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饗艷西班牙.美學五星11日-D6 懸崖山的山城-隆達
2025/05/08 18:36
瀏覽22
迴響0
推薦5
引用0

DAY 6, 3/20/2025 () GRANDA格拉納達 -> MIJAS 米哈斯 -> RONDA 隆達

本日行程:

隆達: 鬥牛場 / 新橋

大約下午四點半左右, 我們抵達隆達 (Ronda) 今晚下塌的飯店, Hotel Maestranza. 海拉跟莓比兩人拿著房卡一直刷212的房門, 郤一直開不了門. 海拉拿著房卡在附近幾個房門前到處刷, 當莓比正打算下樓找領隊求救時, 217的房門開了, 原來我們的房號是217~~

安達盧西亞 (Andalucía) 的隆達是鬥牛發源地﹐西班牙的鬥牛文化相當有名, 隆達有最古老的鬥牛場, 也孕育了許多知名的鬥牛士. 隆達的兩大鬥牛家族為十八世紀的 Romero 家族和二十世紀的 Ordóñez 家族, 一樣充滿傳奇色彩. 在鬥牛場外面矗立的銅像是鬥牛士 Cayetano Ordóñez (下圖左) 和他的兒子 Antonio Ordóñez (下圖右), 兩位都是當地偉大的鬥牛士. 海拉在打文查找資料時才知道, Antonio Ordóñez 和海明威 (Ernest Miller Hemingway) 是好朋友, 俩人都熱衷於鬥牛.

鬥牛由古代的狩獵演變而成. 到了中世紀每當國王加冕、結婚、王子出生和班師凱旋等慶祝活動, 王公貴族都以駕馬刺牛助興. 十六世紀時, 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為慶祝王子, 未來的菲利普二世的誕生, 在鬥牛場上親手鬥殺了一頭牛. 十八世紀以後, 鬥牛逐漸成為一項民間的傳統娛樂活動. 現在鬥牛已成專門職業, 有鬥牛學校培養鬥牛士.

龍達鬥牛場 (Plaza de Toros de Ronda) 建造始於1779, 完成於1785, 樓高二層, 直徑66公尺. 位於龍達的西部邊緣, 鄰近新橋和龍達峽谷兩個街區. 設計者是建築師 Martín de Aldehuela. 它是西班牙第一個完全用石頭建造, 而不是石頭和磚塊建造的鬥牛場. 這個鬥牛場只有五千個座位, 但鬥牛場本身卻是西班牙最大的.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牆上的鐵環用來栓牛馬)

這棟圓形的新古典建築現在已經不作為鬥牛使用了, 但是每年的9月初還是會有盛大的慶典Feria de Pedro Romero y Corrida Goyesca, 依照18世紀浪漫時期畫家哥雅畫中的鬥牛士來打扮, 全鎮盛大遊行來紀念西班牙鬥牛之神 - Pedro Romero. (資料來源: The Moveable Feast)

龍達鬥牛場的門票含鬥牛場、鬥牛文物博物館及皇家騎兵學校. 我們先去參觀培訓馴馬師、騎兵的皇家騎兵學校. 先經過馬廄、馬圈和牛棚. 然後進入一個不算大的方形場地內, 這裡面不能拍照. 場內有位年輕美女在上課, 穿著騎裝, 英姿挺拔地坐在馬上. 她很大方的跟我們聊天, 馬也很溫馴地讓我們摸頭.

窄小的通道與平日只有牛通過的通道並行, 一片一片的鐵柵門可以阻隔牛隻.

一間一間的牛圈, 現在當然沒有牛在裡面, 裡面維持得相當乾淨, 但味道還是存在的. 每個牛圈的門都由繩子和滑輪等裝置控制, 工作人員在樓上操作門的開合, 避免在放牛時候遇到危險. 工作人員也可以透過樓上的小開口觀看牛隻的情況.

鬥牛博物館展示鬥牛士的各種服飾和用具、長矛騎士、驢車的全套行頭, 以及龍達鬥牛和龍達皇家騎兵隊的歷史文獻與圖片. 這些鬥牛士曾穿過的戈雅式鬥牛服、牛頭標本、狩獵兵器作工精美, 讓人驚嘆不已.

鬥牛場呈橢圓形, 座位環繞著中間的黃土鬥場.

觀眾席設於由136根托斯卡納柱 (Tuscan Column) 68個拱門之下. 視野最佳最高的座位自然屬於皇家及貴族, 剩下的觀眾座位票價也不相同. 雖然沒有露天座位, 但票價有分曬得到太陽及曬不到太陽.

鬥牛場周圍有許多的出入口, 這些出入口前面全部用嵌入地下的木板擋住, 這是個安全設施, 要是被牛追時, 可以隨時鑽到木板後面, 跟擎天崗的避牛椿的功用差不多.

下面這張照片明顯的說明座位曬得到太陽及曬不到太陽的區別, 當然~~若是陰天就沒什麼差別了.

我們在場中央拍照玩了一會兒之後, 導遊帶我們到二樓座位區, 這裡的視野更棒, 更好取景拍照. 整個鬥牛場真得很壯觀, 但外形構造跟前一天才去的阿爾罕布拉宮裡的卡洛斯五世宮殿很像.

我們可愛的導遊爺爺還跟大家指了最佳拍照點並示範拍照姿勢, 真是太可愛囉

隆達的天氣實在詭譎多變, 前一刻還陽光普照, 下一秒馬上變臉. 厚重的雲層壓得海拉擔心不已.

(西班牙廣場Plaza de España及國營旅館 Parador de ronda的正門口)

果然, 當我們在新橋聽導遊講解沒多下便下了滂沱大雨. 領隊宣佈了晚餐時間及地點後, 就讓大家自由活動, 海拉在導遊離開前問了他如何走到新橋下的河谷.

過了新橋後, 轉入右手的巷弄, 一直走到底有個小公園, 那兒有個小門, 在那裡就有指標通往河谷. 導遊說來回大約要40-50分鐘, 我們五點半多才要往下走, 很擔心會趕不上六點半的晚餐.

去程一路往下算輕鬆, 但地面有點濕滑, 得小心翼翼地走, 畢竟我們穿的都不是登山健走鞋. 到了半山腰的這間餐廳, 原本以為它就是最佳的觀景點, 但它外面掛了 Closed 的牌子.

原本團友阿亮跟潔西要放棄往回走了, 海拉說你們先在餐廳那裡看看, 海拉繼續往下探路. 走沒多久清楚地看到新橋就在前方了, 而且, 前方視野更佳, 風景更優美, 趕緊叫他們下來.

才差3分鐘, 一張天空灰黑, 一張有藍天.

好多人在這個觀景台拍照, 海拉先來先卡位, 等莓比, 阿亮跟潔西到達後, 開啟瘋狂拍照模式.

再往下走, 過了這個拱門可以更近距離地拍到新橋全景, 阿亮拍完後表示辛苦走下來, 等會兒還要走上去, 不管多累都值了.

美國大文豪海明威到訪隆達後是這麼說的:「如果你要去西班牙度蜜月、或是帶女朋友去西班牙玩﹐那麼你應該去隆達﹐整個隆達小鎮無論從什麼角度看﹐都很浪漫… . 大家來到隆達, 有時間的話一定要走下去新橋河谷, 美不勝收呀! 從小公園到河谷, 來回 1.14 公里, 實際行走時間只需20多鐘, 但值得花更多時間好好欣賞, 我們得趕回去晚餐, 再加上開始下雨, 天色漸暗, 無法久待.

隆達新橋 (Puente Nuevo Ronda) 建於1753, 1793年完工, 跟鬥牛場一樣都是由建築師 Martin de Aldehuela設計. 隆達的塔霍峽谷 (El Tajo Gorge) 地形險惡, 高達120公尺深的峽谷, 使得瓜達萊溫河兩邊新舊城區交通不便. 新橋未建造之前都要繞遠路經由舊橋來往二地, 因此才有隆達新橋的建造計劃. 光是修建就花了40, 修建期間有不少工人傷死, 現在看到的隆達新橋是一座橫跨塔霍峽谷的三拱石橋.

新橋中央拱門上方有一個可以住人的房間, 過去也曾作為監獄. 據稱, 1936 年至 1939 年的西班牙內戰期間, 法西斯主義與共產主義雙方都將監獄用作俘虜對手的酷刑室, 將戰俘從窗戶扔到塔霍峽谷底部, 從這麼高的地方被扔下去, 不死也去了半條命.

(隆達舊橋)

用晚餐時外頭依舊下著磅礡大雨, 今晚享用馬拉加省烤鴨風味料理.

前菜是鮪魚沙拉, 南瓜濃湯, 主菜是烤鴨腿搭配薯條. 還有, 布丁當甜點. 全套吃完實在飽到天靈蓋, 附的麵包完全沒拆封.

飯後, 海拉跟莓比曾跑回新橋想要看看夜景, 奈何雨太大了又冷, 只好作罷. 但為了消食, 我們倆風雨無阻地去逛了超市. 今晚這家是 Maskom, 比較像是當地的小型超市,不像先前幾日逛的都是西班牙最大連銷超市Mercadona. 麻雀雖小, 五臟俱全, 我們其實不缺什麼, 就是為了消食且好奇才進來逛, 莓比買了傳說中敏感肌專用的洗髮精, 沐浴乳跟面霜. 海拉跟風買了一瓶面霜及罕見的樂利包白葡萄酒.

隆達非常適合喜歡悠閒步調的人來短居, 我們早上在米哈斯花太多時間了, 應該早點來隆達, 海拉覺得這裡更有特色, 更迷人.

P.S. 想要更了解隆達的人, 可以看看海明威的著作: 危險夏日, 戰地鐘聲, 妾似朝陽又照君.

P.S. 瑪丹娜 (Madonna) 有一首名曲Take a Bow, 這首MV裡面的鬥牛畫面是1994年在龍達鬥牛場拍攝的, MV中的鬥牛士, 是當時西班牙頗具傳統地位的鬥牛士 Emilio Munoz.

有誰推薦more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