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我們從圖西斯(Thusis)上車,搭乘伯尼納快車(Bernina Express),走阿爾布拉鐵道(Albula Railway),在聖摩里茲(St. Moritz)下車過夜,隔天再繼續走伯尼納鐵道(Bernina Railway),到義大利的提拉諾(Tirano),除了車站,一路都是崇山峻嶺 ,人煙稀少;第一天中途,列車開到一個名叫菲利瑟(Filisur)的小車站,規模就像印象中台鐵林內、二水、柳營這些車站,但猛然發現,旁邊停著一列開往達沃斯(Davos)的列車,距離菲利瑟也僅20公里;近三十多年,達沃斯拜達沃斯論壇(Davos Forum)之賜,名聲如雷貫耳,一般人大概只知道在瑞士東部,不知其正確位置,想像應是個大都市,沒想到此時就在附近,像在台灣中南部鄉下的隔壁鄉那種感覺,更沒想到是個小山城。
廣告說可以從冰河到棕櫚樹,看盡兩種截然不同景觀的伯尼納快車,是到瑞士旅遊的重要行程,如前段所述,伯尼納快車行駛在阿爾布拉鐵道,及伯尼納鐵道兩段鐵道上,兩段鐵道的絕大部分路線,都在瑞士東南部的格勞賓登邦(Canton of Graubunden)境內,分別長61.6及60.7公里,都建於20世紀初,已有一百多年歷史,2008年列名世界遺產;兩段鐵道都行駛在阿爾卑斯山的高山深谷間,時而高山草原,牛犢倘佯,時而皚皚雪峰,在陽光下閃閃發亮,山腳下一泓土耳其藍水色的湖泊,波光粼粼,時而行走在山崖峭避,坡陡路彎,隧道高橋,驚聲連連,令人印象深刻。
格勞賓登邦位在瑞士最東南部,與列支敦斯登、奧地利、義大利為鄰,全邦都位在阿爾卑斯山脈中,高山縱橫,群峰嶙峋,海拔從260到4049公尺,高低落差相當大,瑞士五條流域中的四條河流,包括歐洲排名第二的的多瑙河(Daniel River),其左岸最大支流茵河(Inn River),和排名第三的萊茵河(Rhine River),其源頭的前、後萊茵河(Anterior & Posterior Rhine),都發源自格勞賓登邦,小部分區域則屬義大利注入地中海的波河(Po River)、阿迪節河(Adige River)流域。格勞賓登邦是瑞士26個邦中面積最大的邦,但人口只有20萬人,也是人口密度最低的邦,每平方公里才28人,首府是庫爾(Chur),也是最大的城市,但常住人口也只是3.5萬,我們看來就是個小城,前一段提到的達沃斯,人口也只有一萬,更是小山城,我們晚上要投宿的聖摩里茲(St. Moritz) ,人口更只有五千人,但後兩處都是著名的旅遊度假、滑雪的中心。
達沃斯論壇正式名稱是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簡稱WEF)每年一月在達沃斯的會議中心(Congress Center)召開,像2025年的論壇就安排在25/01/20-24前後五天,根據大會的統計資料,有來自超過125國的人士,總共3000人參加,當中來自各國各行各業的決策者,包括政府首腦、銀行總裁、商界領袖和國際組織的領導人就有350人,各國部長級以上的與會官員達61位,剛回鍋當選的美國總統川普,則以視訊發表演說,開會期間有282架私人飛機及政府專機,搭載與會人員及官員抵達蘇黎士及附近的其他機場;大陸的總書記習近平則曾在2017年親自參加,並在開幕典禮發表主題演說,可以這麼說,達沃斯論壇從1971年開始以來,全世界有頭有臉的各界領袖,大概都至少曾一次親自參加;依據世界經濟論壇(WEF)網站資料,2025年年會主題為「智能時代的合作」(Collaboration for the Intelligent Age),下分有相互關聯的五個子題:重建信任(Rebuilding Trust)、重塑成長(Reimagining Growth) 、人才投資(Investing in People)、保衛地球(Safeguarding the Planet)及智能時代的產業(Industries in the Intelligent Age)。
從上一段論壇的「卡司」,不難想像達沃斯論壇是一場全球囑目,影響深遠的國際高階峰會,但這麼重要的大型會議,不難想像交通、食宿、安全的安排,千頭萬緒,卻可以在一個人口僅一萬,位在群山之中的小山城召開,且從1971年開始後,越來越盛大,委實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令人佩服;瑞士土地面積4.1萬平方公里,比台灣大14%,人口873萬,只是台灣人口的37%,在世界上只能算是小國家,但說達沃斯論壇是小國家的大舞台,我想沒有人不同意。
附帶一提,世界經濟論壇(WEF)2019年前,每年會公佈全球競爭力報告(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跟也在瑞士洛桑的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簡稱IMD)所公佈的世界競爭力年鑑(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一向被世界各國政府奉為施政的重要參考指標,台灣也不例外;2025 IMD世界競爭力年鑑,台灣排名第6,另外2019年WEF最後一次公佈的報告,台灣則排名全世界第12。
達沃斯雖只是一個小山城,卻能成為全世界領袖的對話的平台,背後依賴的絕對是瑞士長期累積的國家競爭優勢,學界有不少這方面的研究及討論,一般說法其原因包括:1. 中立穩定的國際形象,2. 細緻有效的基楚設施,3. 頂尖的教育與創新能力,4. 高度國際化的社會文化等幾項優勢。從2021/6當時的美國總統拜登,及俄羅斯總統普丁,選擇日內瓦為美俄峰會的舉辦地點,到2025/5月,美中對等關稅問題鬧僵以後,也是選擇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第一回談判,再再都顯示瑞士在國際關係上,可被大國信任的角色,更不用說聯合國的日內瓦辦事處,及無數全球性組織,包括世界衛生組織(WHO)、世界貿易組織(WTO)、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OC)、國際紅十字會、國際勞工組織、國際清算銀行⋯等等,總部都在瑞士,再再都顯示瑞士將自身的競爭優勢,轉化為全球的影響力,小國家卻擁有大舞台,令人羨慕,也令人佩服。
▲達沃斯會議中心,照片前面中間的那棟建築,可容納五千人,是每年一月達沃斯論壇舉行的會場,一月隆冬,這時達沃斯一片白雪皚皚。(摘自Wikipedia)
▲夏季的達沃斯,照片中間前面人字形咖啡色屋頂的建築是Zondacrypto Arena,是冰上曲棍球、冰上競速等冬季運動的體育館,可容納七千多觀眾;達沃斯也是著名的滑雪勝地,附近山區有很多著名的戶外滑雪場。(摘自Wikipedia)
▲▼達沃斯及格勞賓登邦的地圖(上),及伯尼納快車的行駛路線(下),主要路線是從圖西斯到聖摩里茲的阿爾布拉鐵道(Albula Railway),及聖摩里茲到義大利提拉諾的伯尼納鐵道(Bernina Railway)。
▲▼伯尼納鐵道的象徵,布魯西奧螺旋路橋的空拍(上,Bristol Spiral Viaduct),及阿爾布拉鐵道的象徵,離菲利瑟不遠,有六個橋拱的朗德瓦薩高架橋。(下,Landwasser Viaduct)(摘自Wikipedia)
▲▼阿爾布拉鐵道上的菲利瑟車站(上),從這裡可換搭Davos Platz-Filisur鐵道線的電車到達沃斯,只20公里,照片左下角是該鐵道的維森拱橋(下,Wiesen Viaduct)。(摘自Wikipedia)
▲瑞士的鐵道交通一向以準時聞名,這應也是瑞士的競爭優勢之一,每個車站,不管大小,都會有這樣的國鐵鐘(Swiss Railway Clock),國鐵鐘已成瑞士的國家象徵,照片是伯尼納鐵道位在義大利的提拉諾站。
▲▼優質的公共建設,是瑞士這個小國家,卻擁有國際大舞台,背後的原因之一,也是其國家競爭優勢之一,鐵路網及隧道工程是其中最被讚譽的兩項公共建設。上圖是瑞士全國鐵路網,是歐洲國家中最密的,包含標準軌(軌距1435公釐)及窄軌(軌距1000公釐),及下圖瑞士1998年,開始實施的新阿爾卑斯鐵路連接計劃(New Railway Link through the Alps),以加速中歐、南歐間,兩條縱貫阿爾卑斯山南北的鐵路建設,尤其隧道,包括哥達鐵道(Gotthard Railway)長57公里的哥達基線隧道、15公里長的切內里基線隧道、9.4公里長的齊默山基線隧道,及勒奇山鐵道(Lotschberg Railway)長35公里的勒奇山基線隧道,目前皆已完工通車。(摘自Wikipedia)
▲▼阿爾卑斯山區佔瑞士的70%,山川縱橫,高低起伏甚大,山區的鐵道,很多都顛覆我們鐵道只能在平地的印象,像上圖行走在半山腰的勒奇山鐵道(Lotschberg Railway);此外瑞士的窄軌鐵道,很大比率是所謂齒軌鐵道(Rack Railway),中間多加了一道齒輪,讓火車可以突破坡度的限制,最大可達48度,當然速度無法很快,但至少可登上高山,像下圖是少女峰的溫根阿爾卑鐵道(Wengernalp Railway),就是齒軌。(摘自Wikipedia)
▲▼達沃斯論壇的創辦人史瓦布(Klaus Schwab,1938-),在2025年大會致詞(上),從1971年論壇開始後,史瓦布就一直擔任大會主席,直到2025/04/21卸任,照片是1971年,史瓦布仍是30歲出頭的年青小伙子,主持論壇的舊照(下),當時還稱歐洲管理論壇(European Management Forum)。(摘自Wikipedia)
▲▼達沃斯論壇從1971年開始以來,全世界有頭有臉的各界領袖,大概都至少曾一次親自參加;照片是2025年的達沃斯論壇,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與亞塞拜然總統Ilham Aliyev的合影(上),及2007年俄羅斯總統普丁與大會主席史瓦布握手(下)。(摘自Wikipedia)
▲1992年達沃斯論壇大會,美國國務卿季辛吉(最右),與當時仍未解體的蘇聯集團附傭國領導人合影,從右起包括烏茲別克、烏克蘭、摩多瓦、哈薩克、白俄羅斯、亞塞拜然及羅馬尼亞等國。(摘自Wikipedia)
▲▼夏天的聖摩里茲車站,紅色車廂是伯尼納快車,和冰河快車(上),及聖摩里茲湖(下)。聖摩里茲是與達沃斯齊名的渡假、滑雪勝地。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