那些毛頭小子說什麼,也別管它能不能成為傑作,什麼都別管。我每寫一頁好文,就伴隨九十頁次品。我盡量把次品扔進廢紙簍。如果你覺得,不發表粗制濫造的作品就不能生存,就悉聽尊便。無論大量寫作,還是精雕細琢,好的作品就那麼幾個(正如我們在耶魯時討論的一樣)。擺脫塞爾迪斯(吉爾伯特),盡可能趕走那些快毀掉你的傢伙,聆聽讀者有益的疾呼,就算疾呼錯了也別在乎。唯有如此,你才能坐下來,捋清思路,寫出有深度的好作品。
忘掉你個人的悲劇。最初,我們都被生活欺騙,只有體驗過傷心欲絕,你才能潛心寫作。當你受了傷,你還可以用它做素材——不要掩蓋;如科學家忠於事實——但別看重這些經歷,因為它不只發生在你身上還發生在你身邊的人身上。
這一次,就算你跟我翻臉,我也不與你計較。與人說寫作、說生死這些事,感覺真妙。
我想與你見一面,平心靜氣地談一談。在紐約談話那次,你氣急敗壞,我們根本談不下去。你看,夥計,你不是悲劇人物,我也不是。我們只是作者,寫作是我們的職責。不論世人如何,你都該嚴以律己、筆耕不輟,而你,卻與嫉妒你作品的人成婚,她一心想超過你,讓你沈淪。事情遠非我說的這麼簡單,第一次見面我就覺得澤爾達瘋瘋癲癲,你卻與她相戀,讓這段關係更混亂。當然,你還是個酒徒。但你不像喬伊斯那般嗜酒如命,許多好作家也都愛喝酒。但是,斯科特,好作家總會迷途知返,總會重回正路。當初你自命不凡,而今,你才華翻倍,更勝從前。要知道,當初我根本沒把《了不起的蓋茨比》那本書當回事。如今,你的文筆更上一層樓。你只需寫真人真事,無須在乎故事的結局。
堅持寫下去。
不管怎麼說,我都很欣賞你,希望有機會與你當面一敘。從前,你我相談甚歡。還記得我們在訥伊街頭遇見的那個垂死之人嗎?今年冬天,他趕到這裡來了。坎比·錢伯斯,這傢伙很不錯。我經常見到多斯。他現在身強體壯,去年這時,他還總是病懨懨的。斯科蒂和澤爾達還好嗎?保利娜問候你們。我們都很好。她打算帶帕特里克去皮戈特家小住幾周,再去接邦貝回來。我們有一艘很棒的船。我想好好寫一個很長的故事。要寫這種長篇,難。
你永遠的朋友歐內斯特
1934年5月28日
基韋斯特
《太陽照常升起》拍成電影如何?可有機會?
書中精彩之處,無須我贅述。你該知道,那些片段好得不得了。你對《勝利者一無所獲》故事集頗有見解(一語中的)。我本想收錄更多故事,尤其是我發表在《時尚》雜誌上的一篇故事。
(杜星蘋 譯)
〈劈開我們心中的冰封大海〉/ 卡夫卡
在父親的打壓和束縛下,卡夫卡的性格變得敏感內斂,他把自己的心冰封起來,一頭扎進文學的世界裡。書是他的避難所,是劈開冰封之心的斧子,是他逃離原生家庭的工具,是他精神得以自由的世外桃源。
親愛的奧斯卡:
你給我寫了一封可愛的信,好像你並不期待我很快回信,甚至壓根兒不指望我回信。到現在我已經有十四天沒給你寫信了,這件事本身不可饒恕,但我是有理由的。
首先,我寫給你的內容一定是經過我深思熟慮的,因為在我這裡,對你這封信的回復要比以前任何一封回信都更重要(可惜我還是沒寫)。
其次,我一口氣讀完了黑貝爾的日記(將近一千八百頁),而以前每次只要我讀一小節,就會立馬覺得食之無味。這次我聯繫上下文,開始只是讀著玩,後來終於鼓起勇氣認真讀。就像一個穴居人,開始只是百無聊賴地長時間地把入口處的一塊石頭推來滾去,直到石頭擋住了光線、阻隔了空氣,讓洞穴變得陰鬱而駭人時,穴居人才產生了一種莫名而迫切的願望,想把石頭從洞前挪開,但這塊石頭比之前重了十倍。陷入恐慌的穴居人不得不用盡所有力氣,使出渾身解數,直到光線和空氣得以重新進入山洞。
這些天我根本無法拿筆,因為當你審視這樣的生活時,你會看到事情就是這樣毫無縫隙地越堆越高,直到高得連用望遠鏡都快看不見頂了,這時良心就會不安。但是良心被划上一道寬闊的傷口也不無好處,這樣一來,它就會變得更加敏感,能夠察覺每一次的輕輕咬噬。
我認為,人們應該只讀那些讓他們感覺到刺痛和咬噬的書。如果我們讀的書不能像一記重拳一樣砸到頭上喚醒我們,那我們讀它幹什麼呢?難道像你寫的一樣,是為了讓我們自己開心嗎?我的天哪,就算我們沒有書也會很開心的。而那些能讓我們開心的書,如有必要,我們自己也可以寫。但我們需要的是讀之感到不幸的書,繼而讓我們痛苦萬分,像至愛之人的死亡,像被驅逐到荒無人煙的深林中,像自盡。一本書必須像一把斧子,劈開我們心中的冰封大海。我這樣相信著。
你是幸運的,你的信真真正正地閃著光芒。你過去和周遭相處得不好,繼而覺得自己不幸,我認為這是自然的,因為站在陰影中是曬不到太陽的。
但你不會相信是我讓你察覺到了自己的幸運,充其量是:一個聰明而不自知的聰明人去和一個傻子為伍,和他不著邊際地聊了會兒天,現在對話結束了,傻子想回家了——他住在一個鴿棚裡,聰明人熱情地擁抱了傻子,親吻他並朝他喊道:“謝謝,謝謝,謝謝……”為什麼呢?因為這個傻子太傻了,把聰明人的聰明反襯出來了。
我感覺好像我做了什麼對不起你的事,所以必須得請求你原諒。但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做了什麼。
你的弗蘭茨
1904年1月27日
(劉彥妤 譯)
書名:我已經在想春天了
作者:黑塞 等
譯者:劉彥妤 等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01
內容簡介
“書簡閱名家”系列分為《穿過綠色小徑去見你》《今天的陽光,讓我怦然心動》《我已經在想春天了》三冊,精選了54位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文學大家的信件。通過閱讀這一封封信件,我們得以近距離接觸這些耳熟能詳的文學家們,就像重新認識一位元位元老朋友。原來在人生的某一時刻,他們和我們有過同樣的悲喜。
《我已經在想春天了》主要收錄了夏目漱石、黑塞、羅曼.羅蘭、濟慈、王爾德等人的信件,涉及對文學作品、藝術風格、哲學思想等方面的探討,展現了文學家們的精神世界。原來他們也曾道出當代年輕人的心聲,精神狀態遙遙領先。
【Excerpt】
〈忘掉你個人的悲劇〉/ 海明威
海明威的作品《太陽照常升起》是經菲茨傑拉德引薦給他的編輯才得以出版,自此海明威被美國人熟知。出乎意料的是,隨著海明威文學名氣越來越大,菲茨傑拉德的創作反而陷入瓶頸期。甚至在信中,後來居上的海明威在指點菲茨傑拉德寫作,他是在為好友著急,且他一度認為是菲茨傑拉德的妻子澤爾達拖累了菲茨傑拉德,故而在信中也有指摘澤爾達之意。
親愛的斯科特:
我對《夜色溫柔》又愛又恨。開篇對薩拉和傑拉德的描寫很精彩(多斯真該死,他捎走了這本書,我現在無可依據。所以,可能我所說有誤——),之後你開始玩弄他們的命運,給他們安排不屬於他們的出身,兩個人完全變了味兒。寫書不可如此,斯科特。如果要讓筆下的人物真實,你不可移花接木,給人物嫁接別人的父母(只有親生父母、親身經歷,方可造就人物),你不可強迫他們做不合身份的事。你可以寫你或我、寫澤爾達或哈德利,或寫薩拉、傑拉德,但務必讓人物前後一致,讓人物做該做的事。你不能把一個人寫成另一個人。編故事是絕妙之事,但你編的故事不能脫離真實。
編出完整的故事——編得真實,與事情發展的走向相符——這才是我們作家在鼎盛時期應當做的事。
我的老天,你肆意篡改人物的過去和未來,如此創造出的不叫“人物”,而是卑劣、玄幻、不入流的假歷史。你,寫作的本事無人能及,卻濫用才華,實在是——罪大惡極。斯科特,看在上帝的分上,好好寫、寫事實,無論何人受到傷害,何事讓人難堪,都無關緊要,千萬別做出愚蠢的讓步。舉個例子,如果你足夠瞭解傑拉德和薩拉,你就可以為他們寫一本好書,只要是寫真事,他們便絲毫不會介懷,權當這是昔日舊事。
你的書妙趣橫生、引人入勝,沒人能寫出你這種好故事,那些初出茅廬的小子寫得連你的一半都不及,但這本書確實寫得如空中樓閣,你大可不必如此。
首先,我一直以為你找不到思路。事實上,你現在思路清晰,這一點你我都承認。但假設你沒有思路,那麼你的寫作、創作應該基於認知,符合人類已有的先例。其次,長久以來,你罔顧其他聲音,一心為自己的問題找答案。你寫的書中也有好的部分,但並非故事所需。閉目塞聽是作家靈感枯竭的根源(你我皆有江郎才盡時,絕非針對你個人)。所有靈感皆來自感官:去聽、去看。你已看盡世間百態,卻對萬千聲音充耳不聞。
這本書遠比我所說的要出色,但你沒發揮出最高的水平。
你可以研究克勞塞維茨的軍事,可以研究經濟學、心理學,但當你寫作時,這些雜七雜八的東西一概沒用處。你我就像拙劣的雜技演員,尚且還有力氣翻幾個像樣的跟頭,夥計,雜技團裡有的是連跟頭都不會翻的演員。
看在上帝的分上,去寫吧,別在乎那些毛頭小子說什麼,也別管它能不能成為傑作,什麼都別管。我每寫一頁好文,就伴隨九十頁次品。我盡量把次品扔進廢紙簍。如果你覺得,不發表粗制濫造的作品就不能生存,就悉聽尊便。無論大量寫作,還是精雕細琢,好的作品就那麼幾個(正如我們在耶魯時討論的一樣)。擺脫塞爾迪斯(吉爾伯特),盡可能趕走那些快毀掉你的傢伙,聆聽讀者有益的疾呼,就算疾呼錯了也別在乎。唯有如此,你才能坐下來,捋清思路,寫出有深度的好作品。
忘掉你個人的悲劇。最初,我們都被生活欺騙,只有體驗過傷心欲絕,你才能潛心寫作。當你受了傷,你還可以用它做素材——不要掩蓋;如科學家忠於事實——但別看重這些經歷,因為它不只發生在你身上還發生在你身邊的人身上。
這一次,就算你跟我翻臉,我也不與你計較。與人說寫作、說生死這些事,感覺真妙。
我想與你見一面,平心靜氣地談一談。在紐約談話那次,你氣急敗壞,我們根本談不下去。你看,夥計,你不是悲劇人物,我也不是。我們只是作者,寫作是我們的職責。不論世人如何,你都該嚴以律己、筆耕不輟,而你,卻與嫉妒你作品的人成婚,她一心想超過你,讓你沈淪。事情遠非我說的這麼簡單,第一次見面我就覺得澤爾達瘋瘋癲癲,你卻與她相戀,讓這段關係更混亂。當然,你還是個酒徒。但你不像喬伊斯那般嗜酒如命,許多好作家也都愛喝酒。但是,斯科特,好作家總會迷途知返,總會重回正路。當初你自命不凡,而今,你才華翻倍,更勝從前。要知道,當初我根本沒把《了不起的蓋茨比》那本書當回事。如今,你的文筆更上一層樓。你只需寫真人真事,無須在乎故事的結局。
堅持寫下去。
不管怎麼說,我都很欣賞你,希望有機會與你當面一敘。從前,你我相談甚歡。還記得我們在訥伊街頭遇見的那個垂死之人嗎?今年冬天,他趕到這裡來了。坎比·錢伯斯,這傢伙很不錯。我經常見到多斯。他現在身強體壯,去年這時,他還總是病懨懨的。斯科蒂和澤爾達還好嗎?保利娜問候你們。我們都很好。她打算帶帕特里克去皮戈特家小住幾周,再去接邦貝回來。我們有一艘很棒的船。我想好好寫一個很長的故事。要寫這種長篇,難。
你永遠的朋友歐內斯特
1934年5月28日
基韋斯特
《太陽照常升起》拍成電影如何?可有機會?
書中精彩之處,無須我贅述。你該知道,那些片段好得不得了。你對《勝利者一無所獲》故事集頗有見解(一語中的)。我本想收錄更多故事,尤其是我發表在《時尚》雜誌上的一篇故事。
(杜星蘋 譯)
〈劈開我們心中的冰封大海〉/ 卡夫卡
在父親的打壓和束縛下,卡夫卡的性格變得敏感內斂,他把自己的心冰封起來,一頭扎進文學的世界裡。書是他的避難所,是劈開冰封之心的斧子,是他逃離原生家庭的工具,是他精神得以自由的世外桃源。
親愛的奧斯卡:
你給我寫了一封可愛的信,好像你並不期待我很快回信,甚至壓根兒不指望我回信。到現在我已經有十四天沒給你寫信了,這件事本身不可饒恕,但我是有理由的。
首先,我寫給你的內容一定是經過我深思熟慮的,因為在我這裡,對你這封信的回復要比以前任何一封回信都更重要(可惜我還是沒寫)。
其次,我一口氣讀完了黑貝爾的日記(將近一千八百頁),而以前每次只要我讀一小節,就會立馬覺得食之無味。這次我聯繫上下文,開始只是讀著玩,後來終於鼓起勇氣認真讀。就像一個穴居人,開始只是百無聊賴地長時間地把入口處的一塊石頭推來滾去,直到石頭擋住了光線、阻隔了空氣,讓洞穴變得陰鬱而駭人時,穴居人才產生了一種莫名而迫切的願望,想把石頭從洞前挪開,但這塊石頭比之前重了十倍。陷入恐慌的穴居人不得不用盡所有力氣,使出渾身解數,直到光線和空氣得以重新進入山洞。
這些天我根本無法拿筆,因為當你審視這樣的生活時,你會看到事情就是這樣毫無縫隙地越堆越高,直到高得連用望遠鏡都快看不見頂了,這時良心就會不安。但是良心被划上一道寬闊的傷口也不無好處,這樣一來,它就會變得更加敏感,能夠察覺每一次的輕輕咬噬。
我認為,人們應該只讀那些讓他們感覺到刺痛和咬噬的書。如果我們讀的書不能像一記重拳一樣砸到頭上喚醒我們,那我們讀它幹什麼呢?難道像你寫的一樣,是為了讓我們自己開心嗎?我的天哪,就算我們沒有書也會很開心的。而那些能讓我們開心的書,如有必要,我們自己也可以寫。但我們需要的是讀之感到不幸的書,繼而讓我們痛苦萬分,像至愛之人的死亡,像被驅逐到荒無人煙的深林中,像自盡。一本書必須像一把斧子,劈開我們心中的冰封大海。我這樣相信著。
你是幸運的,你的信真真正正地閃著光芒。你過去和周遭相處得不好,繼而覺得自己不幸,我認為這是自然的,因為站在陰影中是曬不到太陽的。
但你不會相信是我讓你察覺到了自己的幸運,充其量是:一個聰明而不自知的聰明人去和一個傻子為伍,和他不著邊際地聊了會兒天,現在對話結束了,傻子想回家了——他住在一個鴿棚裡,聰明人熱情地擁抱了傻子,親吻他並朝他喊道:“謝謝,謝謝,謝謝……”為什麼呢?因為這個傻子太傻了,把聰明人的聰明反襯出來了。
我感覺好像我做了什麼對不起你的事,所以必須得請求你原諒。但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做了什麼。
你的弗蘭茨
1904年1月27日
(劉彥妤 譯)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