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失去17個邦交國
日前,聯合報黑白集有一篇「倘若失去17個邦交國」文章,提及:如果兩岸關係發生變化,邦交國應該80%以上可能會出問題。我國現有22個邦交國,若據此說法,即會有17個以上邦交國可能出問題。(註)
這篇文章,沒有太多人注意,也沒有一個談話節目以此為題,似乎印驗了俗語所說:「死豬不怕熱水湯。」反正斷多了,再斷幾個也無妨;畢竟,我們就只有幾個名不見經傳的邦交國而已。去年,有媒體隨機訪問路人,我國有幾個邦交國,幾乎沒有人答對,當然更不知道邦交國的國名了。
因為工作關係,長期與許多外交官為同僚,聽了太多外交上的事務,因此對於「斷交」乙事,特別敏感!去年,非洲有一個邦交國,叫「甘比亞」,跟我們要求一千萬美金的援助,由於甘國提不出援助計畫,我們回絕了,於是甘國主動與我們斷交。這是馬政府實施「外交休兵」後,第一個斷交的國家,所以目前我們邦交國保持22個。
回顧公元2000年,第一次政黨輪替,我們還有29個邦交國,阿扁總統實施「烽火外交」,在兩岸爭奪邦交國的情況下,連掉6個邦交國;其中,最可惜的是:與我們有一甲子情誼,且是中美洲最富庶的哥斯達黎加,就在阿扁總統即將卸任的那年,與我們斷交了。據說,我們所有邦交國不是不想跟我們斷交,而是想要轉與大陸建交時,遭大陸拒絕,於是只好維持現狀。
明年再次政黨輪替後,兩岸若不再有「外交休兵」的默契,前述「失去17個邦交國」,絕對不是危言聳聽;即使與大陸最難搞定的「教廷」,雙方採取比較彈性作法時,也會轉與大陸建交;最後,說不一定22國邦交國,一個也不剩。屆時,無論我們叫「中華民國」或叫「台灣國」,就只有自爽而已!
前揭文章又說:兩岸再開烽火外交之釁,台灣的損傷絕不僅在邦交國的數字,所有的外交空間與國際參與(包括TPP、RCEP等各類FTA)必定皆受連帶衝擊。倘若誰說「無實質影響」,那真是蓋頭鰻不知生死門。這句話,真叫擲地有聲!
當大家不滿馬政府,不滿貧富不均,不滿薪水太低,不滿......等等時,看看這篇文章,想一想我們的未來。
註:參閱http://udn.com/news/story/7338/1236075
- 1樓. 【無★言】雲遊到世界的另一端2015/10/10 08:45
「據說,我們所有邦交國不是不想跟我們斷交,而是想要轉與大陸建交時,遭大陸拒絕,於是只好維持現狀。」
正是如此。我不知道台灣人怎麼一回事,搞不清狀況。覺得可能是「附魔」,有鬼附身。言語行事異於常理。
確實,台灣似乎被一種似是而非的思想所迷惑,這種思想不到大禍臨頭幾乎不會清醒。當有人持不同的意見時,這些人還會群起攻之,直到此人心灰意冷為止。有道是:要毀滅一個人,先讓他瘋狂,台灣現況正是如此。 夏老師 於 2015/10/11 22:52回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