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陣的資料採集
2008/03/21 10:18
瀏覽1,737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宋江陣的資料採集
一、田野採集的必要因素
宋江陣始於何人、源自何時、產自何地?文獻沒有翔實記載。宋江陣始於何人---已不可考;源自何時---僅能推測;產自何地---大致閩南。
宋江陣因無文獻明確記載,沒有秘笈,更無教本,自古皆以「身」示範、以「口」傳授,沒有固定範式可循。其後又因師承有別,傳授內容有所差異;或因年代久遠,傳授內容逐漸失傳,宋江陣薪傳面臨困境,因此,宋江陣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必須先進行田野調查,採集宋江陣相關資料,以解決此諸多問題。
二、田野調查的準備工作
田野調查又稱田野工作,是社會科學蒐集資料重要的方法,它包括觀察、調查、訪問、問卷、採集、紀錄、分析、整理等工作。在進行田野工作之前,首先要蒐集、查閱歷史文獻、閱讀相關資料、分析整理資料,進而應用資料。
田野工作要達到成效,準備工作極為重要,事前準備工作愈充分,成果將愈豐碩。田野調查的準備工作可分成硬體與軟體:「硬體」包括攝影機、錄影機、錄音機、筆、筆記本、資料卡、資料袋、交通工具、訪談禮物、問卷郵寄與受訪鐘點費等;軟體大致包含資料蒐集、問題擬訂、問卷設計、分析方法與調查策略等。
以資料蒐集而言:要蒐集哪些資料?要去那裡蒐集?完整的知識體系,非單一學問即可建立,它必須結合其他相關學科,參酌相關理論,方能成為完整的學問。以傳統民俗宋江陣為例,它要採集的項目有歷史源流、民俗信仰、師承狀況、操練方法、兵械種類、套路教習、行陣操練、教學設計等等。因此,它必須包含歷史學、文化學、地方誌、移民史、社會學、民俗學、宗教學、教育學、體育學、武學、兵學等學科的知識。資料的類別,大致可分為報章、雜誌、圖書、圖畫、地圖、照片、影片、聲光媒體、網路數位等項,這些資料可依其性質找尋來源出處,廣泛蒐集,系統整理,有效應用。
以問題擬訂而言:進入田野現場的第一步,首在選擇主題、蒐集資料、整理資料、熟讀資料,而後就要針對主題,擬訂調查問題,設計問卷題目。
總之,如何進入田野工作現場,端視工作目的去做行前準備,才能符合工作需求,才能達成工作目的。充分的軟硬體準備,才是田野調查的成功關鍵。
三、田野現場的行動要務
田野現場常用「觀察法」與「訪問法」來蒐集資料,觀察法要利用身體感官來觀察現場,訪問法可以彌補觀察之不足,可以深化或檢驗觀察所得的資料。
何謂觀察法?觀察法就是利用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與感覺等五覺,來蒐集所需要的資料。以觀察宋江陣現場活動為例,如觀察其宗教儀式、行陣陣式、兵械種類、隊員人數、旌旗樣式、兵械套路、雙人對套、鑼鼓配樂、喊聲助威、規則規律、迷信禁忌、活動日期、表演時間、社會背景、觀眾對象、觀眾反應等項目。然後輔以硬體設備,如攝影機、錄影機、錄音機、筆、筆記本等輔佐工具,加以詳細紀錄。
何謂訪問法?訪問法是從事訪談、問卷的工作。訪問法是彌補觀察法無法深入之研究方法。從事宋江陣田野訪問工作,因受訪者大都為鄉間耆老,文化水平不高,少有受訪經驗,如採用太過學術化、太過正式化的訪問,可能會造成受訪者的緊張,影響訪問結果。最理想的訪問方式,首先要和受訪者建立良好關係,用話家常的方式,表明訪問之教學需求與文化傳承目的,以取得對方信任,並激起民間老藝師的文化傳承使命感,使其樂於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錄音錄影是紀錄訪問內容最佳方式,但使用前應徵得對方首肯。每次訪問,應留下完整的訪談內容,以及受訪者的基本資料,如:受訪者的姓名、性別、年齡、學歷、經歷、地址、電話等資料。這些資料庫的建立,一方面佐證訪談資料的真實性;一方面可以建立教育資源人才庫,以供日後再提供協助。採集後的資料,一定要做好印證、考證、比對、檢驗等工作,除錯求真,實事求是,避免照單全收,以訛傳訛。
一、田野採集的必要因素
宋江陣始於何人、源自何時、產自何地?文獻沒有翔實記載。宋江陣始於何人---已不可考;源自何時---僅能推測;產自何地---大致閩南。
宋江陣因無文獻明確記載,沒有秘笈,更無教本,自古皆以「身」示範、以「口」傳授,沒有固定範式可循。其後又因師承有別,傳授內容有所差異;或因年代久遠,傳授內容逐漸失傳,宋江陣薪傳面臨困境,因此,宋江陣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必須先進行田野調查,採集宋江陣相關資料,以解決此諸多問題。
二、田野調查的準備工作
田野調查又稱田野工作,是社會科學蒐集資料重要的方法,它包括觀察、調查、訪問、問卷、採集、紀錄、分析、整理等工作。在進行田野工作之前,首先要蒐集、查閱歷史文獻、閱讀相關資料、分析整理資料,進而應用資料。
田野工作要達到成效,準備工作極為重要,事前準備工作愈充分,成果將愈豐碩。田野調查的準備工作可分成硬體與軟體:「硬體」包括攝影機、錄影機、錄音機、筆、筆記本、資料卡、資料袋、交通工具、訪談禮物、問卷郵寄與受訪鐘點費等;軟體大致包含資料蒐集、問題擬訂、問卷設計、分析方法與調查策略等。
以資料蒐集而言:要蒐集哪些資料?要去那裡蒐集?完整的知識體系,非單一學問即可建立,它必須結合其他相關學科,參酌相關理論,方能成為完整的學問。以傳統民俗宋江陣為例,它要採集的項目有歷史源流、民俗信仰、師承狀況、操練方法、兵械種類、套路教習、行陣操練、教學設計等等。因此,它必須包含歷史學、文化學、地方誌、移民史、社會學、民俗學、宗教學、教育學、體育學、武學、兵學等學科的知識。資料的類別,大致可分為報章、雜誌、圖書、圖畫、地圖、照片、影片、聲光媒體、網路數位等項,這些資料可依其性質找尋來源出處,廣泛蒐集,系統整理,有效應用。
以問題擬訂而言:進入田野現場的第一步,首在選擇主題、蒐集資料、整理資料、熟讀資料,而後就要針對主題,擬訂調查問題,設計問卷題目。
總之,如何進入田野工作現場,端視工作目的去做行前準備,才能符合工作需求,才能達成工作目的。充分的軟硬體準備,才是田野調查的成功關鍵。
三、田野現場的行動要務
田野現場常用「觀察法」與「訪問法」來蒐集資料,觀察法要利用身體感官來觀察現場,訪問法可以彌補觀察之不足,可以深化或檢驗觀察所得的資料。
何謂觀察法?觀察法就是利用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與感覺等五覺,來蒐集所需要的資料。以觀察宋江陣現場活動為例,如觀察其宗教儀式、行陣陣式、兵械種類、隊員人數、旌旗樣式、兵械套路、雙人對套、鑼鼓配樂、喊聲助威、規則規律、迷信禁忌、活動日期、表演時間、社會背景、觀眾對象、觀眾反應等項目。然後輔以硬體設備,如攝影機、錄影機、錄音機、筆、筆記本等輔佐工具,加以詳細紀錄。
何謂訪問法?訪問法是從事訪談、問卷的工作。訪問法是彌補觀察法無法深入之研究方法。從事宋江陣田野訪問工作,因受訪者大都為鄉間耆老,文化水平不高,少有受訪經驗,如採用太過學術化、太過正式化的訪問,可能會造成受訪者的緊張,影響訪問結果。最理想的訪問方式,首先要和受訪者建立良好關係,用話家常的方式,表明訪問之教學需求與文化傳承目的,以取得對方信任,並激起民間老藝師的文化傳承使命感,使其樂於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錄音錄影是紀錄訪問內容最佳方式,但使用前應徵得對方首肯。每次訪問,應留下完整的訪談內容,以及受訪者的基本資料,如:受訪者的姓名、性別、年齡、學歷、經歷、地址、電話等資料。這些資料庫的建立,一方面佐證訪談資料的真實性;一方面可以建立教育資源人才庫,以供日後再提供協助。採集後的資料,一定要做好印證、考證、比對、檢驗等工作,除錯求真,實事求是,避免照單全收,以訛傳訛。

