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乾」和「魚鬆」的台語要怎樣說寫?
2012/06/11 17:42
瀏覽4,900
迴響7
推薦43
引用0
當我在《閩南語辭典》初次查到「魚拊」是指魚鬆,覺得無法接受。以前一直認為魚鬆的台語是「魚脯」,因為《國語辭典》解釋「肉脯」是用肉類焙乾製成的絲絨狀食品。推而得之,「魚脯」是用魚類焙乾製成的絲絨狀食品,也就是魚鬆。對於「魚乾」和「魚鬆」,到底要怎樣說寫其台語呢?請看本文介紹。
魚乾,《國語辭典》無此詞,但我們日常會說到「小魚乾」。而《閩南語辭典》對「魚脯」的解釋如下:音讀是hî-póo/hû-póo,釋義是魚乾,魚肉曬乾製作而成的食品。
對於「脯」字,《國語辭典》的解釋如下:注音是ㄈㄨˇ,當名詞用,字義一是乾肉,例如「肉脯」;字義二是經過糖漬再晾乾的果肉,例如「瓜脯」。當動詞用,字義是刑殺人後再把他的骨肉碎割,晒成肉乾。《閩南語辭典》的解釋如下:音讀是póo,釋義1.名詞,乾製或醃製而成的脫水食品,例如:菜脯tshài-póo(蘿蔔乾);2.形容詞,乾癟,枯乾而沒有水分。
魚鬆,《國語辭典》的解釋是將魚肉加工製成絨狀或碎末狀的食品。而《閩南語辭典》對「魚拊」的解釋如下:音讀是hî-hú/hû-hú,釋義是魚鬆,魚肉加工所做成的絨狀或碎末狀食品。
對於「拊」字,《國語辭典》的解釋如下:注音是ㄈㄨˇ,當動詞用,字義一是撫摸;字義二是拍打﹑輕擊;字義三是撫育,通「撫」字;字義四是撫慰、撫恤。當名詞用,字義一是器物的把柄;字義二是古代一種打擊樂器,即搏拊。《閩南語辭典》的解釋如下:音讀是hú,釋義1.動詞,擦、拭;2.名詞,經過加工製造而成的絨狀或碎末狀食品,例如:魚拊 hî-hú(魚鬆);3.動詞,把食物加工並將其纖維分離成絨狀或碎末狀。
看過以上的解釋,可知在國語的使用,「脯」字指的是乾肉,但「肉脯」卻又指肉鬆;若我們加以推演,脯字可指乾魚,魚脯可指魚鬆。但在台語的使用,「脯」字指的是乾肉,「肉脯」指的也是乾肉,「拊」字指的是肉鬆,「肉拊」指的也是肉鬆;若我們加以推演,「脯」字指的是魚乾,「拊」字指的是魚鬆
在國語的使用上,少稱「魚脯」,而分別稱為「魚乾」和「魚鬆」;但在台語的使用上,若將「魚乾」直接轉成台語是可以的,稱為hî-kuann,但傳統上是稱為「魚脯」(hî-póo),「小魚乾」稱為「魚脯仔」(hî-póo-á)。至於「魚鬆」的台語,是稱為「魚拊」(hî-hú),「拊」字是指加工的程序是經過拍打、輕擊而成的。
[參考資料]
(1)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簡稱為《國語辭典》)
(2)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簡稱為《閩南語辭典》)
[相關閱讀]
(1) 觀看魚乾圖片
(2) 觀看魚鬆圖片
魚乾,《國語辭典》無此詞,但我們日常會說到「小魚乾」。而《閩南語辭典》對「魚脯」的解釋如下:音讀是hî-póo/hû-póo,釋義是魚乾,魚肉曬乾製作而成的食品。
對於「脯」字,《國語辭典》的解釋如下:注音是ㄈㄨˇ,當名詞用,字義一是乾肉,例如「肉脯」;字義二是經過糖漬再晾乾的果肉,例如「瓜脯」。當動詞用,字義是刑殺人後再把他的骨肉碎割,晒成肉乾。《閩南語辭典》的解釋如下:音讀是póo,釋義1.名詞,乾製或醃製而成的脫水食品,例如:菜脯tshài-póo(蘿蔔乾);2.形容詞,乾癟,枯乾而沒有水分。
魚鬆,《國語辭典》的解釋是將魚肉加工製成絨狀或碎末狀的食品。而《閩南語辭典》對「魚拊」的解釋如下:音讀是hî-hú/hû-hú,釋義是魚鬆,魚肉加工所做成的絨狀或碎末狀食品。
對於「拊」字,《國語辭典》的解釋如下:注音是ㄈㄨˇ,當動詞用,字義一是撫摸;字義二是拍打﹑輕擊;字義三是撫育,通「撫」字;字義四是撫慰、撫恤。當名詞用,字義一是器物的把柄;字義二是古代一種打擊樂器,即搏拊。《閩南語辭典》的解釋如下:音讀是hú,釋義1.動詞,擦、拭;2.名詞,經過加工製造而成的絨狀或碎末狀食品,例如:魚拊 hî-hú(魚鬆);3.動詞,把食物加工並將其纖維分離成絨狀或碎末狀。
看過以上的解釋,可知在國語的使用,「脯」字指的是乾肉,但「肉脯」卻又指肉鬆;若我們加以推演,脯字可指乾魚,魚脯可指魚鬆。但在台語的使用,「脯」字指的是乾肉,「肉脯」指的也是乾肉,「拊」字指的是肉鬆,「肉拊」指的也是肉鬆;若我們加以推演,「脯」字指的是魚乾,「拊」字指的是魚鬆
在國語的使用上,少稱「魚脯」,而分別稱為「魚乾」和「魚鬆」;但在台語的使用上,若將「魚乾」直接轉成台語是可以的,稱為hî-kuann,但傳統上是稱為「魚脯」(hî-póo),「小魚乾」稱為「魚脯仔」(hî-póo-á)。至於「魚鬆」的台語,是稱為「魚拊」(hî-hú),「拊」字是指加工的程序是經過拍打、輕擊而成的。
[參考資料]
(1)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簡稱為《國語辭典》)
(2)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簡稱為《閩南語辭典》)
[相關閱讀]
(1) 觀看魚乾圖片
(2) 觀看魚鬆圖片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7) :
- 7樓. 思于2012/06/18 11:10台語→國語
魚拊→魚鬆
這可得要多念幾遍
才記得住
歡迎思于老師回應,阿國初次在《閩南語辭典》見到「魚鬆」寫成「魚拊」,無法理解,經過研究之後,覺得有道理,就接受了。 王國良(阿國) 於 2012/06/18 12:23回覆 - 6樓. 王絹絹2012/06/18 07:29三月
時回台北,住宜蘭的同學送了我一包我一直以為是「魚鬆」的「魚脯」,因為太好吃了我想網購一些回美國,下訂單時才「學到」原來兩者大不同,兩者都是以魚為主要原料,但魚鬆有加豆粉不用多咀嚼就可但魚脯就是要多咀嚼雖然它長得一點也不像「脯」而像「鬆」,很妙吧!歡迎王絹絹格友回應,原來您於三月時有回來過台灣。阿國以前也一直以為「魚鬆」就是「魚脯」,那裡知道《閩南語辭典》將「魚乾」定為「魚脯」,將「魚鬆」定為「魚拊」。您說「魚脯」不像「脯」而像「鬆」,不只很妙,而且一定很可口好吃。肉有「肉脯」、「肉拊」和「肉酥」,魚也有「魚脯」、「魚拊」和「魚酥」,只是後者尚未被《閩南語辭典》收錄。語言有它的趣味在,很值得大家多研究。 王國良(阿國) 於 2012/06/18 12:51回覆 - 5樓. 天涯孤鴻···花窗2012/06/16 23:02謝謝您
來學台語啦
多教一點讓孤鴻學習
歡迎天涯孤鴻格友回應,大家一起來研究台語,一起求進步。 王國良(阿國) 於 2012/06/18 12:24回覆 - 4樓.2012/06/14 15:17台語
法國人教台語 在法開班...http://beta.im.tv/article.aspx?cid=52&id=36878 - 3樓. thy感恩偉大的節日 母親節2012/06/13 23:07很難
肉鬆 兩字也可以在字面上直接讀閩南音 是肉烘焙成科粒狀
va- hu-(貴文稱肉拊讀閩南音) 是絲條(絨)狀肉製品 不知漢字(國字)如何寫
兩者有區別
能寫得出的國字就有閩南音 但有些閩南話 有口語無文字 比如 shaang kae- 形容一個人很喜歡表達喜歡裝懂 好像無所不通 (我不善羅馬拼音 請包容)
shaang kae- 兩字就寫不出國字
歡迎thy格友回應。若將「肉鬆」直接轉成台語,應是"bah-song",只是阿國沒聽過。在《閩南語辭典》,若勾選對應華語並輸入「肉鬆」,可查得「肉拊」(bah-hú)、「肉脯」(bah-póo)和「肉酥」(bah-soo)。不知您說的肉鬆顆粒有多大?若很大,可叫它「肉酥」;若很細,可叫它「肉拊」;但有時候肉酥又包含肉拊,很難分清楚。您說能寫得出的國字就有閩南音,阿國猜想是因為除了有「白讀音」,還有「文讀音」;至於有口語而無文字,可能是因為不知其本義是什麼,像之前阿國寫過的「力阿卡」的本義是指「驢仔駕」。您說的"shaang kae",阿國無法會意,故暫時沒辦法幫您想是否有對應的國字。阿國最近常使用《閩南語辭典》,常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希望大家以後常常討論和研究。 王國良(阿國) 於 2012/06/14 16:17回覆 - 2樓. 烏拉瑰本尊在此2012/06/12 09:57自己演繹
這個我小時沒有學到,自己演繹 以為魚乾, 叫hi gua嘞。 謝謝阿國解說,對我這個有點複雜。
歡迎烏拉瑰格友回應,您的演繹沒有錯,在台語講「魚乾」也是可以的,只是較少人說,故《閩南語辭典》也不列入,只有「魚脯」才列入;但「肉乾」和「肉脯」(bah-póo)都有列入,只是較少人說「肉脯」。 王國良(阿國) 於 2012/06/12 11:21回覆 - 1樓. JKTsai 老鼠嫁女兒2012/06/12 08:20小時候隔壁店就是製造生產
肉乾(扁扁,呈棗紅,加糖汁),肉拊(還可看到一絲絲的肉),肉酥(香氣多,有酥油感)!
也賣
魚拊(魚肉纖維短,似鬆了)!
好像台灣話,
不說,肉鬆,而說,肉酥
有魚拊,不說,魚鬆!
歡迎JK Tsai格友回應,根據《閩南語辭典》的解釋,「肉拊」是肉鬆,是指用肉類加工製成的「絨狀」的食品,乾而鬆散。「肉酥」也是肉鬆,是指用肉類焙乾製成的「屑狀」食品。您說的沒錯,肉鬆和魚鬆都不能直接轉成台語,肉鬆應說成「肉拊」或「肉酥」(後兩詞語雖然有別,但常會混用),魚鬆應說成「魚拊」。 王國良(阿國) 於 2012/06/12 11:20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