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終於有自己的美術館啦!
美術館試營運登場當然不會錯過,
走一趟就能感受到藝術的作品精彩亮點,
現場不只可以看展覽,還能感受整個空間,
對藝術是個門外漢也只是走馬看花,
此次展覽橫跨典藏研究、在地創作到全民共創,
這些展覽作品並不完全瞭解含意,當然觀看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感受,
格文只是分享心得和照片,你有想去看看展覽嗎?
新北市美術館以「全民美術館」為核心理念,透過展覽與互動空間,融合藝術、教育與自然環境,建築設計兼具地景特色與現代感,試營運期間免費入場,至六月底仍免門票,建議把握機會體驗這座新文化地標的獨特魅力!
萬眾矚目的新北市美術館籌備近十年,終於正式開館,以「蘆葦叢中的美術館」意象打破封閉式設計,營造友善美學空間,因來觀賞時下著大雨,外觀就另找時間吧。
新北市終於有自己的美術館啦!美術館試營運登場,館內三大展覽橫跨典藏研究、在地創作到全民共創,走一趟就能感受到藝術如何照見城市記憶、串連當下,還能參與未來!
進展前,本來只是抱著「走進新北第一座美術館」的心情來看看,沒想到這場展覽讓我腦中跑馬燈亂轉,很多作品我看不懂,但它們看起來都「很有想法」,像是默默在對我講些什麼。
在每件作品前的人,似乎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解讀,從台北縣文化中心時期開始收藏的藝術品,到新北市多元文化的演進,這場展覽像是一場穿越時光的記憶旅行。
在「探索基地」和「新美聚所」這兩個空間,藝術家的創作,讓藝術走入生活,在大型空間中,裝置以自然地貌與人造環境變化為靈感,有種打開身體感官,與藝術一起呼吸感覺。
試營運期間,現場不只可以看展覽,還能感受整個空間,對展覽內容或拍美照的角度,想怎麼拍就怎麼拍。
同一個空間裡,有人沉浸,有人困惑,有人走馬觀花,但似乎都被允許,沒有導覽員催你前進,也沒有「指示」的觀賞動線。
走進新北市美術館,第一印象是「不像傳統美術館」,沒有嚴肅立體空間,反而像走進一座通透的建物,挑高的天花板灑下自然光,允許你坐在階梯上看展。
在牆邊與朋友討論作品,我覺得這種「放鬆但專注」的氛圍,是這個展最迷人的地方。
每一個展點都不是封閉的「作品櫃」,而是開放的裝置,這感覺其實很新鮮,讓人不自覺想停留久一點。
透過寫實又充滿趣味性的手法,呈現傳統市場攤販的熱鬧景象。
作品結合木桌、鐵鉤、帆布、菜籃等現成物,以及仿製生鮮魚肉、蔬果的繪畫,營造出逼真的市場攤販場景。
將藝術帶入傳統市場,以擬真的生鮮繪畫擺設於攤位,邀請觀眾觀賞交流,模糊藝術與日常生活的界線,讓藝術真正融入市井文化。
展間自然光豐富,地板也不是制式磁磚,而是接近自然材質的木地板鋪面,會不知不覺會走得比較慢、講話比較小聲,彷彿怕驚擾什麼。
如果你對當代藝術感到遙遠、抽象、不知道從哪看起,這個展可能會是很好的起點,因為它會讓你意識到:「其實我們每天經過的菜市場,都是藝術。
這些展覽作品有些並不瞭解含意,當然觀看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動線設計很流暢,不會走著走著撞到牆,或繞來繞去看重複的東西。
走進祈北美術館的那一刻,館內還有點新,新到牆壁還透著一種剛刷完漆的油漆味,是那種一走進就被裝置震撼的展,也有「你走進來,會被靜靜包圍」的類型。
看到這裝置藝術作品,有個人感受、有作品詮釋,也有空間氛圍與動線感,也有故事感,再搭配自己拍的照片自己感受。
走進展間,先是被沉黑白的照片吸引,牆上的影像,就像腦袋裡那些記憶碎片,我一度分不清這是場景還是早年的風景,然後突然想到:「是不是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像在現在與過去中」又復返出現。
看這些老照片沒有強烈的距離感,我想到的不是科技或未來,而是小時候那種陌生又熟悉的錯位感,那一刻我突然理解,也許老照片就是這樣:它不一定給你答案,但會在觀看時沉思「我在這裡,感受到什麼」?
在老張照片前駐足許久,或許想起童年時的日子;待在館裡看老照片,往事的日常感不時在心中出現。
這件關懷環境的裝置藝術作品,以數組90公分高的木夾容器排列於展場地面,形成「重建1cm³土地需要100年時間」的字樣造型,並填滿培養土。
觀眾步入展區時,能沿著斜升的文字角度閱讀這段發人深省的信息,作品不僅拓寬了雕塑的定義,也提醒人們珍惜土地資源,喚起對環境保護的意識。
最打動我的一刻,有一幕投影中,畫面閃現一個清晰無人、車畫面的台北市,我的記憶地圖也是清晰的,也許這場展覽不是要說明什麼,而是要我們「重新回去想」,無論是對地方、記憶、或是未來的想像。
這一張照片是熟悉的城市景象,清楚建物細節,使我想到了我小時候家附近還有空地、溪流、低矮矮的建築時期,照片出現的地方,卻引出我自己的記憶,它既幫城市整理記憶,也把自己放進這個城市的歷史脈絡中。
牆上的文案也沒太過學術,很友善地告訴你「這件作品的時代背景與意義」,有點像溫柔的導覽人,陪你慢慢看完這些作品。
踏入新店男孩展間,有被閃爍的投影閃住,跟著畫面節奏晃動,讓我感到不適;晃動的影片看得我頭好暈,我不行,不免皺眉退到角落,嘀咕著這到底算那們藝術?觀看每個人的感受肯定不同的。
老照片每一幅作品像是一塊時間拼圖,從自己走過的到近代、從油彩畫到書法與攝影,畫面裡的風景與人物都不只是構圖,而是記憶的載體。
展牆以「記憶的交疊」為主題,數幅年代不同的老照片共同排列,讓人忍不住對照、細看,這一小段空間,站著不要動,看久了會像掉進那個年代的時光。
典藏研究展的策展手法強調多媒材的交錯運用,透過平面、立體、裝置及影像等作品交織呈現,讓觀眾體驗藝術的多重面向。
展覽說明藝術其實是生活的一部分,你來這裡,不只是為了理解作品,更像是跟它們一起瞭解作品。
這就是美術館最迷人的地方,它像一面鏡子,照見過去與未來,
也映出每個人心裡的不同倒影,有人被科技藝術震撼,
有人被老故事觸動,連看不懂的困惑,都成了體驗的一部分,
寫觀展心得最迷人的地方,就是那種我看到的,
也許和你不一樣,但就是這樣才有趣,的分享視角,
你可以從自己對作品的直覺感受出發,
不一定要「看懂」,反而更能展現你作為觀者的真實反應與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