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21 日星期五
早上起床, 泡溫泉, 吃早餐, 我習慣會比集合時間早 10 分鐘下去, 先到外面逛逛拍照.
根據昨天的經驗, 今天我們決定穿自己的鞋子去雪場, 再換雪靴; 然後預定下午結束後, 把雪靴鎖在遊客中心的雪場, 花個 600 円鎖 7 雙雪靴, 這樣就可以省去 "穿雪靴走在馬路上" 的辛苦. 因此早上大夥兒提著雪靴搭接駁車上山, 到長坂站 (Nagasaka) 換裝.
大夥兒穿戴完成, 分組之後各自帶開. 今天我們搭最長的纜車上山, 放眼望去, 天氣不錯, Richard 要帶我們滑傳說中的 sky line. 昨天桂津自己滑過一次, 說景觀真的很美, 因此我們都充滿期待.
下纜車後, 是一大段紅線. Richard 昨天帶我們滑環山線時, 我們有滑過一小段紅線, 當時大家都順利下山; 因此今天雖然有 3.5K 的紅線, 他覺得應該沒問題. 沒想到才滑出 30 公尺, 雯子就摔倒了.
她在斜坡上摔倒, 一時爬不起來; 在雪上扭動了許久, 才終於在 Richard 的指導下, 重新站起來. 但沒多久, 卻又摔倒. Richard 覺得是她的姿勢不對, 膝蓋不夠彎, 上半身又沒有挺直, 所以決定用雪杖頂住她的肚子, 逼她要挺直腰.
我後來笑說 "這姿勢很像荊軻刺秦王, 而且雯子後來又跌倒, 像是刺殺成功了!"
這一大段紅線, 看起來很恐怖, 但在 Richard 分段指導下, 我們都平安順利地滑下去. 每當停在緩坡上, 回頭看看剛剛自己滑過的紅線陡坡, 就覺得很有成就感.
往山下看, 就是野澤溫泉村.
這一段 sky line 是沿著山峰側緣滑下去, 一路看著野澤溫泉村的雪景而下. 途中, 桂津追到我們, 便跟我們一起滑. 每滑一段, 回頭看看自己挑戰成功的山坡, 我到目前為止還沒摔倒過, 心中不自覺地開心起來, 嘿嘿!
Richard 三不五時會要我們擺 pose, 他幫我們拍照; 但他的構圖, 好像不是很完美 (噓~)
他很親切, 我們也很乖, 都沒造次, 所以整場氣氛和樂, 加上雯子今天狀況不好, 全場製造不少歡樂 (咦~)!
滑完 3.5 K 的紅線後, 是一大段綠線. 雯子到這兒就穩多了, 應該是少了心裡的壓力, 所以敢放膽去滑.
最後一大段比較平的雪道, Richard 介紹當年冬季奧運的 "滑雪跳遠". 如今還留著跳台和評審台遺跡, 卻不像札幌有保留住聖火台.
中午到餐廳吃飯, 明芝過來跟我們會合. 文華很開心地說他和那對男女朋友滑了 3 趟, 淑珠只滑一趟. 我相信淑珠的感覺, 就像我們早期剛練習時, 又害怕又有壓力, 卻又有一點點期待的興奮.
中午我吃拉麵, 覺得還可以而已, 心中想著 "最後一天在東京市, 一定要去吃一蘭拉麵."
吃過午餐, 利用好天氣, 到外面拍照.
文華好像跟酷比出去滑雪了, 而淑珠累了, 下午要休息, 所以跟明芝約好要四處去逛逛. 我們幾個便在這兒拍大合照.
下午天氣變差了些, Richard 帶我們滑另一段綠線, 並且練習滑到旁邊的亂雪區.
Richard 帶頭, 小牛緊跟著他左滑右滑; 亂雪區我還算敢去嘗試一下, 我看建廷似乎會刻意躲過. 正當我自以為可以克服心中的恐懼時, 突然前面出現連續兩道高約 1 公尺的波浪, 兩波距離不到 1 公尺. 我心中才正想著 "這要怎麼滑過去呢?" 時 (不知道該哪一隻腳出力?), 雪板已經衝上第一道波浪, 結果我就往左邊摔出去了!
這一摔, 有夠狼狽的, 因為雪板埋在亂雪下, 我一時爬不起來, 只好脫掉雪板, 在雪鏡起霧下, 忙亂踩上雪板, 才去追已經都呼嘯而過的其他夥伴.
雯子今天狀況真的很不穩, 沒多久, 她又摔倒了, 而且竟然是在平路上摔倒! 我們遠遠看著她, 想說這平地應該很容易站起來, 沒想到她居然坐了好久, 一直沒動靜!?
我笑說 "這實在是逼得我忍不住了!" 於是拿出手機, 幫她拍一張 "林黛玉" 的姿勢, 呵呵!
後來在桂津的建議下, 我脫下雪板, 跑過去拉她一把, 又笑說 "有沒有感覺到一位老天使來幫你了?" 我們一齊歸隊, Richard 帶我們回到長坂站 (Nagasaka). 大夥兒卸下裝備, 搭乘 Bibi 車前往日影站 (Hikage).
下午是郊遊行程, Richard 和酷比兩位教練帶我們從日影站往下走, 先穿越一段 "室內的帶狀電梯".
這是專門在雪季時, 給遊客躲雪的上下電梯; 環狀柱的造型, 很有穿梭在時光隧道的感覺.
來到山下的出口, 剛好看到野澤溫泉村的夕陽, 雖然不算絢麗, 卻已值回票價了.
這兒有一座小小的 "麻釜溫泉公園", 可以煮溫泉蛋和散步泡腳. 但目前似乎是被當地居民壟斷, 只有他們的商家可以進來煮溫泉蛋.
再往前走, 本來要買昨天酷比教練推薦的 "爆漿玉米" 以及野澤肉包, 沒想到爆漿玉米只賣到 3pm, 而酷比教練說這一家的包子不好吃, 要我們到下一家 "要排隊" 的那一家買.
但這時候已將近 5 pm, 準備要吃飯了, 加上後來看到那一家 "真的很多人排隊", 所以我們決定買一些水果和酒, 就回旅館. 沒想到建廷還是買了紅豆餅給大家吃, 份量頗大, 吃完就等於吃飽一半了!
今天好累, 我便只到 6 樓去泡個湯, 回房間抬抬腿, 於 6 pm 去吃晚餐.
吃完後, 我覺得既然來到野澤溫泉區, 不能太墮落, 因此又換了涼鞋出門, 來到 "麻釜湯", 享受這兒的原湯洗禮.
晚上明堃約 8:30pm 在大廳集合, 急診醫學會的會員們喝酒聊是非. 大家不約而同講到這一波的班很難上, 高雄長庚, 彰化基督教醫院, 馬偕醫院, 台中榮總......., 大家都叫苦連天. 在彼此訴苦取暖中, 喝掉了 3 大瓶清酒以及半瓶威士忌! (啊~ 怨念真的很深!)
等我和建廷回到房間, 已經 11:30pm, 明芝, 桂津, 雯子, 文華和淑珠她們早把蘋果吃掉 (6 顆吃掉 4 顆), 蘋果派沒剩任何屍體給我們! 我是後來看到相機裡的照片, 才知道她們自己大快朵頤, 沒等我和建廷........!
2 月 22 日星期六
早上還是有人想搭接駁車, 我決定直接走路上山. 這兩天如此走著走著, 已經大致摸清楚這裡的道路了--> 就是彎彎曲曲沒有邏輯可言的混亂, 但只要方向正確, 走久了會到~
早上下好大的雪, 視線一度很模糊. Richard 直接帶我們到最高點, 1650 公尺的毛無山山頂, 讓大家先拍照.
此時氣溫大約 -7 度, 拍完大合照後, 我們取山頂唯一的一條紅線滑下去 (其他都是黑線).
經過昨天的練習, 雯子即使摔倒, 爬起來的速度卻越來越快了. 滑過幾段陡坡後, Richard 又幫我們拍照.
接著滑到傳說中的路牌處. 這路牌本來高高在上, 有 6-7 米高; 但在大雪堆積下, 現在只有 2 公尺高, 好有趣. 跟我們當年去黑部立山看雪壁一樣神奇.
許多人在這兒排隊拍照, 見證這厚重的積雪.
Richard 帶我們滑一段波浪, 這目前還是我的罩門, 尤其大雪紛飛下, 視線不清楚, 本來我跟地好好的, 但幾小段波浪後, 我突然沒看到 Richard 和小牛 (我都是認小牛的鮮黃色外套), 結果我滑到旁邊的坡道下方, 卡住了!
Richard 他們剛好停在我的上方一公尺處, 他要我側步踩上去, 但我往上踩 10 公分, 又下滑 5 公分, 走到好喘. 最後索性脫下雪坂, 直接爬上去, 這才跟他們會合, 一齊滑下去.
另一次則是練習滑邊坡, 我原先以為上邊坡時, 應該是山上腳出力; 經 Richard 糾正, 才知道應該是山下腳出力, 難怪以前練習上邊坡會摔倒. 搞清楚哪一隻腳該出力後 (雖然還是不懂其原理), 連續幾次邊坡都上地很順利, 直到有一道比較陡的邊坡, 我衝上去的速度不夠快, 竟然卡在山壁上! 只好脫下雪板, 走回雪道上, 才重新穿上雪板滑下去.
中午回到餐廳聚餐, 我這回點了泰式豬肉飯, 還算好吃, 但在日本, 終究是咖哩飯比較對味.
下午原定讓大家自由練習, 但 Richard 還是帶我們坐一趟纜車, 滑一段比較陡的綠線, 來到鳥居這兒拍照, 接著才讓大家自由活動.
雯子累了, 決定就此結束; 小牛意猶未竟, 我也覺得應該趁這次狀況還不錯, 多滑幾趟, 因此和桂津, 建廷及小牛四個人多滑了一趟, 這才在 2:55 pm 來到集合處, 因為明堃要大家拍一張合照, 以表示 "這是學會的活動"!
拍照時, 天氣突然變好 5 分鐘, 瞬間有陽光灑下來, 真是太神奇了. 拍過大合照, 這趟滑雪行程就算正式結束. 我們幾個又坐上纜車去滑了一次. 這一段綠線稍微陡一點, 加上地勢並不平, 所以滑起來很有紅線的感覺. 這回我們互相錄影, 彼此幫對方留下影片記錄, 以示真的沒跌倒, 呵呵!
歸還所有雪具後, 回到旅館; 建廷居然又買了傳說中的 "排隊包子" 來吃, 我吃了咖哩口味的, 發現不怎麼好吃呀!? (被酷比騙了)
下午我利用時間, 在大雪中去探訪湯屋, 第一個來到上寺湯. 裡面只有一個小池子, 但今天只有 3 位日本老杯杯, 所以剛好擠得進. 而且可以調冷水, 比較沒那麼燙.
泡了 10 分鐘, 下一站來到熊の手洗湯. 這一間比較大, 有兩池, 溫度都相對燙且舒適, 而且好奇怪, 這一間都是日本年輕人!? 難不成他們日本人自己有什麼潛規則, 什麼年紀去泡什麼湯屋嗎?
晚餐依舊在旅館裡吃套餐, 明堃請我們幾位喝啤酒, 本來我說我來買單, 請四位教練喝的, 但他說他有教練費, 他付就好. 我們之前在野外醫學委員會常常互相幫忙, 所以這點兒小錢就不計較. 今晚要打包行李, 明天啟程前往東京.
這一趟滑雪, 我自覺頗有進步 (本來擔心隔了一年, 又會忘得差不多), 尤其面對紅線, 比較不會怕. 那魯灣滑雪學校頗有制度, 最後每個教練會針對每位學員, 發一張 "評分表", 以檢視學員的程度, 以及待改進的地方, 讓我們覺得這是一個有紀律的團體. 我們便決定, 如果明年時間上可以配合, 我們要再參加他們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