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懷念老歌-以色列
2025/11/02 20:34
瀏覽144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懷念老歌
(以色列)

 

歌名:Zemer Nugeh(希伯來文:הזמר הנוגה;副名:Ha Tishma Koli,希伯來文:התשמע קולי)
作詞:Rachel Bluwstein Sela
作曲:Yosef Mustaki(英譯:Josef Mustaki)
演唱: Yosef MustakiYossi Tzarfati,西元1958(未出版唱片)
土風舞版演唱:Ofra Haza ,西元1983
舞名:Zemer Nooge或同歌名(因音譯的差別)
編舞:Ira Weisburd,西元1985
中文舞名:懷念老歌
土風舞音樂:第十二屆亞洲土風舞營
預備舞姿:雙人舞,雙圈,舞伴面相對牽雙手

我們土風舞界一舞多跳的現象很普遍,也就是一首歌爆紅之後,一堆編舞者拿同一首歌曲編出很多首不同舞法的自編舞.在歌曲界也有這種一曲多唱的情形,一首歌曲紅了之後,便被很多歌手,甚至外國人拿去以原來的旋律重新填詞,重新翻唱.我們今天舞蹈簡介中的配曲卻是剛好顛倒過來,這首歌紅的是歌詞!這首歌最早的版本是西元19643/4拍子的情歌,因為歌詞雋永(其實是以色列女詩人Rachel Bluwstein所寫的一首詩),後來分別在西元1967,1969,1971,1990,被不同的作曲家拿去用原來的歌詞譜上新曲,編成新的歌曲,前前後後,連第一版開始算起,總共就有5種不同旋律的歌曲,使用的是同一闕詞.其中西元1967年的這一版在西元2007年重新發行還拿到唱片界的白金唱片呢.這一版歌曲就是青蛙老師以前介紹過的以色列團體舞情話綿綿的用曲.今天青蛙老師反過頭來追本溯源,介紹這首傳奇情歌最早原始版本的本尊,也就是懷念老歌的配曲原始出處.

猶太女詩人Rachel Bluwstein:

圖片來源:英文版維基百科

有關以色列女詩人Rachel Bluwstein的其他介紹,請參閱青蛙的窩以色列舞情話綿綿的舞蹈簡介: https://blog.udn.com/frankflin01/183675615,在本篇簡介裏青蛙老師將介紹在情話綿綿簡介中略過沒有提到的這首詩更深入的背景與故事.

這首歌的歌名同詩名,歌詞出自猶太女詩人Rachel Bluwstein1927年出版的詩集"ספיח"中的詩.詩名:זמר נוגה,英文意思是Sad Song,也就是"悲傷的歌".副標題:התשמע קולי,意思是:"你聽見我的聲音嗎".詩的內容說的是分隔兩地的情侶中女方的相思之苦.就如同中國神話中的牛郎織女一樣一年難得見上一面,詩人Rachel將此思君情懷描寫得細膩生動,尤其到了第三段歌詞,Rachel寫到:“或許我的有生之年所剩不多,即將到了永別的日子…”,這跟她小時候在俄羅斯罹患肺結核,後來在以色列發作的情況相吻合,尤其最後一句就像拉荷兒等待她的情人一樣”,引用舊約聖經中跟她同名女生的故事來做情境假借,讓我們可以確定這首詩就是在寫她自己的心情寫照

"你聽見我的聲音嗎":

圖片來源:Rachel歌集,西元1986,繪圖:עידית

西元1890920Rachel Bluwstein出生於沙皇時期俄羅斯帝國西部大城沙拉托夫(Saratov)的一個猶太人家庭,祖父是住在基輔(Kiev)的一個猶太教Rabbi(猶太教經師或精神領袖,類似基督教牧師的角色,但又不完全一樣).

西元十九世紀生活在羅斯帝國的猶太人家庭:(示意圖,畫於西元1843)

圖片來源:The Berdichev Revival網站:http://berdichev.org/

請舞友們回憶一下,青蛙老師以前在介紹以色列歷史時有提到過的,這個時期還在以色列亡國時期,猶太人散居世界各國.Rachel Bluwstein出生與生長的年代正處於猶太人回歸巴勒斯坦的第一次大浪潮(猶太人第一次大回歸發生於西元1882年至西元1903年間,正好是Rachel出生與成長的年代),這對於Rachel後來的生活影響非常巨大.

錫安復國主義運動第一波回歸浪潮(The First Aliyah (1882-1903)):

圖片來源:以色列The Central Zionist Archives網站:http://www.zionistarchives.org.il/

在她孩童時代,他們家搬到烏克蘭的Poltava,Rachel就讀以俄語為主的猶太學校.畢業後,Rachel升學至一個宗教高中,那年她15,就開始寫詩.畢業後,Rachel 17,轉往基輔學習美術畫畫.19歲時,她跟她的妹妹蘇珊娜準備到義大利學藝術與哲學,途經巴勒斯坦地區,陷入錫安主義運動推廣猶太民族復國的激情之中,當下她們就決定留下來,在巴勒斯坦地區跟其他回歸的猶太人一起重建國家.

Rachel與妹妹和友人合照:(前排左為Rachel)

圖片來源:以色列網站https://www.maariv.co.il/,Uri Milstein拍攝

由於Rachel是學俄文長大的,希伯來文並不通,她是在合作農場中聽幼稚園小朋友平時的對話一點一滴學習希伯來文的.後來她搬到加利利海岸邊的琴娜蕊合作農場(英文:Kvutzat KinneretKibbutz Kinneret),在這裡她遇到了錫安復國主義領導者之一的Aaron David Gordon.她的第一首用希伯來文寫的詩就是獻給這位復國主義思想家與行動家.Gordon的鼓勵下,Rachel於西元1913年到法國Toulouse大學學習農業學與繪畫.

Kibbutz Kinneret,西元1937:

圖片來源:英文版維基百科

就在法國留學的時候,Rachel遇到了她心中的白馬王子,當時在法國Toulouse做工程師,也是從俄羅斯來的猶太人Michael Borisovich Bernstein.然而命運就是這樣的作弄人,倆人還沒有深入交往,就到了西元1914,對歷史有點概念的舞友們應該很快地就聯想到西元1914年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撼動全世界的大事,那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世界各地到處都是烽火連天,旅外的遊子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回到溫暖的家,與家人守在一起.於是RachelBernstein各自回到俄羅斯各自的家裏.

回到俄羅斯的Rachel在戰爭期間過得非常辛苦.她平常教導猶太的難民兒童,戰爭期間物資匱乏,她飽受貧困和繁重工作之苦,使得她小時候的肺部疾病也復發了.孤獨,疾病和飢餓的她只剩下一個希望:回到以色列.

到了西元1919,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結束,Rachel迫不及待地搭上了第一艘從俄羅斯開往以色列的船”Ruslan”,回到以色列,回到巴勒斯坦,回到建國之地.她曾經開口要求Bernstein為建國大業,跟她一起回到巴勒斯坦建立新的以色列國.然而Bernstein斷然拒絕Rachel的要求,繼續留在俄羅斯的家裡,沒想到這一別竟然就是永別,直到Rachel過世,兩人就沒再見過面了.

Rachel搭上俄羅斯”Ruslan”,再度回到巴勒斯坦:

圖片來源:英文版維基百科

西元1919,再度回到巴勒斯坦的Rachel來到她以前生活過的琴娜蕊合作農場(Kibbutz Kinneret)旁邊的一個小小的Degania Alef合作農場,貢獻她在法國學到農業技術,開發土地,種植農作物.

Degania Alef Kibbutz:

圖片來源:英文版Wikipedia:https://en.m.wikipedia.org/

RachelDegania Alef合作農場,西元1919~1921:

圖片來源:英文版維基百科

現在Degania Alef Kibbutz已經變成漂亮的觀光景點了:

圖片來源:旅遊網站:https://www.tripadvisor.com/


圖片來源:英文版維基百科

就在美麗的Degania Alef Kibbutz開墾這段期間,Rachel被診斷出罹患肺結核.前面說了,Rachel的肺部從小開始就不好,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經發病過,在當時不發達的醫療技術年代,肺結核被列為是一種無法治療的不治之症,更可怕的是肺結核傳染力強,不能與旁人,尤其是小孩接觸.於是Rachel被迫離開Degania Alef合作農場,這片她熱愛的加利利海與美麗的土地,自己一個人獨自生活.西元1925,她住到耶路撒冷先知街64,英國畫家威廉霍爾曼亨特故居庭院中的一間小白房子裡.

耶路撒冷先知街64,Rachel曾經孤獨一個人住在這裡:

圖片來源:英文版維基百科

不久之後,Rachel搬到了特拉維夫,進入Saved Haspital進行治療,並以教希伯來文與法文的微薄收入在此度過餘生.西元1926,Rachel對她曾想託付終身的良人,也就是在法國邂逅的工程師,現在住在俄羅斯的Michael Borisovich Bernstein,百般的思念,情感上的煎熬,伴隨孤獨的折磨,寫下了這一首令人感動百轉千迴的情詩:"Zemer Nuge".

這篇感人肺腑的情詩刊登在西元1926年以色列的報紙"Davar"("דבר"),瞬間感動所有的以色列人.西元1927年由希伯來文報紙DavarRachel的詩文集結成冊,發行詩集,書名為:"ספיח"(音譯:Safih;中譯:再生;意思是農作物收割後,剩下的根莖二度生長)

西元1927Davar日報出版的Rachel詩集"ספיח":

圖片來源:以色列二手書網頁:https://greenbrothers.co.il/

西元1931416Rachel病逝於特拉維夫,享年41,安葬在琴娜蕊墓園(”Kinneret cemetery”),俯瞰加利利海.

(青蛙老師註:各位舞友們有注意到墳墓上的石頭堆嗎?依照猶太人古老的習俗,每位來憑弔的人都會放一顆石頭來表示悼念之心.)

Rachel是以色列第一位在僅由男性詩人組成的詩歌流派中獲得認可的猶太女詩人,她的詩集至今仍是暢銷書.她的許多詩歌都被譜曲,被以色列歌手廣泛傳唱.她的詩歌也被納入以色列學校的必修課程,她的一些詩集被翻譯成英文,德文,捷克文,波蘭文,義大利文,塞爾維亞文,克羅埃西亞文,匈牙利文,巴斯克文,和斯洛伐克文等多國語文.

西元1920年她用希伯來文寫的第一首詩:心情(Mood),五年後發表在希伯來文報紙Davar.她的大部份的詩都以周刊形式在該報上發表,並迅速在巴勒斯坦的猶太社區以及後來的以色列國廣為流傳.

西元192511Davar日報創刊號:


Rachel以其抒情的風格,簡潔的詩風而聞名.她的詩大多以以色列的田園風光為背景,充滿抒情,極具音樂感,語言簡潔,情感深邃,探討了命運,自身坎坷的人生以及死亡.她的情詩強調了孤獨,疏離以及對愛人的思念.

現在說說這首詩的一些小故事.本詩詩名悲傷的旋律”,其實是Rachel的夢中情人Bernstein早幾年前寫給Rachel信中一句詩的結尾:"שחף נעלם מעבר להר/נקטע בעצבות הזמר הנוגה",最後הזמר הנוגה就是這首詩的詩名,也就是這首歌的歌名.(有舞友問了,Bernstein寫的這一句詩的中文是什麼意思?雖然這一句詩有一點難解,青蛙老師盡量嘗試翻翻看:一隻海鷗消失在山的另一邊/這首歌被悲傷的情緒打斷)
資料來源:書名:"מעצבת האליטות - סוד קסמה של רחל המשוררת",אורי מילשטיין.(Rachel詩集迷人的秘密,Uri Milstein).


圖片來源:Youtube

第二個有關於這首詩的故事那又是一個大轉折.原本這首詩最後一句不是現在有關舊約聖經故事的詩句,Rachel本來是藉由另一部巨著內容來做最後一句詩的結尾:"כאשר חיכתה סולוויג לדודהּ",意思是"就像Solveig等著她的情人”.(青蛙老師註:青蛙老師認為Rachel會用這個故事寫到她的詩裡面是有含意的,因為Sloveig就是她的情人Bernstein在跟她情書魚雁往返時所用的暱稱).這個巨著是音樂家葛利格(Edvard Grieg)的名作皮爾金組曲”(Peer Gynt Suite).有關於皮爾金組曲的故事青蛙老師一定要說一說,因為這在青蛙老師小時候的心中曾經烙下一個很深的陰影.


圖片來源: https://charatoon.com/

那是青蛙老師高一寒假的時候,青蛙老師高中讀的是新竹中學,也就是音樂美術體育工藝等等術科盯得比主科嚴的竹中.高一的寒假,我們主要學科沒什麼作業,反而是音樂老師給我們出一個艱難的作業:在寒假三個星期內要把貝多芬第三號交響曲英雄和葛利格的皮爾金組曲完整聽完,熟讀故事內容,把唱片聽爛,牢記每一段音樂敘述的內容.開學後老師將唱片隨機放4個小節音樂之後,唱針馬上拿起來,我們就要回答出答案,這是哪一個樂章,哪一個小節,講的是什麼內容!我們才16歲的高一生耶,就要接受這種嚴酷的音樂訓練!不過也是因為這樣,奠定了青蛙老師的音樂底子,這在學土風舞的過程中發揮莫大的助益.


圖片來源:https://illustcute.com/

既然是這樣艱苦經歷,青蛙老師小時候辛辛苦苦背下來的皮爾金組曲故事內容就不要浪費了,在這裡很快地交代一下.

葛利格的皮爾金組曲_封面:

圖片來源:https://www.discrepancy-records.com.au/

皮爾原本是挪威作家易卜生所寫的一齣舞台劇本,易卜生委託葛利格為這齣劇寫音樂.這齣舞台劇上演後賣座相當好.後來葛利格將全本音樂改編成兩套組曲發行,更是大受歡迎.



故事開始,先介紹主角皮爾金(Peer Gynt).皮爾金是生性感情放蕩的浪蕩子,行為被眾人厭,但是俗話說男生不壞女生不愛,一位美少女蘇爾薇格(Solveig,舞友們看到這個名字有沒有覺得很面熟?)卻天真的喜歡上他.一天,皮爾金在朋友的婚禮上挾持新娘英格麗特(Ingred)到山上同居.沒多久後,皮爾金厭煩了英格麗特,既而拋棄了她,自己獨自一個人在山中閒晃.不料被山魔王的女兒引誘到妖魔的洞窟結婚,但皮爾金在婚後又拋棄了魔王的女兒.之後他又遇上了另一個山魔王波義格(Boyg),波義格施用魔法要抓住皮爾金.就在千鈞一髮危急當中,蘇爾薇格出現了,她以純真的愛情破解魔王波義格的魔法,救出皮爾金.從此蘇爾薇格與皮爾金開始過著單純的生活.可惜好景不常,山魔的女兒抱著一個畸形兒來找皮爾金,謊稱是與他所生,嚇得皮爾金逃回老家,回到母親艾絲(Ases)的身邊.但艾絲因為日夜盼著兒子皮爾金回來,思念過度身染重病,不久就去世.皮爾金已無親人,於是就遊蕩世界各地招搖撞騙,沒想到因此撈了不少錢,但不義之財來得快,去得也快,他所有的財富敗得光光的.後來他來到阿拉伯部落,謊稱自己是先知,受到眾人的尊敬與信賴.並與酋長的女兒安妮特拉(Anitra)相愛,但卻被她偷走身上所有的財產.最後皮爾金回到老家,此時年老的蘇爾薇格已經眼瞎,但是蘇爾薇格仍然接納皮爾金,但皮爾金現在已經到了生命的終點,最後死在蘇爾薇格的懷中.
幕下.

?故事怎麼那麼快就講完了,青蛙老師騙人,這哪有那麼難,考這篇音樂還煎熬呢,青蛙老師說的太誇張了吧.事實不說不知道,說出來嚇一跳.竹中的音樂老師簡直就是用培養音樂家的心態來教我們這群高一大男孩.實際情形哪有那麼好過,且讓青蛙老師繼續說下去.



其實上面皮爾金的故事只是故事大綱而已,我們小高一要聽的跟要感覺的音樂內容說出來會嚇死人,看完之後舞友們會非常慶幸,還好高中讀的不是竹中,音樂老師這樣折騰人,簡直是…(變態?).接下來請舞友們一起來體會一下新竹中學高中一年級音樂課的內容之一吧.我們要聽的音樂要跟故事相結合:

(
以下示意圖片來自youtube:Cine Poeirinha頻道,默片Peer Gynt (1941.Charlton Heston))

第一幕:皮爾金是個遊手好閒,愛幻想與誇大不實的年輕人,以前有一個村姑英格麗滿喜歡他,但因為皮爾金的玩世不恭,她放棄了他,與別的男人結婚.皮爾金不甘願就去英格麗的婚禮鬧場.他把英格麗搶走.但皮爾金也在此時邂逅了年輕漂亮的蘇爾薇格.



第一曲 婚禮場景 強力的D大調主題代表皮爾金,經過法國號阻塞音後,豎笛吹出蘇爾薇格的主題,轉為關係調b小調,後來常降第四級音與第五級音,表達她的愁思.接下來小提琴奏出鄉村婚禮的舞曲,豎笛再度奏出蘇爾薇格的主題與獨奏小提琴交替,然後皮爾金主題又回來.



第二曲 哈林舞曲與第三曲 跳跳舞曲 表現鄉間婚禮氣氛,這時皮爾金與蘇爾薇格第一次聊天,但蘇爾薇格顯然很緊張,說自己吊襪帶鬆了,就消失了



第二幕:皮爾金雖把英格麗搶來了,但還是念念不忘蘇爾薇格,於是他丟下母親及英格麗,繼續他的冒險.

第四曲 前奏曲 再度出現皮爾金主題,但轉調還用了半減七和絃,好像即將有什麼事要發生了.弦樂隨即奏出英格麗的悲歎,定音鼓打出漸強的六連音.



第五曲  皮爾金和牧羊女 三個牧羊女的重唱叫喚山魔的愛人們.皮爾金躲到山上剛好遇到她們,又開始調皮好色登徒子的本色,想要當她們的戀人,還一起跳舞,音樂也帶些諧謔感.



第六曲 皮爾金與綠衣少女 皮爾金遇到一位綠衣少女,其實她是山魔王的女兒,皮爾金想娶她.這時出現的雙簧管旋律,已經有後面那首著名晨歌的影子.大提琴也奏出第一幕哈林舞曲的旋律,聽久了就會感覺晨歌應該是由哈林舞曲變奏來的啦.



第七曲 皮爾金與綠衣公主騎上了豬去魔王宮殿,皮爾金說:”從坐騎可以看出人的教養”,

第八曲 山魔王的宮殿 皮爾金來到魔王的宮殿,魔王的朝臣以及小孩對他都不懷好意,想把他幹掉,覺得這個渾小子蠱惑了公主,這是以合唱來表現.還有山魔女們討論說要切掉他的手指頭?還是要拉他頭髮?還是要啃他腿?皮爾金對魔王說我要娶妳女兒,還要整個王國當嫁妝.國王問道:”你知道人類與山魔的差別嗎?”,皮爾金覺得沒啥差,於是魔王命令山魔少女們跳舞彈琴



第九曲 魔王女兒之舞 在這一曲增加了三角鐵,木琴,小鼓,充滿民族風的音樂.此時的皮爾金覺得自己不想娶綠衣公主了.



第十曲 皮爾金被山魔追趕 這時山魔叫喊要拉他耳朵,還要挖他眼珠,皮爾金嚇到拔腿就跑,山魔們在後面追他,皮爾金向媽媽呼救,這時教堂的鐘聲響了,山魔宮殿崩塌,成為一片荒地.



第十一曲 皮爾金與白金 此時路上出現了一個人,名字叫做白金,與皮爾金雙金在路上相遇.皮爾金問說你是誰?白金回答說我是我自己.皮爾金要他滾開,別擋路,但是皮爾金的雙腳就是跨不出去.白金說:”我很強大,但又受了傷.我是死了,但又活著”.皮爾金聽得覺得很厭煩,就要揮拳相向,白金說:”相信你的拳頭,相信你的身體,你就能達到頂峰”.但皮爾金只想掙脫,他開始對白金動手,開口咬他又動手抓他,但白金仍不為所動.此時來了隻大鳥(用合唱表示),皮爾金希望大鳥來救他,此時教堂的管風琴響了,大鳥與白金都奇妙地消失了.空氣中傳來一陣白金的聲音,白金說皮爾金並沒絕望,因為後面還有一個愛他的女人支撐著他(指的就是蘇爾薇格).



第三幕 皮爾金在森林中建了房子,蘇爾薇格放下所有來此與他相會,兩人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但是好景不長,山魔王的綠衣女兒出現了,還帶著一個畸形兒,說是她與皮爾金所生的小孩.皮爾金覺得自己不配與純潔的蘇爾薇格在一起,於是又出去四處闖盪.蘇爾薇格跟他說不管多久,她都會等他回來



第十二曲 溺愛皮爾金的母親艾絲去世了,很悲傷的b小調曲子,皮爾金編造天堂故事讓母親安詳離世.



第四幕
第十三曲晨歌 母親死後,皮爾金離開家鄉,去美國參加奴隸貿易,成為巨富,幾年後他又來到摩洛哥的西南海岸,這首有名的晨歌就是描述這裡的早晨.如前所述,晨歌應該是從哈林舞曲變奏出來的,也就是與綠衣女子的主題相關,也就是魔王的女兒啦.



第十四曲 盜賊和走私者 皮爾金招待氣球先生和其他三個賓客,皮爾金大言不慚說自己要當皇帝,還是全世界的皇帝.氣球先生問他要怎麼做,皮爾金說靠我的財富.這引發了四人的歹念,他們偷走了皮爾金的錢,坐他的遊艇逃走.但遊艇爆炸,這四個壞人都死光了,只留身無分文的皮爾金在阿拉伯的沙漠裡.此時,有個盜賊和走私的人在談論如何分贓,就在這個時候他們聽到有腳步聲接近,嚇得趕快閃人逃走了,留下他們的贓物.這腳步聲正是皮爾金,皮爾金順理成章地接收了這一筆意外之財.後來他假扮成一位預言家,但騎的馬不肯走,皮爾金只好跟馬兒說:”把我的王國分一半給你吧!”,接著他又自嘲:”從坐騎可以看出人的教養”.



第十五曲 阿拉伯舞曲 皮爾金扮成預言家後來到沙漠綠洲的部族,女子們唱歌歡迎他,”這預言大師,不曾犯錯,他來到我們這了,揚帆沙之海,鳴響橫笛與鼓聲”.這首曲子有用到笛以及大鼓,鈴鼓等.中間是酋長女兒安妮塔對他的讚美:”他的駿馬是天國的牛奶,滿溢在河流中,跪在他面前!他的眼睛是星星,明亮,溫和…”.



第十六曲 安妮塔之舞 安妮塔跳舞引誘皮爾金,但安妮塔說自己沒有靈魂,只想要實際的東西,像美麗的鑽石珠寶.



第十七曲 皮爾金的小夜曲 皮爾金被安妮塔迷得神魂顛倒,這首小夜曲為討她的歡心而唱,還帶有一點挑逗的意味:”安妮塔,妳是棕櫚樹的汁液,妳是美味的安哥拉羊毛起司...”.



第十八曲 皮爾金與安妮塔 油腔滑調的皮爾金跟安妮塔說要帶她去他的城堡,在很遠的地方.但安妮塔不想要這麼遠的東西,她只想要最近的~皮爾金的戒指.皮爾金還想跟她調情一番,但安妮塔已經沒耐心,出手就把他的手指切斷,搶走他的戒指消失了.皮爾金脫下他的頭巾,突然頓悟到一切都是空,同時對女人失望至極.



第十九曲 蘇爾薇格之歌 在故鄉的蘇爾薇格仍期盼皮爾金的歸來.此時的蘇爾薇格唱出了這首名曲:蘇爾薇格之歌:”也許冬天與春天都會過去,到了夏天,一年也將終了.但我知道有天你一定會回來,我會在這裡等你的,我答應你.無論你在哪裡,神都會庇佑你,我會等到你回來的那天,如果你到了天國,我們就在那裏相會,我的愛人!(青蛙老師註:這就是Rachel本首詩第一版最後一句詩的來源,就是從這裡來的)



第二十曲 皮爾金在曼農石像 皮爾金來到埃及,在人面獅身像前,他又遇到了白金.皮爾金說他認識獅身人面像,白金問那獅身人面像到底是誰?皮爾金說是他自己.白金要皮爾金做自己的皇帝才是可長可久,其他的帝國都是假的.



第五幕
第二十一曲 皮爾金的返鄉和海上的暴風雨之夜 此時的皮爾金已經是位老人了,他決定返回故鄉,帶著他所賺到的錢,此時船長說有暴風雨了,有位陌生人告訴他,船將會沉沒.



第二十二曲 船沉沒 這艘船後來果然就沉沒了,皮爾金又失去了所有金錢.還好他人坐上了救生艇沒死.但那陌生人又出現了,皮爾金要他走,因為船上沒法坐兩個人,他不想死.陌生人說放心吧,沒人會死的啦~”



第二十三曲 蘇爾薇格在小屋唱歌 皮爾金在降臨節前夕,終於回到家鄉,已不再年輕的蘇爾薇格仍等待著他.這裡用的一樣是第十九曲蘇爾薇格之歌的曲調.皮爾金慨歎世事無常,人生大起大落,什麼也沒能留下,人生也不能重來,最終才知蘇爾薇格對他的愛是唯一真實的.”這裡才是我的王國”,他這樣說.

第二十四曲 夜的場景 皮爾金在荒野中行走,看到一堆墳墓,棉球來擋他的路(合唱曲),要皮爾金的腳,皮爾金要它們滾開,但自己反而被絆倒.然後落葉,露水,麥稈,都來阻撓他.恐怖的鼓與鑼聲響起,去世的母親艾絲也來責備他:”你弄倒了雪橇,雪凍結了我的骨頭.兒啊,你的城堡在哪裡?你被魔鬼引誘了!”

第二十五曲 降臨節的聖詩 眾人做禮拜,唱著:”,這蒙福的早晨,神的話語打擊著大地如同燃燒的劍!”.皮爾金注意到小屋有燈光,一位做鈕扣的工匠要他注意,蘇爾薇格要從小屋出來,要去教堂做禮拜了,皮爾金看到她,向她認錯,這麼多年來都沒回來看她,但此時的蘇爾薇格眼睛已經瞎了,只能摸著皮爾金說:”你沒有錯,你是我唯一的愛人.你回來就好,而且還是在降臨節的早上!”.皮爾金說:”這樣我沒法得到救贖!”.蘇爾薇格說:”那真正的統治者已經降臨了(指的是神)!”.皮爾金:”那我問妳,這些年我在哪裡?”.蘇爾薇格說道:”在我的信愛之中”.皮爾金:”妳是我的妻子,又等於是我的母親,讓我在妳的懷裡.”.此時太陽升起了,做鈕扣的工匠說:”讓我們在最後的十字路口相見吧,到時再聊嘍”.

第二十六曲 蘇爾薇格的搖籃歌 蘇爾薇格抱著皮爾金,唱著搖籃曲:”晚安,我深愛的男孩,我搖著你,守著你.你坐在母親的膝上,我們永遠在一起玩,你在母親的懷中休息,神會保佑你,你倒在我懷中,永遠.你累了,睡吧.晚安,我愛的男孩.我搖著你,守著你.”.皮爾金就這樣安詳的死去.

看完青蛙老師高一寒假的音樂課寒假作業,舞友們有沒有慶幸,還好自己不是讀竹中?這還只是音樂課寒假作業的一半,別忘了,還有另一部貝多芬的大曲:第三號交響曲英雄在旁邊等著烤呢

說完Rachel本詩結尾引用”Solveig”的原因與故事來源之後,接下來要說,那為什麼最後一句詩最後又改成舊約聖經中的故事中的Rachel

Rachel完成本詩的初稿後,將本詩拿給她的姪女Sarah,並問Sarah對這首詩有什麼看法跟意見.Sarah讀完本詩之後回答說,她認為與其引用歐洲文學的人物不如引用希伯來文學中的人物.Rachel聽了之後覺得姪女Sarah說的有道理,於是就將參考挪威故事中的人名Solveig(包含隱喻她的情人暱稱)改掉,改成:”כְּחַכּוֹת רָחֵל לְדוֹדָהּ.(中文翻譯:“就像拉荷兒(Rachel)等待她的情人一樣).這個典故出自舊約聖經創世紀篇的29,故事的內容講的是雅各娶拉合兒艱辛的內容.詳細內容請參閱青蛙的窩金玉盟舞蹈簡介).苦命的拉荷兒也是等了14年才等到她的如意郎君雅各.引用這個舊約聖經故事,除了愛情故事一樣是女主角苦等男主角多年之外,最重要的是,這篇創世紀的故事女主角名字跟拉荷兒一樣都叫做Rachel,影射成她自己.因此這首詩很明顯的就是Rachel寫給Bernstein的思情之作.

希伯來文原詩:

圖片來源:以色列網站:https://www.toval-sl.co.il/

希伯來原文歌詞:(即原詩文
1.
הֲתִשְׁמַע קוֹלִי, רְחוֹקִי שֶׁלִּי, 
הֲתִשְׁמַע קוֹלִי, בַּאֲשֶׁר הִנְּךָ – 
קוֹל קוֹרֵא בְּעֹז, קוֹל בּוֹכֶה בִּדְמִי 
וּמֵעַל לַזְּמַן מְצַוֶּה בְּרָכָה? 

2.
תֵּבֵל זוֹ רַבָּה וּדְרָכִים בָּה רָב. 
נִפְגָּשׁוֹת לְדַק, נִפְרָדוֹת לָעַד. 
מְבַקֵּשׁ אָדָם, אַךְ כּוֹשְׁלוֹת רַגְלָיו, 
לֹא יוּכַל לִמְצֹא אֶת אֲשֶׁר אָבַד. 

3.
אַחֲרוֹן יָמַי כְּבָר קָרוֹב אוּלַי, 
כְּבָר קָרוֹב הַיּוֹם שֶׁל דִּמְעוֹת פְּרִידָה, 
אֲחַכֶּה לְךָ עַד יִכְבּוּ חַיַּי, 
כְּחַכּוֹת רָחֵל לְדוֹדָהּ.

歌詞音譯:
1.
Hatishma koli rechoki sheli 
Hatishma koli baasher hincha 
Kol kore beoz, kol bocheh bidmi 
Umeal hazman metzaveh brachah.

2.
Hatevel/eretz zo rabah udrachim bah rav 
nifgashot ledak nifradot laad.
Mevakesh adam, ach koshlot raglav,
lo yuchal limtzo et asher avad.

3.
Acharon yamai kvar/mah karov ulai 
kvar/mah karov hayom shel dimot preidah.
Achakeh lecha ad yichbu chayay,
kechakot Rachel ledodah.

歌詞英譯:
1.
Will you hear my voice my far-away one
Will you hear my voice where-ever you are 
A voice calling with strength, crying in my blood.
Over time it sends a blessing.

2.
Planet/land so big and has many roads 
we meet for a moment, separate forever.
A man asks, but his legs fail,
He can never find that which he has lost.

3.
The last of my days is already/so close perhaps
Already/so near is the day of goodbye tears.
I will wait for you until my life will end ,
like Rachels wait for her lover.

歌詞中文翻譯:(老規矩,請各位舞友牙一咬,忍一下就過去了.)
1.
我遙遠的愛人,你聽得見我的聲音嗎?
不管你在哪裏,你聽得見我的聲音嗎
這是從我內心泣血,吶喊的聲音.
它超越時空 傳送我的祝福. (青蛙老師註:""=吶喊的聲音)

2.
地是如此的遼闊,路又是如此的長 
我們聚少離多
就算是讓一個男人來走,也是辦不到的.
他永遠不知道他失去了什麼

3.
或許我的有生之年 所剩不多
即將到了永別的日子
我還是會等你,直到我生命結束
就像拉荷兒(Rachel)等待她的情人一樣.
(
青蛙老師註:還記得青蛙老師以前講的"金玉盟"的故事嗎?
雅各不是喜歡拉荷兒想娶她為妻嗎,他的老丈人要他做七年長工才答應嫁給他;但是七年一到,他丈人卻是將大女兒莉亞嫁給他;後來老丈人說了,要娶小女兒拉荷兒可以,但是拉荷兒比較貴,14,也就是雅各必須還要再做七年長工才行.所以拉荷兒一共等了14年才等到她的情人雅各把她娶回家.....大家還記得我說的故事吧?我看很難哦.),還是來聽歌吧:

這首歌是由Yosef Mustaki於西元1958年譜曲,並與Yossi Tzarfati(本歌曲的吉他手與和聲)組成二重唱團體(The Parvarim Duo)演唱,但當時並未出版唱片發行.

Yosef Mustaki:

照片來源:https://www.discogs.com/

Yoseph Moustaki自述他作這首歌曲的經過:這首歌是西元1958,當他住在Ruhama合作農場(Kibbutz Ruhama)時所寫的.寫作這一首歌曲是另一個巧妙的機緣,因為這裡出現了第三個Rachel!

Ruhama合作農場:

圖片來源:https://commons.wikimedia.org/

當時住在Ruhama合作農場有一位名叫Rachel Shamir的女孩(真巧,這位女孩的名字也叫做Rachel)送給他一本小冊子,這本小冊子就是Rachel Bluwstein詩集.雖然當時Rachel Bluwstein已過世多年,但是她早已成為以色列人心中最受歡迎的女詩人,Yoseph Moustaki收到這本書時欣喜萬分.他打開詩集讀到的第一首詩就是Rachel重病期間寫下的這一首悲傷的旋律”.Yoseph Moustaki:”這一個有關一個女人為愛英勇奮鬥的故事深深觸動我的內心深處,感動我的深層的心”.感人的詩詞,一字一句立即在Moustaki的腦海中幻化成一個個音符,串成本歌曲的旋律.他說:”旋律中充滿詩中的苦痛”.

現在請舞友們來欣賞本歌曲原始作曲者Yoseph MoustakiYossi Tzarfati所演唱的原始版本:


青蛙老師註:這個版本是The Parvarim Duo二重唱於Kibbutz Zikim(Zikim合作農場)公開場合演唱的錄音,年份不詳.

Yoseph Moustaki後來也說明了,為什麼第一個發行這首歌唱片的歌手不是他的原因.前面說了,這首歌是Yoseph Moustaki作於西元1958,當時他還在Ruhama合作農場耕作,並沒有出版唱片.當時一位住在Beit Alfa合作農場的作曲家Nahum “Nahcha” Heiman正在找尋並蒐集各個合作農場的作曲家和他們的作品.此時Yoseph Moustaki所在的Ruhama合作農場裏有一位知名的作曲家Shimon Cohen幫忙Heiman做這件事,Shimon Cohen當時每週一次在Ruhama合作農場教音樂,他聽到Yoseph Moustak這首寓意深遠的歌曲之後,將這首不可多得的歌曲推薦給Heiman.後來Heiman就把這首歌曲拿給當時跟他一起合作的"The Suburbs"二重唱(歌手:Yossi Hori Nissim Menachem)演唱,並在西元1964年發行,成為"The Suburbs"二重唱創團後首張發行的唱片.因此,這首歌曲首個正式演唱發行者是"The Suburbs"二重唱,而不是Yosef MustakiYossi Tzarfati這組最原始的The Parvarim Duo二重唱.

接下來請舞友們欣賞"The Suburbs"二重唱現場演唱:
(
青蛙老師註:間奏少了原唱The Parvarim Duo原曲優美的合音)


這首詩說情蕩氣迴腸,迷倒眾多以色列粉絲,Joseph Moustaki之後又有許多作曲者,不管以色列或是外國,紛紛以本詩為詞,譜出許多佳作,其中我們舞友們知道的版本應當就是西元1967Shmulik Kraus所寫的版本,也就是土風舞情話綿綿的配曲.有關於情話綿綿的簡介歡迎舞友們參閱青蛙的窩(https://blog.udn.com/frankflin01/183675615),在此不作贅述.以下列出最受歡迎,同一歌詞不同歌曲的作曲者如下:
1.Yoseph Moustaki,
西元1958
2.Shmuel Kraus,
西元19674
3.Zohar Levi,
西元196910
4.David Paulsen,
西元1971
5.Mordechai Zeira,
西元1990

西元1967,也就是情話綿綿這個版本發行這一年,這首歌曲的作曲者Shmuel Kraus與第一版懷念老歌的作曲者Yoseph Moustaki在特拉維夫相遇,Shmuel Kraus當面讚譽Yoseph Moustaki這首歌的旋律比他的好聽太多了.

接下來介紹我們土風舞配曲的版本,這一版是由以色列天后Ofra Haza演唱的.Ofra Haza的簡介在青蛙的窩中許多以色列舞蹈簡介中有提到,有興趣的舞友們可以到青蛙的窩部落格中參閱,在此不作贅述.這一版是在西元19837月發行在Ofra Haza”שירי מולדת”(音譯:Shirey Moledet;英譯:Homeland songs;中文意思:來自家鄉的歌)專輯A面第二首.但是因為譯音的關係,這張唱片將本歌曲音譯為:Zemer Nooge,跟我們早期的音譯:Zemer Nugeh不一樣,因此Ira Weisburd老師編這一首舞時將舞名取為跟歌名音譯一樣,因此舞友們在網路上看到懷念老歌的英文資料會是Zemer Nooge,而不是Zemer Nugeh.這首歌曲也因為天后的翻唱,讓這一首西元1958年創作出來的歌曲在25年後的西元1983年再創另一個高峰.

Ofra Haza ”שירי מולדת”專輯_唱片封面:


Ofra Haza ”שירי מולדת”專輯_唱片封底:


Ofra Haza ”שירי מולדת”專輯_唱片A:


Ofra Haza ”שירי מולדת”專輯_唱片B:


買到這張專輯的舞友賺到了,這張專輯唱片總共10首歌,裡面就有5首被拿來編舞.土風舞版的原曲都在這裡唷:

懷念老歌(A面第2)
愛人琴娜蕊(A面第4)
那瑪小姐(B面第2)
石榴樹(B面第3)
落魄的遊民(B面第4)

接下來老闆招待土風舞版原版音樂:


本舞是由Ira Weisburd老師編於西元1985,第二年,也就是民國75年弦歌就在第12屆在亞洲土風舞營中介紹,那一屆亞洲營介紹的舞至今仍有不少流傳下來.

本舞編舞者Ira Weisburd老師:


12屆亞洲土風舞營_手冊封面:


12屆亞洲土風舞營_手冊目錄:






老闆招待本舞中文舞序:


青蛙老師最喜歡編舞是第一段一開始就用滑併步開始,將依依不捨的深厚感情藏在眷戀的滑併步中.尤其是用3拍子時間跳2個動作,第一步外腳滑出去就用了2拍時間,不捨之情油然而出.藤步則暗喻情意纏綿繾綣;第二段舞伴換位後牽雙手後沉,直接表明倆人不忍分離.這幾個小動作就可以看出Ira老師寫情真的細緻入微.

老闆招待本舞原文舞序:


最後老闆招待本舞原編舞老師Ira Weisburd領舞的示範影帶:








參考資料:
1.
英文版維基百科
2.
第十二屆亞洲土風舞營手冊
3.
希伯來文歌曲網站:https://shironet.mako.co.il/
4.
音樂網站:https://secondhandsongs.com/
5.
英文網站:Geni-A Myheritage company
6.udn
部落格夏爾克的音樂故事:皮爾金/葛利格&易卜生的音樂劇


全站分類:不分類 不分類
自訂分類:以色列土風舞
下一則: 猶太情人舞-以色列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