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半天的時間我們能做些什麼?看場電影、吃頓美食、或是喝杯咖啡,如果你有半天的時間能夠接近一次大自然,臺灣南部的台南,有這麼一處好地方,台南有許多文化古蹟、美食,這些都值得細細品嚐外,來到七股的潟湖只需半天的時間,就能瞭解潮間的生態,壯遊不一定得遠遊,利用秋高氣爽的好天氣,走一趟體驗不一樣的七股風情,何樂而不為。
我於週五南下台南住宿一晚,第二天中午北上,走國道在下午三點就到達七股的海寮碼頭,準備搭乘三點半出航的遊船,七股潟湖的形成已經久遠,「潟」這個字平常很少用到,其實沒來之前也不懂得「潟」這個字,所以經常都把它念錯成為了「瀉湖」。
潟湖是蚵仔的故鄉,航行在潟湖中,可以看到成排或交錯的蚵架,我對這蚵架充滿了好奇,經過了解說,知道養蚵是當地最重要的產業,潟湖的深度並不深,但水底的地形深淺不同,在當地的養蚵棚架有垂掛式、浮棚式和平掛式,這些養殖的方式在航行途中,都處處可見。
優美而豐沛的七股潟湖,沙洲、魚塭、蚵架、溪流、白鷺鷥、黑面琵鷺,交織成純樸安逸的漁村面貌,這裡的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世世代代在這片富饒的海田,以傳統方式謙遜地生活著,構成一幅令人深深感動的畫面;然而,此地寧靜美麗的風光,一旦受到工業區的污染,這些美景恐將一去不回,趁著事實尚未成為事實,美景還來得及捕捉之前,何不找個半天或一天的時間到七股,讓潟湖之美在心中永遠停格。
夕陽也是潟湖的一大美景,我在五點半回到了碼頭,在碼頭上享受體驗烤蚵的樂趣,當地也有許多虱目魚的養殖場,邊飲啤酒邊吃鮮蚵及烤虱目魚的美味,讓我錯失夕陽美景,當想起時,只見到一輪通紅的火球,緩緩自天際滑落,這屬於七股潟湖的獨特景致,就此錯失讓我感嘆不已。
潟湖存在已久,船老大一家選擇在這個靠海地方與魚鳥為鄰逐水草而居,也是另一種的生活方式。
這裡的居民好客、淳樸、對自己這片土地的風光特別珍惜,有一套自己發展的觀念。
蚵的殼可以做為植物的肥料,當地居民愛護家鄉與環境,將蚵殼堆集在一起,也成為當地景致的另一特色。
登上遊船,好不熱鬧,滿是來自各地的遊客,潟湖如此簡單的景色,卻看到每人放鬆的神情。
傍晚時分,潟湖上一艘遊船,徜佯在水面上,看著遠處的紅樹林四周飛返的白鷺鷥,全身都鬆弛了,也忘了城市中的喧囂、與灼熱,上有船邊遮陽,邊聽隨船導遊的解說,帶著鹹味的海風吹來,好不愜意。
蚵架密密麻麻有點雜亂,但在鏡頭裡卻有那種不規則的美。
假日海巡弟兄也還在執行任務。
定置漁網是漁民經驗智慧的累集,其外型多數呈W字型,利用潮汐的漲退撈捕漁類。
潟湖也可說是內海,並不深,海域也比較穩定,這樣就提供當地居民一個很理想的養蚵環境。
拉板罾,這項設置據說在漢朝時就是用板罾捕漁,利用四邊支架的方形漁網,利用食物引誘魚群聚集,再一網打盡。
板罾這古老的捕魚設施,停留的潟湖,在遙晃中有點寂寞,無奈中,也只成為當地攬客的一項設施。
傍晚時分,舄湖上一艘釣船,徜佯在水面上,看著遠處的紅樹林四周飛返的白鷺鷥,全身都鬆弛了,也忘了城市中的喧囂、與灼熱,上有船邊遮陽,帶著鹹味的海風吹來,好不愜意。
高大的橋身昂然的聳立海上,美的讓人驚艷。
網仔寮汕,是一處平坦的沙灘,平時無人居住,當地人聲稱「無人島」,早期漁民聚集此處捕撈漁獲並就地蓋一間間臨時工寮,漁閒及退潮時,在此補網。
這些值得深味的自然之美,是最美的,會讓我嘆服自身的渺小,澤然生出一種敬畏之心。
紅樹林保護區,位於七股溪及三股溪交會處,是七股潟湖區唯一的紅樹林保護區,其鳥類品種主要以小白鷺鷥及夜鷺為主,拍照的時候還沒到黃昏時刻,無法一窺白鷺鷥及夜鷺的蹤影。
漸有秋意候鳥即將南下,來到網仔寮汕看水鳥尋食,時飛時停,又聽鳥嗚,會很愜意。
來到網仔寮,可以在海邊漫步,一腳踩著黃沙,一腳踏著海水,海水無邊伸向遠方,人影會顯得渺小。
來到七股的潟湖,在今年夏天的尾聲,我在這裡留下自己的足跡,潟湖景點有那麼一點不一樣?計劃外的行程,給自己留下一點點意外的驚喜。
吹著海風,面對浩瀚的台灣海峽,看風景的心情很特別,將自己置於海天之間。
這處海灘和我生長的基隆海濱沙灘有太多太多童年的重疊印象。
蚵田,七股本身無工業區的污染,矽藻類及浮游生物充裕,形成了生態食物鏈,造就了養蚵的天然好環境。
對於這些蚵架是當地居民利用大自然的環境,經過努力及生活經驗積下來的,但還是免不了靠天吃飯的宿命,每年颱風的來襲也會造成無形的損失,在生活中當地的居民生生不息,代代相傳從事這種行業,但隨著時代的潮流,這項傳統的養蚵業也慢慢的式微。
大自然像個調色板,隨著季節不同,同樣一處景點,會有不同的景致,沙灘顏色簡單,在我眼裡就是美。
海的那一邊就是臺灣海峽,這近在咫尺的網子寮沙灘。
潟湖的景色優美,尤其是潟湖裡養殖的鮮蚵,更能人印象深刻,為讓遊客更貼近蚵農的生活。
遊潟湖穿梭於蚵架之間,也是遊潟湖的另一個特色。
七股溪橋是當地的標誌性建築,宏偉也粗線條,雖是粗線條,但也是七股不可缺少的一個細節。
七股溪橋流綠的造型,橫跨海上,當從橋下經過時有種震憾的驚艷,流線的橋身跨越海上,海上長虹中外地遊子的歸鄉路。
我一直喜歡建築、古跡、風土人情,但當我面對這片大自然的潟湖,自然美景所帶來的愉悅似乎要遠遠高於人文的東西。
告別了七股潟湖,那股自然乾淨素雅,沒有人工媚俗美,希望能夠永遠保持,離開後夕陽將至,日夜交替,只留下海風、浪花,聽不到車聲、人聲。
也就是因為這項產業的漸漸式微,當地居民對這塊土地的關懷,也許是些天的愛憐,賜予這片土地豐富的資源,潮間的生態喚醒大家的注意,也為七股潟湖帶來了契機,也吸引對生態有興趣的人們,來到七股探尋潟湖之美。
2014/10/06 17:26 | ![]() |
Dear 航迷老叟(jyhhongteng): 特前來恭喜您所發表「七股潟湖踏浪觀鳥,聽風聲、浪聲,遠離車聲人聲」一文,已經登上聯合新聞網首頁,旅遊美食|部落客帶路,歡迎有空前往觀看。^_^ 非常謝謝您的好文分享,此推薦是利用轉址的方式連結到您的文章。如此文有原因不希望被推薦,請到電小二訪客簿留言,會盡快協助取下。 |
- 15樓. 也薇2014/10/18 23:54下次去台灣要去看看,謝謝分享!
- 14樓. 天路(今日當如何)2014/10/11 14:30非常細緻的介紹分享
大哥這篇遊記,不僅寫景,也寫意,充滿了人文關懷。
許多憑技術,勞力的傳統產業,後繼無人日漸式微,
沿海養殖業成為觀光據點,要維持環境原貌,這兩點不相違背,反而相輔相成,
愛護家園的情感與行動,讓這個親切淳美的湖岸,如此令繁忙的都會人嚮往親近!
付出勞力就有收獲,以前的生活態度代代相傳,也生生不息。
但隨著潮流,傳統的撈捕方式也漸式微。
七股行帶著二個外孫同行,也讓他們瞭解自然的生態。
七股潟海那千頃水域是歷史的足跡也是捕撈方式的一種相傳,美景之外,值得一遊。
航迷老叟 於 2014/10/13 12:16回覆 - 13樓. Bianca2014/10/10 14:27
匆匆來去之間,大哥偷得浮生半日閒,靜享七股潟湖的寂靜之美!自然美景,不需文化媒介就可以直接觸動人心。非常認同您這句話──自然美景所帶來的愉悅似乎遠遠高於人文的東西!
曾經遊訪過七股潟湖,坐乘遊船晃蕩在潟湖中,看著蚵棚自成規則地散落在海中,欣賞淳樸美麗的漁村風景,也認識了養蚵人家的辛苦與喜樂。
雖然錯過夕陽落日,但您的鮮蚵啤酒饗宴也是重大收獲啊!
我很喜歡七股網仔寮汕的那片海灘,在沙灘上看遠方的臺灣海峽,腦中也會浮起童年生活的那片海灘,來到網仔寮汕的海灘上彷彿與當年的時光有了交集。
自然美景不需文化媒介就可以直接獨動人心,家鄉的海灘也有了主觀的變化、客觀的變化,一切也都變了,成為客運碼頭,當站在網仔汕拿時,心想一切事情都要順其自然,沙灘上的風還是呼呼吹來.......
航迷老叟 於 2014/10/11 13:04回覆 - 12樓. 一畝桑田2014/10/09 14:54七股
七股潟湖離府城不遠,
每次去七股總會看到黑面琵鷺,
那可是台灣的國寶。
聽老哥您在日前回應文中的建議,念念不忘也來到府城二日遊,
先到安平運河區逛逛變化很多,又到市區尋覓小吃美食,
再遊七股潟湖,紅樹林也將迎接黑面琵鷺的到來,
只是來得早了點,下個月七股將會琵鷺滿天席的盛況吧!
航迷老叟 於 2014/10/09 15:43回覆 - 11樓. 譚梅2014/10/08 11:34
旅游不一定非要舟车劳顿地奔波在旅游圣地。现在也越来越喜欢只是离开,离开自己日常的生活,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即使很近,也是异乡。
只有在那里,看陌生的人群,观察不一样的生产生活方式,我们才能放松地体验一种“无事”之乐,闲适的心情让人精神愉悦,也会让我们日渐生锈的思维改变一些。
走起,哈
我有時想,每天在同一個地方生活太久,也就有了一種惰性,
也就是會變得很順從,所以不時的也就想出去走走,
壯遊也就不一定非要遠遊,看看生活以外的大山、大海、草原,
出去走走回來以後,心裡反爾比較平靜,也沒了心思,也沒了焦慮。
航迷老叟 於 2014/10/08 11:46回覆 - 10樓. 阿鍾哥2014/10/08 07:42
好精彩!
一位友人從台北退休,搬到七股,非常佩服他的勇氣!
- 9樓. 重陽2014/10/08 01:20
還沒有看過這樣的自然景觀, 希望將來有空能去看看! - 8樓. 茶花小屋2014/10/07 17:13
這地方想了好久都沒去
來你這看看也過癮
- 7樓. 旭日初昇2014/10/07 12:31
回南部時也偶爾會到此兜風,鐵馬或開車。
本文內容豐富,文圖並茂,的確是很用心觀察的佳作!!!
- 6樓. 多硯坊 (休)2014/10/07 12:13河海的交界處
大自然的生態天堂
優美怡人的黃昏
啖美食、啜飲啤酒
太迷人的享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