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4, 3/18/2025 (二) MADRID馬德里 -> TOLEDO托雷多 -> CONSUEGRA白色風車村 -> CIUDAD REAL 皇城 -> CORDOBA哥多華
我們在馬德里的 Eurostars Suites Mirasierra 飯店連住兩晚, 第一晚因為晚班機及時差的關係睡的太沉, 使得隔天太晚起, 沒能好好享用早餐. 經過第二晚好好地休息後, 今天我們早早就起床, 不到七點餐廳開放時間便來到餐廳門口等著進場. 哈~~是有沒有那麼急呀!
自助式的早餐選項琳瑯滿目, 光是生火腿及起士就有五六種, 水果種類也很多, 麵包及甜點也是應有盡有, 比較缺乏的是熟食及沙拉.
昨天團友說吉拿棒好吃, 所以海拉拿了胖廋吉拿棒各1, 沾著熱巧克力入口的確很酥脆濃郁, 但要趁熱享用. 也有團友建議生火腿夾香瓜片一起吃, 就像烏魚子夾蘋果一樣爽口, 但海拉覺得搭配鬆餅及炒蛋也不錯吃.
本日行程:
聖十字美術館Museo de Santa Cruz 聖若望皇家修道院Monasterio de San Juan de los Reyes / 托雷多大教堂Catedral de Toledo / 聖馬丁橋Puente de San Martin / 白色風車村 / 唐吉訶德客棧 憲法廣場Plaza de la Constitución / 皇城搭AVE快速火車往哥多華
八點半在雨絲的歡送下離開馬德里, 前往位於馬德里南邊約 70 公里的Toledo 托雷多.
灰黑陰暗的天空伴隨著我們一路從馬德里來到托雷多, 在進城之前, 巴士停在城外一個令人驚嘆的拍照點 Mirador de Toledo.
這裡是托雷多著名的觀景點, 站在此處可以看到托雷多古城美麗的山城風光. 大家在寒風細雨中下車, 一下車就被眼前的美景驚呆了. 咔擦咔擦的快門聲此起彼落, 雖然現在大家都用手機拍照, 也沒有快門聲, 但海拉真的不誇張.
Toledo 托雷多是卡斯提亞-拉曼查 (Castilla-La Mancha) 自治區的首府, 西班牙的舊首都, 塔霍河 (Rio Tajo, 又稱太加斯河) 像臂彎似的環抱著山丘上的托雷多舊城區三面, 湍急的塔霍河像騎士般守護著托雷多.
托雷多因其豐富的歷史和多元的文化古蹟使得整座古城於 1986 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佈為世界遺產. 我們左邊拍完換右邊, 山上的城堡教堂拍完換山下的河谷及河流.
接著來到聖馬丁橋 Puente de San Martín, 它是通往托雷多城牆的入口之一, 建於13世紀, 以其所屬聖馬丁教區的名稱命名. 再過去一點還有一座阿爾坎塔拉橋 Puente de Alcántara, 二座跨河大橋一東一西是欣賞塔霍河 (Río Tajo, 又稱太加斯河) 周邊景色的好地方.
氣勢磅礴的聖馬丁橋由五個略尖的拱門組成, 中央的拱門最大, 寛度達四十米, 高出河面超過二十六米.橋的兩側各建有一座堅固的防禦塔, 靠近古城的東塔可追溯到 16 世紀, 靠近河對岸更歷史悠久的西塔則建於 14 世紀.
我們從西塔處上橋, 經由這座橋走進充滿中世紀風情的托雷多舊城區, 站在橋門處即可看到待會兒即將去參觀的聖若望皇家修道院.
東塔看起來像個小堡壘, 今日遊客頗多, 領隊讓我們避開人潮先去搶廁所, 也遠離被扒的風險.
原本要參觀的聖十字美術館閉館, 所以改為參觀聖若望皇家修道院, 這張有藍天白雲的照片是團友阿亮拍的, 應該有經過修圖, 海拉拍的照片都灰黑灰黑滴.
聖若望皇家修道院 (Monasterio de San Juan de los Reyes) 是西班牙托雷多一座歷史悠久的天主教方濟各會修道院, 供奉聖若望 (St. Juan), 由亞拉岡國王費南多二世和卡斯提亞女王伊莎貝拉一世興建於1477年, 以慶祝他們的長子胡安王子的出生, 以及在1476年決定性的托羅戰役中戰勝葡萄牙國王阿方索五世的軍隊, 為兩國的合併鋪平了道路, 此修道院完成於1504年. 選擇在托雷多興建, 是因為這裡位於西班牙的地理中心, 且是西哥特王國的故都.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外觀有特別的鐵鍊枷鎖, 在格拉納達戰爭期間, 天主教君主在馬拉加和拜薩等一些安達盧西亞領土上釋放了被摩爾人囚禁的基督徒, 據說那些獲救的基督徒俘虜所戴的鎖鏈殘骸被運到了托雷多, 按照女王的命令, 被懸掛在這修道院的花崗岩外牆上, 作為對上帝和女王的永久感激之情.
費南多二世和伊莎貝拉一世原計劃安葬在這個修道院, 但是在1492年征服格拉納達後, 改變了原計劃,選擇葬在格拉納達.
聖若望皇家修道院為外觀為哥德式建築, 教堂為拉丁十字平面, 迴廊長50米, 高30米. 哥德式尖塔, 中庭迴廊的曲線穹頂及拱門充滿了摩爾風情.
迴廊牆上的精緻雕刻, 發現了一隻在看書的猴子. 其實導遊有介紹這猴子, 但海拉忙著拍照, 沒仔細聽. 回來後也找不到相關解說.
天花板上裝飾有費南多二世和伊莎貝拉一世的徽章.
中庭迴廊二樓的天花板是摩爾人式 (Mudejar), 走在迴廊別有韻味. 迴廊跟中庭花園真的太美啦! 住在這裡的修士及修女也太幸福了吧!!
我們在這裡發現了許多造型有趣的雨漏 (Gorgyles), 不同於一般動物或神獸的造型. 這裡有跪著祈禱的修士, 翻倒的人, 拖著水瓶的人, 抱著柱子的人, 有翅膀的獅子, 許多奇形怪狀的動物或怪獸等等.
修道院也電子化囉! 只要1歐元即可聆聽修道院歷史, 有4種語言可選擇. 點蠟燭祈福只要0.1歐元, 便宜又環保.
聖若望 (St. Juan) 是西班牙文聖約翰 (St. John) 的意思, 聖約翰是耶穌基督最愛的門徒, 在耶穌基督受刑被釘在十字架後, 替耶穌基督照顧聖母瑪利亞.
主祭壇左右兩面牆雕了一排排非常精緻的卡斯提亞-萊昂與亞拉岡的徽章 (Coat of Arms), 徽章看起來大同小異, 差別在於每個徽章上的人物不同.
不知是什麼文字, 好像咒語般刻在教堂的牆上.
教堂的八角形圓頂意味著永恆. 走上頂樓可以俯瞰教堂內部及主祭壇.
離開修道院前經過這斑駁的牆面, 為了保護原本的壁畫, 在外層又彩繪了一層, 因為外層剝落, 才發現隱藏的真蹟.
從修道院出來雨變大了, 大家撐著傘朝下一個參觀景點前進.
藥局的招牌好制式, 是不是統一的規格呀! 這種招牌很顯眼, 也很利民, 使我們得知此時的溫度.
我們又走進猶太區了. 在托雷多的一些街道、牆壁、階梯和很多角落都可以找到三種不同符號的小瓷磚, 看到它們就知道那是猶太區或與猶太教相關的古蹟了!照片中這個符號是希伯來語中的「生命」一詞.
我們在托雷多的第二個參觀點是聖多默堂 (Iglesia de Santo Tomé), 卡斯提亞國王阿方索七世征服托雷多後, 將一座 11 世紀的清真寺改為天主教教堂, 當時並未進行重大的改建. 但到 14 世紀初, 由於日久失修, 原清真寺建築毀壞, 於是奧加茲伯爵出資對其進行徹底重建, 清真寺的舊宣禮塔 (叫拜樓) 被改造成穆德哈爾式的方形鐘樓. 根據伯爵的遺囑, 他自己選擇安葬在教堂最僻靜、最簡陋的後殿, 現今教堂內的一個禮拜堂.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我們不是來參觀教堂, 而是為了一睹艾爾·葛雷柯在聖多默堂留下的畫作《奧加茲伯爵的葬禮》(El entierro del conde de Orgaz), 此畫於 1586 - 1588 年間以風格主義 (Mannerism) 風格繪製. 出資重建這座教堂的奧加茲伯爵也捐助重建了托雷多的另外幾座教堂, 他的虔誠和無數的慈善工作使他在托雷多市深受愛戴和尊敬, 享有一定的聖潔聲譽. 當該伯爵於 1321 年去世時, 整個托雷多多市的許多平民、神職人員、騎士和貴族都參加了他的葬禮, 傳說兩位聖徒 - 聖斯德望 (San Esteban) 和聖奧古斯丁 (San Agustín) 從天堂降臨, 出現在葬禮中, 並親手將伯爵的遺體抬起安葬在聖多默堂的墳墓裏, 作為對他生前所做的善行和虔誠的獎勵.
葛雷柯的這幅名畫便是以當時葬禮上的奇蹟為主題, 畫的下半部描繪了人類的死亡, 上半部則是永生的天堂. 畫家將自己及其兒子也畫入畫中, 在觀禮行列從左邊數起的第六人便是畫家, 他打扮成一個貴族模樣, 直視著其他的觀禮者. 畫家的兒子則站在最前面, 即畫面左下角的地方, 他拿著一把點燃的火炬, 口袋裏的手帕上有藝術家的簽名. 國王菲利普二世也被納入畫中, 葛雷柯把他包括在天體人物中, 就是右上方手放胸前的那位, 這被認為是一種善意的舉動, 表示儘管他並未被選為國王的官方畫家, 但他對國王也沒有任何怨恨. 聖母瑪利亞是畫中 50 多個人物中唯一的女性.
接下來我們依舊打傘穿街走巷, 來到托雷多主教座堂Santa Iglesia Catedral Primada de Toledo, 天主教托雷多總教區Arzobispado de Toledo及托雷多市政廳 Ayuntamiento de Toledo前的廣場.
領隊跟大家指引了廁所及集合的地點跟時間後, 就各自鳥獸散.
海拉跟莓比沿著原路在猶太區的羊腸小徑穿梭拍照.
照片中將兩棟建築物連接起來的通道稱為「棚屋」(Cobertizo), 通常這兩棟建築物屬於同一房產, 是避免外出的一種方式, 特別是女性. 托雷多的棚屋通常不僅僅是通道, 因為它們有時非常寬敞, 包含一間甚至多間的房間. (資料來源: 世界旅行紀)
歷盡滄桑的木門, 滿滿的歷史感, 應該穿著中古世紀的服裝來此處散策.
托雷多古城區的地面上設有許多鐵柱, 防止汽車進入, 那需要補給怎麼辦呢? 想要進入古城區的汽車必須要有許可證, 司機要下車拿出卡來在旁的鐵柱上感應, 等到亮著紅燈的鐵柱下降後才能通過.
警車也一樣喔.
自由活動時間結束後, 大家一起往古城區的城牆方向走, 我們要搭長長的手扶梯下到城門處, 也是巴士可以停車上下遊客處. 一層接一層的手扶梯, 中間的平台可以看到城外的另一面.
下來後是新比薩格拉門 (Peurta de Bisagra Nueva), 為古城的正門, 建於1559年, 牆上刻有西班牙文學大師賽凡提斯給托雷多城的題辭, 『西班牙之榮耀,西班牙城市之光』. 此門最初為摩爾人建造, 但是主要部分是由阿隆索·科瓦魯比阿斯 ( Alonso de Covarrubias) 所完成, 歷經四位國王, 實際上一直到 1575 年城門的後續工程才完工. 方整的石塊砌成半圓形的拱門, 門的兩側有兩座半圓形的大塔, 拱門上方有花崗石雕刻的查理五世雙鷹帝國徽章. 它取代老比薩格拉門 (Puerta Bisagra Antigua), 成為托雷多的主要入口, 內有查理五世的雕像, 可感受到昔日首都的風采.
今天的午餐時間比較晚, 車子載我們來到餐廳 Venta de Aires 時已經快下午一點了, 這家餐廳也有百年歷史了, 它就在托雷多古城外不遠處.
餐廳很大, 有好幾個用餐區, 靠近入口處的玻璃屋較現化感, 再往內走的裝潢較有歷史感, 還有一個大磚窯.
午餐享用的是主廚推薦料理, 主菜是豬肉 (嘴邊肉), 所以搭配紅酒, 我們四個人一瓶, 最後沒喝完, 超想帶走滴.
這個湯跟前一天午餐的甕窯燉肉好像.
主菜來囉! 份量不多, 很適合海拉. 甜點依舊甜滋滋.
吃飽後再次趕鴨子上路, 我們要坐車到距離托雷多約七十公里的白色風車村. 車子途經安達盧西亞平原, 藍天白雲出現了, 果然有拜有保庇.
位於安達盧西亞平原的Consuegra孔蘇埃格拉有十二座巨大的白色風車, 原本的用途是研磨小麥以及壓榨橄欖油, 利用山丘上的風勢來運作, 不過現在早已成為觀光景點.
風車群盡頭的古堡叫做「孔蘇埃格拉城堡」(El Castillo de Consuegra), 方形建築構成了城堡的主體, 兩側還各有一座大圓柱塔, 據推估城堡始建於西元9-10世紀之間, 是座不折不扣的千年古城.
每座風車都有不同的名字, 分別是Alcancía, Bolero, Caballero del Verde Gabán, Cardeño, Chispas, Clavileño, Espartero, Mambrino, Rucio, Sancho, Sin nombre & Vista Alegre. 有開門的風車都可以進去參觀, 有些要購票, 有些不用. 海拉跟莓比光是在外面拍照都拍到忘我, 完全忘了要入內參觀.
在唐吉訶德 (Don Quijote de la Mancha) 故事中, 唐吉訶德將風車當成巨人、把旅店看做城堡、又將羊群視為敵軍. 海拉沒有看過這本巨著, 但聽領隊簡短的介紹, 覺得有空應該要借來看看.
這裡的唐吉訶德 (Don Quijote de la Mancha) 是指被視為西班牙黃金時代最有影響力的作品之一, 以及整個西班牙的文學典範, 也是現代西方文學的奠基作品之一以及最早的西方典範小說之一, 不是日本有名的跨國連鎖折扣店.
唐吉訶德全名為《奇情異想的紳士唐吉訶德·德·拉曼查》, 是西班牙作家塞凡提斯於1605年和1615年分兩部分出版的反騎士小說. 故事背景是個早就沒有騎士的年代, 主角唐吉訶德在閱讀了騎士小說之後, 曾幻想自己是個騎士, 並作出種種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徑, 最終從夢幻中甦醒過來.
這裡如果有咖啡廳的話會更好, 海拉很想坐在風車下, 看著前方一望無際的藍天白雲及典型拉曼查的鄉野風景. 只可惜這裡沒有咖啡廳, 我們在這裡停留的時間也很短. 接下來又得上車前往下一個景點-唐吉訶德客棧.
唐吉訶德客棧 (Venta del Quijote) 位於一個人口不到千人的「普埃爾托拉皮塞」(Puerto Lápice) 小鎮上, 離 Consuegra 風車村大約有24公里的車程, 兩地並無大眾交通工具往返其間, 如果不是跟團或是自駕的旅人一般應該不會來這裡參觀, 當然這裡也是唐吉訶德觀光路線之一.
不幸的是來到這裡才知道今日唐吉訶德客棧休息, 無法入內參觀. 既然無法參觀, 那就表示無法用它的廁所, 我們得自己找廁所了.
領隊帶我們去看看 Plaza de la Constitución 憲法廣場, 廣場不大, 有個小小的水車造景, 後面有兩層赭紅色的木造迴廊及觀景平臺.
這裡有幾家餐廳, 有需要上廁所的人就找個餐廳或咖啡廳, 點個咖啡, 坐下來休息一下, 順便上廁所.
海拉跟莓比先在鎮上小晃一圈, 很多店都沒開. 明明是周二, 怎麼感覺像假日. (P.S. 西班牙的商店周日都休息.)
最後決定跟著領隊進去這家店瞧瞧.
店裡沒有菜單, 不知是服務生或是老闆娘一直向我們推薦三明治, 但我們都不餓. 莓比的可樂癮發作了, 直接點了可樂. 送來了一罐玻璃瓶裝的可樂跟一小盤點心, 這應該算是 Tapas 吧! 海拉點了一杯咖啡牛奶, 中規中矩的咖啡. 老實說, 西班牙的咖啡來海拉來說太淡, 難怪我們的領隊一天可以喝3-4杯.
就這樣來匆匆去匆匆, 上車前看到一間很美很特別的教堂, 停下來拍了幾張照片. 後來google查了下名字, 它是 Parroquia de Nuestra Señora del Buen Consejo y San Antón.
再次上車前往拉曼查省首府-CIUDAD REAL皇城, 厚重的雲層一路伴隨著我們抵達皇城.
上圖是皇城火車站前的車道, 下圖是皇城火車站, 看來這個站不是個大站.
車站大廳遊客不多, 商店也不多, 我們五點多抵達, 預計搭五點三十二分的AVE快速火車到哥多華. 大家利用時間上洗手間, 休息或者晃晃. 有比較勤勞的團友還跑去買麥當勞.
準備進月台了.
AVE快速火車看起來頗有歷史, 車廂外的顯示燈不甚明顯, 車內的顯示器走復古風, 唯一先進的是有免費的WIFI.
我們這團連領隊三十人, 分坐於二個車廂, 車程大約一小時才會抵達哥多華. 在火車上大部份的人選擇補眠或聊天, 海拉跟莓比先吃點水果, 在找前方座位後背處是否有塑膠袋可以放垃圾時, 發現了這個像個馬桶蓋的裝置. 打開來看, 居然是個小小的垃圾桶. 真的是很特別, 但它很小, 塞不了香蕉皮跟蘋果核.
火車很準時, 沒誤點, 我們於六點半多抵逹哥多華, 這個城市就繁忙多了. 車站內有好幾個月台, 車站下層走火車, 上層走汽車, 非常結省空間.
從皇城到哥多華搭快速火車1小時, 巴士要開3小時, 我們每天搭的巴士還載著我們的行李在路上跑, 所以來車站接我們的是另一台巴士.
今晚住的依舊是 EUROSTARS 集團的飯店 HOTEL EUROSTARS PALACE, 它就位於老城區邊上. 外表看起來像一棟生鏽的鐵皮建築, 但內部的裝潢及設施很高尚大器.
房間的空間算大, 很喜歡玄關處的置物空間, 開放式的置衣架, 一目瞭然, 出門前看一眼, 不會發生東西放在衣櫥裡忘了拿的情況.
洗手檯有二個洗臉盆, 而且跟馬桶及浴室都獨立分開, 不會因為一人使用, 另一人就得等待的情況. 而且, 浴室內有二個蓮蓬頭, 二個人想要一起洗也是可以的.
我們的雙人房有一張大床一張小床, 床上還放了說明說跟巧克力. 冰箱及熱水壺都有.
還附贈了一瓶高級礦泉水.
房間落地窗外的風景.
今晚的用餐時間是晚上七點半, 享用飯店的主廚推薦料理. 飯店將桌子全併成一個長條, 我們一邊15人, 面對面坐著像是要開會般, 桌上放著白酒, 看來等下會上海鮮.
首先上的是濃郁的南瓜濃湯, 主食是香煎鮭魚, 甜點看起來很精緻, 忘了它是什麼, 只記得那顆黃色的黃金果很特別, 很好吃. 今晚的白酒也很好喝, 來這麼多天, 也喝了不少西班牙的酒, 感覺白酒比紅酒好喝吔.
當我們用餐用到一半時, 司機載著行李到飯店了, 領隊讓我們出去領行李, 把行李先送回房間後再回來用餐, 這樣的安排真的有比較好嗎?
晚餐後, 我們約了阿亮跟潔西一起去老城區散步.
入夜後的老城區燈光美氣氛佳, 雖然明天白天我們會再來一次, 但白天跟黑夜是二種不同的風貌.
我們沒有開導航, 就朝著鐘樓的方向隨意的亂走, 最後走到了古羅馬橋.
從橋的這端走到另一端, 站在橋面上觀看兩岸風光及黑夜中最亮眼的清真寺.
回程原本想沿著城牆走應該就會回到我們原先進入的城門, 走著走著發現越來越荒涼, 趕快打開手機導航才走回正道, 一路平安地回到飯店.
今日像坐了時光機回到中古世紀, 古城跟風車都令人驚嘆不已, 獨獨少了騎士的蹤影.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