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走了一趟白沙屯媽拱天宫媽祖廟,見信朝拜沿途鞭炮不斷,陣頭和信徒虔誠的朝拜讓我大開眼界,我非教徒纯係旅游,來到拱天宮就算不拿香拜拜,就想參觀一下這廟宇的建築,當日正巧見有進香團,信徒多樣的儀式活動讓我大開眼界,陣頭鑼鼓聲叮叮噹噹,廟四週有好多人,看這群三太子搖弄表演,孫悟空和濟公的活潑,七爺八爺的身影踏傳統步法,傳承著神將步法,十分精彩!是最受矚目的,令人映像深刻,供品的豐富和對媽祖的祈求,信徒對宗教的信仰與追求,是一種虔誠、無私的付出及投入,吸引人追隨,有一種雖是古老且傳統的陳現,是一個熱鬧與傳統習俗的結合,信徒來到時爆竹響震天,能感受到信眾虔誠的心意達到了最高潮,熱鬧的遶境場景我也用手機拍下,和格友分享那份媽祖信仰文化的莊嚴氣勢。
太精彩了!這趟白沙屯拱天宮之旅,從外圍的鞭炮聲、陣頭鑼鼓,到三太子、孫悟空、濟公、七爺八爺的傳統角色出場,全都捕捉得極具現場感與民俗氛圍,以旅人之眼看出了信仰的熱烈與文化的深厚,這正是台灣信奉媽祖最大的魅力所在能從旁觀的角度,分享感受到媽祖虔誠的信仰文化。
現場香火繚繞、人聲鼎沸、見識廟宇建築之美,沿路的鞭炮聲、鑼鼓震天與陣頭隊伍,怎麼走、怎麼動、怎麼演,加入感官細節有聲音、氣味、動作,親臨其境有震憾。
六月天日頭赤炎炎,我抱著看熱鬧的心情走進白沙屯,還沒進到拱天宮,就聽見遠方鑼鼓聲與鞭炮齊響,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硫磺味與香火味,彷彿提前跨進了另一個充滿信仰能量的世界。
白沙屯一直沒去過,去過的地方和看過的風景,只是用欣賞和領略的角色,「無法細看廟宇,但能感受虔誠」。
想加強視覺呈現,穿插拍攝的照片,最吸睛的陣頭角色和我最喜歡的畫面。
香火與供品:信徒虔誠的面貌,顯現在供桌上擺滿了琳瑯滿目的祭品,鳳梨象徵旺來、發糕寓意發財、整隻白斬雞代表大禮,也有水果、餅乾、米酒,,信徒們有的自行準備、有的直接購買供桌服務,但無一不是滿懷虔誠。
三太子、神將、七爺八爺的服裝行頭也很講究,造型很討喜,在隊伍中非常醒目。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信仰,對自己的信仰非常的虔誠,為了實現自己心中的信仰往往都會去一些寺廟去祭拜,舉起一柱香心中默禱心想事成。
信徒對宗教的信仰與追求,是一種虔誠、無私的付出及投入,吸引人追隨,這才是宗教不可思議的力量!
這場民俗中最吸睛的,非陣頭表演莫屬,他們總能把嚴肅的宗教儀式轉化成一場全民參與的街頭藝術。
孫悟空則騰躍靈動,翻騰扭身,臉上表情活靈活現,簡直就像戲台上下凡。
接著是濟公與孫悟空登場,濟公身披破金黃袈裟、搖著破扇、步伐浮誇。
偶爾還會跟圍觀民眾開玩笑以嬉笑包裹著莊嚴,令人又笑又敬。
高大威武的神將,俺不知如何稱呼,伴隨著鑼鼓喧天大遙大擺很是威猛踏著古老的神將步法,一步一頓,緩慢堅定。他們的臉譜、衣著、手勢都蘊含深層象徵,甚至有人對著他們默念心願,恍如見神。
七爺八爺的身影往往是最受矚目的,令人映像深刻,踏傳統步法,傳承著神將步法,十分精彩!
媽祖鸞轎將進入拱天宮,喜慶熱鬧的場面吸引了遊人夾道觀看,手持清香的信眾,將街道擠得水泄不通。
看見媽祖雕像,雕像姿態優雅,溫柔的面容庇祐信徒,悠遠綿長。
觀察到信仰傳承與文化內涵,信徒朝拜家庭同行、整體活動的能量,這是虔誠,也是一種信仰的活化。
媽祖信仰信徒遍佈全台,在藝術上,拱天宮的建築風格呈現了台灣寺廟建築精雕細琢的典型特色。
拱天宮外早已人山人海,香客穿著粉紅色信徒背心,在烈日下汗流浹背,卻毫無怨言。
白沙屯拱天宮,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氣質,在四週住宅建築的包圍中,仍顯古韻。
有人舉香膜拜、有人準備供品,有人站在隊伍外雙手合十靜靜祈禱,那份虔誠讓我這位純粹的觀光者也不禁肅然起敬。
梵音飄渺,燭影婆娑,自從雙腳踏拱天宮之時,仿佛就融入了這背景之中,舉目仰望心生敬意,不由得讓人雙手合十,閉目祈禱。
看到慈容滿面的媽祖,可以感知到有一種很安心的感覺。
來到北港朝天宮就算不拿香拜拜,就參觀一下這廟宇的建築,白沙屯拱天宮的建築具有傳統特色的寺廟建築。
臺灣生活富庶,懂得感恩酬神,虔誠地建廟修廟,藉著精雕技藝及繽紛色彩,廟宇建得愈來愈大,也愈來愈精緻。
令人咂舌精湛工藝以及絢爛多彩、華麗的風格,富感染力的方式將媽祖文化的情感觀傳達給觀賞者。
裝飾華麗,雕工精細,為寺廟常見的傑作,步口廊的精雕鬥栱,結構複雜,頗為巧妙,交趾陶表現出豐富的民俗工藝。
龍形的交趾陶,就像古老的圖騰,宏偉的構造,考究的雕工圖案裝飾美不勝收,寺廟建築藝術之精華。
廟頂的裝飾,花、鳥、蟲、獸,是傳統工藝精彩的紀錄。
回到自己,以一個局外人、觀察者的分享此行的收穫,
雖然未燒香拜拜,卻從這片場面中看到了人與媽祖的連結,
文化的根與古老又生動,既虔誠又歡樂,
是一種人民信仰「宗廟活動」,宗教對社會秩序的維護,
人心的淨化、社會風氣改善有很大的幫助,
自己對宗教懷有敬意,對佛教、媽祖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