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台語的「頇顢」就是國語的「顢頇」?
2018/12/01 07:18
瀏覽26,623
迴響3
推薦37
引用0
      「顢頇」是國語的詞語,顛倒寫是否就變成台語的「頇顢」?經查辭典,果然是如此。  

        在《國語辭典》查詢「顢頇」一詞,解釋如下:注音是ㄇㄢˊ ㄏㄢ。釋義1是臉大的樣子。釋義2是形容不明事理,糊裡糊塗。對於顢字與頇字,辭典皆無單字解釋。 

        顢字,左邊部件可看成代表滿字,右邊部件頁代表頭字,頭的主要部位是臉,滿臉就代表著臉大。頇字,左邊部件是干字,可看成代表乾字,用以表示枯竭;頇字的右邊部件頁代表頭字。

        在《閩南語辭典》查詢「頇顢」一詞,解釋如下:音讀是hân-bān。釋義是形容人愚笨、遲鈍、笨拙、沒有才能。

         台語的「頇顢」一詞,正是國語「顢頇」一詞的倒置;而且更妙的是,顢字的國台語音讀相同,頇字的國台語音讀也相同。台語詞是國語詞的倒置,例子並不罕見,例如台語的「風颱」就是國語的「颱風」、台語的「雞公」就是國語的「公雞」、台語的「氣力」就是國語的「力氣」

         有的人認為台語的hân-bān應寫成「憨慢」,詞義雖通;但憨的台語音讀是gōng。台語寫成憨慢,真的不如將國語的顢頇一詞倒置。  

        國語的「顢頇」,可以解讀成遇到事情,不管是漲滿著臉,還是緊繃著臉,看起來就像是不明事理、糊里糊塗。台語的「頇顢」,可以解讀成遇到事情,不管是緊繃著臉,還是漲滿著臉,看起來就是愚笨、遲鈍、笨拙、沒有才能。

[參考資料]

  (1)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簡稱為《國語辭典》)

  (2)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簡稱為《閩南語辭典》) 

  (3) 大陸/《漢典》
有誰推薦more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3) :
3樓. 成楚雲
2021/01/30 21:54

上 youtube 陳世明 古漢語

對當前台灣閩南語漢字的俗寫

有許多值得參考的推論解說

相得益彰

2樓. 天涯孤鴻···花窗
2018/12/04 22:04

可以用作“步履顢頇”嗎?

很多中國字,我不是發音錯,就是找不到!懷疑

歡迎孤鴻格友回應。若將“步履顢頇”改成“步履蹣跚”即可,因顢頇的頁是指頭部,而蹣跚兩字是足部。如果發音正確,用新注音輸入法會覺得好用。 王國良(阿國)2018/12/05 11:59回覆
1樓. 旭日初昇
2018/12/01 22:35

分析得很有道哩,

顢頇與顸顢無論是國、台語發音或者是前後對調,

看起來就是一副很顢頇、顸顢的樣子。

歡迎旭日初昇格友回應。媒體通常將台語的hân-bān寫成「憨慢」,直到最近看電視新聞聽到顢頇一詞,想到將其倒置,不就變成台語的hân-bān?立即查詢《閩南語辭典》,果然如此,故想到撰寫此篇。 王國良(阿國)2018/12/03 22:09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