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大嬸團在地主 Liang 的邀約下, 再度聚會於台中.
由於時間差的關係, 我和阿華先抵達台中, Liang 載我們到 "吉龍里麵包計畫" 吃簡單午餐.
這一家麵包店是開放式廚房, 但現烤麵包非常香酥, 加上簡單裝潢, 親切的服務, 整體感覺很舒適. 只是座位實在太少了, 很可惜. (應該是因為只有兩個妹妹在工作, 會忙不來的關係)
吃過簡易午餐, 回到高鐵接阿銘後, 我們來到 Liang 期盼已久的勤美術館.
勤美術館, 是請到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領軍設計的建案, 在勤美誠品綠園道對面, 去年 12/13 才開幕. 館內以岩板牆結合 1282 根木紋格柵設計, 加上大片落地窗, 顯示出 "面積雖小卻寬闊" 的視覺效果.
開幕首展, 主題是 "outlines in between", 是由日本鬼才設計師佐藤大 (Oki Sato) 和其 Nendo 團隊策畫, 以 "物品的輪廓" 為出發點, 去強化或模糊輪廓, 來重新定位這些日常物品在我們眼中的感覺.
兩旁的垃圾桶, 刻意作一點兒扭曲, 成了著名畫作 "吶喊" 的味道.
下到 B1, 來到 "50 Manga chairs". 這是把椅子給漫畫化--> 利用線條的延伸與變化, 可以感覺出這椅子似乎成了漫畫中的人物造型.
這兒的展覽很特別, 居然鼓勵參觀者去觸碰作品. 第一層的椅子可以坐, 結果我們四個人擠進去, 喧賓奪主, 特殊設計的椅子就看不到啦!
"rain bottle" 這一區, 把日文裡的 "雨" 做了整理, 我這才知道日文的雨這麼複雜, 春天和秋天的雨是不一樣的, 帶有落葉或夾雜冰霜的雨又是不同. 中國詩詞中的雨, 是浪漫的; 日文的雨, 是實際的.
下一間來到 "clustered clouds", 這是用不鏽鋼沖孔金屬製作的框架, 為了避免金屬重疊產生的摩爾紋路, 還把後層的金屬孔洞轉了 30 度, 並在金屬框架的內部創造出空隙, 形成如雲朵般 "存在的空無". (好複雜的製工, 我實在是沒看懂這原理)
我覺得製造出的空隙, 很像是可以當作櫥櫃來放東西.
但重點是, 我們四個來到這兒, 決定利用它的 "半透明" 特色, 來玩 kuso 照.
於是, 接下來 15 分鐘, 就看我們四個人在金屬框架後面跳來跳去. 幸好今天遊客不多, 我們跳了半天, 沒別人來排隊等候, 嘻嘻!
隔壁間的 "un-printed materail", 用不同角度, 以手工或 3D 列印, 來呈現出 "紙" 的輪廓. 很有創意, 但若沒看介紹, 會不懂它美在哪兒.
有一位工作人員, 剛剛看我們跳來跳去, 這回又跟著我們進來這一間 (可能是想看看我們還想怎麼搞怪), 結果就被我們抓來當攝影師, 呵呵!
戶外那一區, 是 "softer than stone", 用義大利雲石 (一種大理石) 雕塑成水或布的質感, 很特別, 也很有創意.
但我們拍了幾個不同的角度, 都拍不出那種質感 (現場看, 是有很感覺), 只覺得很像衛星天氣圖! 最後乾脆坐下來拍合照~
本來小小的展覽, 應該一小時可以看完; 但我們邊搞笑邊拍照, 居然在裡面待了將近 3 小時! 因為有點兒累了, 想偷懶, 便搭電梯回到一樓. 沒想到, 一看到電梯裡有面大鏡子, 於是又開始作怪!
回到一樓, 這兒有一些木雕底座, 是仿自自由女神像, 林肯雕像, 沉思者及勝利女神那些著名雕像的底座, 讓遊客自己去模仿. 因此我們就學羅丹的沉思者, 奧運的職鉛餅選手的姿勢, 一一拍照. (拍完後, 我才發現我坐錯底座了, 噗~)
接著 shopping 時間, 馮和阿銘兒去挑紀念品, 我則坐在一旁休息.
下一站來到最近剛開放的台中中央公園.
這公園的面積頗大, 設施方面, 感覺在學紐約的中央公園, 屬於多功能的公園. 除了周邊停車的問題還沒解決之外, 我相信假以時日, 這座公園將會是台中人的驕傲.
最後來到鵝房宮吃晚餐, 精緻的餐點, 可以接受的價位, 讓大家吃到酣暢淋漓. 這餐館原本是菜市場的一家鵝肉店, 但生意做起來, 口碑極佳, 結果不但開了分店, 還轉型成 "台日綜合料理店", 台味的日式料理, 以及日本風格的台菜.
下個月還要開一家廣東菜的分店, 真是厲害!
這回時間抓得很好, 我們最後可以從容回到高鐵站, 搭車北上, 完成豐富的台中一日遊. 還是要再次謝謝 Liang, 總是會介紹很棒的展覽以及美味的餐館來招待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