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饗艷西班牙.美學五星11日-D8 巴塞隆納-鋸齒山, 蒙賽拉特修道院 & 加泰隆尼亞音樂宮
2025/05/23 18:12
瀏覽17
迴響0
推薦3
引用0

DAY 8, 3/22/2025 () SEVILLE 塞維亞 -> BARCELONA 巴塞隆納

本日行程:

鋸齒山 / 蒙賽拉特修道院 / 加泰隆尼亞音樂宮

行程即將接近尾聲, 我們今天一大早摸黑出門, 早餐都沒好好地吃, 就搭車來到機場準備搭6:45的班機從塞維亞飛到巴塞隆納, 這次旅遊的最後一個城市, 加泰隆尼亞第一大城以及西班牙第二大城.

提到西班牙, 海拉腦海中浮起的第一個城市是巴塞隆納, 沒想到名氣這麼嚮的城市不是首都, 也不是第一大城, 果然還是馬德里讓人不可思議呀! 巴塞隆納 (Barcelona), 位於伊比利半島東北部, 面臨地中海. 它也是個海港, 西班牙最大的港口, 也是地中海沿岸最大的港口之一, 同時也是一個重要的貨櫃集散碼頭.

八點半左右降落於巴塞隆納機場, 拿完行李再等遊覽車, 直接前往今天的第一個景點-蒙賽拉特山 (Montserrat), 它位於巴塞隆納西北邊46公里, 屬於加泰隆尼亞前海岸山脈的一部分, 海拔高度1,236公尺, 搭大眾運輸工具或自駕車程大約一到一個半小時.

蒙賽拉特山山體由礫岩組成, 連綿不絶的山峰猶如鋸齒般, 所以又名「鋸齒山」. 此外, 加泰隆尼亞語的蒙賽拉特山 (Montserrat), Mont是山, Serrat是鋸齒的意思, 名符其實的鋸齒山. 當遊覽車沿著山路盤旋而上時, 看著窗外雄偉壯觀的巨大山體, 大家紛紛驚嘆不已.

上蒙賽拉特山除了開車之外, 還有二種特殊的交通工具從山腳下到山上的修道院, 即纜車 (Cable Ride)跟齒軌列車 (Cremallera Funicular). 行健旅遊特地安排搭纜車上山, 於搭乘期間居高臨下欣賞環山全景.

纜車容量很大, 我們這一團加導遊共30, 全部都在同一個車廂內.

人矮就得佔個好位置, 不然什麼都看不到. 海拉站在門邊, 隔著玻璃窗看著下方的車道及崇山峻嶺, 還有小小的飛瀑. 當纜車的爬升越來越高時, 霧氣也越來越大.

仙氣十足, 有種身在此山中, 雲深不知處的感覺.

我們下了纜車往修道院方向前進時, 剛好遇到齒軌列車進站. 這列車好長, 有好幾個車廂, 但搭乘的遊客似乎不多.

不知道搭齒軌列車能否看到不一樣的景緻, 但我們沒有這機會體驗, 因為我們搭遊覽車下山.

由於我們太早出發, 飯店幫我們準備的早餐盒裡的水, 果汁及飲料無法放在隨身行李內, 除非放到大行李箱內託運, 但這樣太麻煩了, 所以沒喝完的飲品, 大家都留在飯店裡. 剩下的餅乾, 三明治及水果帶到機場或飛機上吃. 其實大家早餐都沒好好吃, 於是領隊給大家半小時自由活動時間, 讓我們先買點食物及飲料充飢, 上洗手間跟逛逛農夫市集.

這裡有二間商店賣三明治, 小食及飲料, 其實賣的東西跟價格大同小異. 原本想買自動販賣機的咖啡, 但它只接受電子支付, 只好加入排隊人龍中. 雖然現在有點冷, 但室內的位置幾乎都滿了, 海拉坐在戶外的木椅上喝著熱騰騰的咖啡還挺舒服滴

到了蒙賽拉特山之後有什麼看點呢? 最值得看的當然是奇岩怪石所形成的自然風光, 再來是蒙賽拉特修道院 (Monestir de Montserrat). 據說有牧童在山上看到神光降臨, 同時聽到了天籟之聲, 這件事傳出去後, 當地牧師也跑來見證. 後來, 就在洞穴內發現了一尊聖母瑪利亞. 自此, 山洞就成為朝聖者的聖地. 而蒙賽拉特山也一直是加泰隆尼亞最重要的宗教聖地, 在加泰隆尼亞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蒙賽拉特修道院有二大旅遊亮點, 一個是黑聖母 (La Moreneta), 另一個是聆聽埃斯克拉尼亞 (Escolania de Montserrat) 少年合唱團表演. 我們旅遊團買的門票是最基本也最便宜的票種, 只能參觀修道院. 要上二樓看黑聖母本尊要買修道院+黑聖母的票, 要看合唱團表演也要另外再買票, 另外也要額外購票的是蒙賽拉特博物館.

上圖這個有稜有角, 看起來很有個性的雕像是聖家堂受難立面的雕刻家 Josep Maria Subirachs i Sitjar 的作品.

蒙賽拉特山是遠離塵囂的好所在, 再加上今天周六, 觀光客及遊客頗多.

導遊說站在這個圓圈中, 雙手往上舉會感受到天然的磁場, 大家都想要試一試, 因此很難拍到空景及獨照.

台灣有黑面媽祖, 沒想到國外也有黑聖母, 海拉來到這兒又長知識了. 黑聖母這座雕像有許多名字, 例如: 蒙賽拉特聖母、拉莫雷塔、蒙特塞拉特聖瑪麗和黑聖母. 為什麼這尊聖母雕像是黑色的呢? 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 只因長年煙燻, 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使得雕像外觀越來越黑. 1844, 教皇宣布黑聖母為加泰羅尼亞的守護神.

黑聖母雕像全身被玻璃罩著, 聖母腿上坐著聖子耶穌基督, 右手手掌拖著一個象徵宇宙的圓球. 這一處的玻璃罩有一個洞, 方便信徒觸摸圓球及聖母的手. (聖母照片前有一尊小小的複刻版). 來朝聖的信徒相信, 只要抱著虔誠的信念, 就能獲得祝福與平安並創造奇蹟. 有摸有保庇, 但我們摸不到, 只能看看照片跟這些奉獻給聖母祈求保佑的物件.

祈福蠟燭, 使用有棉芯的傳統蠟燭, 蠟燭都是白色, 外面罩著不同顏色的玻璃杯.

質樸的飲水台, 不是洗手台喔. 是說都沒開關, 不知是不是感應給水?

教堂滿滿的人潮, 下面照片中間處便是黑聖母的所在地, 即需要另外購票且按照預約的時間上去參拜/參觀.

埃斯克拉尼亞 (Escolania de Montserrat) 少年合唱團歷史悠久, 每天有一場表演, 這個也需要另外購票. 我們沒買票看表演, 在教堂的椅子上稍坐休息時, 看到台上不知在舉辦什麼宗教活動, 陸續走出數十位身著黑色衣服的男男女女, 他們排排站好後沒多久竟開始唱起聖歌, 我們真是太幸運啦! (觀看影片請按這裡.)

現在出太陽了, 在陽光的照耀下, 山形更加立體生動.

出發前海拉爬文得知可以去走夢幻健行路線, 前往聖邁克爾十字架 (Creu de Sant Miquel) 觀景台 (下面照片中遠處的十字架處). 從修道院走到觀景台單程大約20-30分鐘, 在觀景台這裡可以用不同的角度欣賞鋸齒山, 看網路上分享從那兒往回拍修道院的照片很美, 這裡也是蒙賽拉特山明信片取景地點. 奈何我們的自由時間太短, 無法讓海拉來回走一趟.

怎麼感覺有好多人頭在眺望著遠方呢?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令人驚嘆!

午餐就在山上的景觀餐廳 (Montserrat Buffet) 吃西式自助餐, 應有盡有, 種類很多, 不用怕吃不飽.

飯後, 原本要去禮品店品嚐由修道士釀的酒, 但禮品店居然沒開. 那也按捏? 周六吔!

還有一點自由活動的時間, 繼續在景觀餐廳附近拍拍照, 這裡也可以一覽無遺整個山景. 然後再慢慢往停車場移動, 途中會經過一些石塊造景, 小廣場, 還有這個很好拍的觀景台 (Apòstols viewpoint).

來到藏身在巷弄裡的加泰隆尼亞音樂宮 (Palau de la Música Catalania) 已經下午三點多, 建築物兩邊的巷弄非常狹窄, 無法拍到整個音樂宮的正面. 外觀立面雕刻及裝飾豐富, 而且結合了多種元素, 包括傳統的加泰隆尼亞元素和阿拉伯元素.

轉角的巨大雕塑群是藝術家米格爾·布萊 (Miquel Blay) 的創作, 被弗雷德里克·貝基尼 (Frederic Bechini) 複製得比實際尺寸更大, 上方中央站著拿旗子與劍的聖喬治 (Sant Jordi), 其下方是一位女性形像, 這個雕塑群像是一個大型船頭, 象徵著音樂, 周圍環繞著一群代表水手、農民、老人和兒童的人物. 它被認為是米格爾·布萊的頂級作品, 具有社會敏感性和一整套偉大的和諧感.

面對雕塑群的右上方是華格納半身像 (Wilhelm Richard Wagner).

正面一樓是帶有紅磚和陶瓷大柱子的拱門其中兩根柱子裡面是中空的原本是售票窗口由於空間太小且悶熱售票處現在已經改到裡面.

二樓是沿立面延伸的陽台, 陽台上有十四根柱子, 每兩根一組, 柱子上覆蓋著馬賽克, 每根馬賽克上都有不同的圖案. 再上面的半圓形露台上擺放著尤塞比·阿爾瑙 (Eusebi Arnau) 製作的音樂家半身像: 從左到右依次為帕萊斯特里納 (Giovanni Pierluigi da Palestrina)、巴哈 (Johann Sebastian Bach) 和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在這個立面的頂部, 是一個巨大的馬賽克山牆.

我們的票預約的場次在下午三點半, 時間還早, 導遊先帶我們去帛琉大廳 (Foyer of the Palau), 即咖啡廳坐坐. 不想花錢喝咖啡的人, 可以在附近隨意走走, 逛禮品店, 或者上廁所

加泰隆尼亞音樂宮由現代主義建築師路易斯·多梅尼克·蒙塔內爾 (Lluís Domènech i Montaner) 1905年至1908年間建造, 作為加泰隆尼亞奧菲姆 (Orfeó Català) 的住所, 資金來自公眾捐款, 是巴塞隆納著名的現代派風格建築之一, 亦是以花、鳥、動物、植物等元素做裝飾將大自然融入建築裡的代表作之一. 1997年由路易·多梅內克·蒙塔內爾設計的加泰隆尼亞音樂宮和聖十字聖保羅醫院一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世界遺產. (資料來源: 加泰隆尼亞音樂宮官網)

從光彩奪目的樓梯拾階而上, 進入音樂廳 (Concert Auditorium) 時馬上被舞台上那兩尊巨大的人偶吸引住目光. 這兩尊人偶看起來像是國王與王后, 舞台上還有一群學生跟一位芭蕾舞者, 她們正在彩排. 我們無緣在此聆聽一場音樂會, 但能看到彩排亦是件幸事.

舞台後方牆面以浮雕與拼貼打造出18位在古希臘神話裡代表藝術的繆思女神, 這些女神栩栩如生, 彷彿要從牆上走下來似的. 舞台正上方是一個大管風琴.

舞台兩側柱子上有二座巨大雕刻, 一側是安瑟姆·克拉維 (Anselm Clavé) 的半身像, 另一側是貝多芬的半身像. 還有鮮花、棕櫚樹或水果等自然圖案.

另一個巨大雕刻則是聖喬治屠龍, 相傳過去加泰隆尼亞有一隻惡龍抓住了公主, 英勇的聖喬治殺了惡龍,救了公主, 還將從龍血化成的玫瑰送給了公主. 所以在加泰隆尼亞地區, 象徵聖喬治的紅十字與玫瑰花就成了這地區的圖騰.

加泰隆尼亞音樂宮最有名的就是水滴造型天花板, 從音樂廳二樓座席看會比較明顯. 水滴部分有將光線往內聚集的效果, 當陽光自然洒落在彩色玻璃, 整個天花板像打光一樣明亮. 彩色玻璃上有二圈女性頭像, 這是因為加泰隆尼亞合唱團是第一個接受女性團員的合唱團, 所以這樣的天花板造型別具含義.

音樂廳兩側的柱子環繞著吊燈花環, 他們像是精緻閃亮的仕女手環, 套在不同裝飾的柱子上. 每根柱子延伸到天花板頂端像是孔雀開屏, 周圍散落着許多玫瑰花.

坐在二樓的觀眾席由上往下看視野更佳, 能將整個音樂廳一覽無遺. 看著看著突然發現每個椅背後面都有一個刻著名字的銘牌, 這是為了感謝捐款資助興建音樂宮的善心人士, 這種作法盛行於1980年代. 椅子底下的通風口, 是後來加裝的冷氣送風口.

歐洲人看劇聽音樂會都有中場休息時間, 路易斯·米勒大廳 (Lluís Millet Hall) 就是中場休息時的地方, 也能作為宴會、展覽的空間. 挑高的大廳, 天花板上吊著華麗的吊燈, 周圍巨大的彩色玻璃窗上裝飾著花卉圖案, 採光極佳. 更獨特的是透過這些窗戶可以看到陽台上的柱子, 即先前在樓下從外面看到那十四根柱子

大廳這裡無法走到陽台, 我們從另一個地方走到陽台上去拍照, 由雙柱廊形成的陽台美侖美奐, 每根柱子上都有不同的馬賽克裝飾及立體雕花, 匠心獨具.

參觀完後我們自行下樓到咖啡廳集合, 海拉跟莓比在二側的階梯口先拍幾張假掰照後才去集合. 沒想到一到咖啡廳不久, 老天爺給了我們一份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冰雹 (按此看影片). 說實在的, 在台灣的確很難看到下冰雹, 這次的西班牙之旅還真是體驗了各種不同的氣候及天象.

好在這冰雹雨來的快去的也快, 我們等了一會兒就得以脫困. 接下來是我們的逛街自由活動時間, 領隊先帶我們來到位於感恩大道/格拉西亞大道 (Passeig de Gràcia) 的米拉之家 (Casa Milà), 自由活動的時間太短, 沒有事先預約, 很難臨時買到門票, 所以大家都只在外面拍拍照. 之後便往巴特由之家/巴特羅之家/巴特洛公寓 (Casa Batlló) 前行, 這次我們只在對面拍它, 因為它的門前也是人潮洶湧. 領隊及導遊一直提醒我們在人多的地方要保護好自己的財物, 小心扒手.

於七點前回到餐廳, 這時餐廳還沒開門, 但又下起雨了, 我們想要先進去休息, 但工作人員不願開門先讓我們進去. 今晚的餐廳是 Chao Pescao, 一進餐廳大家都立足在這些生猛海鮮前不肯離去.

大家都等著吃海鮮大餐, 誰會想要用這個看起來不太可口的麵包呢? 而且, 餐餐都有麵包, 大家也吃了七八天. 沙拉倒是挺可口滴, 而且它是唯一的蔬菜來源.

哇~~這一大盤蝦兵蟹將若都是我的該有多好! 可惜這是四人份, 我們每人只分到半隻龍蝦, 剩下的就看誰喜歡吃什麼就拿什麼, 有螃蟹, 竹笙, 海瓜子, 淡菜等等. 原本以為主菜就這一大盤, 每想到又來了煎魚, 一人一份, 真是飽到不行. 最後, 還是要用甜點做為完美的結束.

今天真是漫長又充實的一天, 不到四點就起床, 快九點才回到飯店. 遠離塵囂的蒙賽拉特山跟美侖美奐的加泰隆尼亞音樂宮都是值得一遊的好景點, 或許它們的名氣不像聖家堂, 米拉之家或奎爾公園那麼大, 但絕對有不虛此行的體驗及感受.

有誰推薦more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