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家長談教育(七)
2008/03/14 10:50
瀏覽607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與家長談教育(七)
親愛的家長:
感謝您提供學校珍貴的意見,我們非常認同您「增加一堂實習課」與「讓孩子們嘗試些人生體驗」的看法。
大家都知道,一個完整的課程、完美的課程,課程必須結合生活,生活必須融入課程。學習的成果要能呈現在生活的實踐中,要能表現在行為上,才是活的學問、有用的學問;知識如果脫離生活,那是死的知識、沒有生命的知識,有「人生體驗」的知識,才是自己的學問。對於您的體認,我們深有同感。
我們學校的教學活動,皆能基此理念,課程與生活結合,每節課都是「實習課」;而不是「增加一堂實習課」而已。
至於「讓孩子們嘗試些人生體驗」的問題,我認為人生體驗應從「生活」入手,從生活中體驗人生。如何從生活中體驗人生呢?茲提出幾點淺見僅供卓參:
其一,簡撲的生活:這是一個富裕的年代,現代孩子生在富裕、長在富裕,大都享受衣食無虞的生活,無法體驗豐衣足食背後艱辛的一面、打拼的一面。孩子們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甚至競相以奢靡為榮,不知簡撲生活的可貴。所以,如何建立孩子簡撲的生活觀,我認為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嚴肅的課題。
其二,勤勞的生活: 好逸惡勞,人性之弱點。後漢書說:「人生在勤,不索何獲」。意思是說:人生之要務是勤勞,不勤勞努力,人生追求將什麼也得不到。要養成孩子勤勞的習慣,在家裡可從做家事開始,在學校可從整潔活動入手。俗語說:三歲看到老。從小養成孩子們勤勞的習慣,對其未來之影響是既深且遠的。
其三,倫理的生活:也許好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與經驗:好像現在很高比例的小孩子,沒大沒小、沒規沒矩、不懂得尊重他人、不知道關懷別人、不容易接受師長教導、沒有公領域的觀念等等。國民小學教育,以生活教育與品德教育為中心。但是,孩子往往認為:生活習慣好、品德表現佳,還不如「考取高分」容易取得父母歡心。
總而言之,要「讓孩子們嘗試些人生體驗」,我認為應從「生活」中去體驗;體驗簡撲的生活、勤勞的生活、倫理的生活,如此才能回歸教育核心、回歸教育本質。如果把教育等同「拼分數」,教育將被窄化、被扭曲、被本末倒置、被模糊焦點。教育脫離了生活,就如您所說的「紙上空談」,不知您是否認同?
校長 敬上
親愛的家長:
感謝您提供學校珍貴的意見,我們非常認同您「增加一堂實習課」與「讓孩子們嘗試些人生體驗」的看法。
大家都知道,一個完整的課程、完美的課程,課程必須結合生活,生活必須融入課程。學習的成果要能呈現在生活的實踐中,要能表現在行為上,才是活的學問、有用的學問;知識如果脫離生活,那是死的知識、沒有生命的知識,有「人生體驗」的知識,才是自己的學問。對於您的體認,我們深有同感。
我們學校的教學活動,皆能基此理念,課程與生活結合,每節課都是「實習課」;而不是「增加一堂實習課」而已。
至於「讓孩子們嘗試些人生體驗」的問題,我認為人生體驗應從「生活」入手,從生活中體驗人生。如何從生活中體驗人生呢?茲提出幾點淺見僅供卓參:
其一,簡撲的生活:這是一個富裕的年代,現代孩子生在富裕、長在富裕,大都享受衣食無虞的生活,無法體驗豐衣足食背後艱辛的一面、打拼的一面。孩子們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甚至競相以奢靡為榮,不知簡撲生活的可貴。所以,如何建立孩子簡撲的生活觀,我認為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嚴肅的課題。
其二,勤勞的生活: 好逸惡勞,人性之弱點。後漢書說:「人生在勤,不索何獲」。意思是說:人生之要務是勤勞,不勤勞努力,人生追求將什麼也得不到。要養成孩子勤勞的習慣,在家裡可從做家事開始,在學校可從整潔活動入手。俗語說:三歲看到老。從小養成孩子們勤勞的習慣,對其未來之影響是既深且遠的。
其三,倫理的生活:也許好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與經驗:好像現在很高比例的小孩子,沒大沒小、沒規沒矩、不懂得尊重他人、不知道關懷別人、不容易接受師長教導、沒有公領域的觀念等等。國民小學教育,以生活教育與品德教育為中心。但是,孩子往往認為:生活習慣好、品德表現佳,還不如「考取高分」容易取得父母歡心。
總而言之,要「讓孩子們嘗試些人生體驗」,我認為應從「生活」中去體驗;體驗簡撲的生活、勤勞的生活、倫理的生活,如此才能回歸教育核心、回歸教育本質。如果把教育等同「拼分數」,教育將被窄化、被扭曲、被本末倒置、被模糊焦點。教育脫離了生活,就如您所說的「紙上空談」,不知您是否認同?
校長 敬上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