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天下午的行程是在梅丈岳山頂公園,遠眺三方五湖及日本海,湖景婉約秀麗,所見不管海水及湖水,呈現不同程度的蔚藍,水色迷人,遠山迆邐,山頂猶見覆雪,景色令人陶醉;從山頂下來,車子馳騁在山海之間狹窄腹地的公路上,車行平隱,今晚我們預計投宿在一個日文發音為Obama,名叫小浜,人口才2.9萬,屬於福井縣的海濱小鎮,小鎮靜謐純樸,超過四層樓建築不多,暖暖夕陽與朝曦映照市街,溫馨迷人,福井縣在日本是屬北陸地區。
日本北陸地區一般指本州濱臨日本海這一面,包括福井、石川、富山、新潟四縣,所謂「北陸四縣」,也有說法不包括新潟,即「北陸三縣」;儘管個人曾去過日本40多趟,但目的地大多在濱臨太平洋這一面的東京、大阪、橫濱等商業活動集中的都會區,北陸地區一直未曾去過;這個地區有些像台灣的花東,位置偏遠,純樸無華,但風景秀麗。
記得1980年第一次去日本,是到東京及大阪出差,内人伯父那時住在日本海這一側,屬山陰地區島根縣松江市,持地到大阪來看我,臨行前他說,我從大阪搭飛機回台灣,會比他早到家,因為他搭火車,要從岡山轉回松江,足足要四個多小時;那時不甚了解他的說法,以為到處都跟東京大阪一樣,都是車水馬龍,後來才了解,日本海那一面,對日本而言,相對偏遠。
今天上午去所謂北陸道總鎮守的氣比神宮,神宮因祀奉天皇,德配神宮尊稱;屬多神教的日本神道教,祀奉天地萬物諸多神祗,有鳥居的地方稱神社,但只有祀奉皇室相關者,才配稱神宮;氣比神宮内櫻花已接近滿開,比我們在南邊的琵琶湖一帶所見者,還開得更盛;可能靠近日本海,從台灣附近海面北上的黑潮(Kuroshio Current),其分支流經日韓之間的對馬海峽,再進入日本海,也使得日本海沿岸溫度較高。
中午我們到一個形式有些像以前東京築地魚市場,但規模相對小很多的敦賀魚市場參觀並吃午餐,有許日式新鮮生魚片丼飯,鮮艷紅色,脚長腿長的帝王蟹,及貝殼類海鮮供遊客挑選,當埸烹煮燒烤;這裡是北陸最大的漁市,食材皆為前一日從日本海補獲,但遊客並不擁擠,跟東京築地摩肩接踵情形,迥然不同。
氣比神宮也是日本俳聖松尾芭蕉,元祿二年(1689)與其弟子河合曾良壯遊,即所謂「奧之細道」的最終參訪地,他們的行程自當時江戶(東京)千住開始,經奧陸道,卽東北地方,到日本海側的秋田折向南,沿日本海岸的北陸到福井縣敦賀港,之後就一路返回歧阜縣的大垣,氣比神宮庭園的一角,也有芭蕉翁的塑像,底座並刻有他吟詠的俳句。
儘管北陸現在相對偏僻,但歷史上面向日本海的敦賀港,曾經是日本來往歐洲的門戶;根據敦賀鐵路資料館的資料,1912年(明治45年)起,從東京新橋就有所謂「歐亞國際聯繫列車」開往敦賀,旅客橫越日本海到俄羅斯海參崴,搭西伯利亞大鐵路,再轉往歐洲;東京與巴黎之間僅需17天,比起繞南海、印度洋,再到歐洲,需時30天的的海運,時間幾乎少一半;敦賀也是當時3~4個歐美地圖上會標示的日本地名,其重要性不言可喻,也是敦賀的黃金時代。
日本海這個名稱,我們覺得殆無疑義;其實這個名字,日本跟南、北韓之間,存在不小爭議;情形就如同位於日本海,離日本及韓國約略等距離的海中一片岩礁,英文稱Liancourt Islands的情形相似;日本稱這些岩礁為竹島(Takeshima),韓國則稱獨島(Dokdo),雙方都強硬認為擁有這些岩礁的主權;南、北韓一直分別稱這片海域為東海或韓國海及朝鮮東海,並不同意日本海稱呼;日本則搬出明神宗萬曆12年(1602)編成的「坤輿萬國全圖」,證明日本海是歷史上約定成俗的說法;坤輿萬國全圖是歷史上第一次稱這片海域為日本海的世界地圖。
日韓之間日本海名字的歷史爭議,卻要靠明朝坤輿萬國全圖證明,應該是當年編纂的義大利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禮部尚書徐光起,及太僕寺少卿李之藻等人,始料所未及。
▲▼從福井縣梅丈岳山頂公園遠眺三方五湖及日本海,上圖自左而右,可以看到日向湖、久久子湖、水月湖及营湖一角;下圖自左而右,則可見日本海,日向湖即一小角的久久子湖;三方五湖不同時間,不同季節會呈現不同層次的蔚藍水色,是北陸最美的風景點之一,下篇會詳細介紹。
▲▼梅丈岳山頂公園東側看台遠眺(上);下圖則為西側看台遠眺,左邊是水月湖,右邊是日本海若狹灣的支灣久見世灣,水月湖上方可以看到三方湖一小角。
▲▼從福井縣小浜市投宿旅館遠眺,小鎮樸素無華,海水蔚藍迷人。小浜的日文發音為Obama,旅館内特別擺一個歐巴馬的人形看板供遊客拍照。
▲另一角度的小浜市,小鎮人口僅2.9萬,超過四層樓建築不多。
▲▼北陸這一帶沿公路兩旁所見景色。
▲▼北陸這一帶沿公路兩旁所見景色。
▲▼藍色區域是北陸,有所謂北陸四縣或北陸三縣,相差就是最北的新潟縣是否計入。
▲北陸現在已有新幹線,2015年已通車到石川縣金澤,金澤敦賀則預計2023年完工,敦賀京都則預計2031年才動工。
▲明神宗萬曆12年(1602)完成的坤輿萬國全圖中日本海的一角,日本海名稱,日本和兩韓之間有不小爭議,兩韓堅持名稱是朝鮮海,東海或朝鮮東海,各不相讓;進入下列任一網址,就有高解析度彩色版坤輿萬國全圖,可放大檢視細節,便利閱覽,不會像以前,密密麻麻擠在一起,無法看清楚,更無法檢視;此為坤輿萬國全圖流落到日本,六個版本之一,日本後來加以上色,並上網。
https://en.wikipedia.org/wiki/Kunyu_Wanguo_Quantu
▲日韓兩國對日本海中,分别稱竹島及獨島的主權,爭執不下,也跟台中日之間的釣魚台群島主權一樣,至今懸而未決。Google地圖上以日本海(東海),兩邊不得罪方式處理,台灣其實也是以相同方式處理,但一般都以日本海稱之。
▲▼上圖是敦賀港一瞥,下圖是日本列島附近海流,其中1. 黑潮 2.黑潮續流 3.黑潮再循環流 4.對馬暖流 5.津輕暖流 6.宗谷暖流 7.親潮 8.リマン(Liman)寒流;北陸日本海沿岸受惠於黑潮温暖海流,溫度明顯比位置偏南的琵琶湖一帶還高,海上漁產也豐富。
▲▼敦賀港像東京築地的漁市場,是北陸第一大,但規模及遊客數,還是比築地小很多。
▲▼▼敦賀港漁市場。
▲▼敦賀港漁市場琳琅滿目的丼飯(上),及一個攤位的帥哥老闆。(下)
▲▼敦賀的鐵路資料館(上),一百年前敦賀曾是日本通往歐陸捷徑的玄關,從東京新橋有所謂「歐亞國際聯繫列車」開往敦賀,搭船橫越日本海到俄羅斯海參崴,接上西伯利亞大鐵路,轉往歐洲各地,時間比海運幾乎要省一半。
▲▼敦賀的氣比神宮(上),其島居(下)高11公尺,和奈良春日大社、廣島嚴鳥神社的鳥居,合稱日本三大鳥居。
▲▼氣比神宮正殿(上),和庭院中幾乎要滿開的櫻花(下),受黑潮影響,這裡氣溫比琵琶湖一帶還高,櫻花也早開。
▲▼日本俳聖松尾芭蕉,元祿二年(1689)與其弟子河合曾良壯遊之奧之細道,由江戶(東京),逆時針方向,至岐阜縣大垣的詳細路線圖(上),氣比神宮是松尾芭蕉最終參訪地之一,氣比神宮庭園的一角,也有芭蕉翁的塑像(下)。
2019/05/20 11:55
特前來恭喜您所發表「北陸行腳-日本海風雲」一文,已經登上聯合新聞網首頁,旅遊頻道│下拉選單│編輯精選,歡迎有空前往觀看。^_^
非常謝謝您的好文分享,此推薦是利用轉址的方式連結到您的文章。如此文有原因不希望被推薦,請到電小二訪客簿留言,會盡快協助取下。
電小二
特前來恭喜您所發表「北陸行腳-日本海風雲」一文,已經登上udn部落格粉絲專頁,歡迎有空前往觀看。^_^
非常謝謝您的好文分享,此推薦是利用轉址的方式連結到您的文章。如此文有原因不希望被推薦,請到電小二訪客簿留言,會盡快協助取下。
電小二
- 9樓. 被困在城堡裡的長髮公主2021/08/27 11:02
- 8樓. fushengpoet2019/05/25 07:58
兼容知性與感性的深度旅行,地緣文化的介紹更具獨到眼光,感謝分享!
- 7樓. ynn6002019/05/19 20:16
日本總是給人到處都乾乾淨淨的印象, 不簡單.
人民的勤快自愛可想而知.
ynn
台灣一年到日本旅遊的人數有四百多萬人次,乾淨絕對是選擇的考量點之一,即使鄉下也是乾乾淨淨。 Charles Lin 於 2019/05/21 17:57回覆 - 6樓. 黃 發2019/05/19 18:54林さん 非常道歉!
福島縣『鶴ケ城』於1868年『戊辰の役』大火燒毀,打字誤植1686年,
特此更正!
謝謝。 Charles Lin 於 2019/05/22 17:27回覆 - 5樓. 黃 發2019/05/19 17:56『凡是走過必留下痕跡』
『芭蕉』行跡走過長野縣(信州)軽井澤の紀念碑文。謝謝分享。 Charles Lin 於 2019/05/22 17:26回覆 - 4樓. 黃 發2019/05/19 17:50『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
林さん 日本郵輪旅快樂平安返台,恭喜!
日本福島縣『鶴ケ城』荒城月紀念碑文,設立於『鶴ケ城』廣場公園邊側秘境地方,
一般團體遊客少有探訪之地。
鶴城建立於1639年,1686年『戊辰の役』大火燒燬,現今『天守閣』為重建樣子。20多年前,曾公出去過會津若松兩次,Fujitsu相關合作單位在那裡,Fujitsu也跟AMD合設個Flash記憶體的晶圓廠,也在會津若松。
Fujitsu同事曾帶我們去參觀鶴城,那時我對幕末時代,"尊王攘夷派"和"大政奉還派"之間鬥爭的歷史,所知有限,Fujitsu朋友以英文介紹,似懂非懂,對戊辰之役中,位於現在鹿兒島的薩摩蕃打到會津若松來,更無法理解。
我那時在會津若松第一次吃生馬肉,也印象深刻。
Charles Lin 於 2019/05/22 17:25回覆 - 3樓. 一畝桑田2019/05/19 13:46也去了北陸,
写了一篇旅人的北陸行脚。
哈哈,跟校長很有默契,連文章標題目都相似,期待大作貼文。 Charles Lin 於 2019/05/21 17:37回覆 - 2樓. 黃 發2019/05/18 21:49新潟(越後)是日本近代大文豪『川端康成』作品『雪國』の背景舞台。
最經典之一句名諺是『火車經過長長隧道之後,即到達雪國『新潟』了!
『新潟』(越後)至今仍是日本海測最熱鬧、最具文化歷史地區,『奧の細道』特展之所以
選擇『新潟市』展出,更具歷史價值意義!
2016年5月在新潟美術館巧遇『奧の細道』特展,個人有幸順道參觀,是一趟畢生難忘旅程。
謝謝來訪及很有深度留言。
先前去日本東北旅遊,路線與部份芭蕉翁的奧之細道重疊,感覺像小時候在鄉下,每當稻子收割時,跟在大人後面撿拾掉落稻穗,偶有收穫時驚喜的心情,也寫了一篇奧之細道拾穗,特附於後供參考。
我之前在IC設計服務業工作,新潟是北陸地區,少數曾聽日本分公司同仁說,有Business Opportunity的地方。
「奧之細道」拾穗
http://blog.udn.com/charleslin9863/112888969
Charles Lin 於 2019/05/22 17:05回覆 - 1樓. 我是google迷2019/05/17 08:33長知識了。那臺灣要怎麼直接到?
1895~1945,台灣是日本時代,1916之後,應該也有台灣人循此路線前往歐洲,但可能要在傳記裡才能發現,我會注意找找看。
經西伯利亞,其實華航2000年左右開始,有部份歐洲航線,開始飛經西伯利亞,2018年以後,所有華航歐洲航線,去程都飛經西伯利亞,而且越飛越北,都進入北極圈,下圖是飛倫敦的飛行航線。
Charles Lin 於 2019/05/21 17:52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