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疫情陰霾下,徒步是心的出逃
疫情三年,世衛的資料像一塊沉甸甸的石頭壓在人心上 —— 全球新增超七千萬人被抑鬱、焦慮、失眠纏上。日子的輪廓變得模糊,與親友的距離漸遠,未來藏在不確定的霧裡,太多人因此蔫了下去:對周遭的事提不起勁,連與人說話都覺得累,睡眠要麼是漫漫長夜的輾轉,要麼是不分晝夜的昏沉,總覺得身體裡藏著說不出的彆扭,甚至裹著自卑、健忘的陰影,連呼吸都帶著絕望的重量。焦慮也像藤蔓瘋長,總擔心意外突然砸下來,怕自己或家人染病,怕好好的日子突然斷了線。
人這一輩子,其實都在和自己較勁。要是心裡的 「調節器」 壞了,精神與心靈沒處安放,煩躁就會像積雨雲越堆越厚,久了便會釀成心理的 「暴雨」。可要是能攥住情緒的韁繩,扛住突發的風浪,日子就能活出鬆弛感 —— 我們改不了世界的模樣,卻能調自己的心情,不讓陰霾住進心裡。
我選擇徒步環島,何嘗不是想把這些纏人的情緒暫時打包放下?因為是自己真心想走,腳步邁出去的那一刻,身心才真正松了綁。誰心裡沒藏著些過去的傷呢?只是人的路各有各的走法,沒人能替你疼,也沒人能陪你走一輩子,終究要自己找出口:去運動,去騎車,去徒步,去看不同的風景。把心量撐大了,世界也就跟著寬了;把目標定在腳下,那些擰巴的心事,自然會被路上的風慢慢吹散。
2021 年 5 月 19 日,全台疫情升至三級警戒時,我正在花蓮玉里的街上走。那時的街道已見寥落,好在花東縱穀裡,還能在餐廳或 7-11 坐下吃口熱飯,喝杯啤酒或咖啡。可越往南走,疫情的 「冷意」 越濃:到了南迴公路的東源村,連民宿都租不到;在大武想買份早點,卻被店家喝斥著退到紅線外 —— 初期大家守防疫規是該的,可那聲硬邦邦的呵斥,像根刺紮得人心裡發堵,我扭頭就走,哪怕餓著肚子,也不想吃這 「嗟來之食」。後來疫情纏纏綿綿沒個完,不少店家撐不下去,想起那些曾對顧客惡聲惡氣的人,不知會不會多幾分醒悟。
途中家人總隔三差五來電催我回去,我卻咬著牙要走完全程。那段日子,陪我最多的,是唇語默念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遍又一遍,把這份心念回向給眾生。念著念著,心就靜了,腦波也穩了。疫情嚴峻時,經濟受創,社會氣氛低得像壓著塊石頭,可細想,世間的災難 —— 疫情、地球的反撲、全球暖化,不都是人心的貪、嗔、癡、慢、疑織成的因果嗎?能做的,唯有扛起自己的責任:多行善,常懺悔,守好內心的清明,把防疫措施做滿 —— 自己不感染,就是對自己、對別人的善。
2021-05-22-鹿野-台東-22.16K:上午7時許鹿野民宿→鹿野鄉公所→鑾山路→利吉惡地→利吉大橋→台東車站→海濱公園→宿台東民宿
2021-05-23-台東-太麻里-29.23K:上午7時許台東統一旅社出發→日光大橋→台東知本→山地人祖先發祥地碑→華源觀景台→太麻里→千禧曙光紀念園區→南迴海天一線→夜宿千禧公園。
2021-05-24-太麻里-大武-38.62K:上午7時許太麻里千禧曙光紀念園區出發→金崙海灘→金崙大橋→多良觀光車站→大武鄉→大武彩虹村→大武漁港→夜宿大武民宿。
行程總覽:南迴公路的 197 公里與山海震撼
本篇從花東縱谷的鹿野啟程,沿鸞山路、利吉惡地抵達台東,次日踏上台 9 線,正式走入南迴公路。這條連接屏東枋山、楓港與台東馬蘭的公路,全長 112 公里,依山傍海,藏著臺灣最純淨的自然景觀,被譽為 「最美公路」—— 無論是自駕、騎車還是徒步,來過的人都會被它勾住魂。
南迴公路上有四段絕景不能錯過:華源段、金崙大橋段、加津林段與大鳥段。沿著蔚藍海岸行走,海與山的綠意撞在一起,連風都帶著溫柔。最讓我難忘的,是在大武途中的那個夜晚:暮色沉得徹底,大地浸在墨色裡,看不見海的輪廓,卻見一輪明月把銀輝鋪在海面,拉成一道細長的三角光帶,波光粼粼地從海平線延伸過來。浪聲窸窣,夜空乾淨得能看見星子,那一刻,心像被融化了,所有的疲憊與焦慮,都被這山海的美徹底療癒。








Day16 /5月22日/星期六/氣候晴/鹿野-台東/鹿野鄉公所→鑾山路→利吉惡地→利吉大橋→台東車站→海濱公園→宿台東民宿
惡地奇觀與海濱夜色
路線:鹿野民宿→鹿野鄉公所→鸞山路→利吉惡地→利吉大橋→台東車站→海濱公園(宿台東民宿)
清晨 7 時許,離開鹿野民宿往都蘭山方向走。太陽已經升得老高,陽光潑在身上,暖得有些晃眼。跨過卑南溪上的鸞山大橋,蹬上 197 縣道時,倒松了口氣 —— 山路蜿蜒卻不陡峭,兩側的樹蔭像撐開的綠傘,把烈日擋得嚴嚴實實。這是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相望的一段路,溪水裡的石頭裹著青苔,踩上去要格外小心;都蘭山上植被密得能聽見葉子的呼吸,鸞山村的布農族部落藏在綠意裡,風一吹,連空氣都帶著清冽的甜,走得人心裡敞亮。
沿 197 縣道往卑南鄉富源村走,沒多久就到了利吉惡地,路邊的阿美族利吉村藏著驚喜:村裡有座建在巨石上的水泥瞭望台,爬上去站定,整個村落、卑南溪的曲線都清清楚楚鋪在眼前 —— 房子矮矮的,繞著田疇分佈,乾淨得像幅水彩畫。瞭望台旁的簡介牌寫著 「惡地結佳果」:原來利吉部落以務農為主,惡地特有的泥灰岩地層裡藏著豐富的礦物質,種出的芭樂、釋迦、芒果都格外甜,連香蕉都帶著 Q 勁。我買了幾顆芭樂,咬下去脆生生的,甜汁順著嘴角流,果然是 「一方水土養一方果」。
走進利吉惡地地質公園,沿木棧道往裡走,才算懂了 「惡地」 的模樣:青灰色的岩層裸露著,被雨水沖蝕出一道道深溝淺紋,垂直的岩壁像被刀削過,透著股荒蠻的勁兒,連野草都只敢在石縫裡零星冒頭,倒有種別樣的壯闊。因為趕時間,沒去富源景觀點,直接往台東方向走。到利吉大橋附近時,見一汪泉水裹著灰色細泥湧出來,水溫摸著溫溫的(後來才知約 34℃),順著溝渠嘩啦啦流走,空氣裡飄著淡淡的土腥味,倒也新鮮。
跨過利吉大橋,就到了台東市 —— 縱谷的風光到這兒算是暫告一段落。站在橋邊往對岸看,山腳下那片寬約 2 公里的斷崖格外扎眼,這是中央山脈末端的卑南礫岩,當地人叫它 「小黃山」。順道爬上觀景台,看陽光灑在礫岩上,岩層的紋路像被歲月刻過,才想起這是歐亞大陸板塊的一部分,不由得感歎地質的神奇。
下午四時許,終於踏進台東市。這座背山面海的狹長小城,躺在沖積扇平原上,與卑南、知本、太麻裡為鄰。時間還早,便往台東海濱公園走。公園裡最打眼的,是那座 「向陽樹」—— 用竹藤與木頭編結的造型,像海浪卷著山的輪廓,簡介說它象徵 「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白天看它透著質樸的美,到了晚上,暈黃的燈光裹著藍色 LED,又添了幾分璀璨。
我找了塊岩石坐下,海風拂過臉頰,帶著太平洋的鹹濕。看遊人三三兩兩:有的在海邊戲耍,有的騎著車繞園,還有人在紅色大相框前拍照,整個公園透著鮮活的氣兒。從背包裡掏出包子和湯麵,慢悠悠吃完,索性躺在草坪上放空 —— 不想急著回民宿,只想貪這夜色:直到海面徹底沉進黑暗,向陽樹的燈亮得愈發溫柔,才戀戀不捨地起身。

Day17 /5月23日/星期日/氣候晴/ 台東-太麻里/台東統一旅社出發→日光大橋→台東知本→山地人祖先發祥地碑→華源觀景台→太麻里→千禧曙光紀念園區→夜宿千禧公園。
南迴初遇與曙光之約
清晨 7 時許,從台東民宿出發,終於踏上了心心念念的南迴公路。陽光比昨天更烈,剛走上日光大橋,汗就順著額頭往下淌。到 391 公里處的知本橋時,我特意停了停:往右望,知本溪的河床延伸到遠處,一整排溫泉飯店立在岸邊 —— 知本的溫泉名氣大,連旁邊的森林遊樂區都滿是翠巒。二十多年前,我還在任職時,常來這兒度假、受訓,連每家飯店的經理都熟絡。可如今怕觸景生情,只站在橋上望了會兒,便繼續往前走。
到太麻里三和海濱公園旁,路邊立著一塊 「山地人祖先發祥地」 石碑 —— 這是卑南族人為紀念祖先開拓而立的,旁邊還有石板屋祭壇,水泥階梯上乾乾淨淨,該是常有人打理。每年清明前後,族人都會來祭拜,石碑上刻著的圖騰,藏著部落的傳說,透著濃濃的文化味兒。
走到華源海灣時,一眼就看見那塊漂流木做的愛心,上面寫著 「平安」 二字,像在默默給旅者祈福。太平洋在眼前鋪展開,藍得晃眼,心境也跟著開闊起來。轉頭時,見一位妙齡少女坐在石頭上,安靜地望著海面 —— 青春的模樣與蔚藍的海灣撞在一起,美得像幅靜止的畫,我忍不住拿起相機,悄悄拍了幾張。華源灣的弧面本就動人,加上這顆 「平安愛心」,倒成了旅途中的小驚喜。
再走 7 公里,就到了太麻里—— 臺灣最早看見日出的地方,每年元旦,都有遊人不遠千里來這兒看曙光、參加升旗。太麻里在排灣族語裡是 「太陽升起的地方」,背靠著中央山脈,盛產釋迦(可惜不是產季,沒口福嘗鮮)。在車站附近吃了午餐,便往千禧曙光紀念園區走。
園區不大,卻藏著排灣族的印記:百步蛇圖騰繪在牆上,「曙光紀念牆」 與 「紀念碑」 立在中央,還有涼亭、表演舞臺與步道。因為疫情,遊人不多,我在涼亭裡歇腳,海風徐徐吹來,消解了不少暑氣。看幾撥遊人在沙灘上踏浪,公廁所外的淋浴龍頭和洗沙水槽,倒顯得很貼心。
夕陽西下時,晚霞把天空與海面染成橘紅色。我脫了鞋踩在沙灘上,海浪輕輕漫過腳背,帶著涼意。沿著海岸線走了一大圈,一邊是細沙,一邊是石礫,踩上去有不同的觸感。等遊人差不多走光了,我去淋浴處沖了個涼水澡,然後躺在涼亭的長條石板凳上,披件輕外套 —— 這是繼花蓮之後,第二次在海邊露天過夜。想著明天能在這兒看見第一道曙光,心裡竟滿是期待,不知不覺就伴著浪聲睡了過去。




Day18 /5月24日/星期一/氣候晴/ 太麻里-大武/太麻里千禧曙光紀念園區出發→金崙海灘→金崙大橋→多良觀光車站→大武鄉→大武彩虹村→大武漁港→夜宿大武民宿。
險路與彩虹的慰藉
路線:太麻里千禧曙光紀念園區→金崙海灘→金崙大橋→多良觀光車站→大武鄉→大武彩虹村→大武漁港(宿大武民宿)
清晨 7 時許,從千禧曙光園區出發,在太麻里市區買了份早點,邊吃邊逛。清晨的小城空氣清新,卻有些冷清,剛走沒多遠,一輛黑白色警車停到我身旁 —— 車窗搖下,一位女警探出頭,面無表情地喊:「請你把口罩戴上!」 我只好停下咀嚼,悻悻地掏出口罩戴好,看著警車走遠,才繼續往前走(那時還在防疫勸導期)。
離開太麻里,南迴公路便與海貼得更近了。到金崙時,忍不住多逛了會兒:這座被群山抱著的村落,山是濃得化不開的綠,火車站兩側立著不少溫泉看板 —— 金崙的溫泉是弱鹼性碳酸氫鈉泉,無色透明,溪畔還有排灣族的露天浴場。村裡逛一圈,能看見帶族意象的天主教堂、便利店,還有安靜的國中小,透著慢悠悠的勁兒。
跨上金崙大橋時,才懂它 「最美大橋」 的名頭 —— 站在橋上往下望,金崙車站、鐵軌與部落都收在眼底,車流與海灣相映,像幅動態的畫。我對著大橋自拍了幾張,順著下坡往前走,沒多久就到了多良觀光車站 —— 可惜大門深鎖,疫情把景點都關了。只好在柵欄外拍了拍紅色欄杆,聽著列車 「嘎啦嘎啦」 地駛進山洞,心裡雖有遺憾,卻也理解。繞到車站週邊的山坡上,望著太平洋與車站的合影,山綠海藍,倒也沒白來。
往大武走的路,沒了樹蔭遮擋,太陽直直地曬在身上。公路起起伏伏,坡度不小,海風帶著鹹味兒,濤聲成了唯一的伴。四下沒人,孤獨感突然冒出來,只好半眯著眼,半放空往前走 —— 紫外線把皮膚曬得發疼,卻也顧不上了。
過了大鳥溪,想找條有樹蔭的路躲躲太陽,便跟著手機導航走進一條產業道路,又拐進樹林小徑。林子裡蟲鳴鳥叫,樹蔭濃密,還能吸到芬多精,正覺得愜意,路卻被雜草淹了 —— 前方是上坡的土堆,透著光,想著爬上去就能接回公路,便咬著牙往上爬。可爬了半天,還是沒到頂,周圍的荊棘越來越密,導航也沒了信號,心裡頓時慌了 —— 怕迷路,怕遇到意外,趕緊轉身往回摸。在雜草裡磕磕絆絆走了一個多小時,終於回到產業路上,乖乖地重回台 9 線,才算鬆了口氣 —— 這 「捷徑」 差點成了 「劫路」。
傍晚到了大武(排灣族語叫 「巴塱衛」),火車站旁立著一座配刀的排灣族人雕像,透著部落的英氣。往前走,一座色彩斑斕的路橋撞進眼裡 —— 這是大武彩虹村:原本樸素的房舍,被油漆繪成了彩色,成了遊人打卡的地兒。隔著公路就是大武濱海公園,中央山脈的綠與太平洋的藍在眼前鋪開,雖設施不多,卻格外清淨。
晚上住進輔都旅社,從外面買了麵食、啤酒和滷味,在房間裡慢慢吃。回想這一天,有驚有喜,倒也充實 —— 疫情下的旅途雖多了些波折,卻也讓每一次的遇見,都更顯珍貴。
尾章:在徒步裡找生活的答案
疫情肆虐的日子裡,才懂 「好好活著」 不是空話。人老了,精神頭差了,常和腿部肌肉流失有關 —— 所以我堅持健走:走得多了,脂肪少了,肌肉緊實了,連睡眠都變香了,抑鬱的情緒也淡了。除了動,飲食也得跟上:早餐吃好,午餐吃飽,晚餐吃少,種類儘量豐富,別饑一頓飽一頓 —— 這些道理誰都懂,可落到實處,才是真的對自己好。
人常說 「笑一笑十年少」,愁眉苦臉的日子,只會讓心更快老去。人生哪有那麼多順風順水?遇到坎兒了,就慢慢熬,事緩則圓;得不到的,就慢慢放,「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老天說不定會在別處給你補一份驚喜。把心事跟親友說說,別自己扛著;把身體顧好,別拖累家人 —— 這就是疫情裡,我找到的最簡單的生活答案。
接下來的路,還在南迴公路上,還會有更多山海與故事,等著腳步去丈量。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11樓. 阿妮子Annie2022/07/05 13:01邊健走邊默念心經也是我喜歡的靜心模式, 練習和自己獨處其實有意想不到的能量, 有助身心!!祝福~
- 10樓. 洛城聞笛 (吉林詩路 —— 一方鋪滿了夢想的國度 )2022/06/29 05:00國王兄一步一腳印的健行,是肉體的鍛鍊,也是心靈的修行。佛法無邊,斗室裏端坐苦讀萬卷,不如大自然中跋涉反躬自省。思前、審今、想後,一輪融會貫通,自得觀世音的不二法門。願兄永遠自由自在,從心所欲,超越任何障礙,返璞歸真。
洛城聞笛兄
很高興您的到訪,並給予鼓勵及正能量
感恩兄臺隨喜讚嘆,足見您在佛哲禪理必然精進
徒步環台一如行腳,無處不是機緣,大自然中
峰巒疊嶂,碧水如鏡,無不使人蕩滌心靈的紛擾,
面對喧囂紅塵,堅守心靈的寧靜,
回歸自然並與之融為一體。
修行在「任持自性,軌生物解」,
宇宙萬物各自特有的本質和表像就是法,
佛經說一切事物、宇宙萬物,與佛法無邊是相一致,
對天地自然以虔誠,敬畏和感恩,
知道因果關係,善待萬物,皆是善念。
king wang 於 2022/06/29 10:06回覆
- 9樓. 筆記阿本2022/06/28 20:53.
徒步旅記真是鉅細靡遺,往往徒步所見風景與乘車是大大不同。
疫情期間確實不少店家彷彿拿著雞毛當令箭,這是修養與溝通能力問題。
阿本兄 您好~
很高興您到訪及鼓勵
環台開車、騎自行車、徒步
這三種方式都嘗試過了,徒步雖然時間較長
體力負荷較大,但優點是更深入一地之精華
對身體的鍛鍊及續航力的耐度,幫助很大。
謝謝您的理解,雖說台灣的風景是人,
但凡走過必留痕跡,我都據實以報,
其中遇到非常可愛的好心人,堅持的協助你,
也碰到不耐煩喝斥人的商店,
誠您所言這是修養與溝通能力
台灣想發展好無煙囪工業,
品質態度服務一定要好
前幾年大陸來台觀光趨之若鶩,
但屢傳有把陸客當肥羊宰,
這就非常不道德,破壞台灣的形象甚鉅,
不得不思。
king wang 於 2022/06/29 10:30回覆
- 8樓. 十年風《孤獨的定義》2022/06/27 11:22
老大哥,也可以用錄影方式留下行腳,發布在Youtube。
祝旅行愉快!
~以一首詩權衡我,可得知我輕重~ - 7樓. 菩堤心2022/06/25 19:15行路人
- 6樓. Kevin(黃坤山)2022/06/24 20:01真的非常佩服您的毅力。這讓我想起國一的國文課本中的一課,述說兩個和尚分別計畫要去西天取經,甲和尚即知即行,3年就取經回國,結果乙和尚還沒出發。
我也常想要開車環島一周,結果一年又一年過去了,到現在還沒有成行(我就是那個乙和尚),而您卻已經徒步環島一周,開車與徒步的辛苦程度天差地遠,高下立判。
佩服您的毅力,也感謝您的日記分享。謝謝您的鼓勵
謝謝您分享地寓言故事,發人啟思
做一件事當機立斷很重要,所以現在流行一句話
所走就走。
遲疑不決最後仍是在原點打轉的居多
不過我相信您一定會去實現,因為您有許多故事
在您身邊支持著,這會是感動,會是壓力,
感動的心一直處在波瀾迴蕩。
加油~期待早日實現您的計畫
king wang 於 2022/06/26 11:47回覆
- 5樓. 徐百川2022/06/22 19:28👍👍👍👍
厲害!有毅力,有體力,羨慕!
- 4樓. 城市小農2022/06/22 14:14
當全身心的投入山海間,塵俗的煩憂都會變得微不足道。
向目標前進的意志是支持繼續的動力,或許在孤寂中可以清楚看見另一個真實的自己。
城市小農 謝謝蒞臨及鼓勵
有人說來到這世界,為了是要看陽光,當我們面對太陽的時候萬物隨心,
孤獨一人心情是美麗開朗的,天空湛藍迎人,
人的笑容可掬多親切,那麼陽光燦爛就讓人多融化自在,
一個人走不會是外界所想像的孤寂無助,
生活無處不是充滿了明媚的風景。
king wang 於 2022/06/26 11:26回覆
- 3樓. 阿丙0.62022/06/18 10:47
勇敢面對孤獨的智者,如King wang格主!
對於格主的智勇,敬感佩服。
「孤獨通行證:我們在熱鬧中失去的,
必將在孤獨中重新擁有」引自搏客來網站
敬愛的阿炳兄 格主
謝謝您的鼓勵贈言
「孤獨通行證:我們在熱鬧中失去的,
必將在孤獨中重新擁有」讚~
時間真如殺豬刀,沒搞懂許多事就變老了,因為不甘心被殺,
所以選擇環島健身,本來還想到大陸,選一個省去徒步旅行,
然事與願違,疫情沒完沒了,
一生遇過太多無奈,少年在砲彈聲中嚇大,年長時遇到大地震、土石流,
老年又在疫情禁錮威脅下度日,
人真的是來做功課的,趁有生之年做做想做的事,有一件是一件。
king wang 於 2022/06/18 11:59回覆
- 2樓. 小小茉莉2022/06/17 17:00
沒完沒了的疫情確實讓人擔心害怕 也心煩意亂 待在家覺得無聊 出門又沒辦法安心
但是生活中就要繼續 只能平常心面對 不斷提醒自己和家人作息正常 飲食均衡 沒是少去人多的地方 有時間多運動 尤其是做好防護 戴好口罩 勤洗手
東台灣的太陽很熱情 您應該有做好防曬 才不會受紫外線傷害
這個疫情帶來的影響很大 不僅各行各業蕭條 也讓有些人失去原本的和善
小小茉莉
很開心您的到訪回應
疫情持續不斷,變異株接踵,真的沒完沒了,
讓人心生不安,每個人的健康情況不同、
體質強弱各異,確診康復後並非永久免疫,
沒有無敵星星,所以還是要很小心防範。
這是一個歹年冬,地球反撲,疫情、戰爭、通膨
人們心理感受到抑鬱、焦慮不安,
尤其經商的人,更是壓力沉重。
您說得對,逆境中生活還是得繼續過,
以平常心面對,作息正常 多運動、飲食均衡,
尤其是做好防護 戴好口罩 勤洗手。
去年提升三級防疫,初期風聲鶴唳,處處封閉,
沒有地方坐著吃飯,沒有民宿出租過夜,
6月間走到枋寮,家人多次催回,只得暫告一段落,
今年初Omicron變異株來臨之前,有一段緩解期,
趕快利用半個多月的時間,從枋寮續走北上,
完走了整個的徒步環島。
謝謝您~
king wang 於 2022/06/18 11:17回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