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從台北南下回台東,先順路送朋友到北港,下午參訪奇美博物館。夜宿台南,翌日暢遊大崗山步道,下午回台東過父親節。旅居台東以後,這樣順路旅遊的玩法很隨興,可以逐步完成我們的《共好台灣步道》計畫。
特別做一張路線說明圖,也把盤龍峽谷標在圖上,編號順序就是我們的健行路線。從菩堤大道(1)開始登山,經過宗教區的龍湖庵(2)和超峰寺(3),然後前往自然生態園區(5)。抵達心涼亭後,從右側小路下去盤龍峽谷,原路來回。續行三角公園、陵線公路、天靈洞(A)、華山聖堂(B)、四代百年榕樹(C);最後下行到龍湖庵,回到菩提大道。這是一趟輕鬆的健行,走走停停、邊走邊玩,山上逗留約三小時。
超峰寺興建於清乾隆二十八年,至今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列為二級古蹟。剛巧碰上敬拜活動,鑼鼓喧囂迎神,舞龍舞獅朝拜,好熱鬧啊!
大崗山自然生態園區原是環球水泥廢棄的礦區,經過造林綠化,生態復育,打造成自然生態園區。園區規劃了十幾個景點,開車直接抵達入口;區內步道都是平穩道路或棧道,很適合親子共遊。我們從宗教區步行而來,路過佬師廟,從化石涼亭處入園。
因為導覽圖上未標示盤龍峽谷,連問了幾人,都說往上走找到心涼亭,順著小路走下去就對了。按圖索驥找到心涼亭,終於看到好心人在樹上釘著一塊《盤龍峽谷一線天》指示牌,否則我的心就要涼在這亭子裡囉!
一路獨行在四下無人的小路,經過一處空地,有人正低頭工作,趕忙問路,確定走在正確的路上。峽谷的入口被一欉巨大的竹子遮住,低頭鑽入,傳說中的盤龍峽谷就在眼前展開、無盡延伸,當下的感覺就是雀躍和讚嘆,再來就有點忐忑了。我倆獨行在未知盡頭的幽深峽谷,地有些濕滑,空氣透著寂靜;我們小聲講話,岩壁傳來無形的壓力,十足探險的感覺。
聽到前方人聲,竟然是抵達峽谷出口了。原來,步道的盡頭也是這峽谷的另一個入口,就在道路邊上,這批遊客是開車來遊盤龍峽谷的。
循原路走回,先前遇見的那位先生還在,相見歡就聊開了。原來他竟是盤龍峽谷的管理員。這片土地是私人產業,難怪園區的導覽系統都沒標示盤龍峽谷。那些掛在樹上和岩壁上的標示牌,都是他做的。提到蚊子很多,他提醒夏天來峽谷一定要做好防蚊,還熱心地拿綠油精給我們擦。
最後一個有趣的景點是四代百年榕樹,盤根錯節的榕樹根,展現不可思議的生命力,穿透了珊瑚礁岩和古屋。百年榕樹的下方就是龍湖庵,沿著菩提大道下山,完成大崗山步道之旅。
大崗山步道讓我們想起台北的四獸山步道,都有很多寺廟、小販,也種植水果和竹筍;滿滿的宗教氣息和生活味道。我們喝了果農自製的芭樂汁,香甜原汁不加一滴水,真好喝。買了一根筍農現採的麻竹筍,晚餐做竹筍雞湯。至於,路旁的龍眼和香蕉,就看看吞口水啦!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1樓. Sir Norton 魯賓遜,救命!2020/08/27 00:33首次撞進這個景點簡介,津津讀到鉅細靡遺,那一線天,果然是此處的亮點,大眾化之外的小眾化,Kudos您們的眼光。呵呵~ 我們都是先跟讀別人的遊記規劃行程。我們不拜廟,來到大崗山也只有龍盤峽谷一線天這個目標了。 charleyho 於 2020/08/30 17:05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