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子」字的音義(十一)
2021/01/09 20:29
瀏覽1,143
迴響0
推薦76
引用0

      「子」字的音義(十一)

 5「植物學」的「種子」

①種子的形成與構造

種子是由雌蕊子房內的胚珠受精發育而成的;其構造分種皮、胚和胚乳三部份。

種皮位於種子的最外層,用來保護胚和胚乳。胚包括子葉、胚軸和胚根,是孕育新植株的主要部分;遇到適當溫度、溼度和空氣,就會發芽成長。胚乳是種子儲存養分的部分,有些胚乳成熟後會轉變成子葉。

  ②種子的大小與型態

  種子的大小型態隨植物物種而不同。

號稱最大的種子是海椰子(Double Coconut),屬於棕櫚科(Arecaceae)海椰子屬(Lodoicea)的海椰子產在非洲西印度洋塞席爾群島中的普拉斯林和克瑞孜兩個小島上。樹高20—30公尺,樹齡可達一百二十年;種子發芽需2—3年,再長25—40年才開花結果,果實經7—10年才成熟,長45公分,直徑25公分,重10公斤以上,最重者曾有25公斤的紀錄,狀如少女的臀部。果汁醇美香甜,可作甜食,也可釀酒(詳見「一般型態及特殊型態的種子圖譜」)。

最小的種子是通稱銀線連的斑葉蘭(Goodyera schlechtendaliana),屬於蘭科的草本植物,葉面具銀白色網紋,花密集,每個花序有花20朵上下,唇形花瓣開口極小;種子小如灰塵,一萬粒種子只有0.005公克,而一萬粒芝麻約40公克,可知銀線連種子的重量大約只有芝麻種子的1/8000。在臺灣低海拔潮溼山區岩壁或樹幹上偶爾可看見,「種子的圖譜」裡的銀線連圖片取自福星花園網站http://bruce0342.blogspot.com/2013/09/blog-post_8.html」謹此致謝。

  一般植物的種子長在果實裡面,可是我們常吃的腰果(Cashew)卻長在果實外的下端。腰果樹是漆樹科(Anacardiaceae)腰果属(Anacardium)的木本植物,小樹2—3年就可以開花結果,培育7—8年即進入豐產期。果實很像蓮霧,看著好大也好看,但是我們只吃下面那個小小的種子。

有些植物取相似的動物命名,最近流行的木鱉果(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 Spreng),就是因為種子像小鱉。木鱉果俗名刺苦瓜,是葫蘆科(Cucurbitaceae)苦瓜屬(Momordica)的草本植物。種子有微毒,經乾燥加工處理入藥稱為木鱉子,用於外敷,可治療腫瘡囊腫。外殼裡邊的紅色果肉及種子的紅色外膜,含有茄紅素、胡蘿蔔素、玉米黃質、隱黃質、Q10、Omaga3、葉黃素等多種人體必需的營養素。臺灣原產木鱉果經過臺東農改場改良後的「台東1號」,每公頃年產量超過40公噸;其宣傳資料說:木鱉果的茄紅素是番茄的25倍,β-胡蘿蔔素是胡蘿蔔的3倍,得到注重養生者的追捧,使它成為婆婆媽媽們的新寵。

    從植物學而言,「種子」的「種」是「物種」,正常情況下保有遺傳基因,不會變成另外的植物,即「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之謂也;「子」是「子實」,是負載遺傳基因的物質,個頭雖有大小,形狀也有不同,但是都有其體積與重量。植物學的「種子」應作「傳種之子」解,是以「子」為詞根(Root)的合成複詞,「子」並不是詞尾。

 

6近代辭典裡的「種子」

  近代辭典裡對於「種子」的注釋應該可以說明現在該詞的音義,擇要鈔錄如下:

①《辭源》裡的「種子」

    我所見過現代化的大規模辭書——國(華)語辭(詞)典以民國四年(1915A.D.)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辭源》為最早,(光緒34年)陸爾奎(1862—1908A.D.)從1908A.D.就開始主持《辭源》的編纂工作,1915A.D.(民國4年)年10月出版正編,成為第一部以語詞為主的綜合性漢語語文工具書,1939A.D.出版正續編合訂本及簡編本。

  《辭源》裡收錄的「種子」一詞釋義有「植物學」跟「佛學」兩種:

種子:㊀植物學名詞。由子房之胚珠成熟而成。外包皮膜謂之種皮。內含實質,見之種核。其中兼有胚及胚乳者,曰有胚乳種子,如稻麥罌粟等是;有胚而無胚乳,養料悉含於兩子葉中者,曰無胚乳種子,如豌豆油菜等是。㊁佛教語。具言之阿等一字生無量之義;譬如草木之種子,故名種子。諸尊各有種子,標所具之眾德。《瑜祇經疏》「佛部以阿字為種子,成率多婆;連華(蓮花)部以婆字為種子,成八葉連華;金剛部以*(按:今作<紇唎>音「hrih」)字為種子,成五股金剛。」

   新修訂版的《辭源》(在臺灣有藍燈版《中文辭源》)「種子」一詞已簡化了,只剩植物學名詞之義說:

種子:農作物的種子。《宋書‧文帝紀‧元嘉十七年》詔:「前所給揚、南徐二州百姓田糧種子,……應督入者,悉除半。今半有不收處,都原之。」藉以指傳宗接代的人。《明史‧一四一方孝儒傳》「殺孝孺,天下讀書種子絕矣!」

 

②《辭海》裡的「種子」

  繼《辭源》之後,中華書局創辦人陸費逵(1886-1941複姓陸費,名逵,字伯鴻)在1915A.D.年發起編纂《辭海》的工作,由舒新城(1893-1960A.D.)擔任主編,到1936A.D.正式出版,也是以語詞為條目的大型綜合性辭書。

《辭海》裡,所收錄的「種子」一詞也有兩義:

種子:㊀(seed)植物雌蕊受精後,子房內胚珠成熟者即為種子,其形狀大小隨植物之種類而異;如豌豆為球狀,西瓜為橢圓形,小者如芥子,大者如椰子等,種種分別不可枚舉。種子有種皮種核(仁)二部分,種皮又分內種皮及外種皮,係由胚珠之內珠皮與外種皮而成;種核為種子之本體,由胚與胚乳而成,亦有但由胚而成者,參閱有胚乳種子,無胚乳種子條。㊁佛家語。第八識有生一切染淨諸法之功能,與草木之種子相似,故即謂此種功能為種子。種子有本有種子與新熏種子二類:一、本有種子,謂第八識自無始以來,固有發生一切有漏無漏有為法之功能也。二、新熏種子,謂無始來,由現行之眼耳等諸識熏習而成新種子者,亦曰始起種子。見《唯識論》。

   

    《辭源》與《辭海》都是綜合性的大型語文工具書,結合了的國故與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世界新知;對於「種子」一詞的釋義,除了佛學借用的引申義以外,對於本義「植物」繁衍孳生的「種子」之產生來源、內部結構、外觀型態都有具體的描述,「種子」是由子房之胚珠成熟而成能夠使「種屬」得以繁衍孳生的一粒「子實」,是「傳種之子」,「子」字不是「詞綴(詞尾)」,應該讀本音「ㄗˇzǐ」。

 

  ③《國語辭典》裡的「種子」

    從民國20年(1931A.D.)開始編輯到民國32年(1943A.D.)才完成,商務印書館於民國34年(1945A.D.)發行八冊平裝版的《國語辭典》,是我國第一部以國語注音的辭書;裡面「種子」一詞只有收本義「植物」名詞,單音一義:

種子:ㄓㄨㄥˇㄗˇzhǒngzǐ﹝植﹞由子房內之胚珠成熟而成。

 

  ④《現代漢語詞典》裡的「種子」

北京的中國科學院(後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1956年起由呂叔湘、丁聲樹主編《現代漢語詞典》,1978年由商務印書館正式出版;《現代漢語詞典》裡的「種子」一詞收錄單音兩義:

種子:ㄓㄨㄥˇ˙ㄗzhǒngzi ➊顯花植物所特有的器官,是由完成了受精過程的胚珠發育而成的,通常包括種皮、胚、胚乳三部分。種子在一定條件下能萌發成新的植物體。◇革命的種子。➋比賽中,進行分組淘汰賽時,被安排在各組裡的實力較強的運動員叫種子。同樣,以隊為單位參加比賽時,被安排在各組裡的實力較強的隊叫做種子隊。

    2016年9月發行的《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種子」之音義沒有更動,只在釋義之前加注詞性為名詞。

 

  ⑤《重編國語辭典》裡的「種子」

  民國65年(1976A.D.)臺北教育部成立「重編國語辭典編輯委員會」,展開《國語辭典》的重編工作。民國71年(1982A.D.)11月由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的《重編國語辭典》「種子」仍作單音一義:

種子:ㄓㄨㄥˇㄗˇzhǒngzǐ﹝植物﹞由子房內的胚珠成熟而成,口語又稱種兒。

 

  ⑥《漢語大詞典》裡的「種子」

    由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漢語大詞典》,「種子」收錄三音六義,不但「種」字有名詞讀上聲、動詞作去聲的區別,名詞「種子」的「子」也有文言讀本音上聲及白化口語變讀輕聲的不同。

【種子】(ㄓㄨㄥˇㄗˇzhǒngzǐ/ㄓㄨㄥˇ˙ㄗzhǒngzi)

1.種子植物的胚珠經受精後長成的結構。在一定條件下能萌發成新的植物體。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收種》:「至春,治取別種,以擬明年種子。」《陳書‧世祖紀》:「其有尤貧,量給種子。」洪深《香稻米》第一幕:「家裏只留得四五擔穀子,一冬要吃,明春再要種子,最要緊的是 周鄉紳 的租米還沒有繳納呢!」2.引申為事物的根本或根源。宋蘇軾 《葉濤致遠見和二詩復次其韻》:「煩惱初無根,恩愛為種子。」3.指後嗣。多含有貶義。《金瓶梅詞話》第三一回:「自從養了這種子,恰似他生了太子一般。」《紅樓夢》第六九回:「邢夫人聽說,便數落了鳳姐兒一陣,又罵賈璉:『不知好歹的種子!』」蕭紅《生死場》一:「他媽的,誰偷了羊……混賬種子!」4.佛教語。瑜伽行派和法相宗等以草木種子之能產生相應的結果,比喻阿賴耶識中儲藏有產生世界各種現象之精神因素。 章炳麟《建立宗教論》:「賴耶惟以自識見分緣自識中一切種子以為相分,故其心不必見行,而其境可以常在。」5.體育運動競賽採用淘汰制或分組循環制時,對預先選出的實力較強的運動員的稱號。把種子按一定位置安排在不同部分或組,保證強手能在稍後的輪次相遇,不僅比賽愈近決賽愈精采,產生的名次也較正確。

【種子】(ㄓㄨㄥˋㄗˇzhòngzǐ)

下種(ㄓㄨㄥˇzhǒng)。 唐賈島《山中道士》詩:「養雛成大鶴,種子作高松。」宋梅堯臣《京師逢賣梅花》詩之五:「移根種子誰辛苦,上苑偷來直幾錢?」

 

⑦《國語辭典簡編本》裡的「種子」

   臺北教育部在民國76年(1987A.D.)修訂《重編國語辭典》時,就考慮要編輯「簡編本」以供中小學生及外國人士學習國語文的需求;民國89年(2000A.D.)6月《國語辭典簡編本》在臺灣學術網開始提供服務;因為服務對象不同,許多語詞釋義與《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不一樣,「種子」一詞單音一義如下:

種子:ㄓㄨㄥˇㄗˇzhǒngzǐ﹝釋義﹞植物的雌蕊經過受精後,子房內的胚珠發育成熟的部分。主要由種皮、胚、胚乳三部分組成。[例]我把花的種子埋在泥土裡,並按時澆水,希望它能趕快發芽。

 

⑧《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裡的「種子」

  民國83年(1994A.D.)完成網路版,104年(2015A.D.)11月u3臺灣學術網路五版提供服務的《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種子」收錄單音兩義如下:

種子:ㄓㄨㄥˇㄗˇzhǒngzǐ﹝釋義﹞➊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體,由受精之胚珠發育而成,一般由種皮、胚、胚乳三部分組成。少數植物的種子,具有外胚乳。➋兒子。《金瓶梅》第八六回:「小廝說陳家種子今日在你家和丫頭吃酒來?」《醒世姻緣傳》第四○回:「我看這孩子有些造化似的,不像個門裡人,我替俺這個種子娶了他罷!」

 

⑨《中華語文大辭典》裡的「種子」

    由兩岸學者合編以方便兩岸交流和一般民眾使用的《中華語文知識庫.中華語文大辭典》裡,「種子」收錄兩岸不同的音讀如下:

種子:臺灣音讀ㄓㄨㄥˇㄗˇzhǒnɡzǐ  大陸音讀ㄓㄨㄥˇ˙ㄗzhǒnɡzi

①某些植物所特有的器官,由完成了受精過程的胚珠發育而成,通常包括種皮、胚和胚乳三個部分。種子在一定條件下萌發成新的植物個體。②體育競賽中進行分組淘汰賽時,分配到各組裡的實力較強的運動隊或運動員。[例]種子隊︱種子選手|二號種子。

  「種子」之下錄「種子隊(種子隊)」、「種子選手(種子選手)」、「種子球員(種子球員)」三衍生詞兩岸音讀亦不相同,釋義則一樣。

 

從以上所抄錄的《辭源》、《辭海》、《國語辭典》、《現代漢語詞典》、《重編國語辭典》、《漢語大詞典》、《國語辭典簡編本》、《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中華語文知識庫.中華語文大辭典》九部辭(詞)典裡,對「種子」一詞釋義及音讀的資料,我們可以看出:「種子」一詞在兩岸的釋義相同,但是音讀不同;其不同的原因是對於「種子」一詞的構詞法看法有異:如果依照第六世紀的《齊民要術》、第七世紀到第十三世紀的唐宋詩詞,「種子」是列式的合義複詞的「種子」應該讀作「ㄓㄨㄥˇㄗˇzhǒngzǐ」,雙上連讀變音後讀作「ㄓㄨㄥˊㄗˇzhóngzǐ」;如果把「種子」是視為附加詞綴「子」的單音詞,白話口語的詞綴「子」輕讀,應該讀作「ㄓㄨㄥˇ˙ㄗzhǒngzi」。這是「詞彙學」上的議題,只好請「詞彙學家」下定論吧!至於兩岸同義而異讀,最好能趨於一致。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語言
自訂分類:不分類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