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陽曆、陰曆、農曆三種不同曆法的關係與差異
2025/03/03 08:57
瀏覽165
迴響0
推薦4
引用0

陽曆、陰曆、農曆三種不同曆法的關係與差異

~2025.3.2 整理

它們的計算方式與時間週期有所不同,主要區別如下:

1. 陽曆(Solar Calendar)

 • 依據:以太陽的運行週期(地球繞太陽公轉)作為計算基礎。

 • 週期: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圈約為365.2422天,因此陽曆通常設置一年365天,每四年(閏年)增加一天(2月29日),以調整與實際天文週期的誤差。

 • 特點:

 • 一年分為12個月,每月長度固定(28-31天)。

 • 季節與曆法密切對應,例如春分、夏至等節氣固定在相對應的日期。

 • 代表曆法:公曆(格里曆,Gregorian Calendar)、古羅馬儒略曆(Julian Calendar)。

2. 陰曆(Lunar Calendar)

 • 依據:以月亮的運行週期(月相變化)為基準。

 • 週期:月亮繞地球一圈(朔望月)約為29.53天,因此陰曆每個月約29或30天,一年約354天,比陽曆短約11天。

 • 特點:

 • 因為一年比太陽曆短11天,所以每年的日期會逐漸向前推移,與季節不固定對應。

 • 沒有閏月調整,長期使用會導致春夏秋冬的季節錯亂。

 • 代表曆法:伊斯蘭曆(Hijri Calendar)。

3. 農曆(Lunisolar Calendar)

 • 依據:融合陰曆與陽曆,同時考慮月相變化與太陽運行週期。

 • 週期:基本上以月亮運行計算月份(每個月29或30天),但為了與太陽運行保持一致,每隔2-3年閏一個月,使得一年大約與陽曆同步(約365天)。

 • 特點:

 • 每年有12或13個月(閏年有閏月)。

 • 保持了陰曆的月相變化,同時透過閏月來與太陽曆的四季對應,因此春節等傳統節日不會偏離特定季節。

 • 有24節氣,如春分、冬至等,與太陽運行週期相關。

 • 代表曆法:中國農曆(漢曆)、希伯來曆(Jewish Calendar)。

三者的主要差異

曆法 /計算基準 /主要特點 :代表曆法

陽曆 /太陽運行(地球公轉) /每年365或366天,與四季同步 /公曆(格里曆)、儒略曆

陰曆 /月亮運行(月相變化) /每年約354天,不與四季同步 /伊斯蘭曆

農曆 /陰陽合曆(月亮+太陽) /平年12個月,閏年13個月,與四季同步 /中國農曆、希伯來曆

結論

 • 陽曆適合以太陽運行週期為主的社會,如現今的國際公曆。

 • 陰曆適合依據宗教信仰的節日,如伊斯蘭曆。

 • 農曆則是兼顧月相與太陽運行,適用於農業社會與傳統文化節日,如中國農曆新年、端午節、中秋節等。

因此,農曆雖然有時被稱為「陰曆」,但實際上它是「陰陽合曆」,並非純粹的陰曆。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